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5 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措施,分析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知道《世界遗产公约》的基本内容,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3.了解各国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主要表现 结合教材和图片思考,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故宫的一些宫殿经过几百年的风雨腐蚀早已成了危房。 酸雨,乐山大佛所在的岷江上游仍然有造纸和制药企业排放废气、废水。 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复原图 战争 尼泊尔的故宫,拥有超过700年历史。自15世纪末起,就成为加德满都历代马拉王朝国王的正式官邸,是尼泊尔现存历史遗迹中规模最大、收藏最丰富的艺术、宗教和历史博物馆。 地震 (1)文化遗产的价值 A、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 B、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C、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2)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自然灾害、战争、工业化、城市化) (3)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可再生性。 1、原因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古代: (2)现代: (3)原则: (4) 2、手段 迅速浏览教材,概括人们对文化遗产是如何进行保护的?并运用事实加以说明。 完整性、真实性、世界性 传承文化,人人有责 收藏 国际合作、政府和国际组织、立约、立法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材料一 四川安岳县峰门寺的一尊摩崖造像,被以红黄蓝绿颜色重绘的“浓墨重彩”,瞬间让网友们觉得“眼怀慈悲,神态安静的活佛生生被画成了地主家的胖儿子”。 真实性 材料二 主持人介绍到,法国早在1913年就制定了非常严格、明确的古建筑保护法,例如规定古建筑及其方圆五百米内的景物未经政府允许不得变动。 完整性 思考:你觉得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当时著名国学家陈寅恪曾这样感慨。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敦煌藏经洞的藏品,大约有1.37万件在大英博物馆里,是全世界敦煌经卷的三分之一。但因为语言、文化等差异,这些经卷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 你觉得今天敦煌学的研究和保护应该具有什么观念? 世界性 2003年,敦煌研究院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主持,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敦煌研究院共同参与,开始编制《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 敦煌莫高窟: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国际合作 1.《世界遗产公约》概况 背景: (1)文化遗产受到威胁(2)文物保护及研究的传统——文物收藏、国家立法 (3)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国际合作 时间: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目的: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地位:是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 类型: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 意义:《世界遗产公约》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 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实践:1978年,确定的首批12处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79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存在严重威胁的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二、 《世界遗产公约》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双重遗产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或遗址 物质遗产 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和自然景观 既具有突出文化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 黄山、武夷山、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泰山 1998—2003 《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分类 梵净山 《南京大屠杀档案》 泰山 自然遗产 记忆遗产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长城 文化遗产 2.非物质文化遗产 (1)提出: 1998年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 立法: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意义: 完善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 3.中国保护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措施: ①先后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②2006年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③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意义: ②通过申遗等举措,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1.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 (1)真实性:是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 (2)完整性:一是指范围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二是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护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 2.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1)历史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这种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 (2)世界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 (3)学术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世界文化遗产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 具体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方面。 4.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 (1)非物质文化和培育它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血脉相连。 (2)保护它有助于加强对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3)保护它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1、古代文明遗迹代表:主要包括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 雅典卫城 古罗马城 阿布辛拜勒神庙 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2、近代文化遗产代表: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艺术中心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帕拉蒂纳美术馆 3、中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1)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 (2)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18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0个。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14年共有1 372项。这既表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又意味着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 剪纸 皮影戏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世界遗产公约》 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保护原因 如何保护 文化遗产的价值 各国经验 历史 世界:古代、近代 中国 课堂小结 文化遗产的现状 中国做法 分类 中国与《世界遗产公约》 1、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其突出的普遍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因此,我们对于世界遗产应( ) A.全力开发,推向市场 B.严格保护,封闭保存 C.充分利用,适度保护 D.充分保护,适度利用 课堂检测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对于世界遗产要适度开发,不要进行过度修复,故D项正确。“全力开发,推向市场”显然不符合适度开发原则,故A项错误;世界遗产也不能封闭保存,这样就失去了文化的价值,故B项错误;“充分利用”说法错误,应该是适度利用,故C项错误。 2、有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态的,这就意味着它必然要发生变化”。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 ) A.可不具备真实性、完整性 B.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C.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 答案 从材料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等信息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保持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两个基本要素,排除A项;“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不符合世界文物保护的原则,B项错误;“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