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小学 孙凯 教材分析 《我们受特殊保护》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本课内容由三个板块组成:“我们是未成年人”、“专门法律来保护”、“特殊关爱 助我成长”。这三个板块在逻辑上是层层递进的。第一课时主要讲前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我们是未成年人”,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体会和总结作为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了解未成年人是易受侵害的群体,需要法律的保护,理解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性。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专门法律来保护”,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和守法观念,帮助学生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保护自己,有效预防犯罪,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作为处于心理和生理成长期的未成年人,普遍好奇、敏感,喜欢冒险,好逞强,喜欢模仿,可塑性强而辨别能力比较弱。他们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也萌发朴素的权利意识,但社会阅历少,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不足。因此,本课通过让学生了解不同年龄在法律上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体会自己作为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激发学生学习保护未成年人法律的兴趣。同时,通过让学生学习和理解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法、知法和守法观念;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有能力积极地预防犯罪,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年龄在法律上的意义,体会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 2.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理解其重要意义,学习相关法律规则。 四、教学重难点 体会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学习相关法律规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未成年人 1.导语:欢迎大家和老师一起走进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我们受特殊保护》,今天我们先来进行第一课时的学习。 2.同学们,你们知道课题里的“我们”指的是谁吗?什么样的人被称为“未成年人”呢?生交流。 出示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 3.了解各国的法定成年年龄 英国、德国和法国的成年年龄是18周岁,日本、瑞士的成年年龄是20周岁,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成年年龄则是21周岁。 4.了解我国未成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出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未成年人超过我国人口数量的五分之一。据2010年数据统计 ,我国当时有人口数量约14亿。大家算一算,其中未成年人大概有多少人?生交流。 没错,在人口基数比较大的中国,未成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了解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 家长眼中的未成年人 过渡语:我们之所以在法律上区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是因为未成年人有一定的特殊之处。那么,未成年人到底有哪些特殊之处呢?我们先听一听家长们是怎么说的。 家长1:未成年人好奇心重,什么都想尝试。 家长2: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尚未发育成熟,做事比较冲动。 家长3:未成年人的社会经验少,是非观念正在形成中。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 同学们眼中的未成年人 你认同家长们的这些看法吗?你认为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还有哪些特殊之处?说一说吧。生交流。 6.小结:正因为未成年人从体力、智力、自制力、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等各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未成年人比较特殊,需要受到特殊对待。 【设计意图:通过与成年人相比,启发学生发现未成年人有哪些特殊之处,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理解为什么未成年人要受特殊保护。同时,以此为学生理解未成年人需要专门法律保护作铺垫。】 (二)法律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的保护 1.过渡语:在我国,成年之前的不同年龄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重要的年龄节点,说一说不同的年龄节点分别需要注意些什么。生交流。 年龄(周岁) 不同年龄在法律上的意义 法律依据 6-7 义务教育小学入学年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 8 无行为能力与限制行为能力的分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十九、二十条 12 准许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的最低年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 14 因违法行为而可能受到刑法处罚的最低年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因违法行为而可能受到行政处罚的最低年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16 未成年人可以离开监护人单独居住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九条 符合条件的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二条 18 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最低年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三条 这些年龄节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赋予了我们相应的权利,也提示我们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法律规则让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年龄节点”,明白成年之前的不同年龄在法律上的意义,引导学生掌握各年龄节点的注意事项,教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 2.但是有一些责任,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那么未成年人该不该承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案例。(播放《未成年人该不该做家务》情景剧视频) 同学们,你在家里做家务吗?你如何看待案例里提到的未成年人做家务这个问题呢?如果家人今后不允许你做家务时,你准备怎么对家人说?生交流。 小结:虽然我们是未成年人,但是作为家庭成员,我们应该尽到家庭责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作为一名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我们也有自己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社会公民,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孝亲敬老等方面,我们同样有自己应尽的义务。 【设计意图:用情景剧的方式将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作例,引起学生共鸣,引发学生讨论做家务的意义,引导学生明白,即便未成年仍然应该力所能及地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做有意义的事情。】 (三)专门法律来保护 1.了解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三部法律 在我们积极主动地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同时,我们的国家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无时无刻不在关爱着大家。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以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同学们,你知道有哪些相关的法律吗?生汇报。 出示相应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讨论: (1)你知道,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这些法律有什么意义? (2)为什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生交流。 3.正因为如此,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议题。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三部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概括了解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引导学生了解为未成年人制定这些法律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理解“为什么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①过渡语:目前,我国小学和初中都属于义务教育,每个未成年人都要接受义务教育。 ②为了保障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有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部法律。(播放介绍视频) 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列关于我国义务教育的说法是否正确? 生汇报:前三个都是对的,最后一个是错误的。 师补充: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④小结:义务教育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用视频讲解《义务教育法》的来历和重点条文,更加生动形象。再让学生对《义务教育法》的理解去判断生活中的现象对错,加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①过渡语:近年来,我国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在拷问社会道德的同时,也暴露出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②因此,除了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国家还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来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部法律。(播放介绍视频) 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了解,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和此法律设立的目的是什么。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利的法律,这部法律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目的是为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 ④同学们,请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生交流。 ⑤小结: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各司其职,才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同学们反映的一些实际问题,老师也将向相关部门反映,争取早日解决。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发现的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可以直接拨打天津市民热线电话88908890进行反映,特别严重的可拨打报警电话110进行反映。 【设计意图:用视频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点条文,更加生动形象。结合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总结《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及立法目的。再让学生反思生活中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学习用法律的武器去保护自己。】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①过渡语: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屡见不鲜,话题热度也居高不下。从世界范围看,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 ②同学们,老师来考考你们。为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国家制定的法律是什么?这部法律主要明确了哪些内容? 预设:我知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它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这部法律主要明确了各级教育、行政、司法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教育、防范和矫治等职责。 小结:虽然有法律保障,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关键还要集合全社会力量,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③老师这里有一份根据某省公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制作的饼状图。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分析这个饼状图,说一说你的感受,并尝试从未成年人的角度,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出几点建议。生交流。 ④小结:是的,希望同学们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制诱惑。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掌握一些防范侵害的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避免和减少刑事犯罪对我们的侵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主要内容,了解各级教育、行政、司法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教育、防范和矫治等方面的职责。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学习如何保障身心健康,培养良好品行,远离犯罪。】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未成年人,体会到自己作为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了解到了我国对未成年人进行的法律特殊保护。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