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练习题 一、基础练习、 1、把下面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1) iān zh á zh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杨抒 (2)ji m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 ī 中庭地的树栖卧鸦。 2、读拼音,写词语。 hàn gōng pǔ sù wén zhāng qī xī qīng yíng wū yā 3、辨字组词。 侯( ) 章( ) 泣( ) 盈( ) 候( ) 童( ) 拉( ) 盆( ) 脉( ) 栖( ) 鸦( ) 宫( ) 咏( ) 晒( ) 鹊( ) 官( ) 4、给下面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触解释。打“√” (1)春城无处不飞花。 A、指云南昆明( ) B、指春天的说城。( ) (2)终日不成章。 A、文章( ) B、指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 (3)中庭地白树栖鸦。 A、月光照在庭院 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 B、地面变白了。 ( ) (4)皎皎河汉女。 A、指银河。( ) B河边的汉子。 ( ) 二、主题探 究。 1、寒食节:《寒食》 1 了解寒食节的习俗。 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 (2)寒食节初为节时,禁烟火,人们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等风俗。( ) (3)相传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被大火烧死的介子推而设立的。当时晋文公 火烧森林求介子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 念他,每天的这一天可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为“寒食节”。 ( ) 2、寒食节白天的景色。 春天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 。 从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 的景色。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A、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皇帝御花园里的柳 树在春风 中飘拂。 B、春天的长安城处处都是柳絮飞舞,东风把柳枝吹得歪歪斜斜、 (3)关于“飞花”一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不说“落花”,而说“飞花”,写出了落花随风飘舞的样子。这里的“飞” 字写出了花的动态,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B、“飞花”可以换成“落花”,意思是一样的。 (4)、寒食节夜晚的景色。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①“汉宫”本义指 的皇宫,这里指 皇宫。 ②“五侯”指 。 (5)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日落天黑,皇宫 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 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B、这两句描绘出了一幅寒食节夜晚的走马传烛图。 C、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2、七夕节:《迢迢牵牛星》 (1)《迢迢牵牛星》一诗选自《 》,这首诗借 神话故事来抒发女子离别相思之苦。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①“迢迢”是 的意思。 “皎皎”是 的意思。 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③把“河汉女”换成“织女星”,好不好?在下面正确的说法后打“√”。 A、如果用“织女星”,也是读得通的,并且显得很生动。 B、“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样写就让人联想到一个 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而且用“河汉女”,不仅押韵,也 显得不单调。( )。 (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①将词语与对应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纤纤 擢 素 零 落下 纤细 伸出,抽出 白皙的 ②”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她虽然整天 在织,却织不成整幅的布帛,因为她心里悲伤不已,滴下的泪零落成 雨,是“ “. ③这两句诗描写的情景。 ④织女伤心不已的原因是( ) A、思念牛郎 B、织不好布。 ⑤“河汉清眀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的意思是 。 “脉脉”的意思是 。 (⑥)将诗句与意思连一连。 河汉清且浅 (两人)含情脉脉却不能说话。 相去复几许 银河又清又浅 盈盈一水间 相隔又有多远呢。 脉脉不得语 相隔在清澈的银河两边。 ⑦这首诗既写了牵牛星,也写了 ;表面上写的是天上的 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其实写的是 对丈夫的思念。 ⑧这首诗用了很多叠词: 、 、 、 、 、 。这样写使整首诗音韵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3、中秋节:《十五夜望月》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①对这两句诗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B、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②关于这两句诗的说话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树 上栖息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B、这两句诗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冷露”一词中看 出月色空明皎洁。 C、这两句诗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为后文塑造人物形象作了铺垫。 ③由“地白”一词,我想到的诗句是 . ④“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尽”的意思是( ) A、尽头 B、都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A、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景落在谁的一边? B、今夜明月皎皎,人人都欢喜地望着,团聚之日谁在思念家乡? (3)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的是诗人思念家乡,而 的这两句诗写的是天下所有人都在望月,他发出了心中疑问:“不知秋思落谁家”作者用委婉的证语气写出了自己的 之情。 三、延伸阅读。 1、将节日与对应的诗句用线连起来。 中秋节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清明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元宵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七夕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明夜 唐 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①红轩剌史家。 夜绕回廊②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③。 注释:①砌:台阶。 ②回廊:回旋的走廊 ③看花:赏花 (1)、解释下列词语。 (①胧月: ②独: (2)、判断对错。 A、这首诗描写的是清明节夜晚的景色。 ( ) B、“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剌史家。”这两句诗的意思:清明节的夜晚清 风习习,月色朦胧,有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剌史的府宅。( ) C、作者在这美丽的夜晚唱歌跳舞,听音乐,赏桂花,心情特别愉悦。( )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附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1)x uó zh ù (2)an ò (3)q 2、汉宫 相素 文章 栖息 轻盈 乌鸦 3、王侯, 时候, 文章,童话,哭泣,拉车,轻盈,盆子,脉脉,歌咏,栖息,晒被,乌鸦,喜鹊 宫殿 官员 4、(1)B、√ (2)B√ (3)A√ (4)A√ 二、主题探究。 1、(1)√。√。√, (2) ①飞花,柳树,暮春。②A ③A ④汉朝,唐朝,天子宠幸之臣。 ⑤C 2、(1)《古诗十九首》,(2)①遥远, 明亮②那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 星。④B (3)①上1—下2,上2—下3,上3—下4,上4—下1 ②(织女)抻出纤细白皙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终日不成章,泣涕 零如雨。 ③A ④形容清澈,⑤ 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⑥左1—右2,左2—右3,左3—右4,左4—右1 ⑦织女星,人间的女子, ⑧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3、(1)B (2)B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①B ②B ③ 王建 思乡 三、阅读。 1、左1—右4,左2—右3,左3—右2,左4—右1 2、(1)朦胧的月亮, (2)独自。 (2)、A、√ B、√ C、×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诗人闲适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