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高中语文复习备考-《红楼梦》阅读常考训练题汇编解析(word版有答案) 《红楼梦》是高中必读名着,是近年来的高考热点。了解高考怎么考,对阅读可以起到风向标作用。许多高考题,设计十分巧妙,简直可以当做导读来用。 一、多选题 1.《红楼梦》的异名下列哪两个不是?( )( ) A.《石头记》 B.《风月宝鉴》 C.《太虚幻境》 D.《金玉良缘》 E.《金陵十二钗 》 2.找出分析有误的两项:( )( ) A.贾府中的奴仆颇具叛逆性格的两个人是晴雯和小红 。 B.第三十九回,李纨道:“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她不是这丫头,就得这么周到了?”这丫头指的是平儿。 C.红楼梦》是写男女私情的。《红楼梦》以前的才子佳人小说,也是描写男女私情的,所以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D.《红楼梦》善于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写的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的人物。 E.第三十九回,贾母笑道:“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他”指的是赖大家的。 3.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两项是:( )( ) 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B.《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同时,《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C.《红楼梦》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结构方式。 D.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多个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都真实而细腻。 E.《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大都符合人物的身分、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如同是咏柳絮,林黛玉表现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薛宝钗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绻,说风流的悲哀。 4.有关探春改革,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 A.探春有眼光,有魄力,但庶出的地位,暂摄家政的身份,决定了她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B.探春拿赵姨娘开刀,是她不认生身之母为母女关系,投王夫人所好的最好例证。 C.探春是改革家,她可以为贾府每年省下几百两银子,但这个封建家庭的衰亡是必然的,她无法挽救。 D.探春打了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却得到了凤姐的微妙的赞许,可见,“反抄”不过是凤姐事先设计好的把戏而已。 E.理家的这段经历,使探春对贾府的家政痼疾了解得更深,以致“抄检大观园”时,她发展成为“看之重、言之痛、怒之深、虚之远、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的“反抄英雄”。 二、填空题 1、《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代作家_____,相传后40回是_____所作。 2、《红楼梦》又名_____、_____、_____等。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_____、 _____。 4、金陵十二钗都有谁 。 5、《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_____ 6、“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_____,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7、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_____。 8、《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_____ _____。 9、《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_____和_____,社长是_____。 10、《红楼梦》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美玉无瑕”指的是_____ 11、《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_____;“神瑛侍者”是_____ 12、《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_____ 13、《红楼梦》中有诗“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指的是_____ 14、《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说的是_____ 15、潇湘妃子指的是_____,蘅芜君指的是_____ 16、“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_____、_____ 17、《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_____ 18、《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_____ 19、《红楼梦》中,“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是_____ 20、《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_____ 21、《红楼梦》中,因吃酒醉卧怡红院的人是_____,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_____,最具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_____ 22、《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说的是_____ 23、《红楼梦》中有两位小姐当上了王妃,此二人是_____,_____ 24、“四春”之中,性格比较懦弱的是_____,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_____,最后出家为尼的是_____ 三、简答题 1.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有什么关系? 答: 2.《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怎么出现的?真的是偶于鼓担上得来的吗? 答: 3.简述黛玉的两次葬花的起因。 答: 4.简述宝玉挨打始末。 答: 5.简述“宝玉挨打”事件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答: 6.“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答: 7.简析晴雯在抄检大观园时表现的性格特征。 答: 8.简述《红楼梦》中某一个人物出场的情景。 答: 9.简述《红楼梦》中一个关于林黛玉的故事。 答: 10.选取《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作简要的人物介绍。 答: 11.在抄检大观园事件中,园中主人主要写了谁?丫鬟又主要写了谁?作者重点设计了哪些人的反应?这样设计有何作用? 答: 《红楼梦》阅读高考模拟题汇编 1.2008年江苏卷 《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姻”“木石前盟”的含义。 2.2011年江苏卷 《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3.2012年江苏卷 “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这首诗末两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的什么地方? 4.2013年江苏高考 《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 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 5.2014年江苏高考 《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 6.2015年江苏高考 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 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 7.2017年北京高考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着,自圆其说。 8.2018年北京高考 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着故事情节。150-200字。 9.2020年东城一模 《红楼梦》中一些主要人物进入回目,作者往往在其名字前加一个字,来概括或凸显其品性,即所谓“一字评”,如“敏探春”“酸凤姐”“贤袭人”“勇晴雯”“慧紫鹃”等。请任选一人,结合原着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一字评”的理解。 10.2020西城一模 《红楼梦》第四十回描写贾府女眷在大观园吃酒行令,黛玉无意间引用了闺阁禁书《牡丹亭》《西厢记》中的句子。当时,“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第四十二回中,宝钗往贾母处问安,还特意约黛玉到蘅芜苑,对黛玉说: “……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综合此处文字中的信息,宝钗这一形象有哪些突出的特点?(4分) 11.2020朝阳一模 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子命仙女们为贾宝玉演唱的《红楼梦》十二支曲,预示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其中有一句曲词:“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这句曲词中涉及了小说中哪几个人物?暗示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和命运?请根据原着进行简要分析。 12.2020丰台一模 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20题。(5分)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文段中,薛宝钗在现场,但作者没有描写她的反应,请推想薛宝钗会有怎样的反应,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原着相关内容简要说说理由。 13.2020海淀二模 《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讲述了贾府上下在上元节制灯谜、猜谜语的故事。其中“更香”(古代用于计时的一种香)的谜面有这样四句诗: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在曹雪芹的构思里,每个谜语都象征着制谜人的性格,暗示了其命运。“更香”这个谜语在小说中是谁出的,不同版本存在争议,一说是薛宝钗,一说是林黛玉。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2008年《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5分) 2009年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 2010年要求判断是否正确:《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其中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 2011年《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2012年“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这首诗末两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的什么地方? 2013年《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 2014年《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 2015年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5分)?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 2016年《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6分)? 2017年《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对宝钗说:“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请说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2018年《红楼梦》“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请结合这一情节,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6分)? 2019年《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一回中,群芳行令,宝钗摇得牡丹签,上云“任是无情也动人”,请结合小说,概括宝钗的“动人”之处。(6分) 2020年《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众人联句,起句为王熙凤所作,她说,“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就是‘一夜北风紧’”。请结合这句诗,简析王熙凤的形象。 ? 北京卷 1、2017年微作文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且要求不超过180字。(10分) 2018年微作文请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10分)? 2、2019年微作文 在《边城》《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赞美他(她)。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和特点,不超过150字。(10分)? 3、2020年微作文 有的同学觉得阅读《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读缩写本或连环画省时省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50字左右。(10分) 《红楼梦》高考模拟题汇编 一、简答题 1.(2020·北京模拟) 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答题。(4分)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ㄚ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文段中“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请根据上下文,并结合《红楼梦》的故事背景简要分析。(4分)? 2.(2020·北京模拟) 有人说:“《红楼梦》虽写富贵人家,其人情事理却是人人固有的人性与人生。”请结合《红楼梦》中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分)? 3.(2020·塘沽模拟) 古典名著《红楼梦》大量使用谐音的手法,暗示人物性格命运,寄寓作者思想情感。例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音“原应叹息”,暗示四位贵族女性病死宫闱、受虐而亡、远嫁他乡、出家为尼的悲惨命运,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请从《红楼梦》人物中任选两位,根据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命运,推测其人名谐音,并解说寓意。要求:写出原名、谐音和寓意,结合作品内容解说,120字以内。(4分)? 4.《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这一事件的具体策划者是谁?具体说说探春和惜春两人在这一事件中各有什么反应。(4分)? 5.概括《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事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6.试比较探春理家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不同目的。(4分)?? 7.《红楼梦》中的宝钗这一人物“艳而冷”,请简要说明宝钗的“冷”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8.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来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人人都说,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该赏我们了。”被小厮抱住的人是谁?引得老爷喜欢的是什么事?几个小厮讨赏的结果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9.(2020·北京模拟)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经典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熟知。 ①有人说:“大师的笔触,处处惊人。”请从这六部作品中任选一处笔触(可以是情节设置、细节刻画、手法运用、遣词造句等),阐释其“惊人之处”。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80字左右。②经典小说的情节往往引人入胜,但有时也可能有不合自己想法的地方。如果让你改动这六部作品中的某情节,你想怎样修改?请简述你的修改方案并谈谈这样修改的理由。要求有理有据,自圆其说。180字左右。 ③不同的人对春天的感受也有所不同,上述作品中的人物对春天各自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以这些作品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其对春天的感受。要求明确所选人物是谁,所写内容符合所选人物的特点,不超过180字。(6分)?? 10.(2020·北京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19分) 材料一: ???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ト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转;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オ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国立传、为女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1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1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关怀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1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15.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红楼梦》阅读训练题参考答案 一、多选题 1选C D.分析:《红楼梦》是一部中国长篇小说,写成于清朝乾隆帝中期(甲戌,1754年),《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 2选C E.分析:才子佳人小说发展至明末清初,才子金榜题名后与佳人洞房花烛的大团圆结局已成为小说的固定情节模式,这种大团圆结局,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和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因原,但更多的是作家怀才不遇寄希望于作品来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使然。借文学作品抒写人生理想固然可以,但如果对理想的描画近乎于偏执,乃至于使大团圆结局失去了存在的生活基础,那么千篇一律的大团圆便有了美化现实、粉饰生活之嫌,理想也便成为梦想和空想。这也是此时期才子佳人小说引起当时社会关注和招来后人非议的原因之一。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这一点上不仅没有因袭才子佳人小说家的创作套路,在反映理想与现实的选择上毅然回归现实,并且在清醒的悲剧意识的支配下,将《红楼梦》创作成一个“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悲剧,使《红楼梦》无论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还是美学价值的发掘,都远远高出了才子佳人小说,成为当时文坛及中国小说史上的顶峰之作。因而C错。E项被笑话的是刘姥姥,不是赖大家的。 3选B E.分析:《红楼梦》描写贾宝玉的爱情和婚姻悲剧,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作者真实细致地描写了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现实内容,揭示造成悲剧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围绕着爱情婚姻悲剧,同时铺开一个由许多有关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从而展示渐趋崩溃的社会的真实内幕。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追求,反映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闪烁着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它与封建主义冲突所造成的悲剧,生动地表明封建社会的不合理,使读者预感到这个社会已日暮途穷,走向灭亡。当时的人们很少有这样的认识的,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厌恶还来不及,哪里还会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呢?E项将林黛玉和薛宝钗对调一下。 4选B D.分析: B(探春的改革,显现出她的“公正”)D(“可见”之后有误,应为探春反“自杀自灭”,可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处在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的漩涡之中呢!) 二、填空题 1、清、曹雪芹、高鄂 2、《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3、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4、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5、薛宝钗 ?6、林黛玉 ?7、李纨 8、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9、海棠社、桃花社、李纨、林黛玉 10、贾宝玉、林黛玉 ?11、林黛玉、贾宝玉 12、贾宝玉 ?13、贾宝玉 ?14、史湘云 15、林黛玉、薛宝钗 ?16、林黛玉、薛宝钗 17、袭人、晴雯 ?18、袭人 ?19、晴雯 20、晴雯 ?21、史湘云、王熙凤、贾探春 22、贾探春 ?23、元春、探春 24、迎春、探春、惜春 三、简答题 1.答: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小时侯的贵族家庭生活有助于他创作出自叙传性质的《红楼梦》;曹雪芹的家庭还是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家庭,小时侯受到的文学素养的熏陶使他能够创作出精美的《红楼梦》来。 2.答:由于《红楼梦》没有完成,有很多人顺着曹雪芹的思路续写,其中高鹗续写的后40回比较好。他大体遵循了曹雪芹创作,完成了《红楼梦》悲剧的主题。一个叫程伟元的出版家把曹雪芹的《红楼梦》80回与高鹗续写的后40回合在一起出版了两次,从此《红楼梦》便在中国流行起来。因此,后四十回并不是偶于鼓担上得来的。 3.答:第一次葬花黛玉认为宝玉想把落花送入池中的做法不妥,因为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会糟蹋花,于是两人一起将花葬在黛玉原来的花冢里。第二次是起因是黛玉错疑宝玉,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未发泄,又勾起了伤春愁思,于是把残花拿去掩埋。 4.答:先是忠顺王府打发人来向贾家索要戏子,接着又有贾环将金钏之死诬陷在宝玉身上,最终导致贾政惊气交加而欲将宝玉“立刻打死”,且不满小厮的力度而亲自操板,众门客无法劝阻,王夫人的哭阻也无法让其回心转意,直到贾母前来,以言语相激,贾政罢手,被打得气息奄奄的宝玉被抬回房。 5.答:王夫人先抱着板子哭着说宝玉该打,然后从贾政一贯庄重角度请“老爷自重”并以“怕老太太不自在”来要挟。无效后又抱住贾政求,说母子相依,既然要勒死儿子,她只能和宝玉一起死,并爬在宝玉身上大哭,冲突得以稍稍缓和,但王夫人看到宝玉挨打程度,悲痛下痛哭死去的长子,致使贾政落泪。 或答:贾母一来便以“先打死我”让贾政又急又痛。面对贾政的赔笑,厉声回应以自己“没生个好儿子”来讽刺贾政对自己封锁消息。尽管贾政小心翼翼赔罪,说不再打宝玉,但贾母不信,仍赌气要回南京,并以让王夫人从此别疼宝玉,以便将来“少生一口气”来表达对贾政的不满,把贾政逼得苦苦认罪。 或答贾政亦可。 6.答:《红楼梦》的《葬花吟》,吟诗是林黛玉。《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 7.答:晴雯在作者笔下是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丫鬟。抄检大观园时,怡红院的丫头们无不战战兢兢、俯首贴耳,任人来搜查。晴雯却出任意料,把自己的箱子往地上一倒,还顶撞了领头抄检者,以示反抗,这些充分表现出她对“主子们”的蔑视,决不向封建势力低头,敢于反抗的倔强性格。 8.答:在《红楼梦》中,作者用了极浓笔调写了王熙凤的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这些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地位和身份,刻划出她性格中泼辣的一面。 9.答:如林黛玉:宝黛初会, 读西厢,菊花社, 闭门羹, 葬花, 焚稿。如“葬花”情节: 有一次,她去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晴雯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这个纯粹的误会,想不到竟严重地挫伤了她。那一夜,她“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地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词》。 10. 答:[薛宝钗] 宝姑娘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 [王熙凤] 凤姐聪明能干,管理着贾府的上上下下。她善于察言观色,也喜打小算盘,可谓“机关算尽“;她头脑灵活,点子多多,曾想出“偷天换日“的法子把宝钗嫁给了宝玉。除此之外,她也有重情的一面,对大观园里的姐妹非常照顾。 [史湘云] “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对长得象林黛玉的戏子“笑而不言”时脱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样儿”;她热情大方,在大家结社作诗时直抗议说诗社怎么能少了她;她快人快语,曾与黛玉和宝琴进行“对诗联句大战”。 [贾探春] 探春在贾家虽为庶出,但非常聪明能干,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贾府。她活跃且好奇,“海棠诗社“就是在她的提议下组织起来的;她性格乐观,虽远嫁他乡仍勇敢面对,而且反过来劝慰家人。 11.答:园中主人主要写了探春、惜春;丫鬟主要写了晴雯、入画、司棋。 如探春,反应激烈,无所畏惧,义正严辞,坚决对抗,表现出敢作敢当的勇气,且相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事件对家族的影响。而惜春,则年幼执拗,始则惧怕,继则无情,二人形成鲜明对比。 其中刻画最突出的是探春和晴雯,二人均强烈反抗,但反抗实质不同。晴雯的反抗体现出一个奴才的清白无辜,自尊自重,大胆无畏,其悲剧更显示出封建大家庭的无情;探春的反抗则突出了贾府必然走向没落的悲剧。这样设计的作用之一是在对比中形成波澜起伏的动人情节。 《红楼梦》阅读高考模拟题汇编 1.【参考答案】“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两人应结成姻缘。“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神瑛侍者,两者有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 2.【参考答案】袭人;蒋玉菡、贾宝玉。 3.【参考答案】黛玉辞世;宝玉、宝钗成亲;潇湘馆。 4.【参考答案】惜春、迎春;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 5.【参考答案】“葬花魂”的依据:小说中有黛玉葬花的重要情节;表达女性精神在一个时代的毁灭。“葬诗魂”的依据:小说中多有黛玉吟诗的情节;表达对诗意消亡的哀悼。 6.【参考答案】刘姥姥。朴实善良,善解人意;老于世故,精明狡黠;幽默风趣,性格诙谐;顺从讨好,偶有反抗。 ?2008【参考答案】“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两人应结成姻缘。“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神瑛侍者,两者有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 2009【参考答案】①介绍贾府的历史与人物,②点出贾府存在的危机,③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的特点。 2010【参考答案】书中写迎春由贾赦作主,嫁给了一个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现袭指挥之职的孙绍祖,此人绰号“中山狼”,是个骄奢淫逸,作践妇女的虐待狂。可怜迎春这个金闺小姐在他的拳打脚踢折磨之下只有一年时间就一命呜呼了。 2011【参考答案】袭人;蒋玉菡、贾宝玉。 ?2012【参考答案】黛玉辞世;宝玉、宝钗成亲;潇湘馆。 ?2013【参考答案】惜春、迎春;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 2014【参考答案】“葬花魂”的依据:小说中有黛玉葬花的重要情节;表达女性精神在一个时代的毁灭。“葬诗魂”的依据:小说中多有黛玉吟诗的情节;表达对诗意消亡的哀悼。 2015【参考答案】刘姥姥。朴实善良,善解人意;老于世故,精明狡黠;幽默风趣,性格诙谐;顺从讨好,偶有反抗。 2016【参考答案】(1)“元妃省亲”前,贾政带着宝玉给各个景点题匾额、对联,宝玉文思泉涌,贾政称其为“孽障”,表面上是责怪,实际上是欣赏;“宝玉挨打”中,贾政认为宝玉在外流荡优伶,在家淫辱母婢、荒疏学业,斥之为“孽障”,表达了强烈的痛惜之情。 2017【参考答案】黛玉在行酒令时“失于检点”,宝钗私下提醒;宝钗教导黛玉要做女性“分内的事”,“看杂书不好”;宝钗关心黛玉的身体健康。 2018【参考答案】处变不惊,性格坚强;处置果断,能力出众;分配得当,处事公平;轻财重义,顾全大局。 2019【参考答案】容貌妍丽,行止娴静;才能出众,处事得体;善解人意,关怀他人。 2020【参考答案】诗句浅白,表明其学识浅薄;起句为王熙凤所作,表明其有一定领导才能;诗句意境肃杀,表明其心怀忧惧。 模拟题 1、答案:①宝玉张口“胡说”,随后又用“算是旧相识”来化解,这与黛玉的暗自吃惊形成对比,展现出宝玉个性的率真。②宝玉话中的“见过”与黛玉心中的“眼熟”彼此呼应,这种心有灵犀与《红楼梦》“木石前盟”的故事背景正相暗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惊”“想”是心理描写;而“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有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从性格来看,黛玉和宝玉二人对对方都有熟悉之感,但黛玉只是“惊”“心下想道”,这表现出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小心谨慎和含蓄内敛,而宝玉却把内心所想表述出来,这表现出宝玉的坦直率真。结合故事的背景分析,两人初会就产生了一种互相熟识的心灵感应,很明显与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有关,这也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2.答案(示例):《红楼梦》写的是富贵人生,反映的是世人都有的性格命运。如抄检“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的富贵大观园时,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耳光,痛骂其是“狗仗人势”的奴才,体现了探春勇于反抗、敢作敢当的品格。如此“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才会在富贵复杂的贾府,始终被凤姐、王夫人甚至作者看重。作者透过这一人物讴歌了一种练达果敢的人性之美、人生之姿。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名著内容和理解名著思想内涵的能力。审读题干,“《红楼梦》虽写富贵人家”是说《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为主线展现的是“富贵”生活。“其人情事理却是人人固有的人性与人生”是说《红楼梦》所反映的情与理实际上是每个人都有的性格、命运。故考生答题时要以四大家族中的富贵人物为代表,如薛宝钗、王熙凤、贾探春等,结合相关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德行和命运等,探究其体现出的“人性与人生”的事理底蕴。 3.答案(示例):贾政谐音“假正(经)”。整天一本正经,满口仁义道德;治家无能,为官也很失败;教育宝玉死板苛刻不苟言笑;却又偏偏喜欢恶俗不堪的赵姨娘。娇杏谐音“侥幸”,她本是甄士隐的丫头,偶因一回头,被贾雨村看好,嫁给了雨村很快被扶正并生了孩子,成为人上人了。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结合日常积累,选择自己熟悉的两个人物来作答。如ト世仁(不是人)、甄士隐(真事隐)等。 4.答案:凤姐。探春理智清醒,对抄检行为非常反感,先命ㄚ鬟秉烛开门而待,继之流泪叹息:“这样大族人家…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最后给了带头抄检的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让凤姐很难收场;惜春则胆小怕事,极力拥护,积极配合,请求凤姐严惩衣箱内有男人靴袜的ㄚ鬟入画。 5.答案:介绍大观园的布局结构、风貌景致;反映贾府的极度奢华;展示贾宝玉的文才;表现贾政对宝玉的严厉以及对其才华的欣赏;为下文元妃省亲做铺垫。 【解析】为迎接元春归省而建的大观园基本建成,贾政自谦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于怡情悦性的文章上更生疏;因闻塾师赞宝玉有对对联的歪才情,便带他进园拟匾题联。贾宝玉在大观园里恣意品题,大大地露了回脸。贾政虽嘴上责备宝玉不知天高地厚,心里却颇有些赞许。可以说,这一情节中,贾政带一干人等在大观园四处游走,将大观园的总体情况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贾宝玉在题对额中崭露头角,令贾政喜出望外。 6.答案:王熙凤是为了谋取一己之利,满足自己权欲的虚荣。探春是出于对这个家庭的公心,出于一份朴素的情感和责任。 【解析】探春理家,在大观园大兴改革之风,推出了承包责任制,显示了探春卓越的管理才能。她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支付赏银,秉公执法;二是蠲免费用,节约开支;三是实行承包,开辟财源。秦可卿刚去世,宁国府需要有人帮忙办理丧事,而贾珍夫人生病无法处理事务。王熙凤一向争强好胜,想借协理宁国府的机会出出风头,免得别人说她没理过这等丧事;此外她也可以从中获取好处。 7.答案:居住环境的“冷”:室内如雪洞一般,没有玩器,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对爱情的“冷”:她虽然心里爱着宝玉,但平时的言行举止却“远着宝玉”;对奴仆之死的“冷”:金钏儿投井自杀,她却笑着用谎话安慰王夫人。 【解析】题目要求学生说明《红楼梦》中的宝钗这一人物“艳而冷”的“冷”表现在哪些方面。只要认真阅读过《红楼梦》这本书,回答本题还是比较容易的。比如金钏儿投井自杀,她却笑着用谎话安慰王夫人。她喜欢奉承人。贾母要给她过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她还当面奉承过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结果贾母夸奖她:“提起姐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宝钗室内如雪洞一般,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穿着也是“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虽然心里爱着宝玉,但平时的言行举止却“远着宝玉”。 8.答案:①贾宝玉。②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宝玉展现了诗才。③几个小厮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悉相关情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具体作答。根据题干和材料的提示,梳理相关的情节作答即可。 9.答案:①(示例)《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时的细节刻画格外“惊人”。首先,“未语笑先闻”的细节描摹以及一句“我来迟了”的语言描写,这种大胆而创新式的描写使凤姐泼辣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格外惊人;其次,对凤姐穿着打扮的细致描绘和“恍若神妃仙子”的形象刻画,真实再现了一位贵族家庭年轻掌权人的形象,侧面表现了封建家族的奢华,给读者留下深刻和“惊人”的印象。娴熟的笔触和细致的描摹使这一情节成为小说的惊人之处,广为流传。②(示例)我想修改《红岩》这本书中结尾的情节,将革命烈士在逃亡中牺牲的结尾改为让一些人物存活下去并成功与解放军会合。理由如下:一、全员牺牲悲剧色彩浓重,而本书主要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可能有些不恰当;二、许云峰为越狱打下基础,有人存活是合情理的;三、为了突出特务的无能,将其与解放军革命烈士做对比,活下去的人可以将这个故事流传下去,让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这本书更为真实。③(示例)小城茶峒春风吹,吹皱了一池澄澈的春水,我仿佛又听到了爷爷在耳边私语……大黄狗的叫声犹在,宁静的河边只有一条孤零零的船。阳光依旧罩在身上,黄鹂叽叽喳喳的吵闹声依旧在耳边,可我再也听不到爷爷的吆喝,再也听不见梦中的山歌。春风已吹拂了几个来回,我却一直等不到你的归来。春日里再也没有欢声与笑语,只剩孤单的我守候在河边……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三道小题分别考查文学评论的写作能力、对文学作品再创造的能力、抒情性文字的写作能力。①要抓住“从这六部作品中任选一处笔触”和“阐释其'惊人之处’”两点来写评论,注意使用议论性语言,要具体引用原文的情节或细节,分析原文的表达技巧,不可泛泛而谈,并要注意字数的限制。例如《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时的细节刻画便格外“惊人”,可以结合出场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进行分析。②首先要明确选择的是哪部作品中的哪个情节,然后简述修改方案并谈理由,你想怎样修改以及为什么要修改。可以从情节、性格、主题、环境等方面进行阐释,阐述理由要有条理,层次要清晰。注意使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语言。例如《红岩》中结尾情节的设置,可以适当修改,让部分人存活下来,更符合本书积极向上的思想,更有利于革命精神的传承。③首先要明确自己选择的是哪一个人物,然后结合人物自身特点,用抒情性的语言表达其对春天的感受。比如,以茶峒小城的翠翠为抒情主人公,恰当地将其生活经历融入其中。对春天的感受要符合翠翠的身份、性格,不可泛泛而谈;要能够恰当地运用抒情方式,感情真挚,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10.答案:认同。薛宝钗八面玲珑,事事力求周全,是知世故而又最世故的人。金钏儿被王夫人逼得跳井,王夫人自己都觉得过分了。可宝钗却借机讨好了王夫人,表现得十分世故圆滑。宝钗的妥帖和世故,让她得到了王夫人的喜爱,ㄚ鬟们都称赞她,她的风头压过了黛玉。宝钗的圆滑世故让孤苦无依的湘云把她当亲姐姐看待,她还收买了袭人。但是宝钗却始终得不到贾母的喜爱,除了贾母偏心自己的外孙女黛玉之外,更重要的是贾母对宝钗这个人的否定。如果说宝钗是知世故而世故,那么黛玉便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宝钗无论做什么都是为己之利,而黛玉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黛玉知道自己在贾府中尴尬的地位,所以事事小心谨慎,不肯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怕下人多嘴多舌,她宁愿自己委屈些,也不肯麻烦别人。宝钗和她推心置腹地说了一番话,她便不再对宝钗设防,还坦然地告诉宝钗自己以前误会了她。贾母对她的宠爱和宝玉是一个层次,她却从来不曾恃宠而骄。王夫人对她心存偏见,她从不违心讨好。 【解析】林黛玉是封建家庭的孤臣孽子,薛宝钗是封建家庭的肖子宠儿。作者借了抑扬褒贬进行批判,对于钗黛有所抑扬,即扬黛抑钗。《红楼梦》写宝钗,其性格、容貌、言语、举止、学识、才能无一不佳,合于封建家庭中女子的“德、容、言、工”四德兼备的标准。本书虽肯定黛玉为群芳中的第一人,却先用第一等的笔墨写了宝钗,又用什么笔墨来写黛玉呢?作者是用双管齐下的方法来写钗黛的,然而这两支笔却有差别,表现出作者的倾向。双管齐下并不妨碍他的“一面倒”,反而使这“一面倒”更艺术化,也更加复杂深刻了。黛玉是出了名的伶牙俐齿,她若是嘲讽一个人,那是比拿刀子刺人还要疼一些。可是偏偏小性儿的黛玉不仅有贾母的疼爱、宝玉的宠爱,而且王熙凤与李纨甚至三春都跟她相处得十分融洽,就连湘云在后期也亲近她而疏远宝钗。宝钗最后失了人心,只因为她从未真心待人,而黛玉则不同,她知世故却始终保持一颗真诚善良的心。 11.选B。 【解析】B项,“从始至终都是”“梦幻色彩”说法错误。作者只是说在前八十回的叙述中“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而不是说从始至终。另外,“梦幻色彩”说法也不对。12.选C。 【解析】C项,“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说法错误。 13.选D。 【解析】A项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B项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C项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成果。 14.答案:(1)论证方式多样。文章采用了例证、喻证、引证、对比论证等。作者引用了鲁迅、刘鹗的语句,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让自己的论证更清晰、更有说服力。(2) 论证结构清晰,运用总分结构,分条论证。作者从“情”字入手,分析了从“情”字理解小说主题的四个层面,结构严谨,层次清晰。(3)论证语言浅显明了。作者通过比喻、对比、举例等手法,用通俗浅显的语句,将自己的观点一一展示,化难为易,通俗易懂。 15.答案:(1)每个章节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2)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3)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4)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描写,通过特定的人物去实现;(5)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