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央视网评:任何人跨越底线公然违法,就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在中国土地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也没有什么护身符,明星光环护不了,粉丝护不了,外国护照也护不了,任何人都没有僭越法律的特权。对此事件,你怎么看?做守法的公民第5课5.1法不可违5.2预防犯罪5.3善用法律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够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拿得少,那是侵占他人财物,是违法;数量足够大,构成盗窃,就是犯罪,一、违法无小事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了解法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探究一:身边小事行为规范有哪些?道德纪律法律探究二:温故知新法律有什么作用?法律的特征是什么?1、法律明确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2、法律告诉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那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一)法不可违的原因(法律规范的社会作用)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无小事一探究三:合作学习1、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归纳什么是违法行为?2、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根据什么划分的类别?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自主预习P48小组讨论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不同点相同点违反的法律社会危害性法律后果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相对轻微相对轻微最严重民事责任受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刑罚处罚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1)都具有社会危害性2)都是违法行为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归纳总结探究四:提高警惕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1、你自己或身边人有类似行为吗?为什么会有此类事情发生?2、哪些属于行政违法行为?3、哪些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一)为什么需要警惕?(1)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2)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二标题文本预设标题文本预设标题文本预设标题文本预设1、行政违法行为(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1)含义、特点、危害: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行为。(3)表现: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2)目的: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制定的。。2、民事违法行为(1)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民事活动由民法规定权利与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2)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依法履行合同补充:民事权利财产权(物权、债权、继承权等)人身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探究五:出谋划策(1)该业主养狗带来了什么影响?(2)居民可以怎么做来维护自身权益?根据正式实施的新《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5条规定: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这就意味着宠物扰民,主人将要承担法律后果。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社会交往中,依法从事民法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2)针对行政违法行为(做法)(3)针对民事违法行为(做法)(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三)怎样做到遵章守法5.1法不可违1、法不可违的原因(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最刚性)2、认识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种类(法律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1、警惕原因2、常见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3、怎样做到遵章守法一、违法无小事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课堂小结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就是()A.不违法B.不违纪C.不说谎D.不犯罪2.对犯罪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根据其违反的法律,也叫严重违法行为②违法不一定是犯罪,但犯罪一定是违法③是对社会危害程度比较大的严重违法行为④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⑤犯罪的特征体现了犯罪与一般违法的区别A.①②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③⑤课堂训练AD3.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一旦突破底线,就可能出现坏的结果。我们应该做到()A.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C.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D.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课堂训练B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课题5.1法不可违单元二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能力目标:能够反思日常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觉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明确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重点违法行为的分类,不同类型违法行为适用的法律;自觉做到守法护法。难点感受法律尊严,自觉遵法守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吴亦凡涉强奸罪被刑拘,对此事件,你怎么看?央视网评:任何人跨越底线公然违法,就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在中国土地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也没有什么护身符,明星光环护不了,粉丝护不了,外国护照也护不了,任何人都没有僭越法律的特权。谈感受热点讲授新课探究一:身边小事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够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探究二:温故知新行为规范有哪些?法律有什么作用?法律的特征是什么?(一)法不可违的原因(法律规范的社会作用)1、法律明确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2、法律告诉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那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探究三:合作学习1、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归纳什么是违法行为?2、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根据什么划分的类别?探究四:提高警惕1、你自己或身边人有类似行为吗?为什么会有此类事情发生?2、哪些属于行政违法行为?3、哪些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一)为什么需要警惕?(1)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2)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1、行政违法行为(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1)含义、特点、危害: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行为。(2)目的: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制定的。。(3)表现: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2、民事违法行为(1)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民事活动由民法规定权利与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2)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依法履行合同探究五:出谋划策(1)该业主养狗带来了什么影响?(2)居民可以怎么做来维护自身权益?(三)怎样做到遵章守法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社会交往中,依法从事民法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回答问题回顾旧知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看视频,思考问题引入本节小目题运用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即学即用遵章守法课堂小结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甚至是习以为常的小事,已经涉及到违法,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和民事违约行为,既维护自己的权益,又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增强守法观念;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要做到知法、尊法、守法。板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法不可违.pptx 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doc 天台养狗太扰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