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 测量质量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 2.能准确说出托盘天平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3.能举例说明使用工具测量质量更精准、便利和快捷。 科学探究 1能使用盘天平和电子测量物体质量, 2.能根据被测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其质量。 科学态度 1.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与分享,协助同学完成测量物体质量的任务 2.能有根据地对他人的测量结果提出质疑并进行讨论,愿意改进自己的测量方法。 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 能举例说明测量工具的使用为人类生活提供的便利。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导:妈妈买来的水果有苹果、橘子、香蕉等,请同学们猜猜哪个重。 学生观察并猜测。 提出问题: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观测比较,判断轻重。 引导: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水果,想一想,用哪些方法可以比较它们的轻重? 学生思考交流。 (1)比较大小不同,形状、种类相同的水果。 学生直接仅靠“看一看”比较、分析,并不接触物体,就基本判断出大的苹果重一些。 (2)比较大小、形状相同,种类不同的水果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即“掂一掂”,能够判断出哪种水果重一些,如桔子松弛、柔软,可能轻一些,但是仅凭感官容易存在误差。 (3)比较大小、形状、种类都不同,且质量相近的水果。学生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做出判断。 (4)记录结果。将自己的比较方法、判断依据等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 (5)形成问题。两种轻重相差不多的水果,怎样比较它们的轻重? 2.使用仪器,测量质量。 (1)认识托盘天平。 ①引导: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请大家观察它们是什么样的。学生观察天平和砝码的外观和结构。集体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②提问:托盘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它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它所配备的砝码有什么特点?让我们看一段视频,一起来了解托盘天平吧。播放视频:关于托盘天平、砝码的结构及各部件名称的视频。 学生观看后进行思考。 3.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回亿托盘天平结构和各部分名称。 学生交流,识记天平和砝码的名称。 (2)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引导:初步了解了天平的各部分名称和结构后,如何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呢? 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课件出示:①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将天平的游码找至零刻度线处;②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可记住调节方法口诀:指针左偏,螺母右旋;指针右偏,螺母左旋);3称量时,待测物体应放在左托盘上,估计待测物体的质量,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加砝码时注意先大后小,减砝码时注意先小后大),并调节游码的位置,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④读数时,左盘中待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⑤称量完毕,将物体取下,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并把游码移回“0”刻度处。学生阅读并识记天平的使用方法。 (3)观测物体质量。学生小组合作,称量出几个水果的质量 学生将称量结果和发现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 展示对比结果,交流评价。 (4)认识更多的质量测量工具。 播放课件:台秤、电子秤、杆秤、磅秤、案秤等图片。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布置任务:请大家设计“称量水的质量”的方案。设计思路 1.①测量空水杯的质量;②测量加水后水杯和水整体的质量;③计算出水的质量。 2.①测量有水的水杯质量;②测量倒出水后空水杯的质量;③计算出水的质量。3.①将空水杯放在天平左盘;②调节天平,使其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杯子的质 量设为“0”;③加水,测出水的质量。思考:哪种方法更准确,更便于操作? 学生思考交流,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 教师小结:下节课,利用选出的最佳方案,一起称量一杯水的质量吧。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