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鲁教版五四学制)一.选择题(共15小题)1.目前我国防控“新冠”疫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下列防疫相关措施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裁切无纺布制作口罩B.合成抗病毒药物C.对消毒液加水稀释D.水银温度计测体温2.不锈钢电热水壶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利用金属的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 )A.导热性B.导电性C.延展性D.耐腐蚀性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高粱酿酒B.馒头发霉C.蜡烛燃烧D.蔗糖溶解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活性炭用作除味剂B.石墨用作电极C.乙醇汽油用作汽车燃料D.水用作溶剂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B.干冰用作制冷剂C.氮气用作保护气D.水通电制取氢气6.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A.产生一缕白烟B.发出耀眼的白色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7.下列哪一个变化的类型与其它三个有本质上的不同( )A.炼钢B.合成新药物C.粮食酿酒D.羊毛制成毛线8.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液态汞表面出现红色粉末B.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9.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无水酒精擦洗手机屏幕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泥土D.汽油清洗工具上的油污10.下列对资源的利用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C.太阳能发电D.分离液态空气1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铜制作导线C.干冰用作制冷剂D.洗涤剂去除油污1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B.活性炭消除水中异味C.一氧化碳冶炼金属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13.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自制汽水B.炉具清洁剂除油污C.活性炭净水D.稀盐酸除铁锈14.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C.木炭用作燃料D.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15.如图所示,银白色的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以上现象中,能说明镁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银白色B.发出耀眼的白光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白色固体二.填空题(共5小题)16.生活中,鸡蛋腐败变质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请回答:(1)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物理性质的是 。(2)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化学性质的是 。17.下面是对水相关知识的介绍:①水通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②水被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③没有水,人和动物就无法生存;④水是常用的灭火剂;⑤在通电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请用序号回答以下问题:(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化学性质: ;(3)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4)水的用途: 。18.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一氧化二氮(N2O)是无色有甜味的气体,因能致人发笑,故称“笑气”。它可由硝酸铵(NH4NO3)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产生,同时生成水。一氧化二氮能溶于水、乙醇等,在室温下稳定,有轻微麻醉作用。它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因为它在高温下能分解生成有助燃性的氧气。它与沸腾汽化的钾、钠等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亚硝酸盐。需要注意的是一氧化二氮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它的效果是二氧化碳的296倍。(1)一氧化二氮的物理性质有(任写两条) 、 。(2)关于一氧化二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与钾、钠发生反应B.常温下是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C.室温下不稳定D.是一种温室气体19.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学习过程中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以及能发生哪些变化和发生变化过程中的现象。①纯水是 色,食盐是 色的;②写出下列物质在通常状况下的状态:二氧化碳 ,啤酒 。③生活中有许多物质具有气味,试举一例: 。④将植物油倒入水中,油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的密度 (填“大于”或“小于”)植物油的密度。⑤燃烧是常见的现象,有的物质很容易燃烧,如 。以上描述中,属于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20.下列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①铁生锈②水是无色液体③矿石粉碎④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⑤灯丝通电发光发热⑥食物腐烂⑦汽油易挥发⑧纸张燃烧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鲁教版五四学制)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目前我国防控“新冠”疫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下列防疫相关措施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裁切无纺布制作口罩B.合成抗病毒药物C.对消毒液加水稀释D.水银温度计测体温【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裁切无纺布制作口罩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合成抗病毒药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对消毒液加水稀释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不锈钢电热水壶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利用金属的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 )A.导热性B.导电性C.延展性D.耐腐蚀性【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解答】解:A、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B、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C、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D、耐腐蚀,说明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是化学性质。故选:D。【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高粱酿酒B.馒头发霉C.蜡烛燃烧D.蔗糖溶解【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是化学变化;B、馒头发霉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D、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活性炭用作除味剂B.石墨用作电极C.乙醇汽油用作汽车燃料D.水用作溶剂【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解答】解:A、活性炭用作除味剂,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B、石墨用作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C、乙醇汽油用作汽车燃料,是因为乙醇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D、水用作溶剂,是因为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选:C。【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B.干冰用作制冷剂C.氮气用作保护气D.水通电制取氢气【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水通电制取氢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6.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A.产生一缕白烟B.发出耀眼的白色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解答】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白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7.下列哪一个变化的类型与其它三个有本质上的不同( )A.炼钢B.合成新药物C.粮食酿酒D.羊毛制成毛线【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炼钢需要将生铁中过多的碳除掉,发生了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B、合成新药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羊毛制成毛线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8.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液态汞表面出现红色粉末B.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分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液态汞表面出现红色氧化汞粉末,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9.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无水酒精擦洗手机屏幕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泥土D.汽油清洗工具上的油污【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解答】解:A.无水酒精可以溶解手机屏幕上的赃物,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涤,故A不合题意;B.水垢不易溶解于水,但可以和酸反应生成可溶的盐,故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故B符合题意;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泥土,是利用部分物质能溶于水,并随着水流冲走的原理,故C不合题意;D.油脂不易溶解于水,不能用水洗净,可用汽油洗去,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涤,故D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这个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10.下列对资源的利用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C.太阳能发电D.分离液态空气【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B、天然气燃烧过程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等物质,是化学变化;C、太阳能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分离液态空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1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铜制作导线C.干冰用作制冷剂D.洗涤剂去除油污【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铜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1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B.活性炭消除水中异味C.一氧化碳冶炼金属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活性炭消除水中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一氧化碳冶炼金属,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13.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自制汽水B.炉具清洁剂除油污C.活性炭净水D.稀盐酸除铁锈【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柠檬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炉具清洁剂除油污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活性炭净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稀盐酸除铁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氯化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否则属于化学变化。14.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C.木炭用作燃料D.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是利用了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错误;B、石墨用于制作铅笔芯,是利用石墨很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正确;C、木炭用作燃料,利用了木炭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错误;D、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稳定,故错误;故选:B。【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15.如图所示,银白色的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以上现象中,能说明镁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银白色B.发出耀眼的白光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白色固体【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解答】解:判断银白色的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银白色、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白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二.填空题(共5小题)16.生活中,鸡蛋腐败变质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请回答:(1)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物理性质的是 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2)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化学性质的是 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解答】解:(1)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物理性质的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2)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化学性质的是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故填: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和水。【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17.下面是对水相关知识的介绍:①水通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②水被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③没有水,人和动物就无法生存;④水是常用的灭火剂;⑤在通电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请用序号回答以下问题:(1)水的物理性质: ①② ;(2)水的化学性质: ⑤ ;(3)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⑥ ;(4)水的用途: ③④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解答】解:水通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水被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没有水,人和动物就无法生存,说明人和动物离不开水,是水的用途;水是常用的灭火剂,是水的用途;在通电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是化学变化。故填:①②;⑤;⑥;③④。【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18.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一氧化二氮(N2O)是无色有甜味的气体,因能致人发笑,故称“笑气”。它可由硝酸铵(NH4NO3)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产生,同时生成水。一氧化二氮能溶于水、乙醇等,在室温下稳定,有轻微麻醉作用。它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因为它在高温下能分解生成有助燃性的氧气。它与沸腾汽化的钾、钠等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亚硝酸盐。需要注意的是一氧化二氮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它的效果是二氧化碳的296倍。(1)一氧化二氮的物理性质有(任写两条) 无色 、 溶于水 。(2)关于一氧化二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不能与钾、钠发生反应B.常温下是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C.室温下不稳定D.是一种温室气体【分析】(1)一氧化二氮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有甜味,气体,溶于水,溶于乙醇;(2)根据题干中信息提取出有用信息。【解答】解:(1)一氧化二氮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有甜味,气体,溶于水,溶于乙醇;故答案为:无色,或气体,或溶于水,或溶于乙醇(任写两条);(2)A.与沸腾汽化的钾、钠等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亚硝酸盐,故A错;B.它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故B错;C.一氧化二氮在室温下稳定,故C错;D.一氧化二氮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故D正确。故答案为:(1)无色;溶于水;(2)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一氧化二氮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9.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学习过程中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以及能发生哪些变化和发生变化过程中的现象。①纯水是 无 色,食盐是 白 色的;②写出下列物质在通常状况下的状态:二氧化碳 气体 ,啤酒 液体 。③生活中有许多物质具有气味,试举一例: 食醋等 。④将植物油倒入水中,油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的密度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植物油的密度。⑤燃烧是常见的现象,有的物质很容易燃烧,如 汽油、酒精等 。以上描述中,属于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①②③④ (填序号,下同),属于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⑤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解答】解:①纯水是无色,食盐是白色的。故填:无;白。②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气体,啤酒是液体。故填:气体;液体。③生活中有许多物质具有气味,例如食醋等。故填:食醋等。④将植物油倒入水中,油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的密度大于植物油的密度。故填:大于。⑤燃烧是常见的现象,有的物质很容易燃烧,如汽油、酒精等。以上描述中,属于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①②③④,属于描述化学性质的是⑤。故填:汽油、酒精等;①②③④;⑤。【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20.下列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③⑤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⑥⑧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②⑦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④ 。(填序号)①铁生锈②水是无色液体③矿石粉碎④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⑤灯丝通电发光发热⑥食物腐烂⑦汽油易挥发⑧纸张燃烧【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解答】解:①铁生锈过程中生成氧化铁等物质,是化学变化;②水是无色液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③矿石粉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④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⑤灯丝通电发光发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⑥食物腐烂过程中顺序新物质,是化学变化;⑦汽油易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⑧纸张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化学变化。故填:③⑤;①⑥⑧;②⑦;④。【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