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一、历史与社会部分(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1七下·新昌期末)小楠一家准备在假期去威尼斯旅游,下图中的景观可能看到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威尼斯——水上都市【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景观图分析可知,只有水上都市景观是可以在威尼斯看到的。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独特的水城风光是威尼斯的动人之处,古老的建筑沐浴着海风,纵横的水道是大街小巷,船是主要交通工具,遇到重大庆典,还可以看到划船比赛。2.(2021七下·新昌期末)在发展经济时,人类要发挥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顺应自然;有时,人类也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改造自然。下列区域经济发展体现了后者的是( )A.以色列人发展农业 B.日本人耕海牧鱼C.威尼斯发展旅游业 D.秘鲁人的垂直生计【答案】A【知识点】智利——安第斯山脉;日本——耕海牧渔;威尼斯——水上都市;以色列节水王国【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在发展经济时,人类要发挥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顺应自然;例如,日本人耕海牧渔,秘鲁人的垂直生计。有时,人类也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改造自然。例如:以色列人发展农业。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以色列水资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节水农业技术,在沙漠中建起了绿洲; 以色列人努力让宝贵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发达的国家3.(2021七下·新昌期末)皮日休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可见他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A.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B.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C.巩固了中央集权国家 D.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答案】A【知识点】隋的兴亡【解析】【分析】“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意思是往北可以通到北京经营渔业,往南可以通到扬州(古时扬州亦称江都)经营运输,大运河的利用价值是很广的。因此诗歌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的作用。A项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4.(2021七下·新昌期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下列历史事件能体现这一主线的是( )①鉴真东渡②澶渊之盟③马可·波罗来华④土尔扈特部回归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D【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北宋与辽、西夏并列;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①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的文化交流,反映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③马可·波罗来华是指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在中国元朝生活了17年,反映的是欧亚间的文明交流,①③属于中外文化交流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②④能体现题干主线,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区别对外交往和民族关系。5.(2021七下·新昌期末)河北宣化辽墓考古发现:墓葬结构及墓葬形式与北宋中原地区墓葬极度相似,墓葬中有产自中原地区的瓷器,壁画中有反映中原王朝宫廷雅乐的《散乐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答案】B【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墓葬结构及墓葬形式与北宋中原地区墓葬极度相似,墓葬中有产自中原地区的瓷器,壁画中有反映中原王朝宫廷雅乐的《散乐图》”可知,材料体现了少数民族墓葬采用汉族的营造法式,瓷器、壁画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反映了汉族与契丹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辽之间的文化交融及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对材料分析与理解。6.(2021七下·新昌期末)元朝的宣政院地位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相等,铨授官吏和处理大小政务,不必通过中书省,直接奏报皇帝批准,有重大事件,则设立行宣政院前往处理。这说明( )A.西藏少数民族政权与元朝关系友好B.结束了宋与辽夏金政权并立的局面C.中央集权强化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D.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答案】D【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元朝的宣政院地位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相等,铨授官吏和处理大小政务,不必通过中书省,直接奏报皇帝批准,有重大事件,则设立行宣政院前往处理” 说明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的宣政院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7.(2021七下·新昌期末)戚继光赋诗曰:“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中“海波平"的涵义是( )A.解除东南沿海的倭寇骚扰 B.驱逐荷兰殖民者出台湾C.驱逐葡萄牙殖民者出澳门 D.打败盘据雅克萨的俄军【答案】A【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意思是:封侯拜相并不是我的追求和理想,我想要得到的是我们的国家(海上的匪患被剿灭)有一个宁静的海疆。联系所学,明朝时期,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地区抗击倭寇,并荡平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A项解除东南沿海的倭寇骚扰是诗中“海波平"的涵义,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准确识记戚继光的主要事迹。8.(2021七下·新昌期末)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了重大胜利,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下列著作可以作为用药参考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共收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都作了说明,并且改正了前人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和含混的记录,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总结,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A项《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不符合题意;B项《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不符合题意;C项《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不符合题意;D项《本草纲目》可以作为用药参考,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本草纲目》,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9.(2021七下·新昌期末)清朝初期,政治事务的决议主要来源于议政王大臣会议,满洲军贵大臣们聚在一起商讨决定国家大事,被称为”“国议”。为改变这一状况,康熙帝设立了( )A.内阁 B.东厂 C.南书房 D.军机处【答案】C【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而且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到康熙时,为了抑制满族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从而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A项内阁是明太祖设立的,不符合题意;B项东厂是明成祖设立的,不符合题意;C项南书房是康熙帝设立的,符合题意;D项军机处是雍正帝设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南书房的设立,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0.(2021七下·新昌期末)在西方殖民者步步紧逼,沿海汉人不易管理的严峻形势下,清朝统治者的戒备心理与日俱增,尤其是害怕外国人与汉人频繁接触,相互勾连。为此,清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文字狱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推恩令【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闭关锁国是题干材料反映的清朝政府实行的政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掌握闭关锁政策及影响。二、历史与社会部分(本题有2大题,共30分)11.(2021七下·新昌期末)走进新昌历史,触摸家乡文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材料二:古代新昌地旷人稀,山深林密……一场始于东晋、唐末的人口迁移,到两宋进入一个高峰。中原士族为避战乱纷纷来此隐逸遁世,外来居民陆续迁入。……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有23000户,47767口,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有28820户,77572口。——据《从新昌建县以来的1100多年历史看今后发展》材料三:宋代统治者确定了以文治国,以科举取士的国策,科举成为选官最主要的途径,书院这种面向平民开放的求学机构也得以大发展。北宋天禧间(1017-1021),新昌石待旦(985-1042)创办石溪义塾,四方学子,慕名裹粮前来者不计其数。据《绍兴市志》,两宋绍兴府(称越州) 618 名进士中,新昌进士占123名,在绍兴所属8县中人口比例最少而进士最多。——根据陈百刚、陈新宇《鼓山历史文脉简说》等(1)写出李白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根据材料-指出其诗歌的特色。(2)根据材料二,说一说东晋至两宋人口大量迁入新昌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表现,并根据材料三分析它对新昌文化发展的影响。【答案】(1)“诗仙”。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2)北方战乱频繁。(3)表现: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影响:促进了书院的创办,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人才辈出的局面。【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经济重心的南移;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1)李白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享有“诗仙”的美誉。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2)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原士族为避战乱纷纷来此隐逸遁世……”可知,由于北方战乱频繁,东晋至两宋人口大量迁入新昌。(3)与隋唐相比,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主要表现在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材料三中的“书院这种面向平民开放的求学机构也得以大发展......四方学子,慕名裹粮前来者不计其数。据《绍兴市志》,两宋绍兴府(称越州) 618 名进士中,新昌进士占123名,在绍兴所属8县中人口比例最少而进士最多。”反映了科举制促进了书院的创办,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人才辈出的局面。故答案为:(1)“诗仙”。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2)北方战乱频繁。(3)表现: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影响:促进了书院的创办,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人才辈出的局面。【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诗,人口南迁,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12.(2021七下·新昌期末)海上丝路,联通东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了一艘黑石号沉船,打捞文物陶瓷制品多达67000多件,其中98%是中国陶瓷。其中一只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铭文。有的瓷碗大量描绘有花叶、莲蓬、飞鸟、摩捣鱼纹等带有阿拉伯风格的图案和装饰,说明当时的瓷器生产为了适应西亚市场需求而调整了自己的产品特色。材料三:郑和远航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八十七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多年。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虻丝、丝绸、金银等国内产品,去换取亚、非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奇珍。郑和每到一国,就给其国王赠送中国礼物,表明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同时与各国商民和平交易。(1)读图,指出A、B两地地理位置的共同之处。运用所学知识,任选一地说说当地的经济特色,并分析其自然条件。(2)考古学家判断黑石号沉船是唐代商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经济发展的哪些信息?(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说郑和远航的主要目的,并指出其历史意义。【答案】(1)地处热带,位于亚洲。(任意一点即可,其他准确的表述亦可)A地:以水稻为主要作物的农业经济。 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任意2点即可)B地:石油的生产和销售。丰富的石油储量,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2)出水的瓷碗上有唐朝纪年。陶瓷生产水平很高(或“陶瓷生产受外贸影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3)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知识点】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解析】【分析】(1)、读图,指出A、B两地地理位置的共同之处位于亚洲或地处热带。A地:以水稻为主要作物的农业经济。 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任意2点即可)B地:石油的生产和销售。丰富的石油储量,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2)、考古学家判断黑石号沉船是唐代商船的主要依据是出水的瓷碗上有唐朝纪年。材料二反映了唐朝陶瓷生产水平很高(或“陶瓷生产受外贸影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意义: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点评】西亚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有“世界石油宝库”的称号。 西亚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这里的油田一般具有储量大、埋藏浅、易开采、成本低的特点。 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门户是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的唯一出口,航运十分繁忙。1 / 1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一、历史与社会部分(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1七下·新昌期末)小楠一家准备在假期去威尼斯旅游,下图中的景观可能看到的是( )A. B.C. D.2.(2021七下·新昌期末)在发展经济时,人类要发挥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顺应自然;有时,人类也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改造自然。下列区域经济发展体现了后者的是( )A.以色列人发展农业 B.日本人耕海牧鱼C.威尼斯发展旅游业 D.秘鲁人的垂直生计3.(2021七下·新昌期末)皮日休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可见他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A.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B.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C.巩固了中央集权国家 D.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4.(2021七下·新昌期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下列历史事件能体现这一主线的是( )①鉴真东渡②澶渊之盟③马可·波罗来华④土尔扈特部回归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5.(2021七下·新昌期末)河北宣化辽墓考古发现:墓葬结构及墓葬形式与北宋中原地区墓葬极度相似,墓葬中有产自中原地区的瓷器,壁画中有反映中原王朝宫廷雅乐的《散乐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6.(2021七下·新昌期末)元朝的宣政院地位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相等,铨授官吏和处理大小政务,不必通过中书省,直接奏报皇帝批准,有重大事件,则设立行宣政院前往处理。这说明( )A.西藏少数民族政权与元朝关系友好B.结束了宋与辽夏金政权并立的局面C.中央集权强化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D.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7.(2021七下·新昌期末)戚继光赋诗曰:“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中“海波平"的涵义是( )A.解除东南沿海的倭寇骚扰 B.驱逐荷兰殖民者出台湾C.驱逐葡萄牙殖民者出澳门 D.打败盘据雅克萨的俄军8.(2021七下·新昌期末)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了重大胜利,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下列著作可以作为用药参考是( )A. B.C. D.9.(2021七下·新昌期末)清朝初期,政治事务的决议主要来源于议政王大臣会议,满洲军贵大臣们聚在一起商讨决定国家大事,被称为”“国议”。为改变这一状况,康熙帝设立了( )A.内阁 B.东厂 C.南书房 D.军机处10.(2021七下·新昌期末)在西方殖民者步步紧逼,沿海汉人不易管理的严峻形势下,清朝统治者的戒备心理与日俱增,尤其是害怕外国人与汉人频繁接触,相互勾连。为此,清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文字狱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推恩令二、历史与社会部分(本题有2大题,共30分)11.(2021七下·新昌期末)走进新昌历史,触摸家乡文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材料二:古代新昌地旷人稀,山深林密……一场始于东晋、唐末的人口迁移,到两宋进入一个高峰。中原士族为避战乱纷纷来此隐逸遁世,外来居民陆续迁入。……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有23000户,47767口,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有28820户,77572口。——据《从新昌建县以来的1100多年历史看今后发展》材料三:宋代统治者确定了以文治国,以科举取士的国策,科举成为选官最主要的途径,书院这种面向平民开放的求学机构也得以大发展。北宋天禧间(1017-1021),新昌石待旦(985-1042)创办石溪义塾,四方学子,慕名裹粮前来者不计其数。据《绍兴市志》,两宋绍兴府(称越州) 618 名进士中,新昌进士占123名,在绍兴所属8县中人口比例最少而进士最多。——根据陈百刚、陈新宇《鼓山历史文脉简说》等(1)写出李白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根据材料-指出其诗歌的特色。(2)根据材料二,说一说东晋至两宋人口大量迁入新昌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表现,并根据材料三分析它对新昌文化发展的影响。12.(2021七下·新昌期末)海上丝路,联通东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了一艘黑石号沉船,打捞文物陶瓷制品多达67000多件,其中98%是中国陶瓷。其中一只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铭文。有的瓷碗大量描绘有花叶、莲蓬、飞鸟、摩捣鱼纹等带有阿拉伯风格的图案和装饰,说明当时的瓷器生产为了适应西亚市场需求而调整了自己的产品特色。材料三:郑和远航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八十七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多年。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虻丝、丝绸、金银等国内产品,去换取亚、非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奇珍。郑和每到一国,就给其国王赠送中国礼物,表明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同时与各国商民和平交易。(1)读图,指出A、B两地地理位置的共同之处。运用所学知识,任选一地说说当地的经济特色,并分析其自然条件。(2)考古学家判断黑石号沉船是唐代商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经济发展的哪些信息?(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说郑和远航的主要目的,并指出其历史意义。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威尼斯——水上都市【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景观图分析可知,只有水上都市景观是可以在威尼斯看到的。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独特的水城风光是威尼斯的动人之处,古老的建筑沐浴着海风,纵横的水道是大街小巷,船是主要交通工具,遇到重大庆典,还可以看到划船比赛。2.【答案】A【知识点】智利——安第斯山脉;日本——耕海牧渔;威尼斯——水上都市;以色列节水王国【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在发展经济时,人类要发挥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顺应自然;例如,日本人耕海牧渔,秘鲁人的垂直生计。有时,人类也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改造自然。例如:以色列人发展农业。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以色列水资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节水农业技术,在沙漠中建起了绿洲; 以色列人努力让宝贵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发达的国家3.【答案】A【知识点】隋的兴亡【解析】【分析】“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意思是往北可以通到北京经营渔业,往南可以通到扬州(古时扬州亦称江都)经营运输,大运河的利用价值是很广的。因此诗歌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的作用。A项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4.【答案】D【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北宋与辽、西夏并列;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①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的文化交流,反映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③马可·波罗来华是指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在中国元朝生活了17年,反映的是欧亚间的文明交流,①③属于中外文化交流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②④能体现题干主线,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区别对外交往和民族关系。5.【答案】B【知识点】北宋与辽、西夏并列【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墓葬结构及墓葬形式与北宋中原地区墓葬极度相似,墓葬中有产自中原地区的瓷器,壁画中有反映中原王朝宫廷雅乐的《散乐图》”可知,材料体现了少数民族墓葬采用汉族的营造法式,瓷器、壁画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反映了汉族与契丹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辽之间的文化交融及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对材料分析与理解。6.【答案】D【知识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元朝的宣政院地位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相等,铨授官吏和处理大小政务,不必通过中书省,直接奏报皇帝批准,有重大事件,则设立行宣政院前往处理” 说明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的宣政院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7.【答案】A【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意思是:封侯拜相并不是我的追求和理想,我想要得到的是我们的国家(海上的匪患被剿灭)有一个宁静的海疆。联系所学,明朝时期,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地区抗击倭寇,并荡平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A项解除东南沿海的倭寇骚扰是诗中“海波平"的涵义,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准确识记戚继光的主要事迹。8.【答案】D【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共收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都作了说明,并且改正了前人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和含混的记录,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总结,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A项《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不符合题意;B项《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不符合题意;C项《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不符合题意;D项《本草纲目》可以作为用药参考,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本草纲目》,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9.【答案】C【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而且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到康熙时,为了抑制满族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从而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A项内阁是明太祖设立的,不符合题意;B项东厂是明成祖设立的,不符合题意;C项南书房是康熙帝设立的,符合题意;D项军机处是雍正帝设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南书房的设立,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0.【答案】B【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闭关锁国是题干材料反映的清朝政府实行的政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掌握闭关锁政策及影响。11.【答案】(1)“诗仙”。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2)北方战乱频繁。(3)表现: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影响:促进了书院的创办,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人才辈出的局面。【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经济重心的南移;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1)李白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享有“诗仙”的美誉。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2)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原士族为避战乱纷纷来此隐逸遁世……”可知,由于北方战乱频繁,东晋至两宋人口大量迁入新昌。(3)与隋唐相比,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主要表现在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材料三中的“书院这种面向平民开放的求学机构也得以大发展......四方学子,慕名裹粮前来者不计其数。据《绍兴市志》,两宋绍兴府(称越州) 618 名进士中,新昌进士占123名,在绍兴所属8县中人口比例最少而进士最多。”反映了科举制促进了书院的创办,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人才辈出的局面。故答案为:(1)“诗仙”。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2)北方战乱频繁。(3)表现: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影响:促进了书院的创办,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人才辈出的局面。【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诗,人口南迁,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12.【答案】(1)地处热带,位于亚洲。(任意一点即可,其他准确的表述亦可)A地:以水稻为主要作物的农业经济。 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任意2点即可)B地:石油的生产和销售。丰富的石油储量,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2)出水的瓷碗上有唐朝纪年。陶瓷生产水平很高(或“陶瓷生产受外贸影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3)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知识点】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解析】【分析】(1)、读图,指出A、B两地地理位置的共同之处位于亚洲或地处热带。A地:以水稻为主要作物的农业经济。 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任意2点即可)B地:石油的生产和销售。丰富的石油储量,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2)、考古学家判断黑石号沉船是唐代商船的主要依据是出水的瓷碗上有唐朝纪年。材料二反映了唐朝陶瓷生产水平很高(或“陶瓷生产受外贸影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意义: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点评】西亚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有“世界石油宝库”的称号。 西亚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这里的油田一般具有储量大、埋藏浅、易开采、成本低的特点。 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门户是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的唯一出口,航运十分繁忙。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