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它溶解了吗 教学目标 1.科学态度、STSE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将科学知识(溶解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自主意识。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溶解概念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抽象等探究技能。 3.科学知识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建构溶解的概念。 2.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食盐,沙子,胭脂红,装有水的杯子(每组3个),搅拌棒(每组2个),透明小塑料杯,胶头滴管,PPT,板书贴纸。 2.学生准备:笔袋。 教学过程 一、观察食盐与沙子 1.观察食盐和沙子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食盐和沙子都是小颗粒,但是它们颜色不同,颗粒大小不一样,以及它们的数量不同。 1.1 谈话: ①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样物品,一袋是食盐,另一袋是沙子。 ②同学们平时肯定都见过它们,但是我猜你们肯定没有仔细研究过它们。 1.2 教师出示ppt:食盐与沙子的照片。 谈话: ①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准备了两个小塑料杯,1号小塑料杯中装有食盐;2号小塑料杯中装有沙子。 ②一会请每组同学先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注意是看到的) ③注意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触碰实验器材。 1.3 活动开始。 1.4 活动停止。 1.5 提问:谁能说一说,沙子和食盐看上去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1.6 小结: 二者的相同点:都是颗粒状(固体)。 二者的不同点:颜色不同,颗粒大小不同,数量不同(观察事物)。 2.猜想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的现象 【设计意图】 通过猜测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会出现的现象,提取学生前概念,同时帮助学生建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为后面在观察到它们放入水中的现象后形成认知冲突,激发进一步的研究兴趣做好准备。 教师出示ppt提问: ①如果我们把沙子和食盐同时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量的烧杯中,此时你们预测会看到什么现象? ②把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后,静置几分钟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有的同学认为食盐放入水中后会...(飘在水面上,沉底等);静置后会...(融化,消失等)。 有的同学认为沙子放入水中后会...…(会沉底),静置后会…(变小等)。 请记住你们想法。 大家想不想亲自做个实验,看看谁的想法对呢? 二、研究食盐藏在哪里了? 1.进行实验 1.1将沙子和食盐放入水中后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时、放入水中后、搅拌后的现象的基础上,能够发现并提出问题:食盐“藏”到哪里了。 1.1.1教师讲授填写实验记录单的要求。 1.1.2教师出示ppt要求: ①一会每个小组将食盐和沙子同时倒入塑料杯后,请所有的同学马上观察实验中的现象。 ②请每组一位同学,将看到的现象用铅笔画在记录单第1列对应的食盐和沙子两个杯子中。 比如:认为它们都沉底,就画在杯子的底部。 ③然后再将两个杯子静置一会,看看杯子中又有什么现象,然后再请这位同学将看到的现象,用铅笔画在记录单第2列对应的食盐和沙子两个烧杯中。 1.1.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一位同学拿出一根铅笔和一块橡皮放在桌上(可提前准备好) 请每个小组的第1位同学伸出右手;用右手拿起面前的1号小塑料杯;? 请每个小组的第2位同学伸出左手;用左手拿起面前的2号小塑料杯; 请两位同学同时倒入食盐和沙子。 现在开始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1.4教师巡回指导。 1.1.5谈话: 现在时间已经接近5分钟了,现在请每组一位同学将两个烧杯中的现象,画在实验记录单第2列的杯子中。 1.1.6实验停止。 1.1.7学生实投展示实验记录单。 提问: ①请说一说你都看到什么现象了? ②这些现象和你推测的一样吗? 1.1.8小结: ①放入水中后 食盐:沉底,一小部分消失,还有一小部分变小;水里有些烟。 沙子:沉底,颗粒大小不变;水里没有烟。 ②静置后 食盐:沉底,水透明,水里没有烟。 沙子:沉底 ,颗粒大小不变;水里没有烟。 1.1.9板书:食盐:大量沉在水底;少量消失。 1.2搅拌后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微视频,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搅拌的方法。 1.2.1谈话过渡: ①刚才有同学提到有一部分食盐在水中会化了(消失了)。 ②如果咱们在将倒入食盐的杯子静置一段时间,你预测食盐还会继续消失吗? ③咱们帮帮忙,搅拌一下好不好? ④请大家一起看一段录像,复习搅拌的方法。 1.2.2教师播放录像。 1.2.3教师出示PPT要求: ①一会我们开始搅拌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个杯子中的现象。 ②搅拌结束后,还是请一位同学将看到的现象用铅笔画在记录单第3列对应的食盐和沙子两个烧杯中。 1.2.4要求: 现在请大家安静坐好,老师给每个组发搅拌棒。 1.2.5教师发放搅拌棒,每组发放两根,分别放在1号大塑料杯和2号大塑料杯的右侧。 1.2.6准备实验: ①请每组的第一位同学用左手扶住1号大塑料杯。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拿起搅拌棒。 ③再请每组的第二位同学用左手扶住2号大塑料杯。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拿起搅拌。 ④请两位同学将搅拌棒伸入你们面前的大塑料杯中。 ⑤现在开始搅拌。 1.2.7教师巡回指导。 1.2.8实验停止。 1.2.9学生实投展示实验记录单。 1.2.10小结:搅拌后 食盐:消失了。 沙子:沉底 ,颗粒大小不变。 1.2.11板书:(大量)食盐在水中消失了。 2.探究食盐藏到哪里去了? 2.1 讨论食盐藏到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 以问题食盐“藏”到哪里了驱动学生探寻食盐“踪迹”的动机。 引导学生提出并采用“尝”的方法初步证明食盐“藏”在水中。 将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落在实处。 2.1.1提问: 食盐消失了,请问大家食盐藏到哪里了? 2.1.2出示板书:食盐藏到哪里了? 提问其他同学同意这个观点吗? 食盐就藏在这杯水中,你们同意吗? 2.1.3提问: 现在我们达成一致了,那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证明食盐就藏在这杯水中呢? 提问你为什么要喝一口水呢? 用舌头尝一尝,如果水是咸的,就证明食盐藏在水里,你同意吗? 2.1.4实投出示:盛有水的大塑料杯。 提问: 如果尝一尝水杯任意位置的水都是咸的,就能证明食盐藏在水的各个位置,同意吗? 2.2 学生回忆尝物体味道的方法 2.2.1提问: 谁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应该怎么尝味道? 2.2.2教师提供水杯,筷子。 要求:请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同学演示的是否正确。 2.2.3教师出示ppt:尝。 根据现场情况小结尝物体味道的步骤,提示:注意不要反复尝。 2.3学生通过尝水的味道初步证明食盐藏在水中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分组操作,实验求证,最后能够发现食盐“藏”在了这杯水的位置。 2.3.1谈话: 由第三位同学使用一次性筷子,尝一尝不同位置的水的味道。 2.3.2发放器材: 教师将一次性筷子发给每组的第三位同学。 2.3.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 每组的第三位同学尝水的味道。 2.3.4提问: 请同学说一说,你尝出什么味道了? 2.3.5小结: 杯子中不同位置的水都有咸味,说明食盐藏在这杯水中的……(各个位置)和杯子里的水融溶为一体了。 2.3.6板书:水中到处都是咸的。 3.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 3.1 介绍胭脂红 【设计意图】 选择胭脂红旨在让溶解的过程可视化,让扩散显性化,同时踢出溶解现象的非本质特征—无色透明。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胭脂红进入水中后的现象,让学生经历-观察-描述-比较-类比推理的探究环节,真正理解均匀分散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溶解概念。 3.1.1过渡: 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通过尝,发现水中到处都是咸的,说明食盐藏在水的各个位置。但是食盐是怎么跑到水的各个位置呢? 3.1.2教师出示PPT:色素胭脂红。 讲授: ①老师这里有一种食用色素,叫做胭脂红。 ②胭脂红和食盐都是颗粒状,但是胭脂红是粉末状颗粒,而且是红色。 ③胭脂红放入水中后,也能像食盐一样跑到水的各个位置。 ④但是胭脂红是红色的,能让我们用眼睛看到在水中的变化过程。 ⑤下面让我们看看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过程。 3.2 倒入并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 3.2.1教师实投展示: 胭脂红放入水中的变化过程。 3.2.2开始实验: 请同学们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过程。 3.2.3提问: 观察胭脂红倒入水中后,什么位置最红,说明什么? 教师将实投从顶端照下,让学生看到底部的胭脂红颗粒。 3.2.4老师开始缓慢搅拌。 3.2.5提问: ①请观察观察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说明胭脂红在水中开始怎样变化? ②搅拌后水的颜色变成了什么样了?说明胭脂红在水中怎样了? 教师将实投从顶端照下,让学生看到底部的胭脂红颗粒消失。 3.2.6小结: 经过搅拌后,胭脂红分散在水中的各个位置。 3.3 对比胭脂红学生说出食盐搅拌后也是分散到水中的各个位置。 3.3.1讲授: 胭脂红进入水中后迅速分散到杯子底部,在搅拌后胭脂红最终均匀分散到水的各个位置,整杯水都变红了。 3.3.2提问: 食盐经过搅拌后消失,怎样才能让水的各个位置都是咸的呢? 3.3.3小结: 食盐消失后,分散到水中各个位置。 3.3.4板书:分散到水中各个位置。 三、应用溶解概念 1.知道什么是溶解 【设计意图】 引领学生提出溶解概念,帮助学生在比较基础上尝试体验归纳,抽象的思维过程。 教师出示ppt: 讲授: 像食盐和胭脂红这样,放入水中后会均匀地分散,最后它们的颗粒看不见了。这种现象叫作溶解。 2.利用溶解概念判断沙子是否能溶解 【设计意图】 让学生依据建构的溶解概念进行判断,并作出解释,由此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能应用溶解的概念。 2.1提问:沙子在水中能溶解吗?为什么? 2.2小结: ①沙子放入水中后不能均匀的分散在水中。 ②能看见沙子的颗粒一直沉在水底。 ③沙子不能溶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