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嵊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1八下·嵊州期末)史载,某皇帝以“谋不轨”的罪名诛杀左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分相权于六部。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明成祖【答案】C【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力,在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其中在中央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分六部。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明太祖是题干描述的皇帝,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要求识记基础史实。2.(2021八下·嵊州期末)明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在苏州出现了机工寻求雇佣机会的固定劳动力市场。该现象表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A.精耕细作水平得到提高 B.手工业产品质量超前代C.工商业市镇大规模兴起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答案】D【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明朝中后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机户。“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和机工两者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2021八下·嵊州期末)清朝时期,达赖、班禅“金瓶掣签”仪式的举行,需受驻藏大臣的监视,其他如审查财政收支、主持对外事务、春秋巡边等,也都有驻藏大臣经管。这些举措( )A.表明驻藏大臣是西藏的最高统治者B.标志西藏开始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C.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D.加强了对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答案】C【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时期对西藏的管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4.(2021八下·嵊州期末)明清之交,国亡家破,一些进步人士痛心之余对于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下列能为之提供佐证的是( )A.“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B.“均田免赋,平买平卖”C.“农为天下本务,工商皆末也”D.“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D【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明清之交” “破陈立新的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可知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文化有传承也有批判与创新,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的启迪。黄宗羲提出的 “天下为主,君为客”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体现的是一种民本思想。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能为题干提供佐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之际思想领域的变化,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2021八下·嵊州期末)辣椒起源于美洲,欧洲人通过地理大发现将辣椒传播到非洲、亚洲等地区,印度人、阿拉伯人、马来人等也参与了辣椒的传播。可见,地理大发现( )A.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植物品种的传播B.带动了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繁荣C.进行了殖民扩张,掠夺财富和资源D.加强了各地联系,世界已连为整体【答案】A【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解析】【分析】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题干中“欧洲人通过地理大发现将辣椒传播到非洲、亚洲等地区,印度人、阿拉伯人、马来人等也参与了辣椒的传播”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植物品种的传播。A项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植物品种的传播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6.(2021八下·嵊州期末)下图所示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部分),它反映的学习主题最合理的是( )A.天赋人权 B.人民主权 C.三权分立 D.君主立宪【答案】B【知识点】启蒙运动【解析】【分析】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应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体现了卢梭主张人民主权说。ACD三项和题干学习笔记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人民主权最合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7.(2021八下·嵊州期末)钱乘旦指出,“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这样就保留了斯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化。”“王位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①从王在法上到王在法下②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③从君主至上到议会至上④从专制王权到民主共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A【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根据光荣革命及之后颁布的《权利法案》内容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的权利受到了议会的限制,王权受到法律的限制。①②③正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保留了君主制,不属于民主共和政体,故④错误,排除。A项①②③是“王位内容的变化”的主要体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8.(2021八下·嵊州期末)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基于这种认识,洋务派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京师同文馆D.赴美留学计划【答案】B【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患贫”、“ 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可以看出李鸿章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民用工业以“求富”。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A项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不符合题意;B项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符合题意;C项是洋务运动创办的新式学堂,不符合题意;D项赴美留学计划是洋务运动时期派遣的留学生,培养人才的举措,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9.(2021八下·嵊州期末)梁启超提出“变法”“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于是以他为代表的进步人士发起了变法图强运动。该运动( )A.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 B.对思想文化产生了广泛影响C.开启了中国经济领域近代化 D.开办新式学堂并废除了科举【答案】D【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中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开办新式学堂并废除了科举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掌握戊戌变法的史实。10.(2021八下·嵊州期末)这部著作提出了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抗西方侵略的主张,是鸦片战争后,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认识外部世界的代表作之一。这部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C.《使西纪程》 D.《天演论》【答案】A【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结合所学,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在书中他阐述了其救国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国人的侵略。A项《海国图志》是题干描述的著作,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魏源思想主张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要熟记魏源的主要思想。二、综合题11.(2021八下·嵊州期末)棉花及其制品贸易是国家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崛起并主宰全球棉花市场是一场彻底的命运逆转。拓殖者成功地将美洲印第安人的土地变成了一片法律上的“空地”,到1850年,美国有67%的棉花产自半个世纪前还不属于美国的土地。……约100万奴隶强制迁徙到了美国深南部,大部分都去种植棉花。——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材料二:美国胁迫日本开港后,大量外国工业品充斥日本市场,生丝、棉花的大量出口,极大影响了日本本国的丝织业和棉纺织业的发展,许多手工工场纷纷破产。……19世纪70-80年代,为培育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家、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新政府效仿西方国家建立了近代学校体系。……由于明治政府的大力扶持,从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1885-1890年的短时期内,棉纺厂就从20个增加到30个。——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1890年,棉纺织业的发展很快遇到国内市场狭小的障碍。明治政府意识到只有开辟海外市场才是出路,由此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原则,该原则得到了富国强兵的支持。政府通过发动侵略战争直接为私人企业开拓市场。——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独立后能够“主宰全球棉花市场”所具有的优势。(2)依据材料,说明“美国胁迫日本开港”导致的后果,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日本棉纺织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具体政策因素。(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明治政府改革的影响,并用19世纪末的一例史实证明“政府通过发动侵略战争直接为私人企业开拓市场”。【答案】(1)美国的西进运动为棉花种植提供了广阔的土地;美国南方保留的奴隶制为棉花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英国工业革命展开,对棉花需求量猛增,刺激美国南部植棉业的发展。(2)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激化国内矛盾,引发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明治维新使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使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扩张;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拓殖者成功地将美洲印第安人的土地变成了一片法律上的“空地”,到1850年,美国有67%的棉花产自半个世纪前还不属于美国的土地。”可知,美国独立后能够“主宰全球棉花市场”所具有的优势是美国的西进运动为棉花种植提供了广阔的土地;根据材料一中的 “……约100万奴隶强制迁徙到了美国深南部,大部分都去种植棉花”可知,美国独立后能够“主宰全球棉花市场”所具有的优势是美国南方保留的奴隶制为棉花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除此之外,英国工业革命展开,对棉花需求量猛增,刺激美国南部植棉业的发展也是美国独立后能够“主宰全球棉花市场”所具有的优势。(2)根据材料二中的“美国胁迫日本开港后,大量外国工业品充斥日本市场,生丝、棉花的大量出口,极大影响了日本本国的丝织业和棉纺织业的发展,许多手工工场纷纷破产”可知,“美国胁迫日本开港”导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激化国内矛盾,引发明治维新。根据材料二中的“新政府效仿西方国家建立了近代学校体系。……由于明治政府的大力扶持,从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1885-1890年的短时期内,棉纺厂就从20个增加到30个”可知,日本棉纺织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具体政策因素有:明治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根据材料三中的“1890年,棉纺织业的发展很快遇到国内市场狭小的障碍。明治政府意识到只有开辟海外市场才是出路......”,联系所学,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故答案为:(1)美国的西进运动为棉花种植提供了广阔的土地;美国南方保留的奴隶制为棉花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英国工业革命展开,对棉花需求量猛增,刺激美国南部植棉业的发展。(2)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激化国内矛盾,引发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明治维新使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使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棉花及其制品贸易是国家发展的一面镜子。”为切入点,考查美国独立后能够“主宰全球棉花市场”所具有的优势,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12.(2021八下·嵊州期末)120年前的辛丑年,耻辱与生机共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期 ( 1871-1900)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技术革命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资本的胃口更大,它不但继续要求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也要求扩大资本输出地。——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庚子年(1900年),联军在京津地区烧杀抢掠,并向清政府共同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第二年,双方便签订了正式条约。……外国在华投资是在20世纪初期大大发展起来的……随着原有经济结构的破坏,农产品日渐商品化,农村经济被卷入了商品市场。——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二第六款: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所定承担保票之财源,开列于后:一、新关各进款……二、所有常关各进款,……三、所有盐政各进项……诸国现允可行。第十款: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材料三它的订立,使许多进步的中国人开始有了新的认识。……1903年前后,在他们中间兴起了一个创办刊物、翻译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学说和各国民主革命历史的热潮,二三年内,出版政治性刊物20种。——摘编自李侃等 《中国近代史》(1)分别指出材料中“这个时期的技术革命”与“联军在京津地区烧杀抢掠”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简析两者之间的联系。(2)概括材料二中条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场景。(3)有学者认为“庚子辛丑之间,陈旧一面的解体,同时又促成了新的民族觉醒”。请运用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阐释。(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狂潮,要求持续扩大在华利益、使其成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2)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并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所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 《辛丑条约》的签订。(3)“陈旧一面的解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掠夺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加快了西方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旧式经济结构逐步走向解休: 《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中国主权,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封建专制统治趋于瓦解:“促成了新的民族觉醒”:《辛丑条约》后掀起兴办宣传西方民主革命的刊物热湖,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使进步的中国人得以觉醒。【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19世纪末期 ”这一关键信息可知,材料中“这个时期的技术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材料中的“庚子年(1900年),联军在京津地区烧杀抢掠”可知,“联军在京津地区烧杀抢掠”所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要求扩大在华利益,于是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材料二反映的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根据材料中的“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所定承担保票之财源,开列于后:一、新关各进款……二、所有常关各进款,……三、所有盐政各进项……诸国现允可行”可以把其内容概括为: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图片反映的即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历史场景。(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第二次工业革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狂潮,要求持续扩大在华利益、使其成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2)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并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所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辛丑条约》的签订。(3)“陈旧一面的解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掠夺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加快了西方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旧式经济结构逐步走向解休: 《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中国主权,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封建专制统治趋于瓦解。“促成了新的民族觉醒”:《辛丑条约》后掀起兴办宣传西方民主革命的刊物热湖,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使进步的中国人得以觉醒。【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1 / 1浙江省嵊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1八下·嵊州期末)史载,某皇帝以“谋不轨”的罪名诛杀左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分相权于六部。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明成祖2.(2021八下·嵊州期末)明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在苏州出现了机工寻求雇佣机会的固定劳动力市场。该现象表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A.精耕细作水平得到提高 B.手工业产品质量超前代C.工商业市镇大规模兴起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3.(2021八下·嵊州期末)清朝时期,达赖、班禅“金瓶掣签”仪式的举行,需受驻藏大臣的监视,其他如审查财政收支、主持对外事务、春秋巡边等,也都有驻藏大臣经管。这些举措( )A.表明驻藏大臣是西藏的最高统治者B.标志西藏开始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C.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D.加强了对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4.(2021八下·嵊州期末)明清之交,国亡家破,一些进步人士痛心之余对于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下列能为之提供佐证的是( )A.“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B.“均田免赋,平买平卖”C.“农为天下本务,工商皆末也”D.“以天下为主,君为客’5.(2021八下·嵊州期末)辣椒起源于美洲,欧洲人通过地理大发现将辣椒传播到非洲、亚洲等地区,印度人、阿拉伯人、马来人等也参与了辣椒的传播。可见,地理大发现( )A.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植物品种的传播B.带动了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繁荣C.进行了殖民扩张,掠夺财富和资源D.加强了各地联系,世界已连为整体6.(2021八下·嵊州期末)下图所示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部分),它反映的学习主题最合理的是( )A.天赋人权 B.人民主权 C.三权分立 D.君主立宪7.(2021八下·嵊州期末)钱乘旦指出,“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这样就保留了斯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化。”“王位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①从王在法上到王在法下②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③从君主至上到议会至上④从专制王权到民主共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8.(2021八下·嵊州期末)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基于这种认识,洋务派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京师同文馆D.赴美留学计划9.(2021八下·嵊州期末)梁启超提出“变法”“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于是以他为代表的进步人士发起了变法图强运动。该运动( )A.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 B.对思想文化产生了广泛影响C.开启了中国经济领域近代化 D.开办新式学堂并废除了科举10.(2021八下·嵊州期末)这部著作提出了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抗西方侵略的主张,是鸦片战争后,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认识外部世界的代表作之一。这部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C.《使西纪程》 D.《天演论》二、综合题11.(2021八下·嵊州期末)棉花及其制品贸易是国家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崛起并主宰全球棉花市场是一场彻底的命运逆转。拓殖者成功地将美洲印第安人的土地变成了一片法律上的“空地”,到1850年,美国有67%的棉花产自半个世纪前还不属于美国的土地。……约100万奴隶强制迁徙到了美国深南部,大部分都去种植棉花。——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材料二:美国胁迫日本开港后,大量外国工业品充斥日本市场,生丝、棉花的大量出口,极大影响了日本本国的丝织业和棉纺织业的发展,许多手工工场纷纷破产。……19世纪70-80年代,为培育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家、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新政府效仿西方国家建立了近代学校体系。……由于明治政府的大力扶持,从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1885-1890年的短时期内,棉纺厂就从20个增加到30个。——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1890年,棉纺织业的发展很快遇到国内市场狭小的障碍。明治政府意识到只有开辟海外市场才是出路,由此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原则,该原则得到了富国强兵的支持。政府通过发动侵略战争直接为私人企业开拓市场。——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独立后能够“主宰全球棉花市场”所具有的优势。(2)依据材料,说明“美国胁迫日本开港”导致的后果,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日本棉纺织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具体政策因素。(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明治政府改革的影响,并用19世纪末的一例史实证明“政府通过发动侵略战争直接为私人企业开拓市场”。12.(2021八下·嵊州期末)120年前的辛丑年,耻辱与生机共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期 ( 1871-1900)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技术革命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资本的胃口更大,它不但继续要求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也要求扩大资本输出地。——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庚子年(1900年),联军在京津地区烧杀抢掠,并向清政府共同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第二年,双方便签订了正式条约。……外国在华投资是在20世纪初期大大发展起来的……随着原有经济结构的破坏,农产品日渐商品化,农村经济被卷入了商品市场。——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二第六款: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所定承担保票之财源,开列于后:一、新关各进款……二、所有常关各进款,……三、所有盐政各进项……诸国现允可行。第十款: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材料三它的订立,使许多进步的中国人开始有了新的认识。……1903年前后,在他们中间兴起了一个创办刊物、翻译介绍西方民主政治学说和各国民主革命历史的热潮,二三年内,出版政治性刊物20种。——摘编自李侃等 《中国近代史》(1)分别指出材料中“这个时期的技术革命”与“联军在京津地区烧杀抢掠”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简析两者之间的联系。(2)概括材料二中条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场景。(3)有学者认为“庚子辛丑之间,陈旧一面的解体,同时又促成了新的民族觉醒”。请运用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阐释。(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力,在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其中在中央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分六部。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明太祖是题干描述的皇帝,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要求识记基础史实。2.【答案】D【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解析】【分析】明朝中后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机户。“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和机工两者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答案】C【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时期对西藏的管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4.【答案】D【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明清之交” “破陈立新的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可知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文化有传承也有批判与创新,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的启迪。黄宗羲提出的 “天下为主,君为客”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体现的是一种民本思想。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能为题干提供佐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之际思想领域的变化,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答案】A【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解析】【分析】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题干中“欧洲人通过地理大发现将辣椒传播到非洲、亚洲等地区,印度人、阿拉伯人、马来人等也参与了辣椒的传播”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植物品种的传播。A项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植物品种的传播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6.【答案】B【知识点】启蒙运动【解析】【分析】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应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体现了卢梭主张人民主权说。ACD三项和题干学习笔记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人民主权最合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7.【答案】A【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根据光荣革命及之后颁布的《权利法案》内容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的权利受到了议会的限制,王权受到法律的限制。①②③正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保留了君主制,不属于民主共和政体,故④错误,排除。A项①②③是“王位内容的变化”的主要体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8.【答案】B【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患贫”、“ 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可以看出李鸿章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民用工业以“求富”。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A项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不符合题意;B项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符合题意;C项是洋务运动创办的新式学堂,不符合题意;D项赴美留学计划是洋务运动时期派遣的留学生,培养人才的举措,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9.【答案】D【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中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开办新式学堂并废除了科举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掌握戊戌变法的史实。10.【答案】A【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结合所学,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在书中他阐述了其救国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国人的侵略。A项《海国图志》是题干描述的著作,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魏源思想主张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要熟记魏源的主要思想。11.【答案】(1)美国的西进运动为棉花种植提供了广阔的土地;美国南方保留的奴隶制为棉花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英国工业革命展开,对棉花需求量猛增,刺激美国南部植棉业的发展。(2)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激化国内矛盾,引发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明治维新使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使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扩张;美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拓殖者成功地将美洲印第安人的土地变成了一片法律上的“空地”,到1850年,美国有67%的棉花产自半个世纪前还不属于美国的土地。”可知,美国独立后能够“主宰全球棉花市场”所具有的优势是美国的西进运动为棉花种植提供了广阔的土地;根据材料一中的 “……约100万奴隶强制迁徙到了美国深南部,大部分都去种植棉花”可知,美国独立后能够“主宰全球棉花市场”所具有的优势是美国南方保留的奴隶制为棉花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除此之外,英国工业革命展开,对棉花需求量猛增,刺激美国南部植棉业的发展也是美国独立后能够“主宰全球棉花市场”所具有的优势。(2)根据材料二中的“美国胁迫日本开港后,大量外国工业品充斥日本市场,生丝、棉花的大量出口,极大影响了日本本国的丝织业和棉纺织业的发展,许多手工工场纷纷破产”可知,“美国胁迫日本开港”导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激化国内矛盾,引发明治维新。根据材料二中的“新政府效仿西方国家建立了近代学校体系。……由于明治政府的大力扶持,从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1885-1890年的短时期内,棉纺厂就从20个增加到30个”可知,日本棉纺织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具体政策因素有:明治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根据材料三中的“1890年,棉纺织业的发展很快遇到国内市场狭小的障碍。明治政府意识到只有开辟海外市场才是出路......”,联系所学,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故答案为:(1)美国的西进运动为棉花种植提供了广阔的土地;美国南方保留的奴隶制为棉花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英国工业革命展开,对棉花需求量猛增,刺激美国南部植棉业的发展。(2)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激化国内矛盾,引发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明治维新使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使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棉花及其制品贸易是国家发展的一面镜子。”为切入点,考查美国独立后能够“主宰全球棉花市场”所具有的优势,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12.【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狂潮,要求持续扩大在华利益、使其成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2)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并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所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 《辛丑条约》的签订。(3)“陈旧一面的解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掠夺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加快了西方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旧式经济结构逐步走向解休: 《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中国主权,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封建专制统治趋于瓦解:“促成了新的民族觉醒”:《辛丑条约》后掀起兴办宣传西方民主革命的刊物热湖,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使进步的中国人得以觉醒。【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19世纪末期 ”这一关键信息可知,材料中“这个时期的技术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材料中的“庚子年(1900年),联军在京津地区烧杀抢掠”可知,“联军在京津地区烧杀抢掠”所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要求扩大在华利益,于是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材料二反映的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根据材料中的“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所定承担保票之财源,开列于后:一、新关各进款……二、所有常关各进款,……三、所有盐政各进项……诸国现允可行”可以把其内容概括为: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图片反映的即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历史场景。(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第二次工业革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狂潮,要求持续扩大在华利益、使其成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2)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并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所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辛丑条约》的签订。(3)“陈旧一面的解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掠夺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加快了西方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旧式经济结构逐步走向解休: 《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中国主权,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封建专制统治趋于瓦解。“促成了新的民族觉醒”:《辛丑条约》后掀起兴办宣传西方民主革命的刊物热湖,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使进步的中国人得以觉醒。【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嵊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嵊州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