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2.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3.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指导学生学习和领会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培养教育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结合有关匀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的价值,进而将好奇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 【重点难点】 重点:速度测量的原理、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难点: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估、分析数据总结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 学生准备: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 【教学设计】 活动次序 师生互动 教学目标 活动1 引导提问 1.引导学生如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提问:如何研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 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活动2 猜想 1.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猜想,讨论。如运动会上你判断某同学运动快慢的方法。 2.教师统计、分类,学生的猜想。 培养学生互相讨论的习惯,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 活动3 设计实验 1.根据问题与猜想,把简单的实验步骤写下来 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3.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实验方案,教师给予指导并肯定 学生思路清晰,要求各个有自己的设计方案 活动4 进行实验 1.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给予指导。 2.测量并如实记录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3.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在实验过程中遇到或发现的新问题 4.多次测量检查自己的实验数据 学生操作有序,懂得收集数据,启发创新。 活动5 分析论证 思考、讨论: 你的实验数据说明了小车做什么运动?速度怎么变化?你的猜想正确吗? 最后师生一起得出结论: v2>v>v1(v2:后半程平均速度;v:全程的平均速度;v1: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让学生积极回答,并分析自己的实验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6 评估与 交流 回顾、分析你的探究过程,你都懂了吗?哪些问题你还不清楚?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及时反馈,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活动7 作业巩固 1.完成探究实验报告 2.练习: 一辆小车以15 m/s的速度行驶了150米以后,又以20 m/s的速度行驶了15 s,则这辆小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掌握巩固知识点,熟练掌握公式及其变换公式计算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报告 学习目标:会在实验中收集数据,分析速度的变化。 实验器材: 、 、 、 。? 学习过程: 活动次序 探究过程 活动1 引导提问 运动会上你根据什么判断你同学跑步的快慢____________。? 你的问题是:__________。? 活动2 猜想 我的猜想:__________。? 猜想理由:___________。? 小组猜想:____________。? 猜想理由:________________。? 活动3 设计实验 你实验的原理是: 。?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 。? 我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 活动4 进行实验与 收集数据 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 你实验时记录的数据: 路程 时间 速度 全s= t= v= 前半路程s1= t1= v1= 后半路程s2= t2= v2= 速度的关系: 实验中的新问题或新发现:_____。? 活动5 分析论证 1.根据你的实验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 2.师生共同的结论是:__________。? 活动6 评估交流 本节课你的心得或收获: 活动7 巩固加深 完成本实验报告。 生活中你怎样来测量你跑步速度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用多媒体给出) 1.速度的测量和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明确探究活动的过程。 【布置作业】 1.复习本章知识,巩固所学。 2.课本P31:作业1、2题。 【教学板书】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探究问题 1.从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2.从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块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学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二)探究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5.实验结论。 6.评估。 7.交流 【教学反思】 1.改变物理学科本位,探索物理与体育学科的教学整合。把“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扩展成“100 m快速跑速度控制测评”,使单纯验证性实验提升为探索性实践活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斜面滚球”球速太快,来不及计时,更不用说分段了,所测值不足为信,无法提供讨论和交流;“百米跑”路程太长,易疲劳,注意力易向外游离,同时也吃不准各人在跑动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无法体现教学标准的要求。 2.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大的发挥空间,并设法创造难得的相互协作的条件,把实验扩展到操场,把实验组扩充到10人。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