3.1 维护秩序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维护秩序 教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一框维护秩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社会秩序的内容及意义。
2.明确社会规则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解社会秩序的含义。
2.提高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认识,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遵守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
2.形成以遵规守序为荣,以违规违序为耻的意识。
3.热爱规则,遵守规则。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明确社会秩序的作用。
2.明确社会规则的作用。
难点
1.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教材22页“运用你的经验”中的四个幻灯片或是与此类似的图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通过游戏引出课题
小游戏:比一比谁最快
游戏规则:在这个玻璃瓶里面有7个小球,代表7个同学,假设发生了紧急情况,这7个人要马上逃离玻璃瓶。现在我请两组上来,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7个小球拿出玻璃瓶。
二、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知道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2、能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到维护秩序靠规则。
3、通过认识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树立以遵守规则为荣,以违反规则为耻的意识,自觉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过渡语:我们了解了这节课的学习,下面请同学们预习课文,根据自学检测题在课本上做上标记。
三、自学检测
(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秩序。
(2)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3)社会规则的含义:社会规则是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

默契与共识的
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规则的种类:调节我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
道德
、纪律
、法律
等。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合作探究1
(1)以下的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2)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学生讨论或思考后,教师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分别体现了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
(2)混乱、糟糕等形容的词都可以。
在以上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个问题:
(1)什么叫社会秩序?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思考或预习情况,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秩序包括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合作探究2.请同学完成教材23页中间“探究与分享”,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
(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
教师可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1.交通堵塞,易引发交通事故,耽误每个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也容易引发人们相互之间的矛盾。
2.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校安排不同年级分时段放学,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在路边等候孩子,学生们有序排队出校门等。
由此可以设问社会秩序有什么作用或意义?
意义:良好的社会秩序可以维护社会正常运行;它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
合作探究3
1.请同学预习教材24页“探究与分享”,思考并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规则?
(2)
这些规则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3)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哪些是强制性的处罚?哪些是非强制性的处罚?
教师总结:
(1)除教材上列举的三个规则外,还有下棋游戏和竞赛落棋无悔;在观看电影、歌剧时要安静不喧哗、行人过马路红绿灯、景区旅游文明有序、上下公共汽车先下后上等。
(2)社会规则的作用表现在: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社会规则的含义,即什么叫社会规则?它包括哪些?作用是什么?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3)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哪些是强制性的处罚?哪些是非强制性的处罚?
法律、纪律等是强制性措施,道德、风俗等是非强制性手段。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知道了生活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懂得了维护秩序靠规则,规则有很多,如道德、法律、纪律等。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对违反社会规则的处罚方式:法律、纪律等强制性措施;道德、风俗等非强制性手段。
随堂检测:
1、1.小刚骑着自行车刚到十字路口红灯恰巧亮了,这时绿灯方向正好没车,在小刚前面的几个人便没有停车,直接过去了。这时,小刚应该(
C

A.“随大流”,与大家一块过去
B.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过去
C.按交通信号灯指示,停车等待
D.走自己的路,无需遵守信号灯
2.作为中学生,我们要面对各种校规校纪。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我们要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学会自我约束
B.校规校纪对遵守纪律的同学没有什么用
C.新的校规校纪反映了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新要求
D.制定校规校纪的目的在于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3.2017年1月,张某为了逃票入园,翻过两道3米高的围墙,钻过铁丝网,进入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养虎区,最终发生悲剧。这类事件启发我们( A )
①社会生活需要规则,规则保护秩序
②遵守规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③规则分强制性规则和非强制性规则
④在社会生活中不同场合有不同规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落棋无悔”是下棋游戏和竞赛的规则,“越位犯规”是足球赛场的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是车辆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是行人必须遵循的规则……这告诉我们(
A

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②生活处处有规则
③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
④青少年年龄小,与规则无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双休日时,到图书馆看书,要求必须保持安静。
材料二:在教室里上自习课必须保持安静,否则要扣除“流动红旗”竞赛分。
材料三:在法院旁听审判,必须保持安静。
(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道理?
维护秩序靠规则
上述三则材料中的“静”字分别用什么规则来约束?
1、道德;2、纪律;3、法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