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法律维护我们的正常生活,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并知道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2.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体会法律的指引、评价、保障作用。
3.懂得珍惜权利,同时又要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法律的指引、评价、保障作用。
难点: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培养公民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语: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一直伴随着我们。今天上课前,李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假如我们的社会交往中没有了法律,你能想象会是什么样子的吗?
李老师先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杰豆豆,他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孩子,不喜欢太多的约束。有一天,好朋友毛豆豆把他带到一个做任何事情都不受约束的地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杰豆豆刚刚来到这个地方,心爱的小书包就被抢走了。在追跑中,杰豆豆被闯红灯的司机撞伤,司机不负责任的扬长而去。杰豆豆很生气,很委屈,他想报警,但是周围的人告诉他,这里根本没有警察,没有人来管这些事。正当杰豆豆很无助,伤心痛哭时,突然醒来,原来是场梦。醒来的杰豆豆觉得这个地方一点都不好,因为没有保护,没有安全感,还是有法律的社会最安全。杰豆豆庆幸这只是一场梦,庆幸他生活在一个法治的国家里。那个所谓自由的地方他再也不想去了。看来,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我们才能安全生活。
【设计意图:趣味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没有法律的危害。】
2.法律在保障我们生活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请大家跟随李老师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学习法律的作用。
1.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1)从下面这几个场景中,你知道了什么?
《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中要求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人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环境保护法》告诉我们要保护身边的环境;而《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规定,我们必须要遵守公共秩序;保护文物古迹则是《文物保护法》对我们每个公民的要求。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身边常见的情景,体会法律指导行为的作用。】
(2)法律不仅为我们指明了行为的方向,还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保护我们所享有的权利。
玲玲在儿童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小说。你知道她依法享有什么权利吗?
是著作权。玲玲的著作权受到了《著作权法》的保护。军军在法律的保障下,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和专业进行学习;《专利法》鼓励民众进行发明创造,促进我国的科学技术进步。
爱好写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喜欢发明创造,法律保障人们拥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设计意图:体会法律保障人民选择自己生活的作用。】
(3)除此之外,法律还督促我们要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赡养父母、依法纳税、维护祖国统一,都是法律监督我们作为公民要尽到的责任,要履行的义务。
【设计意图:体会法律督促民众承担责任的作用。】
有了法律这个指南针,我们的行为才能找准方向,才能更好的行使法律权力,履行法律义务。
2.小讨论:请大家看下面三个情境,你能想到什么?
图片1:《残疾人保障法》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
图片2:爸爸喝酒后,一定不能开车,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
图片3: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要承担全部责任。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做出公正的处理,肇事司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法律在维持着公正公平的社会秩序。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书中列举的几个图片案例,明白法律是保障我们生活安全、公平的盾牌,社会生活不能没有法律。】
3.从古至今,法律始终如同尺子,提供判断人们行为对与错的标准。
阅读链接:相信同学们都听说过管仲吧,他是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管子》是管仲及其学派的著作总集。《管子》中有一句话:“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大意是:法是用来预防和惩罚犯罪的,律是用来解决争端、化解纠纷的。法律政令,就是治理社会的规矩绳墨。
【设计意图:了解法律从古至今的重要作用,明白法律的重要地位。】
4.讨论:那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视频。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我们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设计意图:视频激发学习兴趣,了解依法维权。】
5.事例分析:作为小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依法履行的义务。小学生丽丽的同桌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的同桌叫李华,他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父母做生意特别忙,没时间管他,还常常需要他帮忙干活。上学期开学他没来上课,有几次在路上我还碰见过他,他告诉我说不上学了,我很惋惜少了一个同伴。
可是过了不长时间,他又回学校继续上课了。原来,校长和老师去他家里找到他的爸爸妈妈劝李华返学,告诉他的父母:李华要与其他同学一样,必须回学校上课,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李华的父母听了校长和老师的劝解后,知道了他们忽视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是违法的。现在,李华重新回到学校和他的同学一起读书学习了。
法律就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接受教育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
6.分析案例:下面这几位同学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他们处理问题的观点你认同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观点1:如果有人偷摘我家果园的葡萄,我就去摘他们家的。
观点2:如果有人欺负我弟弟,我就找人去教训他。
观点3:如果我被别人家的狗咬伤了,那我也没有办法,只能认倒霉。
懂法的孩子当然不会认同他们的观点。
(1)偷摘他人的果实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其中规定: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出于报复而去故意伤害他人,是触犯法律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3)而《民法通则》告诉我们,被狗咬伤,狗的主人是要承担民事责任的,要给予被伤害的人一定的赔偿。
所以,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不能凭意气用事和一时冲动来解决问题。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这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设计意图:列举生活中常发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武器的作用,让他们知道,遇到不合法的事情,要学会依法维权。】
7.拓展分析:如果在生活中,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爸爸的工资,你觉得爸爸应该怎样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呢?
播放视频《拖欠工资怎么办》。
小结:我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法律保障了爸爸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设计意图:拓展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
了解法律援助。
阅读角。
播放视频:法律援助。
小调查:请你调查一下自己生活的地区,法律援助机关有哪些?
三、开展活动: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法律知识,对法律由陌生到逐渐熟悉。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次“法律故事会”,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或经历过的与法律有关的故事,说说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拉近法律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明白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四、课堂小结:
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我们依法享有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愿每位同学都能知法、懂法,能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能够在法律的监督下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国家和他人的利益,在法律的保护下茁壮成长。
五、板书设计: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如同指南针
法律作用 如同尺子 保护我们的权利
如同武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