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34张幻灯片)+4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34张幻灯片)+4视频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从摇篮到坟墓”,民法典“罩着”你一生。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视频链接
第一节
夯实法治基础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知道法治的意义,法治的要求。
明确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重点)
理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难点)
梳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学习目标
选择法治道路
01
运用你的经验
P44
交通井然有序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法庭审判
食品安全监督
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保证了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法治
1.什么是法治?
法治:
意味着依法治理。
2、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
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
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
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内容之广、
定义之细,几乎涵盖到了人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
思考:
结合民法典与公民的一生,思考法治对公民的重要作用?
2.
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公民角度: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处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解决上述图片的问题,最有效的是依靠什么?对社会有什么作用?
2.
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2)社会角度:
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②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结合视频,思考法治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
2.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意义)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对个人)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对国家和社会)
民法典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标志性重大成果。在过去5年间,民法典编纂共10次公开征求意见,
超42
万人参与提供意见,收集意见总数达102
万条。经过反复修改、精雕细琢,
形成了目前总共7
编1260
条的民法典草案。最终,
制定出了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保障民事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民法典。
民法典的编纂
民法典的诞生
社会“怪像”
从前
现在
后来
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民法总则》即将被废止。现在的碰瓷索赔事件,好心帮忙反被诬告的事件频发,做了好事反而被罚款,甚至还被告上法庭,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这非常不利于中华名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的发扬。因此民法总则中对此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民法总则见义勇为规定具体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具体内容。
《民法总则》第183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民法总则》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被称作"好人法",其用意是鼓励善意救助伤病的高尚行为。
3.法治的要求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基础
特点
本质
后果
个人专制和独裁
民主
任意性、非理性
稳定性、一贯性
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
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原则
不能很好的体现民意,
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公正处理问题,维护民意,推动社会有序发展。
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背景)
(1)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
(2)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3)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
(4)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二、描绘法治蓝图
1、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我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的核心,首
先是依宪治国;依法
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
相关链接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
(2)1997年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3)2002年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4)2007年十七大作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的战略部署;
(5)2012年
十八大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6)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7)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8)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公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二、描绘法治蓝图
2、依法治国的地位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一体推进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治蓝图
3.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小组合作探究: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该怎样扎实推进民法典的实施?
(分别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的角度)
4.
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司法机关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执法)
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公民
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1)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说明了什么?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⑤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⑥科学立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
2021
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行有何重大影响?
①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民事权利,依法打击民事侵权行为,协调民事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③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⑤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⑥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⑦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能为法治国家做哪些贡献?
(1)思想上: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2)行动上:能够做到遵法守法,做一名守法的公民;
积极参与法治宣传;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破坏法治的行为作斗争。
拓展延伸
夯实法治基石
选择法治道路
描绘法治蓝图
法治的作用
法治的要求
依法治国
地位
总目标
全面依法治国
课堂小结
良法善治
从百姓的角度
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总(新)方针
基本要求
三个统一
1、某校开展“法治进课堂”活动,大家围绕“依法治国”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是(  )
①依法治国是基本国策 
②依法治国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要求实行善治 
③依法治国要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 
④依法治国
对公民的要求就是守法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④
4
随堂练习
4
B
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____有机统一。
A.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
B.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C.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
D.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D
3.
开门立法,即在立法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积极参与,实现立法民主化。“开门立法”有助于(

A.
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B.
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C.
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
D.
保障公民平等参与立法
B
4.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和国家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是因为(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法治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③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④法治能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5.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的前提下,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也将承担刑事责任。同时,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管教责任,并规定必要时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是因为(

①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可以对未触法的未成年人进行警示
③未成年人已无需法律的特殊保护
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实行良法之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6、材料: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社会治安防控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1)上述举措说明我国贯彻什么治国方略?
(2)我国贯彻这一方略的原因何在?
依法治国
法治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