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监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1八下·长兴期末)《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行政效率C.强化君主专制 D.实现权力制衡2.(2021八下·长兴期末)1787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夷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这说明乾隆皇帝( )A.对大臣思想控制严密 B.通过外交解决中俄争端C.强调对西藏拥有主权 D.“华夷之辩”的观念消失3.(2021八下·长兴期末)1757年,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规定( )A.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 B.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C.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 D.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4.(2021八下·长兴期末)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材料表明影响世情小说勃兴的主要因素是( )A.工商业市镇繁荣 B.皇权高度膨胀C.民族矛盾的尖锐 D.近代科学传入5.(2021八下·长兴期末)当西方强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被誉为“乾隆盛世”的中国却在盛世余晖中透露着浓浓的危机。这种危机的主要表现在( )①政治腐败军事落后②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③商品经济逐渐兴起④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1八下·长兴期末)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7.(2021八下·长兴期末)英国在近代曾经引导了两次西方世界的潮流。这两次潮流分别是( )A.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C.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和资产阶级革命8.(2021八下·长兴期末)下图是绘制于1543年的地球平面球形图,图中的航线是( )A.达·伽马到达印度 B.“三角贸易”路线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D.哥伦布首次到达美洲9.(2021八下·长兴期末)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推翻了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 B.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都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0.(2021八下·长兴期末)有人说“如果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那么瓦特则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 )A.创立电磁理论、发明了内燃机 B.创立相对论、发明了计算机C.创立电磁理论、改良蒸汽机车 D.创立经典力学、改良蒸汽机11.(2021八下·长兴期末)下图是1900年德国发行的明信片《列强征服中国》,这场“征服”使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2.(2021八下·长兴期末)下列史实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火烧圆明园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二、非选择题13.(2021八下·长兴期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近现代史就是人的思想解放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 年)材料二:旧时的法律是贵族的,它把人分成一些不平等的阶级……现在的社会是德谟克拉西(民主)的,它已使一切人在法律之前平等。——(法)薛纽伯《现代文明史》材料三: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之冠……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一一摘自《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年)(1)材料一中的“古学复兴”指什么运动?梁启超认为这场运动有什么意义?(2)材料二中薛纽伯认为“现在的社会”法律对人的意义是什么?请你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及其内容予以说明。(3)与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相比,材料三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变化并用材料中的信息加以说明。14.(2021八下·长兴期末)某校八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以李鸿章为例评价历史人物”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他们收集的材料,请你帮助同学们完成该项目的学习。材料一:李鸿章经历简表(部分)序号 时间 活动① 1863年 兼署五口通商大臣。奏设外国语言文学学馆于上海,是其创办洋务之始。② 1871年 七月与曾国藩会奏陈兰彬选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③ 1872年 六月授武英殿大学士,11月设轮船招商局。④ 1880年 开始创设海军;设立天津水师学堂。⑤ 1889年 致函奕儇,详陈创建铁路本末,并提议兴建芦汉铁路。⑥ 1894年 被赏戴了三眼花翎,因为黄海战败,又被拔去了三眼花翎。⑦ 1895年 被授予全权大臣赴日议和,签订了《马关条约》。⑧ 1898年 分别与德国、俄国签订胶州湾租借条约和旅顺、大连租借条约。⑨ 1901年 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同年病逝于北京。材料二:李鸿章出仕为官时,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日衰决定了清政府不可能有平等的外交地位,只能是屈侮外交。对此,李鸿章一清二楚,……国力衰竭,非李鸿章一人所能左右,……必要时委屈将就忍小忿而图远谋,力保和局,减少因战争带来的损失,争取自强的时间与空间,这是李鸿章“和戎”的含义和出发点。——方伟君《试析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和活动》甲组同学认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请你根据材料一帮助他们进行论证。(要求:在表格中分类概括其主要内容并对应选择所选论证材料)主要活动(内容分类概括) 所选论证材料(填材料一中的序号)示范:兴办近代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 ④ 、 、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题干材料“(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反映的是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君主专制。ABD三项都不是明太祖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不符合题意;C项强化君主专制是明太祖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巩固统治。2.【答案】C【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夷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说明乾隆皇帝认为西藏属于中国的版图,强调对西藏拥有主权。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强调对西藏拥有主权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3.【答案】D【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此现象属于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前期,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所以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格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厉行海禁“片帆不许下海”。造成了清政府的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闭关锁国政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4.【答案】A【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世情小说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从内容上看都反映了工商业市镇居民生活,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当时工商业市镇繁荣密切相关。A项工商业市镇繁荣是影响世情小说勃兴的主要因素,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代小说与工商业市镇繁荣,要求具备材料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5.【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乾隆盛世”的中国一方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①政治腐败军事落后;②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④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B项①②④是“乾隆盛世”危机的主要表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乾隆盛世”的危机。要求识记基础史实。6.【答案】A【知识点】启蒙运动【解析】【分析】据“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性”含义是独立思考与自主的精神。理性就是人性中的正确、合理的部分。理性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就已经萌芽,在启蒙运动中得到广泛的提倡。凡是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等主张都属于当时提倡的理性。A项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是题干材料中“理性”的含义,符合题意;BD两项强调君主和权威,是资产阶级革命之前的信仰,不符合题意;C项是东方的传统观念,主张集体,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启蒙运动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重点掌握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7.【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英国的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推动了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英国在近代曾引导了西方世界的两个潮流,这两个潮流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分别是题干中所说的两次潮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知道英国在近代曾引导了西方世界的两个潮流促成了近代英国的崛起。8.【答案】C【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进入太平洋,并穿越印度洋,最后回到欧洲,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图中的航线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ABD三项和题干路线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图中的航线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环球航行。9.【答案】C【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的问题是幕府统治危机。为此,日本进行了武装倒幕,明治天皇政府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的问题是农奴制危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实行废除农奴制度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排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BD三项都不是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C项都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共同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共同点。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10.【答案】D【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解析】【分析】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使机器大生产迅速展开,瓦特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化核心(动力)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创立经典力学、改良蒸汽机分别是牛顿和瓦特的贡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牛顿和瓦特的成就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牛顿和瓦特的主要成就。11.【答案】D【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1900年”和画面描述的是8个身着不同制服的外国士兵正在围攻“中国龙”可知,它所反映的列强侵华战争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美俄日等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最终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ABC三项和题干图片反映的战争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及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和影响。12.【答案】B【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①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②割香港岛给英国出自1842的《南京条约》;③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出自1901年的《辛丑条约》;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出自1895年的《马关条约》。因此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②①④③。B项②①④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条约内容及签订的时间。13.【答案】(1)文艺复兴运动。意义:使人们的思想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或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促进人的平等(或使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意思符合即可。)。《人权宣言》,提出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3)变化①:有了“全球”观念(或认识世界的视野扩大等,意思符合即可)。说明:有“亚细亚洲,为五大洲之冠”、“全球全陆”等信息。变化②:有了“国家主权”意识(或国家意识,主权意识增强等。意思符合即可)。【知识点】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梁启超的思想,要求具备材料理解与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古学复兴”是指文艺复兴;第二小问,依据“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可知,文艺复兴把人从教会束缚下解放出来;促进了思想解放。(2)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文献,要求具备材料分析理解与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材料二“它已使一切人在法律之前平等”中薛纽伯认为“现在社会”法律对人的意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789年8月,法国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国家主权属于人民。(3)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三,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书》对世界的认识不再认为中国是天下之中,认为中国和日本、暹罗、波斯诸国一样是亚细亚洲的一部分,如材料三“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之冠……”;同时认为“……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说明有了“国家主权”意识。故答案为:(1)文艺复兴运动。意义:使人们的思想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或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促进人的平等(或使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意思符合即可。)。《人权宣言》,提出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3)变化①:有了“全球”观念(或认识世界的视野扩大等,意思符合即可)。说明:有“亚细亚洲,为五大洲之冠”、“全球全陆”等信息。变化②:有了“国家主权”意识(或国家意识,主权意识增强等。意思符合即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梁启超的思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材料理解与归纳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答案】兴办近代民用工业;③;⑤;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①;②【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李鸿章经历简表”可见李鸿章的主要活动有: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建立近代海军,如:④1880年开始创设海军;设立天津水师学堂。兴办新式民用企业,如:③1872年六月授武英殿大学士,11月设轮船招商局;⑤1889年,致函奕儇,详陈创建铁路本末,并提议兴建芦汉铁路。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近代人才,如:①1863年,兼署五口通商大臣。奏设外国语言文学学馆于上海,是其创办洋务之始;②1871年,七月与曾国藩会奏陈兰彬选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故答案为:兴办近代民用工业;③;⑤;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①;②。【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和李鸿章在其它方面的强国举措。要求具备综合归纳的能力。1 /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监测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1八下·长兴期末)《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行政效率C.强化君主专制 D.实现权力制衡【答案】C【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题干材料“(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反映的是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君主专制。ABD三项都不是明太祖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不符合题意;C项强化君主专制是明太祖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巩固统治。2.(2021八下·长兴期末)1787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夷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这说明乾隆皇帝( )A.对大臣思想控制严密 B.通过外交解决中俄争端C.强调对西藏拥有主权 D.“华夷之辩”的观念消失【答案】C【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夷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说明乾隆皇帝认为西藏属于中国的版图,强调对西藏拥有主权。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强调对西藏拥有主权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3.(2021八下·长兴期末)1757年,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规定( )A.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 B.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C.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 D.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答案】D【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此现象属于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前期,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所以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格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厉行海禁“片帆不许下海”。造成了清政府的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闭关锁国政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4.(2021八下·长兴期末)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材料表明影响世情小说勃兴的主要因素是( )A.工商业市镇繁荣 B.皇权高度膨胀C.民族矛盾的尖锐 D.近代科学传入【答案】A【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世情小说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从内容上看都反映了工商业市镇居民生活,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当时工商业市镇繁荣密切相关。A项工商业市镇繁荣是影响世情小说勃兴的主要因素,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代小说与工商业市镇繁荣,要求具备材料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5.(2021八下·长兴期末)当西方强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被誉为“乾隆盛世”的中国却在盛世余晖中透露着浓浓的危机。这种危机的主要表现在( )①政治腐败军事落后②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③商品经济逐渐兴起④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乾隆盛世”的中国一方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①政治腐败军事落后;②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④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B项①②④是“乾隆盛世”危机的主要表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乾隆盛世”的危机。要求识记基础史实。6.(2021八下·长兴期末)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答案】A【知识点】启蒙运动【解析】【分析】据“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性”含义是独立思考与自主的精神。理性就是人性中的正确、合理的部分。理性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就已经萌芽,在启蒙运动中得到广泛的提倡。凡是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等主张都属于当时提倡的理性。A项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是题干材料中“理性”的含义,符合题意;BD两项强调君主和权威,是资产阶级革命之前的信仰,不符合题意;C项是东方的传统观念,主张集体,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启蒙运动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重点掌握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7.(2021八下·长兴期末)英国在近代曾经引导了两次西方世界的潮流。这两次潮流分别是( )A.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C.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和资产阶级革命【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英国的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推动了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英国在近代曾引导了西方世界的两个潮流,这两个潮流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分别是题干中所说的两次潮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知道英国在近代曾引导了西方世界的两个潮流促成了近代英国的崛起。8.(2021八下·长兴期末)下图是绘制于1543年的地球平面球形图,图中的航线是( )A.达·伽马到达印度 B.“三角贸易”路线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D.哥伦布首次到达美洲【答案】C【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进入太平洋,并穿越印度洋,最后回到欧洲,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图中的航线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ABD三项和题干路线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图中的航线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环球航行。9.(2021八下·长兴期末)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推翻了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 B.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都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答案】C【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的问题是幕府统治危机。为此,日本进行了武装倒幕,明治天皇政府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的问题是农奴制危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实行废除农奴制度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排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BD三项都不是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C项都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共同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共同点。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10.(2021八下·长兴期末)有人说“如果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那么瓦特则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 )A.创立电磁理论、发明了内燃机 B.创立相对论、发明了计算机C.创立电磁理论、改良蒸汽机车 D.创立经典力学、改良蒸汽机【答案】D【知识点】科学和思想的力量【解析】【分析】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使机器大生产迅速展开,瓦特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化核心(动力)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创立经典力学、改良蒸汽机分别是牛顿和瓦特的贡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牛顿和瓦特的成就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牛顿和瓦特的主要成就。11.(2021八下·长兴期末)下图是1900年德国发行的明信片《列强征服中国》,这场“征服”使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D【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1900年”和画面描述的是8个身着不同制服的外国士兵正在围攻“中国龙”可知,它所反映的列强侵华战争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美俄日等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最终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ABC三项和题干图片反映的战争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及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和影响。12.(2021八下·长兴期末)下列史实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火烧圆明园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答案】B【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①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②割香港岛给英国出自1842的《南京条约》;③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出自1901年的《辛丑条约》;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出自1895年的《马关条约》。因此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②①④③。B项②①④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条约内容及签订的时间。二、非选择题13.(2021八下·长兴期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近现代史就是人的思想解放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 年)材料二:旧时的法律是贵族的,它把人分成一些不平等的阶级……现在的社会是德谟克拉西(民主)的,它已使一切人在法律之前平等。——(法)薛纽伯《现代文明史》材料三: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之冠……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一一摘自《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年)(1)材料一中的“古学复兴”指什么运动?梁启超认为这场运动有什么意义?(2)材料二中薛纽伯认为“现在的社会”法律对人的意义是什么?请你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及其内容予以说明。(3)与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相比,材料三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变化并用材料中的信息加以说明。【答案】(1)文艺复兴运动。意义:使人们的思想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或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促进人的平等(或使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意思符合即可。)。《人权宣言》,提出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3)变化①:有了“全球”观念(或认识世界的视野扩大等,意思符合即可)。说明:有“亚细亚洲,为五大洲之冠”、“全球全陆”等信息。变化②:有了“国家主权”意识(或国家意识,主权意识增强等。意思符合即可)。【知识点】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梁启超的思想,要求具备材料理解与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古学复兴”是指文艺复兴;第二小问,依据“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可知,文艺复兴把人从教会束缚下解放出来;促进了思想解放。(2)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文献,要求具备材料分析理解与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材料二“它已使一切人在法律之前平等”中薛纽伯认为“现在社会”法律对人的意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789年8月,法国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国家主权属于人民。(3)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三,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书》对世界的认识不再认为中国是天下之中,认为中国和日本、暹罗、波斯诸国一样是亚细亚洲的一部分,如材料三“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之冠……”;同时认为“……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说明有了“国家主权”意识。故答案为:(1)文艺复兴运动。意义:使人们的思想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或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促进人的平等(或使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意思符合即可。)。《人权宣言》,提出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3)变化①:有了“全球”观念(或认识世界的视野扩大等,意思符合即可)。说明:有“亚细亚洲,为五大洲之冠”、“全球全陆”等信息。变化②:有了“国家主权”意识(或国家意识,主权意识增强等。意思符合即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梁启超的思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材料理解与归纳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2021八下·长兴期末)某校八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以李鸿章为例评价历史人物”的项目化学习。下面是他们收集的材料,请你帮助同学们完成该项目的学习。材料一:李鸿章经历简表(部分)序号 时间 活动① 1863年 兼署五口通商大臣。奏设外国语言文学学馆于上海,是其创办洋务之始。② 1871年 七月与曾国藩会奏陈兰彬选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③ 1872年 六月授武英殿大学士,11月设轮船招商局。④ 1880年 开始创设海军;设立天津水师学堂。⑤ 1889年 致函奕儇,详陈创建铁路本末,并提议兴建芦汉铁路。⑥ 1894年 被赏戴了三眼花翎,因为黄海战败,又被拔去了三眼花翎。⑦ 1895年 被授予全权大臣赴日议和,签订了《马关条约》。⑧ 1898年 分别与德国、俄国签订胶州湾租借条约和旅顺、大连租借条约。⑨ 1901年 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同年病逝于北京。材料二:李鸿章出仕为官时,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日衰决定了清政府不可能有平等的外交地位,只能是屈侮外交。对此,李鸿章一清二楚,……国力衰竭,非李鸿章一人所能左右,……必要时委屈将就忍小忿而图远谋,力保和局,减少因战争带来的损失,争取自强的时间与空间,这是李鸿章“和戎”的含义和出发点。——方伟君《试析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和活动》甲组同学认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请你根据材料一帮助他们进行论证。(要求:在表格中分类概括其主要内容并对应选择所选论证材料)主要活动(内容分类概括) 所选论证材料(填材料一中的序号)示范:兴办近代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 ④ 、 、 【答案】兴办近代民用工业;③;⑤;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①;②【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李鸿章经历简表”可见李鸿章的主要活动有: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建立近代海军,如:④1880年开始创设海军;设立天津水师学堂。兴办新式民用企业,如:③1872年六月授武英殿大学士,11月设轮船招商局;⑤1889年,致函奕儇,详陈创建铁路本末,并提议兴建芦汉铁路。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近代人才,如:①1863年,兼署五口通商大臣。奏设外国语言文学学馆于上海,是其创办洋务之始;②1871年,七月与曾国藩会奏陈兰彬选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故答案为:兴办近代民用工业;③;⑤;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①;②。【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和李鸿章在其它方面的强国举措。要求具备综合归纳的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监测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监测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