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深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认识。(2)逐步学会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探究、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重点、难点】1、掌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2、逐步学会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探究、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探究方法】1、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交流评价2、创造条件采用实验加分析的教学方法。3、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做好氢氧化变质探究的有关实验。【实验用品】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无色酚酞溶液,试管5支。【课型】探究课【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本课围绕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1、它是否变质?2、如何检验烧碱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通过这些真实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自我探究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使学生再一次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锻炼。【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一瓶久置的瓶口有白色粉末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及放大图片。【引入】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发现几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它们造型独特,在瓶口的位置出现了白色的粉末,老师觉得非常好奇。【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些白色粉末还是氢氧化钠吗?【过渡】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变质,如果变质,变质程度又是如何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进入我们今天的实验探究旅程——氢氧化钠变质的的探究之旅。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首先我们来到本次探究之旅的第一站——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提问】对于此问题,同学们有什么猜想?学生观察图片回答:可能变质了回答:可能不是学生思考,作出猜想:氢氧化钠变质了;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入课题。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探究过程【提问】有同学提出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为何作出这样的猜想,你的依据是什么?【板书】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2NaOH+CO2==Na2CO3+H2O【提问】那如何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已变质呢?【引导】根据变质原理进行分析:若氢氧化钠变质则有碳酸钠存在,因此,要验证是否变质的本质是探究这瓶样品溶液中哪种物质的存在?【提问】那我们应该怎样设计方案来验证这瓶氢氧化钠中存在碳酸钠进而证明其变质呢?请同学们组内讨论实验方案,然后进行交流汇报回忆氢氧化钠的性质: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上讲台写出氢氧化钠变质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回答:实质是探究碳酸钠的存在学生回忆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分组设计实验旧知识的回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交流】等待学生给出讨论结果(学生在进行假设和猜想时教师要做一些有意识的引导,给学生确定一个大致的方向,避免盲目性。给出几种药品供选择: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酚酞溶液)【分析】对学生的几种猜想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板书】可行方案对应的反应式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Cl2=2NaCl+CaCO3↓Na2CO3+Ca(OH)2==CaCO3↓+2NaOH教师活动学生方案(1):取少量久置氢氧化钠,向其中滴入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已变质。学生方案(2):取少量久置氢氧化钠,向其中滴入氯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氢氧化钠已变质。学生方案(3):取少量久置氢氧化钠,向其中滴入氢氧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氢氧化钠已变质。学生活动假设和猜想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目前所具备的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应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合理、可行、简便的实验方案,培养缜密的实验和细致地观察,为自己的假设和猜想提供佐证或者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和修改学生的方案。激发学生通过互相纠错来提高探究兴趣。设计意图【分组实验】指导学生按设计的方案上来完成实验,观察现象。(注意强调检验物质要先取样,用指定滴管分别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鉴别的所需的各试种剂,防止药品污染)【观察】样品分别产生气泡及白色沉淀【结论】氢氧化钠已变质学生代表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阐述展示,其他组的学生点评通过实验现象直观的论证猜想的正确与否二、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过渡】通过刚才的探究知道我们的氢氧化钠样品已变质,那么是完全变质,还是部份变质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接着走进本次探究之旅的第二站------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探究。【提问】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对此,你们又有怎样的猜想?【猜想】由于只是放置了一段时间,有可能是部分变质(因为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只有0.03%,含量很少)。【引导分析】如果只是部分变质,即部分NaOH变为Na2CO3,因而瓶中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如果是全部变质,溶液中的溶质全部变为碳酸钠。所以,要证明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只要通过实验证明其中是否含有NaOH即可。【提问】应该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样品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无氢氧化钠存在呢?(学生讨论出许多方案,对于提出的错误方案,学生组间互相评价和完善,经过分析后一一否定。)讨论结果:碳酸钠水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不能一步检验。【引导分析】碳酸钠的存在已经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了干扰,那应该如何排除干扰呢?除尽碳酸钠。【讨论】学生继续讨论交流除去碳酸钠的方案。【汇报交流】学生交流所设计的方案,学生点评,教师点评。(加酸在除去干扰物碳酸钠的同时也会与可能存在的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排除;加碱溶液石灰水虽可除掉碳酸钠,但又产生了新的氢氧化钠,引入了干扰物,排除;故,应加入一种可与碳酸钠反应的中性溶液,方案3可取。)此处可呼应环节一中检验有无变质时稀盐酸要过量的原因。【实验】指导学生按之前的方案3进行实验取一定量的变质的NaOH于试管中向上述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将2中的溶液净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观察】有白色沉淀生成,及酚酞溶液变红(或不变红)【结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或完全变质)回答:不知道(或部分或完全)学生提出猜想:氢氧化钠完全变质;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学生方案:取样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说明样品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学生反对和质疑: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直接用无色酚酞不能一步证明氢氧化钠。思考回答:用化学反应除去碳酸钠方案1:用稀盐酸方案2: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方案3:加入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纠正、完善。学生代表对实验结果进行阐述展示环节,其他同学提出疑问:为什么要加如过量氯化钙溶液?怎样控制保证过量?氯化钙溶液有没有产生新的干扰物?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对探究全过程进行考虑,了解离子间的转化及影响通过实验现象直观展示讨论结果同时训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结合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新矛盾在讨论交和互相点评中加深印象,培养其勇于质疑质疑,团结协作、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小组展示中提升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小组活动后的代表阐述中逐步提增强学生自信心、语言表述能力。【提问】这些氢氧化钠变质之后就没有价值了吗?还能继续使用吗?说出你的理由。三、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过渡】我们怎么样帮助部分变质的小组将里面的碳酸钠杂质除去呢?请同学们帮他们想想办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接着走进本次探究之旅的第三站——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杂质。点评学生的方案:可用适量的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注意,不能过量,会引入新的杂质。(除杂原则:不增不减好分离)【拓展与延伸】拓展氢氧化钠的保存方法及其他需要密封保存的常见化学试剂的练习题。【总结与收获】学生分享老师总结:①氢氧化钠相关知识;②检验物质存在的原则和方法(见课件)【作业布置】学生思考问题完全变质当碳酸钠溶液使用,给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重新贴标签——“碳酸钠溶液”学生思考回答,并解释原因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再进行过滤,既除去了碳酸钠,又增加了氢氧化钠。学生回答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习题加深对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并且进行拓展和延伸附:【板书】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1、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变质原因:2NaOH+CO2==Na2CO3+H2O检验方法: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Cl2=2NaCl+CaCO3↓Na2CO3+Ca(OH)2==CaCO3↓+2NaOH2、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检验方法:取样静置沉淀取上层清液三:除杂无色酚酞溶液过量CaCl2溶液变红——部分变质不变红——全部变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