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 第五课 第二框 《预防犯罪》 教学设计 一、备理念 教育教学新要求,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以适应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文化基础为需要,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为必备能力的三大基本要点构成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而形成法治意识是核心素养必备的重中之重,这种关键能力是学生在实现公众参与时的主观要求,同时也是必要前提。为此教师作为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伙伴,与学生共同使用教材文本,实现: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相互对话,教师与学生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二、课标要求 本科内容对应的课标是“成长中的我的部分”“心中有法” 1.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三、教材分析 《预防犯罪》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二框,主要内容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的法律后果及分类,预防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加强做防范。本课既是对本单元中自尊自信的总结,又是对下一单元内容的学习起了基础性的作用,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本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本框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了解罪与罚”。第二个层次是“加强自我防范”。本框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活动中展示的三个犯罪场景,引导学生查阅刑法,分析案例中行为人的性质和法律责任,引入有关犯罪与刑罚内容的学习。通过对比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通过探究王某抢劫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犯罪知识分析犯罪人犯罪行为的性质,并借助刑法规定,思考其法律后果,认识刑法种类。通过小品表演分析中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从而加强自我防范。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法制观念淡薄;在认识和态度上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因此,对中学生进行违法犯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五、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制定依据:新课标要求:“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六、教学重难点: 1. 犯罪的特征 确立依据:本节课主要对学生进行犯罪相关知识的教育,采用青少年犯罪案例展示法,让学生意识到犯罪的危害,让学生知道只有提高守法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行,远离犯罪,才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小公民,所以我把这点确定为教学重点。 2.加强自我防范 确定依据: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加强自我防范方面的教育很重要。通过展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学生划清是非界限,展示生活中的“雷区”。做到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所以,我把这个知识点确定为教学难点。 七、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 案例教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 八、课前准备:收集相关材料并制作课件 九、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学生掏鸟案》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对犯罪行为有感性认识。 第一环节 了解罪与罚 活动一:比一比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思考:1.两种行为有什么不同? 2.你能概括一下犯罪的含义吗?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行为的对比让学生明确犯罪的含义,进而对犯罪的三个特征产生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认识刑法的种类及运用。 活动二:试一试 案例: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漏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漏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思考:1.周永康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他受到的处罚是一种什么处罚? 3.法院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设计意图:在了解刑罚种类的基础上,认识刑罚中主刑、附加刑的运用方法。 活动三:议一议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向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王某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杜某逃走,王某趁机将出租车开走。 思考:1.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 2.王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吗? 3.如果你是法官会怎样处罚王某?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第二环节 加强自我防范 活动四: 演一演 小品表演 思考:1.他们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 2.你的身边还有哪些不良行为? 3.你得到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联系自身的生活,认识到要远离违法犯罪要从拒绝不良行为开始,防微杜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长的教导,情感升华。 活动五: 看一看 给儿子的一封信 思考:1.从信中你明白父母的爱了吗?我们怎么做才可以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 2.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情感交流,让学生明白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谈收获 设计意图:归纳本科所学,形成思维导图。 送给大家一句话 设计意图:升华本课内容,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争做合格小公民。 十、板书设计: 第五课 二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加强自我防范 含义 种类 认清危害 杜绝不 从小事做起 特征 含义 远离犯罪 良行为 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