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角的终边上有一点,则等于 ( )
A. B. C. D.
2.下列函数中,周期是的偶函数是( )
A. B. C. D.
3.设角是第二象限角,且,则角的终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 的值是 ( )
A. B. C. 2 D.
5. 设则的大小关系是 ( )
A. B. C. D.
6.设扇形的周长为6,面积为2,则扇形中心角的弧度数是
A. 1 B. 4 C. D. 1或4
7.已知,则( )
A. B. C. D.
8.在△中,是的中点,,点在上,且满足,
则( )
A. B. C. D.
9.设若与的夹角是钝角,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0.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最小正周期为,直线是其图象的一条对称轴,则下面各式中符合条件的解析式是( )
A. B.
C. D.
11.如图,一直线与平行四边形的两边分别交于两点,且交其对角线于,其中,,则的值为 ( )
A. B. C. D.
12.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其中错误的命题有( )个.
(1)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
(2) 函数上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3)设且,,则等于;
(4) 方程有解,则的取值范围是.
(5)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与函数的图象有三个交点;
A.3 B.2 C. 1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
14.若,则与垂直的单位向量的坐标为 .
15.若动直线与函数和的图象分别交于两点,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__.
16.已知是的外心,,,,若,则的值为 .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
(1)化简; (2)若是第三象限角,且,求的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其中,且的最小正周期为.
(Ⅰ) 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Ⅱ) 利用五点法作出在上
的图象.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平面上三个向量,其中,
(1)若,且∥,求的坐标;
(2)若,且,求与夹角的余弦值.
20.(本小题满分12分)
现有四分之一圆形的纸板(如右下图),,
圆半径为,要裁剪成四边形,且满足,
,,记此四边形的面积为,
求的最大值.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向量=(1,1),向量与向量夹角为,且 =-1.
(1)求向量;
(2)若向量与向量=(1,0)的夹角为,向量=(cosA,2cos2),其中A、B、C为△ABC的内角,且B=60°,求||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的定义域为且,当时有
(1)求;
(2)求的值;
(3)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考试高一数学学科试题答案
选择题:
二、填空题:
13、 14、(,)或(-,-) 15. 2 16.
三、解答题:
18. (1)
∵周期为 ∴ ∴ ……………2分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6分
(2)
0
0 2 0 0
………………………………8分
(图略) ………………………………12分
(2)周期T=,振幅A=3,初相,
由,得即为对称轴;……………8分
(3) ……………………12分
19.解:(1)设,由条件有,解得:,或,
所以:,或。
(2)设的夹角为,由,知,即:,
所以:,又。
21.(12分)(1)设,由可得x+y=-1 ①
与夹角为,有·=||·||·,
所以        ②
由①②解得 
(2)由垂直知,由B= ,

(或|)
(3)
时,单调递减,
时,单调递增;
解得:
时,单调递减,
时,单调递增.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2分)
一、单选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 社会主义民主是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类型的民主,其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都是资本主义民主所不可比拟的,以下不体现民主的真实性的选项有( )
①少数民族的权利得到保障 ②国家依法打击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 ③随着经济发展广大人民利益日益得到充分实现
④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2.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变了以往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导致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不同的状况。这一法规的变化( )
A.坚持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B.坚持了公民权利至上原则
C.消除了公民政治上的身份差异
D.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3. 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有较高政治素养的重要表现,下列关于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义务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②是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③是我们全部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④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4.某中学门前是一条交通要道,由于平时没有交警指挥,加之机动车乱停乱放,导致放学时常常发生交通事故。为此,该校中学生李某直接给有关部门写信、打电话反映情况。有关部门便在放学时分,在此安排了专门的交警指挥交通。这说明李某( )
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②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行使公民监督权
③正确行使了监督权,体现了较强的政治参与能力
④通过自己的民主实践锻炼了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辩证关系的是( )
A.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B.“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
C.对人民实行民主才能有效地对敌人实行专政,对敌人实行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
D.人民民主专政肩负着对人民实行民主与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双重任务
6.列宁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文盲没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B.个人素质和能力是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观因素
C.公民文化水平越高,享有的政治权利就越多
D.文盲是不能参与政治生活的
7.目前中国有八大民主党派,共有党员60多万人,其中17.6万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3.2万人担任县级以上领导职务。这反映了( )
①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参与执政
②坚持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基本政治制度
③民主党派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方针政策的制定
④民主党派和共产党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平等的地位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下列属于其职能的是( )
A.批准2012年中央预算
B.建议更加关心新生代农民工
C.修改《保守国家秘密法》
D.决定政协委员陈竺担任卫生部部长
2011年8月11日哈尔滨市召开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要求本次换届选举推行无候选人选举方式,由选民根据自己的意愿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据此回答9—10题。
9.村民对村委会主任的选举属于 ( )
①直接选举 ②间接选举 ③等额选举 ④差额选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这种选举有利于( )
①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②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使用
③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④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⑤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③④⑤ D. ①②③
11.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行为的有( )
①针对区政府治理当地河涌的方案建言献策
②打市长热线电话举报企业偷税漏税行为
③用电子邮件发表对市政府关于城区规划的意见
④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产品质量问题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2.政府依法行政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这有利于( )
①维护公民的特权 ②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维护政府在国家机关体系中的最高地位 ④保障人权,推动民主法制建设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
13.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归根结底是为了( )
A.保证政府依法办事 B.提高政府效率
C.保证政府为人民服务 D.推进政务公开
14.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下列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的是( )
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②司法机关的监督
③审计部门的监督 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2011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表明全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 )
A.互相监督、分工合作的关系 B.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D.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16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是( )
A.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B.乡镇人民政府
C.乡镇党委 D.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17.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
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2012年2月29日,“广州市自来水价格调整方案”听证会在广州召开。各方代表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24名听证会参加人全部赞成对水价进行调整。这一听证会的召开( )
A.体现行使监督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B.表明公民有更多的机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C.说明人民民主具有法律的、物质的保障   
D.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19.提高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区别在于( )
①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是否向国家机关表达了自己合理的批评和建议
③是否遵循了法律、规则和程序
④是否正确处理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职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以下体现我国政府履行这一职能的是( )
①2010年修订的《选举法》变城乡居民的“同票不同权”为“同票同权”
②某省气象局利用自身的网络技术建立“农网”,为农民免费提供信息咨询
③2010年我国政府加大对圈地不建、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④从2009年10月1日起,我国在32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 2012年2月,天津“注胶虾事件”发生以后,该市相关部门对水产批发市场进行了整顿,采取措施严厉打击水产批发市场的不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这里政府履行的职能主要是( )
A.经济调节 B.市场监管 C.社会管理 D.公共服务
22、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是指( )
A.合法行政 B.程序正当
C.诚实守信 D.合理行政
23.政府是与我们公民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我们遇到困难,可以求助于政府,下列选项属于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的法律途径的是( )
A.开设热线电话 B.设立信访部门
C.发展电子政务 D.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24.下列关于我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各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②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③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④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唯一代表者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5.2009年颁行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要求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失职行为实施问责。这一举措表明( )
A.政府执政必须符合法律程序
B.我国已建立完整的行政监督体系
C.每个公民都有监督权和质询权
D.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
26、“一头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这一说法是指通过 制度实行民主监督。( )
A.信访举报 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
C.网上评议政府 D.民主评议
第Ⅱ卷(非选择题48分)
二、简答题:(共3小题,48分)
27.两会期间即使网友不会织围脖也并不妨碍其参政议政,只需通过代表.委员的两会博客或各主流媒体推出的《我有问题温总理》《两会调查》等网上互动栏目依然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互联网的牵桥搭线,草根网民可以表达最直接最质朴最正式的民情民意和原汁原味的群众呼声,草根网民参政不再神秘。
草根网民参政议政所体现的政治生活的道理?(8分)
28.民生之事,枝叶关情。两会期间,民生成为最热的话题,幸福被一次次热议,有的代表委员提出幸福指数建议,认为幸福感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安宁的治安,富足的生活,还包括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形式,希望把抽象的幸福分解为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指标。让公民的幸福指数成为评价政府的民主治理的重要指标,从根本上说,个人是幸福的主体,幸福应当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评价幸福要始终坚持人民说了算,不能被幸福。幸福期望要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公民有权对政府提出追求幸福生活的正当主张,但公民在追求自己幸福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要有发现幸福的眼睛,也要有创找幸福的双手,
(1)你认为公民的幸福与政府的治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6分)
(2)政府应如何对人民的幸福承担责任?(12分)
29.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真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作出如下决定。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和建议。
(1)结合材料分析党如何才能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11分)
(2)中国共产党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为什么要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意见?(11分)
高一政治答案
1-5 CDADC 6-10 BBBBA 11-15 CCCDB 16-20 DCDDB 21-25 BDDAD 26 B
28(1)你认为公民的幸福与政府的治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6分)
关系:(1)公民的幸福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2分)
(2) 政府的治理离不开公民的参与。(2分)
(3) 提升幸福感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2分)
(2)政府应如何对人民的幸福承担责任?(12分)
(1)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责任意识,把实现公民的幸福作为政府的责任。(3分) (2)要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为公民的幸福生活奠定物质基础条件。(3分) (3)要改善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3分) (4)要坚持依法行政,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权益。(3分)
29(1)结合材料分析党如何才能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11分)
(2)中国共产党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为什么要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意见?(11分)
(1)党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意见,是提高自身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3分)
(2)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具有参政议政的职能。(4分)
(3)党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意见有利于拓宽民意反映渠道,从而使决策更好的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4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0个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完成1~3题。
1.与②→③→④自然带更替相似的是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⑥→⑤→④ D.①→⑤→④
2.气候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较大的是
A.③、④两地 B.①、④两地
C.⑥、⑤两地 D.①、⑥两地
3.①、③、⑤三地气候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5.右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
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因素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7.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
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
完成8~9题。
8.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
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
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
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
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
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
9.深圳户籍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B.自然资源短缺
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 D.生态移民较多
阅读“PPE怪圈” 材料:“PPE怪圈” 是指贫困(Poverty) 、人口(Population) 和环境(Environment) 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图(图6)。完成10-11题。
10.在图7中,a、b、c、d四点代表的人口增长状况最有可能产生“PPE怪圈”的是( )
A.a B.b C.c D.d
11.下列国家中目前基本不存在“PPE怪圈” 的是( )
A.中国 B.印度 C.加拿大 D.巴西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 )
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
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读“九大都市圈分布图”,完成14~15题。
14.九大都市圈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
①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
②气候适宜、取水方便
③交通便利、工商业比较发达
④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关于九大都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九大都市圈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②九大都市圈交通便利,相互联系紧密
③九大都市圈社会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 ④九大都市圈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读漫画,回答16~17题。
“你是从城里来的吗?”
16.漫画所反映的是(  )
A.城市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
B.城市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城市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
17.解决漫画所反映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
18.下图为“某城市工业集聚规模随时间变化示意图”。符合该城市工业分布和规模变化规律的是(  )
A.T1~T5阶段,市区环境逐渐恶化,交通压力增大
B.T1~T3阶段,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迁移
C.T1~T5阶段,市中心工业规模持续扩大
D.T3~T5阶段,郊区工业规模逐渐大于市中心
甲图中阴影表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范围,乙图表示甲图中相应某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完成19~20题。
19.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西亚和中亚 B.主要生产玉米、小麦等谷物
C.以家庭经营为主,单产低,商品率高 D.是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需投入大量劳动力
20.乙图所表示的甲图中相应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
下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四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导区位因素
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地:种植园农业——气候B.乙地:商品谷物农业——交通
C.丙地:混合农业——地形D.丁地:乳畜业——市场
22.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
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B.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C.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区
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24.依图示信息可知农场分布在(  )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马来西亚 D.阿根廷
十二五期间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图中 M 表 示我国某县 2008 年农产品产值构成。读图完成下面25-26 题。
25.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 D.政策和劳动力
26.该县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城郊的“都市农业”,
以下适合“都市农业”发 展的产业部门有
A.商品谷物农业 B. 观光农业 C.房地产业 D.水稻种植业
下面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产生图中所示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28.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水源充足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热量条件好
商品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读图,完成29~30题。
29.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30.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消费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二、综合题(3 小题,共计40 分)
31.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我国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 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
(1)若材料二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一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① 可能属 山脉;② 可能属
山脉;③ 可能属 山脉;④ 可能属 山脉。(填字母)
(2)① 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 B.高山草原 C.针阔叶混交林 D.落叶阔叶林
(3)① 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 ,① ~④ 中森林分布状况与此原因相同的还有 。
(4)② 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原因是 。
(5)②→ ④→ ① 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④ →①→ ③ 基带也有区别,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
32.阅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1: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材料2: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图。
(1)结合材料1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异同。
(2)结合材料2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
(3)材料2中能表示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点是      。
(4)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比重一直在增加
B.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快是城市环境全面提高的结果
C.我国已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D.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已超过发展中国家(2000年)的平均水平
33.世界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16分)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洲
和 洲。
(2)甲地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    (单选题,填选项字母)。
A.地形崎岖 B.低温冷害
C.灌溉水源 D.光照不足
(3)1993年以前,世界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1993年________________引发粮食危机紧急情况的次数大于________;其后两者交替上升。
(4)关于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产量逐年上升
B.消费量趋于上升
C.生产不能满足消费
D.缺口不断增大
E.产量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
(5)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地理参考答案
31.(1)B  D  A  C (4分) (2)C  (2分)
(3)南坡降水丰富  ③ ④ (4分)
(4)南北坡基带所处气候类型不同(南北坡基带热量条件不同)(2分)
(5)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2分)
32.答案:
33.答案:
(1)非 亚(4分)
(2)C (2分)
(3)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3分)
(4)BCE(3分有错项不得分)
(5)措施:①保护耕地;②加强农田基本建设;③提高农业生产技术;④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⑤做好粮食储备工作。(够4项得4分)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B.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C.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加速度方向一定改变
D.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2.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以速度v0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抛出后物体落到比地面低h的海平面上.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而且不计空气阻力,则正确的是(  )
A.物体到海平面时的势能为mgh
B.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mgh
C.物体在海平面上的动能为mv02+mgh
D.物体在海平面上的机械能为mv02+mgh
3.游客乘坐过山车,在圆弧轨道最低点处获得的向心加速度达到20 m/s2,g取10 m/s2,那么此位置座椅对游客的作用力相当于游客重力的(  )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4.如图所示,AB为斜面,BC为水平面,从A点以水平速度v0抛出一小球,此时落点到A的水平距离为s1;从A点以水平速度3v0抛出小球,这次落点到A点的水平距离为s2,不计空气阻力,则s1∶s2可能等于(  )
A.1∶3 B.1∶6 C.1∶9 D.1∶12
5.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与变轨前相比(  )
A.轨道半径变小 B.向心加速度变小
C.线速度变小 D.角速度变小
6.假设太阳系中天体的密度不变,天体直径和天体之间距离都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地球绕太阳公转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物理量变化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一半
B.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
C.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与缩小前的相同
D.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变为缩小前的一半
7.如图所示,斜面位于水平面上,一小物块自斜面顶端沿斜面下滑. 已知各接触面均光滑,从地面上看,斜面对小物体的作用力( )
A.垂直于接触面,做正功 B.垂直于接触面,做负功
C.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D.垂直于接触面,无法判断是否做功
8. 我国将要发射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1号”。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km/s,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 )
A. 0.4km/s    B. 1.8km/s C. 11km/s     D. 36km/s
9.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在同一条河流中同时渡河,河的宽度为,河水流速为,划船速度均为,出发时两船相距,甲、乙船头均与岸边成60°角,且乙船恰好能直达正对岸的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船到达对岸的时间相等
B.两船可能在未到达对岸前相遇
C.甲船在点右侧靠岸
D.甲船也在点靠岸
10.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线度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如图所示,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O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L,质量之比为m1:m2=3:2。则可知:
A.m1:m2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2:3
B.m1:m2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2:3
C.m1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D.m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11.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块先受到大小为F1的恒力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受大小为F2的恒力做匀速运动,再受大小为 F3的恒力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已知这三个力的方向均水平向右且作用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三个力中,F1做功最多
B.这三个力中,F2做功最多
C.这三个力中,F3做功最多
D.在全过程中,这三个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12.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轨道AB和圆弧轨道BC组成,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轨道AB上高H处的某点静止滑下,用力传感器测出小球经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改变H的大小,可测出相应的F大小,F随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取g=10m/s2则下列选择正确的是( )
A.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0.2m
B. 小球质量为m=0.2kg
C.H=0.4m时,小球恰好能过C点
D.当H=1.0m时,小球经过B点时受到支持力为11N
二.实验题 (本题共2小题,13题7分,14题6分,共13分),
13.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4V~6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__________s打一次点。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重物和纸带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所用打点计时器接工作电压为4V~6V,频率是50HZ的交流电源。重物的质量为m(kg)。选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O为起始点,A、B、C是三个计数点,三个计数点的选择是,从A开始每隔一个点选一个计数点。用最小刻度为mm(毫米)的刻度尺测得OA=11.13cm,OB=17.75cm,OC=25.9cm。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要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______________J,这时重物的动能是________________J。(g取9.80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7
14.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如图8,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和__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掉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4)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根据下面所示的纸带回答).
图9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9分,解答应写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如图,质量m=60kg的高山滑雪运动员,从山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沿雪道滑下,从B点水平飞出后又落在与水平面成倾角θ=37°的斜坡上C点.己知AB两点间的高度差为h=25m,B、C两点间的距离为S=75m,(g取l0m/s2 sin37°=0.6,cos37°=0.8),求:
(1)运动员从B点飞出时的速度vB的大小;
(2)运动员从A到B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16.(9分)有一辆汽车的质量为2×103kg,额定功率为9×104W。汽车在平直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所受阻力恒为3×103N。在开始起动的一段时间内汽车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从开始运动到停止加速所经过的总路程为270m。求:
(1)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
(2)汽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3)汽车从开始运动到停止加速所用的时间。
17.(10分)A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另一卫星B的圆形轨道位于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角速度ω0,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O为地球中心。
(1)求卫星B的运动周期
(2)如卫星B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某时刻A、B两卫星相距最近(O、B、A在同一直线上)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它们再一次相距最近?
18.(12分)如图11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由长为l的细线系住,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A点,AB是过A的竖直线,E为AB上的一点,且AE=0.5l,过E作水平线EF,在EF上钉铁钉D,若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9mg,现将小球拉直水平,然后由静止释放,若小球能绕钉子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不计线与钉子碰撞时的能量损失.求钉子位置在水平线上的取值范围.
高一下学期期中省五校协作体物理答案
参考答案
1.D 2.BC 3.C 4.ABC 5.A6BC 7.B 8.B 9.A 10.BC 11.B 12.AD
13、0.02 OC 25.90cm 1.74m 1.70m(前三个空各一分,后两空各2分)
14. 解析:(3)因为木板水平放置,故摩擦力没有被平衡掉,当小车速度最大时,F弹=f,故橡皮筋仍有弹力,处于伸长状态.
答案: (1)交流(1分) (2)D(2分) (3)B(2分) (4)GK(1分)
16.解:(1)(3分)F-f = ma 1分 F = f + ma = 5×103N
设匀加速结束时的速度为v1
P额 = Fv1 v1 = 18m/s
(2)(2分)
17.解:(Ⅰ)(5分)由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得
联立①②得
(2)(5分)由题意得 (ωB-ω0) t =2π ………………………………④
由③得
代入④得
18.(12分)
解析:这是一个圆周运动与机械能两部分知识综合应用的典型问题.题中涉及两个临界条件:一是线承受的最大拉力不大于9mg;另一个是在圆周运动的最高点的瞬时速度必须不小于(r是做圆周运动的半径).设在D点绳刚好承受最大拉力,设DE=x1,则:AD=
随着x的减小,即钉子左移,绕钉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越来越大.转至最高点的临界速度也越来越大,但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半径r越大,转至最高点的瞬时速度越小,当这个瞬时速度小于临界速度时,小球就不能到达圆的最高点了.
设钉子在G点小球刚能绕钉做圆周运动到达圆的最高点,设EG=x2,如图,则:AG=
r2=l-AG= l-…………………………⑥ (1分)
在最高点:mg≤……………………………⑦ (1分)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 (r2)=mv22…………⑧ (1分)
由④⑤⑥联立得:x2≥l…………………………⑨ (1分)
在水平线上EF上钉子的位置范围是:l≤x≤l (1分)
20070309
O
A
B
C
图11
A
B
EE
D
l
M
F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I 卷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 )
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
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
C.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
D.农民生存要求极低
2、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3、《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
A.商周 B.春秋战国 C.汉代 D.隋唐
4、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初会痼疾。其原因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5、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人,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 )
A.租佃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C.自耕农式经营 D.井田制经营
6、“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考试制度不公平 B.经济重心南移
C.商品经济发展 D.中央集权加强
7、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商业题材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 )
A.富商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B.市场上大宗交易都使用纸币
C.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器
D.长安城里有很多的外国商人
8、马克思曾说,在珍妮纺纱机发明之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出一个双头人容易”。中国能改变马克思这一断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的。”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B.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
C.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D.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10、“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
A.隋朝长安城 B.唐朝长安城 C.北宋汴京 D.明朝苏州
11、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
A.玉米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12、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带回了他在新大陆采集的“印第安人文明之花”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并广泛种植,极大地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哥伦布是彻底解决亚欧大陆饥荒问题的有功之臣
B.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
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
13、17世纪中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马克思说:“荷兰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中的“工业资本”是指机器大工业确立后的工业资本
②导致荷兰衰落的直接因素是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
③荷兰是一个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基础薄弱
④英国是手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工场手工业是商业贸易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东印度公司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描述了西方殖民者对外殖民掠夺的主要方式
B.客观上说明了西方殖民掠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C.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对亚洲.非洲.美洲人民血腥掠夺的基础之上
D.这一时期西方对外掠夺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原料与市场的需求
15、“在1759年,詹姆斯布林德利开凿了英国第一条大运河,即布黎纪瓦特公爵运河。从那时起,……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英里的运河。”英国“运河开凿热”的兴起主要是由于 ( )
A.农业灌溉的需要 B.旅游观光的需要
C.商品运输的需要 D.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置的需要
16、1833年,英国颁布法律,宣布在大英帝国范围内废除奴隶制。而美国到了1863年才宣布废除参加叛乱的各州的黑人奴隶制度。导致英美30年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
A.宪法颁布的时间差异 B.工业革命的进程差异
C.国家体制的形式差异 D.议会制完善程度差异
1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 )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既已榨取着世界市场,于是就使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关键在于( )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工厂成为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C.垄断成为生产组织形式 D.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19、英国学者安德鲁 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这里“兴衰消长”的转折时期是( )
A.20世纪后期 B.19世纪末期 C.18世纪末期 D.17世纪后期
20、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黑奴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
21、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生产竞争开始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不断扩大并占主导地位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22、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作为中国工商业代表参加了世博会,在展览会上,他发现中国“竟无一物于此”,会后,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其思想主张属于( )
A.封建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3、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开始由地主阶级发起领导,资产阶级逐渐取而代之,掌握了近代化的领导权
B.推动力主要来自外部,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
C.经历了由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发展历程,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近代工业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4、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B.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25、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26、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R.R.Palmer)在《世界现代史》中说:“一个农业国要工业化,只要从农业中提取资金……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进行类似的农业革命,不过这是在国家资助下进行的。”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进行的“农业革命”是( )
A.实行余粮征集制 B.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交纳固定粮食税
27、《苏联史》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这一体制( )
①与实施初期的苏联国情基本相适应 ②是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③奠定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④其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8、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的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B.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改变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性质
29、有人评价赫鲁晓夫:“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其中“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
A.未改变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 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D.未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30、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是 ( )
A. 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改变了我国交通落后的状况
B. 奠定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 实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工农业生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计划指标
II 卷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材料问答题(共40分)
1、材料一 汉代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经济主张?(2分)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这一经济主张实施的历史影响。(4分)
材料二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大商人携巨资入市,动辄几十万两白银……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 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下图为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是什么?(2分)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6分)
(2)材料二反映的我国面粉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一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 “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材料三 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2分)西方人士为什么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2分)
(2)材料二中的记者为什么质问罗斯福总统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者”呢?(4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法国政府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的?(2分)你认为材料三中“自由的缺点”及计划的“优点”各是什么?(4分)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五校协作体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31、(1)政策:重农抑商。(2分)
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的落后,(4分)
(2)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化(规模化);货币经纪占据主要地位;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工商业市镇兴起。(6分)
32、答案:(1)道路:先军事工业,后民用工业;或先重工业,后轻工业。(2分)影响:引进了一批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6分)
(2)原因: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6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朱晓莉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Al:27 Cu:64 Ag:108 Fe:56
第Ⅰ卷(选择题 共46分)
一、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6分)
.反应N2+3H22NH3 ,开始时N2的浓度为3 mol·L-1,H2的浓度为5 mol·L-1,3 min后测得NH3浓度为0.6 mol·L-1,则此时间内,下列反应速率表示正确的是(  )
A.v(NH3)=0.2 mol·L-1·s-1 B.v(N2)=1.0mol·L-1·min-1
C.v(H2)=1.67 mol·L-1·min-1 D.v(H2)=0.3 mol·L-1·min-1
2.已知,aAn+、bB(n+1)+、cCn-、dD(n+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关于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C
B.原子序数:B>A>C>D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B>A
D.四种元素一定属于短周期元素
3.下列每组中各物质内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  )
A.NaOH、H2SO4、(NH4)2SO4
B.MgO、Na2SO4、NH4HCO3
C.Na2O2、KOH、Na2SO4
D.HCl、Al2O3、MgCl2
4.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A.K+ 、MnO4-、Na+、Cl- B.K+、Na+、NO3-、CO32-
C.Na+、H+、NO3-、SO42- D.Fe3+、Na+、Cl-、SO42-
5.有一块铝铁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再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完全变成红色粉末,经称量红色粉末和合金的重量恰好相等,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
A.30% B.47.6% C.52.4% D.70%
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 N2(g)和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
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
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
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7.近年来研制的NF3气体可用作氟化氢—氟化氚高能化学激光器的氟源,也可作为火箭推进剂,NF3可用NH3与氟气制取,化学方程式为:4NH3+3F2===NF3+3NH4F,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F3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可表示为··+3···―→
B.NF3的氧化性大于F2
C.NF3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D.NH4F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
8.A、B、C、D、E分别是Cu、Ag、Fe、Al、Mg五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1)A、C均能与稀H2SO4反应放出气体;(2)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3)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4)C、E在冷浓硫酸中发生钝化反应,由此可以推断A、B、C、D、E依次为 ( )
A.Fe、Cu、Al、Ag、Mg B.Al、Cu、Mg、Ag、Fe
C.Mg、Cu、Al、Ag、Fe D.Mg、Ag、Al、Cu、Fe
9.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不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的是( )
①焦炭 ②纯碱 ③碳酸钙 ④氢氟酸 ⑤硝酸 ⑥氢氧化钠 ⑦硝酸钙
A.③⑤⑦ B.⑤⑦ C.③⑤ D.⑤
10.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11.某学生用右图所示装置对化学反应X+2Y===2Z的能量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形管中液面甲下降,液面乙上升。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③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
12.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关于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只有在催化剂存在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13. COCl2(g) CO(g)+Cl2(g);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14.下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
M N P
A 锌 铜 稀硫酸溶液
B 铜 铁 稀盐酸
C 银 锌 硝酸银溶液
D 锌 铁 硝酸铁溶液
15.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
A.16.7% B.20.0%
C.80.0% D.83.3%
16. 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质子数比Y少5,X和Z在同一主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Z
B.X元素的一种单质可用于消毒杀菌
C.Y的氧化物是工业制取Y单质的主要原料
D.Z的单质在氧气中点燃可生成两种酸性氧化物
17.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已达平衡,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产生影响,下列条件与图象不相符的是(  )
(0~t1:v(正)=v(逆);t1时改变条件,t2时重新建立平衡)
A.增加氧气的浓度    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加入催化剂
18.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甲. 在500℃时,SO2和O2各10 mol反应
乙. 在500℃时,用V2O5作催化剂,10 mol SO2和10mol O2反应
丙. 在450℃时,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丁.在500℃时,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丙、乙、甲
19.已知反应I2(g)+H2(g) 2HI(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减小倍数大于逆向反应速率减小倍数
B.升高温度将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充入氩气,正、逆反应速率同等倍数增大
D.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氩气,HI的质量将减小
20.已知298 K,101 kPa时,2SO2(g)+O2(g) 2SO3(g);ΔH=-197 kJ·mol-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SO2和1 mol 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向另一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中通入1 mol SO2,0.5 mol O2 和1 mol SO3,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Q2C.Q121.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Zn+Cu2+===Zn2++Cu,该原电池可能为(  )
A B C D
正极 Cu Al Zn Fe
负极 Zn Zn Cu Zn
电解质溶液 H2SO4 CuSO4 ZnCl2 CuCl2
22. 2a L Fe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加入b mol的BaCl2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完全沉淀;向另外一等份加入足量NaOH固体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则原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A. B. C. D.
2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镁条燃烧
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D.氧化钙与水反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54分)
24.(12分)如图所示装置:
(1)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则观察到的现象为 。两极反应式为:正极 ; 负极 。
该装置将 能转化为 能。
(2)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负极为 ,
总反应方程式为 。
25.(14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针对表中的①~⑨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主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族
2 ① ② ③
3 ④ ⑤ ⑥ ⑦ ⑧
4 ⑨

(1) 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填具体元素符号,下同)。
(2) 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
(3) 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 ____;写出它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_________ ___。
(4) 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④与⑥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该化合物属于 (填 “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5)表示①与⑦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该化合物是由 (填“极性”“非极性”下同)键形成的。
(6)写出 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6. (15分)已知A、B、C是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它们之间可以形成AC和BC以及AC2和BC2分子,D元素是一种短周期元素,它与A、B、C可分别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三种分子。请填空:
(1)写出A、B、C、D对应的元素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工业生产中BD3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B、C、D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之间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下面的反应BC+BD3―→DBC2+D2C,得出上面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Ⅰ.恒温恒压下,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4AC(g)+2BC2(g) 4AC2(g)+B2(g)在上述条件下,向容器中充入AC和BC2各1 mol达平衡时,生成AC2和B2共a mol,则AC的转化率是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Ⅱ. 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Ⅰ反应前的起始体积相同,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Ⅰ中所述的化学反应,开始时仍向容器中充入AC和BC2各1 mol,达平衡时生成AC2和B2共b mol,将b与Ⅰ中的a进行比较,则a________b(填“>”“<”“=”或“不能确定”)。
27.(13分)某化学反应2A(g) B(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零,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c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c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 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________mol/(L·min)。
(2) 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_mol/L,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____v1(填>、<、=),且c3________1.0 mol/L(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五校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答案)
1.D 2.B 3.C 4.B 5.A 6.B 7.B 8.C 9.B 10.C 11.B 12.D 13.B 14.C 15.A 16.D 17.C 18.C 19.B 20.A 21.D 22.C 23.C
24. (12分)
(1)镁逐渐溶解,铝极上有气泡冒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3分)
正极:2H++2e—=H2↑(2分) 负极:Mg-2e—=Mg2+ (2分)
化学能(1分)电能(1分)
(2)Al(1分);2Al+2NaOH+2H2O=2NaAlO2+3H2↑(2分)
25. (14分)
26. (15分)
(1)C N O H(各1分)
(2)4NH3+5O24NO+6H2O(2分)
(3)不能(1分) 反应中只有N元素化合价的升高,而没有元素化合价的降低(2分)
(4)Ⅰ.80a% (3分) Ⅱ.> (3分)
1
2
3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对有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探究细胞大小,即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B.实验记录测量的结果是每一块琼脂小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
C.通过模拟实验可看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
D.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2.真核细胞的直径一般在10~100um之间。生物体细胞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是:
① 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制约  ②相对表面积小,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③ 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制约
④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C.细胞周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组成
D.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
4.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下列直接参与活动的细胞器有:
A.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B. 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C.叶绿体和核糖体 D. 中心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5.下图表示一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纵轴表示DNA含量、横轴表示细胞分裂周期),下列有关此图像中ef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期细胞中有中心体2个
B.此期细胞内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着丝点分裂
C.细胞中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之比为1:2
D.细胞中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极
6.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细菌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 B.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结构—赤道板
C.无丝分裂过程核膜不消失 D.有丝分裂形成的细胞不具备全能性
7.下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
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A.①⑤④③② B.①④⑤③② C.②③①④⑤ D.⑤④③②①
8.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分裂间期,DNA复制后其含量加倍
B.在分裂前期由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D.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加倍,不含染色单体
9.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
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则: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亮度
10.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如果仅从细胞周期来看,图中哪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
11.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全部遗传信息是细胞全能性的基础
B.是指细胞具有分化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C.细胞全能性随着细胞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
D.体细胞全能性的表达是通过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实现的
12.下图所示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①经a、b 形成③和④属于细胞增殖,a为b正常进行作了充分的物质准备
B.⑤与⑥细胞核DNA 相同,蛋白质种类不同
C.细胞的衰老与死亡对人体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积极的意义
D.a、b、c都是个体发育的基础,c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1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B.干细胞既有分化潜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
C.凋亡细胞内的酶活性都减弱,并对机体有害
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14.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代谢速率减慢是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 
B.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C.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
15.细胞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下列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A.骨折造成部分细胞死亡
B.皮肤表面每天都有大量细胞死亡脱落
C.癌症病人化疗过程中大量白细胞死亡
D.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使部分神经细胞死亡
16.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
C.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17.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黒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18.下列叙述中肯定为显性性状的是:
A.子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B.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新的性状
D.在各代中都表现出来的性状
19.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20.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②和③ B.①和② C.③和④ D.④和①
21.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3∶2∶1 B.1∶2∶1 C.3∶5∶1 D.4∶4∶1
22.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使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23.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B.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
D.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24.右图为一家族的遗传系谱,已知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Ⅲ7和Ⅲ10婚配,生下了一个正常女孩,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A.1/8 B.1/6 C.1/4 D.3/8
25.紫色种皮厚壳花生和红色种皮薄壳花生杂交,F1全
是紫皮厚壳花生,F1自交产生的F2中,紫皮、薄壳花生
有1983株,问杂合的红皮厚壳花生约是:
A.1322株  B.3966株  C.5949株  D.7932株
26.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如下:
基因型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比例 1 1 1 1 2 2
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A.TTSS×TTSs B.TtSs×TtSs C.TtSs×TTSs D.TtSS×TtSs
27.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
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某人用
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向日葵进行杂交,
结果如右图所示,这些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的种类:
A.4种 B.9种 C.8种 D.6种
28.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三对组合的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A.1:3, 1:2:1和3:1 B.3:1,4:1和3:1
C.1:2:1,4:1和3:1 D.3:1,3:1和4:1
29.在进行减数分裂实验过程时,确认同源染色体的主要依据是:
A.1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2条染色体 B.能联会的2条染色体
C.1条来自父方,1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
30.下列关于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②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裂
④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含量不变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二次的末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 D.⑥⑦
31.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分开,分别发生在: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 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
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② D.②③④
32.动物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DNA含量为P,染色体数为Q,则在形成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分别是:
A.Q、P B.2Q、2P
C.Q/2、P/2 D.Q、2P
33.右图表示某高等动物体内不同器官中
不同时期的四个细胞,下列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
A.图乙具有0个染色单体
B.丙中不可能有同源染色体
C.图丁细胞可能在进行DNA的复制
D.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形成4个四分体
34.已知某动物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和a,B和b表示,那么经过减数分裂
后(无交叉互换)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精子是
A.Ab、Ab、ab、AB B.aB、ab、AB、AB
C.Ab、aB、Ab、aB D.AB、Ab、Ab、AB
35.能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36.青蛙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受精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其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接触 B.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生理变化
C.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 D.精核和卵细胞核融合
37.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只出现在性器官内的性细胞中
B.性染色体上面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不表达
C.性染色体在体细胞增殖时不发生联会行为
D.性染色体在次级卵母细胞时期时只含一个DNA
38.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
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体宽叶雌株同窄
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分别是:
A.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
B.子代全是雌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
C.子代雌雄各半,全是宽叶
D.子代中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雌株:窄叶雄株=1:1:1:1
39.下列关于红绿色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绿色盲患者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B.Y染色体短小,因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区段而缺乏红绿色盲基因
C.由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不存在等位基因
D.男性患者将红绿色盲基因传给孙子的概率是0
40.芦花鸡的羽毛(成羽)是一种黑白相间的斑纹状,但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且头顶上有一个黄色斑点。控制芦花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养鸡场为了多养产蛋母鸡,要大量淘汰公鸡,你建议如何配种来达到这个目的( )
A.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 B.芦花公鸡×非芦花母鸡
C.芦花母鸡×芦花公鸡 D.非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
41. (9分)图1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13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 图12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
(2) 图13中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2中的CD段。
(3) 图13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细胞,乙细胞中的①和④是_________。
(4) 图13中丙细胞含有_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_________期。
(5) 图13中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_________ 。
42.(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B)和黄颖(Y)为显性,只要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请分析回答:
⑴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B(b)与Y(y)存在于 染色体上。符合孟德尔的 定律。
⑵F2中,白颖基因型是 ,黄颖的基因型有 种,黑颖中纯合子的比例
是 。
⑶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 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为 。
⑷现有一黑颖个体,不知其基因型,选择表现型为______ 的个体与其交配,若后代
全是黑颖,则其基因型是 ;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
是 ;则其基因型是 BbYy。
43.(10分,每空1分)
图1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
⑴Ⅲ-14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Ⅰ代中的 。
⑵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病。
⑶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Ⅲ-1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Ⅲ-14与一个和图2中Ⅲ-15基因
型完全相同的女子结婚,他们的后代
患甲病的概率是 。两病兼得的
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⑸假定Ⅲ-11与Ⅲ-15结婚,若a卵与e
精子受精,发育出的Ⅳ-16患两种病,
其基因型是 。若a卵与b
精子受精,则发育出Ⅳ-17的基因型
是 ,表现型是 。
44.(10分,每空2分)果蝇的黑体(v)与灰体(V)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实验小组对果蝇的这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研究。如果用含有某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果蝇,所有的果蝇都是黑体,现有一只用含有该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雄果蝇,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遗传因子组成。
⑴应选取___________ 果蝇与待测果蝇交配。
⑵用___________的食物喂养子代果蝇。
⑶通过观察子代果蝇性状,推断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
①若子代_____ ,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校协作体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生物期中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
1-5CCDAC 6-10CABCD 11-15CDBBB 16-20CCBBA
21-25ABDDA 26-30CDABC 31-35BBDCD 36-40DCACA
二、非选择题:
42.(11分,每空1分
⑴非同源(或2对或不同对) 自由组合定律
⑵bbyy 2 1/6 ⑶Bbyy×bbYy 1/4
⑷白颖 BBYY、BBYy、BByy(对两种给1分,全对给2分)
黑颖 :黄颖:白颖 =2: 1:1第一卷 满分85分 2012.05
I.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wise to give a child __________he or she wants.
A.however B.whatever C.whichever D.whenever
答案为B
1.By the end of last year, we _________seven hundred English words.
A. learned B. have learned C. had learned D. would have learned
2. Can you tell me ______to the station
how can I get B. how I get C. how I to get D. how to get
3._______he grew older , he began to go deaf.
A. As B. When C. While D.With
4. It is ten years ____he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that B. until C. since D. from
5. Now that she is out of a job, Lucy ______going back to school, but she hasn’t decided yet.
A.had considered B. has been considering C. considered D. is going to consider
6.—Is it that Jack often plays computer games makes his parents worry about him
—Yes , I think so .
A.what B.when C.that D.which
7.First he made a list of the names of those .Then he began to write the invitation cards .
A.to invite B.to be invited C.invited D.have been invited
8.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so rapidly that for only a year , my cellphone is out-of-date .
A.using B.having been used C.having used D.is using
9.This kind of picture stories worth reading , but novels of that kind not worth reading .
A.are ; is B.is ; are C.are ; are D.is ; is
10. good manners to say “Sorry” when you knock into someone but no need to say it again and again .
A.There are ; there is B.It is ; there is C.There is ; it is D.It is ; it is
11. One learns a language by making mistakes and________ them.
A. correct B. correcting C. corrects D. to correct
12. ________ from the top, the city looks more beautiful.
A. To see B. Seeing C. Seen D. See
13.______ on time, or you’ll be fired.
A. Arriving B. If you arrive C. Arrive D. to arrive
14.—Why do you suggest the West Lake
—I believe __beauty of ___ nature there will make__excellent impression upon you.
A.the; /; the B.the; /; an C.a; the; an D.the; the; an
15.______could be judged from her eyes that she was terribly sorry for what he _____.
A.As; had done B.That; did C.As; did D.It; had done
II.单项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6. When it comes to____his classmates with the homework, he never feels tired.
help B. helping C. give help D. offer help
17.-----Don’t buy her chocolate as birthday present.
------No. Of course not. I know very well that he _______.
has a sweet teeth B. has a sweet tooth.
C. doesn’t have a sweet tooth D doesn’t have teeth.
18.. -----I think we should do more listening in English in our everyday study. .
------____________. It is wise to spend much time in listening.
A.I can’t agree with you B. I couldn’t agree more.
C. I don’t think so D. I have no idea.
19.It is said that a bank in Shenzhen 5 yuan for a “cash counting fee” when a customer deposited a bag of coins .
A.took B.asked C.charged D.paid
20.—What a pity ! I’ve not got a ticket for the football match .
—Don’t worry , It’ll be broadcast .
A.live B.lively C.alive D.living
21.I often reply to his blog only to show my of his thoughtfulness .
A.achievement B.agreement C.attention D.appreciation
22.Customs vary greatly _______ country to country.
A. from B. at C. for D. with
23. Take warm clothes________ the weather is cold.
A. in case B. in case of C. because of D. so that
24. It has been five years since this party____. Many people wonder whether it will stay on.
A. has come to power B. came to power C. has been in power D. in power
25.She made me promise not to ________ where it was hidden.
A. give away B. give out C. give up D. giving off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人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a language is always using it.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spoken English is _26__in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 Sometimes you‘ll get your words __27__up and people will not __28_ you. Sometimes people will _29__things too quickly and you can’t understand them. But __30__ you keep your sense of humor, you can always have a good laugh at the mistakes you __31__. Don’t be unhappy if people seem to be laughing __32__ your mistakes. It’s __33__ for people to laugh at your mistakes than to be angry with you, _34_ they don’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saying.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learning English is: “Don’t be __35_ of making mistakes because everyone makes mistakes.”
26. A. listening B. talking C. reading D. writing
27. A. mix B. mixing C. to mix D. mixed
28. A. like B. know C. help D. understand
29. A. say B. talk C. tell D. speak
30. A. if B. when C. since D. although
31. A. have B. make C. take D. product
32. A. at B. on C. in D. for
33. A. good B. better C. best D. well
34. A. unless B. because C. as soon as D. as long as
35. A. sad B. worry C. afraid D. unhappy
(II)
It was the last day of the final examination in a large eastern university. On the steps of one building, a group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were talking about the exam that was going to begin in a few 36 . On their faces was confidence . This was their last exam — then on to 37 and jobs.
Some talked of jobs they already had; others talked of jobs they 38 get. With the certainty of four years of college, they felt ready and able to take 39 of the world.
The coming exam, they knew, would be a(n) 40 task. The professor had said they could bring 41 books or notes they wanted, requesting only that they did not 42 each other, during the test.
43 they entered the classroom. The professor passed out the papers. And smiles 44 on the students’ faces as they noted(注意到) there were only five essay-type questions.
Three hours had passed 45 the professor began to collect the papers. The students no longer looked confident. On their faces was a frightened expression. Papers in hand, no one spoke as the professor faced the class.
He looked at the 46 faces before him, and then asked, “How many completed all five questions ” 47 a hand was raised.
“How many answered four ” Still no hands.
“Three Two ” The students moved restlessly (不安地,慌张地)in their seats.
“One, then Certainly somebody finished 48 .”But the class remained silent.
The professor put down the papers. “That is exactly what I 49 ,” he said. “I just want to impress upon you that, 50 you have completed four years of engineering, there are still many things about the 51 you don’t know. These questions you couldn’t answer are relatively(相对地,相当地) 52 in everyday practice. ” Then smiling, he added, “You will all 53 this course, but remember — even though you are now college graduates, your education has just 54 .”
The years have 55 the name of this professor, but not the lesson he taught.
36. A. seconds B. minutes C. hours D. days
37. A. interview B. discussion C. education D. graduation
38. A. would B. must C. have to D. used to
39. A. hold B. control C. order D. place
40. A. interesting B. necessary C. easy D. unusual
41. A. no B. neither C. any D. all
42. A. listen to B. look at C. refer to D. talk to
43. A. Nervously B. Joyfully C. Quickly D. Curiously
44. A. appeared B. changed C. froze D. stopped
45. A. then B. as C. before D. after
46. A. pleased B. worried C. surprised D. moved
47. A. Not B. Once C. Only D. Even
48. A. all B. none C. one D. it
49. A. wondered B. enjoyed C. hated D. expected
50. A. as B. because C. now that D. although
51. A. exam B. subject C. question D. college
52. A. valuable B. difficult C. common D. strange
53. A. pass B. fail C. take D. start
54. A. begun B. completed C. failed D. succeeded
55. A. forgotten B. remembered C. strengthened D. weakened
第三节 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A )
The thing was a hot one! A farmer had shot two wolves on purpose. He had seen the wolves on his farm and decided to get them before they caused trouble. He knew wolves were a kind of protected animals. However, he also knew most of his neighbors would shoot wolves, too. Shortly after the farmer skinned(剥皮)the wolves, problems began. It seemed that someone didn’t like the idea of killing wolves after all. The officials had arrived. Out-of-town reporters got hold of the story. And now the farmer was on trial(审判)for his killing of the wolves.
56.“The thing was a hot one!”means .
A.“The thing makes people hot.” B.“The thing draws much attention.”
C.“The thing was against the law.” D.“The thing changes the weather.”
57.The farmer did the thing because .
A.he didn’t know about the law B.his neighbor would do the same thing
C.he was afraid the wolves would cause trouble
D.the wolves entered his farm
58.Wolves should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A.be protected B.not cause trouble
C.be killed if they cause trouble D.not enter places where people live
59.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The story was soon known in other places.
B.Someone didn’t want wolves to be killed so the farmer was on trial.
C.The farmer was guilty(有罪)of his killing.
D.The local government took measures for the thing.
( B )
Recently a Beijing father sent in a question at an Internet forum (论坛) asking what "PK" meant.
"My family has been watching the 'Super Girl' singing competition TV programme. My little daughter asked me what 'PK' meant, but I had no idea," explained the puzzled father.
To a lot of Chinese young people who have been playing games online, it is impossible not to know this term. In such Internet games, "PK" is short for "Player Kill", in which two players fight until one ends the life of the other.
In the case of the "Super Girl" singing competition, "PK" was used to refer to the stage where two singers have to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for only one chance to go up in competition ranking.
Like this father, Chinese teachers at high schools have also been finding their students' compositions using Internet jargon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 high school teacher from Tianjin asked her students to write compositions with simple language, but they came up with a lot of Internet jargons that she didn't understand.
"My 'GG' came back this summer from college. He told me I've grown up to be a 'PLMM'. I loved to 'FB' with him together; he always took me to the 'KPM'," went one composition.
"GG" means Ge Ge (Chinese pinyin for brother). "PLMM" refers to Piao Liang Mei Mei (beautiful girl). "FB" means Fu Bai (corruption). "KPM" is short for KFC, Pizza Hut and McDonald's.
Some specialists welcome Internet jargons as a new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If you do not even know what a Kong Long (dinosaur, referring to an ugly looking female) or a Qing Wa (frog, referring to an ugly looking male) is, you will possibly be regarded as a Cai Niao!
60. By writing the article, the writer tries to ________ .
A. explain some Internet language B. suggest common Internet language
C. laugh at the Beijing father D. draw our attention to Internet language
61. 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about the term "PK"
A. Fathers can't possibly know it. B. The daughter should understand it.
C. Online game players may know it. D. "Super Girl" shouldn't have used it.
62. The examples of the Beijing father and the Tianjin teacher are used to show that Internet jargons ________ .
A. are used not only online B. can be understood very well
C. are welcomed by all the people D. cause trouble to our mother tongue
63. The underlined word "jargons" means " ________ " in Chinese.
A. 行话 B. 粗口 C. 歌词 D. 趋势
( C )
It seems that the Great Wall is the place to rock(摇滚). There will be two parties held on the Great Wall this month.
Great Wall Ⅰ
The latest Great Wall party is sponsored(主办) by the Club and Elektrobeat and held at Jinshanling. Local DJ Mark, as well as guests Slab from Australia, Usami and Bobby from Hong Kong will sing at the party. All drinks are priced at 20 yuan($ 2.4).
Tickets: 200yuan($ 24), including bus ride there and back plus entrance fee to the Great Wall. T/D: 8p.m. to 2 a.m., Sept. 20.
Pre-sale tickets are to be booked at: Public Space: 6416-0759; Neo Lounge: 6416-1077.
Buses: Leave at 5 p.m. on Saturday, Sept. 20 from Neo Lounge, 99 Xinfuncun Zhonglu,
Sanlitun, Chaoyang District.
For more info: www.
Great wall Ⅱ
The other party at the end of this month at Jinshanling will be started with live performances by Askar, Brain Failure, Longkuan, Supermarket, Mr. Zhou, Beijing Talking and the Yi band.
Dance till dawn to the wonderful sounds of DJs Ben, Mickey Zhang, Will, Cheese, Gao Hu and Huang Weiwei.
T/D: 8 p.m. to 2 a.m., Sept. 27.
Tickets: 350 yuan ($ 42) or 300 yuan ($ 36) for groups of 10 or more, 500 yuan ($ 60) at the door and VIP tickets 800 yuan ($ 72), transportation included.
Buses: Depart from the north gate of Wbrkers’ Stadium at noon, 2 p.m., 4 p.m., Sept. 27.
For more info: contact Li Zhenhua at lah@msgp. Org or call 133-2119-1731.
64.If you want to book tickets for Great Wall Ⅰ in advance, you can phone _________.
A.6146-0759 B.6146-1077
C.6416-0759 D.133-2119-1731
65.What day of the week is September 27
A.Saturday. B.Sunday. C.Weekday. D.It can’t be known.
66.A dozen people want to attend Great Wall Ⅱ. They should pay at least _______ for the tickets.
A.$ 504 B.$ 432 C.$ 720 D.$ 864
( D )
Betty and Harold have been married for years .But one thing still puzzles (困扰) old Harold .How is it that he can leave Betty and her friend Joan sitting on the sofa ,talking ,go out to a ballgame ,come back three and a half hours later ,and they’re still sitting on the sofa Talking
What in the world ,Harold wonders ,do they have to talk about
Betty shrugs .Talk We’re friends .
Researching this matter called friendship ,psychologist Lillian Rubin spent two years interviewing more than two hundred women and men .No matter what their age ,their job ,their sex ,the results were completely clear :women have more friendships than men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tent and the quality of those friendships is “marked and unmistakable .”
More than two –thirds of the single men Rubin interviewed could not name a best friend. Those who could were likely to name a woman .Yet three-quarters of the single women had no problem naming a best friend ,and almost always it was a woman .More married men than women named their wife/husband as a best friend ,most trusted person ,or the one they would turn to in time of emotional distress (感情危机).“Most women ,”says Rubin ,“identified (认定) at least one ,usually more ,trusted friends to whom they could turn in a troubled moment ,and they spoke openly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relationships in their lives .”
“In general,”writes Rubin in her new book ,“women’s friendships with each other rest on shared emotions and support ,but men’s relationships are marked by shared activities.” For the most part ,Rubin says ,interactions (交往)between men are emotionally controlled –a good fit with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of “manly behavior .”
“Even when a man is said to be a best friend ,”Rubin writes ,“the two share little about their innermost feelings .Whereas a woman’s closest female friend might be the first to tell her to leave a failing marriage ,it wasn’t unusual to hear a man say he didn’t know his friend’s marriage was in serious trouble until he appeared one night asking if he could sleep on the sofa .”
67.What old Harold cannot understand or explain is the fact that .
A.he is treated as an outsider rather than a husband
B.women have so much to share
C.women show little interest in ballgames
D.he finds his wife difficult to talk to
68.Rubin’s study shows that for emotional support a married woman is more likely to turn to .
A.a male friend B.a female friend C.her parents D.her husband
69.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best supported by the last paragraph
A.Men keep their innermost feelings to themselves.
B.Women are more serious than men about marriage.
C.Men often take sudden action to end their marriage.
D.Women depend on others in making decisions.
70.The research done by psychologist Rubin centers around________ .
A.happy and successful marriages . B.friendships of men and women
C.emotional problems in marriage . D.interactions between men and women .
七选五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The Wife-carrying World Championship has been celebrated in a small town in central Finland since 1992. In 1992, the people of the town decided to restart some long-forgotten traditions. 71 He was said to only accept men as members of his gang who proved their worth in challenges. At that time, it was also a common practice to steal women from neighboring villages.
72 A large number of competitors, people, and journalists from Finland to Canada attend the Wife-carrying World Championship every year.
73 The Wife-carrying World Championship is held on a 253.3 meters long official track. The track has two dry obstacles and a water obstacle, about a meter deep. The wife to be carried may be your own, or your neighbor’s. The minimum weight of the wife to be carried is 49 kg. If she is less than 49kg, the wife will be given a heavy bag to carry. Each time a competitor drops his wife, that couple will be fined 15 seconds. 74
Alongside with the Wife-carring World Championship, there is also a team competition. The distance is the same but three men in the team carry the wife in turns. At the exchange point the carrier has to drink official “wife-carrying drink.” Then he may continue the race. 75
While the Wife-carrying World Championship is being held, there are bands playing music, a wife carrying dance and other forms of entertainment.”
A.There are a few basic rules.
B.People everywhere hold the event.
C.A special prize is awarded to the team.
D.Do you know how these traditions restarted
E.This ev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F.The winner is the couple who complete the course in the shortest time.
G.Back in the late 1800s, there was a robber called Rosvo-Ronkainen in that area.
第二卷 满分35分(答在答题卡上)
第二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短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此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增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其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十一处起)不计分。
Dear Li Ming,
I received your letter last week. Don’t worry about me. I’m getting on well my research works in the lab. But to my surprise you say you will give up learn English. The reason is because you have not done well in it recently and you have lost interesting. I’m afraid I can’t agree with you. I know it is not easy to learn English, and English is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today and it will be important tool in your future work. Beside,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 If you study hard, and you will succeed. Do remember: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I’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a good
news from you.
Yours, Tommy
第三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我校大约有30%的学生没有吃早餐的习惯。请根据表格所提供的内容用英语写一篇题为 “Top Meal of the Day”的短文。
原因 晚上学习太晚,不吃早饭可多睡一会。家长太忙,给钱让孩子自己解决。有些女孩子为保持苗条身材不吃早餐。
结果 课堂上睡觉。注意力下降。考试成绩不理想。
建议 早餐不可少,提供全天所需能量的30%,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注意:1.词数:120左右。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2.不要逐字翻译,要点可适当发挥。
3.参考词汇:苗条的slim 效率efficiency
Top Meal of the Day
A recent survey shows that nearly 30% of 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do not have breakfa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英语参考答案
短文改错
参考范文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第Ⅰ卷1至9页。第Ⅱ卷9至10页。
2、用2B铅笔把1—6、13—15题答案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把其余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
金开诚
在审美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单一的,而是相当复杂的。由于我们人的大脑各种功能是整体发挥作用的,所以感知、理解、想像、联想等情感的活动是此起彼伏、相互联系、彼此促进,怎样就形成了一个心理机制。
艺术审美心理机制首先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审美过程当中的感受和理解。
在审美活动中强调感受的作用,和我们一般所说的感官刺激是一个什么关系呢?从心理学的意义来说,人的感觉器官,如果不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就不可能感知任何事物,这个刺激是的确存在的。审美活动也不例外,艺术作品,或者其他美的事物,之所以能成为审美的对象,被感知,那就是因为这个作品、审美对象,它给了审美主体的感觉器官一定的刺激——美的形象的刺激。所以,才能够带来不同感官、不同程度的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情感上的愉悦。但这种快感、这种愉悦还谈不上审美,更谈不上美育。
因为根据科学的实验和观测,有些动物它也能够感知声音的节奏、或者鲜明的色彩,也有快感和愉悦。比如蛇随音乐起舞,孔雀对着衣着美丽的女人开屏,但这是动物天然的生理反应,你不能说是审美。审美是具有高智能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性的历史性的行为。比如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就是一个诗化了的完整的精彩的审美记录。它不但写出了审美心理的复杂丰富,而且还深刻地写出了审美活动与人、与人的社会经历的关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最能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因为我们谁都曾经是天涯沦落之人。白居易和琵琶女,因为有身世遭际上的相似,所以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才特别容易沟通交流。那么我们用这个名篇来作为参照,可以清楚地知道审美离不开感受,但是不能只停留在感受上。只停留在感官刺激方面,那就根本算不上审美活动。
在审美过程当中,和感受紧密联系的一个基本心理活动就是理解。它是指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以逐步加深对于事物的认识。要深入认识某个事物,就要把握它内部各个局部的联系,把握它和外部其他事物的联系,做到这一点,你就加深了对这个事物的理解。理解有各种不同水平的理解。最高级的理解、最有深度的理解,就是通过抽象思维来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
正因为如此,整个审美过程才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审美主体才有可能逐步深入地领略审美对象的美学价值、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那么审美过程中的理解怎么进行呢?就是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可以分两方面说:一方面,就是这个作品内部各个局部的关系。比如说一幅山水画,欣赏者就要把握局部和局部是什么关系。这个树是长在山上的,这个水是从山上流下来,它们的位置高低、大小、远近,笔墨繁简,色彩浓淡,配合呼应等,你都明白了,你就对这幅画理解了。小说、戏剧、电影这些艺术,把握它内部各个联系更重要。因为你如果不把握其中的联系,那你根本没法看懂。另一方面,审美主体要运用自己本来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把它加入到审美对象当中去,和它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获得对对象的深刻理解。
这个理解也是审美活动绝对不可缺少的。其中特别有意义的就是游山玩水,特别是和历史文化联系起来,那更有意义。到南昌了,到了滕王阁,你就要把《滕王阁序》给联系起来,想当年王勃怎么写诗来歌颂滕王阁的,是怎样到滕王阁上提起笔来写《滕王阁序》显其才能的。有时候这种理解还需要用抽象思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为什么龙城飞将在了,胡马就不能度阴山了?那你就要用抽象思维,结合历史知识来理解。因为龙城飞将李广,不但打仗勇敢,还特别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所以他的部队战斗力强。他部队战斗力强,侵略者就不敢来了。有了这些抽象思维,对这首诗的理解就深刻了。看电影、看戏,如果观众不结合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去理解,那么蒙太奇就成为不知所云,潜台词就变为子虚乌有,而所谓的艺术感受,就只能留下一些肤浅模糊、支离破碎的印象。
(根据央视“教育频道”内容节选整理)
1.从原文看,下列对“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艺术审美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其复杂性表现在人的大脑各种功能是整体发挥作用的。
B.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是感知、理解、想象、联想等情感在此起彼伏、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活动中形成的。
C.审美是从感受开始的,要深入认识某个事物,就要靠理解。在艺术审美心理机制中,感受和理解联系紧密,互为前提。
D.只有达到通过抽象思维来认识事物内在联系的这种最高级的最有深度的理解,这个审美过程才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2.下列各项,对审美活动中感受与感官刺激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作品或其他美的事物,首先必须给审美主体以美的形象的感官刺激,才能成为审美主体的感知对象,如果审美主体的感官受不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就不可能有感受的产生。
B.审美主体的感觉器官受到美的形象的刺激,只能获取与动物一样的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审美的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悦。
C.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就是一个诗化了的完整的精彩的审美活动记录,它是具有高智能的人类所特有的高级精神活动,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性的历史性的行为。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最能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是因为给我们的感受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感官刺激上,而是深入到主人公之间思维和情感的沟通交流上。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观众看电影、看戏,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去理解,并把它们加入到审美对象当中去,和审美对象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完成整个艺术审美过程。
B.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需要观众理解众多镜头组合在一起后的意义;戏剧中的潜台词,也需要观众听懂台词的话中之话、弦外之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观众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
C.理解其他文学作品,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和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同样需要结合观众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并且都需要借助抽象思维深入理解。
D.观众如果不结合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去理解,其艺术感受就只能留下一些肤浅模糊、支离破碎的印象,没有任何艺术审美的意义和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
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闲语。禹进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使别将骑,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机并关中,而方自事山东,未知所寄,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注:①更始立,指刘玄登基。②明公,指刘秀。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更始虽都关西 建都
B.莫如延揽英雄 邀请
C.匡等莫能当 占据
D.欲乘机并关中 兼并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邓禹有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 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
③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④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⑤连大克获,北州略定。 ⑥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禹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在长安学习的时候,认识了光武帝刘秀,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
B.汉兵兴起,刘玄登位,许多有见识的人都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不肯跟随刘玄。却想办法追随光武帝。
C.见到光武帝后,邓禹陈述了自己的志向,分析了当下形势,并向光武帝进言献策,光武帝非常高兴。
D.邓禹屡建功勋,深受光武帝信任,显宗即位后,依然得到特别的尊崇,得病后,显宗亲自探望,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
(2)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诣红楼寻广宣①不遇留题
李 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②。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③。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诗酒唱和,过从甚密。
②红楼:长安城东北角的安国寺内朱红色的大楼,巍然屹立,富丽堂皇。
③户钩:开门的工具。
8.诗歌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试简要赏析。(5分)
9.请找出三、四句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妙在何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故不积跬步, 。(《劝学》)
(2)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3)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4)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5)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
(6)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对 话
李培俊
副所长是岳所长要来的。岳所长之所以竭力要个副所长,是为宋史研究所长远着想,岳所长59岁了,年底到届,手续一办,没个接手的人能行?
人来了,是个年轻人,30多岁,原是外省一所高校的教授。老岳有些担心,这么年轻,能担起这副千斤重担?可既然让他来,就一定有让他来的理由。报到那天,岳所长一问,副所长竟姓秦,不但姓秦,籍贯竟是南京。岳所长不禁一声暗笑,说,秦所长姓秦?秦副所长何等聪明,哪里听不出来其间意思,笑了笑,反问说,所长姓岳?岳所长点点头说,不但姓岳,而且是岳飞正儿八经的后人,不是冤家不聚头啊。秦副所长也说,800年前那桩公案不会影响咱俩合作吧?岳所长说,哪里会。
岳所长这人肚子里有货,虽主攻宋史,可三皇五帝,夏商周,都在脑子里装着。上任不久,秦副所长上门拜访,岳所长把他延至一室,沙发、茶几、陶壶、杯具,空空荡荡,别无他物。秦副所长问道,这间房是做什么的?岳所长说,书房。秦副所长又问,怎么没书呀?岳所长说,猜猜。秦说,过目不忘?诵罢即烧?一切都在脑子里装着?岳所长不置可否,转了话题,说起了所里的事。
秦副所长家在外地,常到岳家蹭饭,两个清素小菜,一壶烫热的小酒,吱吱地喝上一阵。饭后,两人坐进书房,品着茶谈天论地。既然搞宋史研究,自然绕不开风波亭那段公案,这一绕,便把两人的关系绕得有些微妙。终于有一天,围绕岳飞的死因打了一次口水仗。
话头是老岳挑起来的,老岳说,世间的事真是妙不可言,你呢,秦桧后人,我呢是岳飞嫡传,可咱俩却坐在一起喝茶,放到800年前,非把老祖宗气死不可。
小秦也感慨一声,说,其实呢,岳帅之死应该是高宗所为,秦桧不过是当了一回替罪羊而已。老岳说,小秦,历史定案的事,咱就别翻烧饼了,否则,怎么会有“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那副对联呀。小秦当然知道,此联是乾隆状元秦大士所作。小秦说,那是秦大士为讨好天下人的应时之作,或者说,是个表态。你老岳想想,岳帅时任高官,又是抗金主帅,没有赵构指使,秦桧能杀得了岳飞?你注意那个细节了吗?就是岳帅死前夜,赵构亲往监牢探望?老岳说,注意到了,可毒酒却是秦桧所赐。小秦说,咱先把这个问题放下,讨论一下《满江红》,写下这首词时岳飞33岁,已当上节度使,30岁当上节度使,显非常人,皇帝忌这个。那首词可谓激怀壮烈,成为千古绝唱,可岳帅根本没想赵构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假若不是徽、钦二宗被擒,九五之尊哪有他的份?如若岳帅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宗呢?赵构还有什么理由再坐龙椅?所以说,是一曲《满江红》杀了岳飞,换句话说,是岳飞自己杀了自己。秦桧不过是替人承担了骂名而已。
老岳摆摆手制止小秦,小秦却不管不顾,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岳飞不好酒,不好色,不贪钱,不要官,人过于完美,容易被人误解,赵构不禁要想:那他要什么呢?
老岳竟有些无言以对,隔了许久,老岳说,该吃饭了,在这喝两杯?老岳是第一次这么让小秦,以前都是:中午在这吃啊,不容小秦推托的。小秦知道这是虚让了,人家巧让客,怎好当个热粘皮?便笑笑,说,算了,答应了朋友的饭局,就不在这儿吃了。
不久,老岳递了辞呈,请求辞去宋史研究所所长职务,在辞呈最后,他建议由小秦接替所长职务,提前到位。走那天,小秦抱着老岳哭了,说,岳所长,多来啊,好多事离不开你呀。老岳拍拍小秦肩膀,什么也没说,眼睛湿湿的,提了一个请求:能给我弄一套宋史吗?小秦说,你不是读过了吗?老岳说,我想再读读,再说,我家书房里也该有一部书了。
(选自《百花园》2010年10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A.本文构思精巧,短小精悍, 首尾呼应。详细叙述了从岳所长要副所长到秦副所长提前到位接替正所长的职务交接过程。
B.秦岳二人围绕岳飞的死因打了一次口水仗,秦副所长有理有据的为自己的老祖宗秦桧进行了辩解,终得岳所长的认可。
C.本文运用正衬的艺术手法,通过写岳所长肚子里有货,过目不忘,诵罢即烧,一切都在脑子里装着来衬托秦所长的形象。
D.这篇小说语言凝练,选材典型,叙述详略得当。通过典型事例塑造了岳所长和秦所长这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E.本文按照情节发展展开记叙,先写老岳对秦的担心,又写两人的交往,再写两人的争论,最后以岳提前让贤于秦结尾,情节既顺理成章又颇有波折。
(2)小说有一个细节描写,前面写老岳书房没有书,后面有写老岳要求弄一套宋史,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3)上级给老岳派了一个年轻人做副所长,老岳有点担心。但是又想:可既然让他来,就一定有让他来的理由。结合全文,请你为秦找几个可以来做所长的理由。(6分)

(4)秦岳围绕岳飞的死因打了一次口水仗,如果你是旁观者,你会站在谁的一方?为什么?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屠呦呦: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科学家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
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当时:《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她常常会在读书之余跑下楼来给父亲做帮手,看到病人喝下父亲煎熬的汤药后疼痛逐渐有所缓解,屠呦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
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让父亲有些意外的是,她选择的专业——生药学是西医专业而非中医专业。她解释说:“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我觉得生药学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屠呦呦是有远见的。
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她积极响应国家防治血吸虫病的号召,时而跑到野外采集植物标本,时而西蹲在室内实验研究,先后出色地完成了对有效药物半边莲和品种较为复杂的中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
1959年,屠呦呦参加了全国第三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这次培训使屠呦呦的学识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而这也为她数年后挺进“523”科研组直至成功发现青蒿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学习班毕业后,屠呦呦重新回到了中医研究院。学了西医,又学中医。有了西医与中医这对翅膀,她注定要比别人飞得更快、更高、更远。
1969年1月21日,屠呦呦被中医研究院任命为科研组长,率队参与国家“523”科研项目。在“523”科研项目里,屠呦呦率领的中医研究院科研小组的重要任务是搜寻和整理传统中医药文献和配方,从中挖掘抗疟药点子,然后进行尝试。屠呦呦带领着科研小组成功地从历代医籍中筛选出两千余个中草药方,并编辑出一本以六百四十种中草药为主的《抗疟验方集》。又带领大伙儿以鼠疟原虫为模型,逐一检测各个中草药方的实际疗效。
实验是辛苦的。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她没有退缩,仍旧坚持工作。检测了成千上万种中草药之后,屠呦呦终于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竟然高达百分之六十八,这让她欣喜不已。不过,在后续的实验中,显示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四十。屠呦呦意识到极有可能是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掉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实验成功了!
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屠呦呦开始了深入的药理与毒理研究,很快就成功研制出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青蒿素。
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从世界各地的临床实践来看,青蒿素类药物,对恶性疟疾、脑疟有着强大的治疗效果,先后成功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尤其在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地区更是被誉为“中国神药”。200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青蒿素类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屠呦呦由此被世界各地的人民热烈称赞为“青蒿素之母”。
然而,多年来一直有人试图和屠呦呦争抢“青蒿素的发现权”。
原来,自1972年屠呦呦用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之后,国内两家省级药物研究所也跟着分别开始进行青蒿的提取工作,并成功研发出治疗疟疾的新药物。由于种种原因,屠呦呦没能在“第一时间”通过有效方式确立自己是第一发现者。于是,有人打起了“青蒿素发现者”的牌子。这还不算,在获知中国人发现了青蒿素之后,一位在泰国工作的英国牛津大学教授也在“第一时间”开始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展开了研究,迅速证实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显著的抗疟效果,先人一步抢注了受到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并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诸多荣誉。
于是,屠呦呦也跟着踏上了自己的首个发现者维权之路。好在,虽然过程艰难痛苦,公道自在人心,正义与良知也必将还这位默默耕耘的知识分子一个清白。
2011年9月12日,有着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美誉的2011年度“拉斯克奖”获奖名单揭晓,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了21世纪。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间在开头写屠呦呦出生中医世家,受家庭影响从小树立了学医治病救人的梦想,是因为人物传记对传主的记述要完整,所以才补上儿时经历。
B.屠呦呦参加全国第三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帮她打下了扎实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基础,为后来研究青蒿素做了知识准备。
C.由于双氢青蒿素对恶性疟疾,脑疟有着强大的治疗效果,先后成功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尤其在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地区更是被誉为“中国神药”。
D.由于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试验中患上了多种慢性疾病,但她没有退缩坚持工作,先后完成了青蒿素的研制、抽取青蒿提取物、开发双氢青蒿素等工作。
E.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屠呦呦从小树立治病救人理想到最终获得“拉斯克奖”的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奋钻研,不懈追求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2)文中说,学了西医,又学了中医,有了这对翅膀,她注定要比别人飞得更快、更高、更远。请分析这样说的原因。(6分)
(3)请概括屠呦呦研制青蒿素的过程。(6分)
(4)在屠呦呦对“青蒿素发现权”的维权过程中,有人支持,有人认为没这个必要。你是否赞同屠呦呦的维权行为。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永不磨灭的番号》收视率稳居全国第一,但观众不满女主角赛貂蝉死得太早,期待其复活,据说导演或许会东山再起,再续荧屏精彩。
B.三度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魔术师刘谦不孚众望,今年表演《幻镜》后再度引起魔术热,人们纷纷猜测刘谦魔术后面的秘密或学习小魔术。
C.在生活中,当困难与挫折袭来的时候,有的人心灰意冷,颓废沮丧,放弃追求;有的人则心如止水,勇敢面对,永不言弃。
D.时下,许多厂商为了促销,纷纷打出“降价优惠”的承诺,但最终还是述而不作,欺骗了消费者。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杰,用她稚嫩的双肩全力撑起了几经风雨的家。她的行为,使养母有了生存的勇气,更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B.在张承志的散文中,对中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抱有很大的遗憾与批判,特别是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犬儒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C.学者们认为,基于这些真实文字基础上成就的修订版《曾国藩全集》,不仅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个人的喜乐与困惑,也真实直接地记录了晚清时期的历史。
D.竞争上岗、庸者让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职工,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因而产生了不稳定感和危机感。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近几年,有轰动效应的社会事件,大都和网络有着密切关联,山西黑砖窑、华南虎案、李刚案、药家鑫案、个税调整、甬温动车事故等等。网络声音潮水般地浸进现实社会,也浸润着、改变着现实社会。 , , , , , 。
①良好的网络心态将有助于社会的成长
②网络社会是日常社会中的一部分
③作为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平台和全新的社会存在方式
④反之,它的盲目与非理性必将引发社会思想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⑤网络并非是无关现实的“虚拟世界”
⑥网络心态是社会心态的反映和延伸
A.②⑥⑤③①④ B.⑤③②⑥①④
C.②⑤⑥①③④ D.⑤②①③⑥④
16.阅读下面语段,写出孔子原话的意思和温总理引用孔子话的含义。(5分)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答记者问中提到:“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知我罪我”的典故与孔子有关。孔子编写完《春秋》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1)孔子(2分):
(2)温总理(3分):
17. 2012年3月,高晓松发微博力挺舒淇,字里行间道尽光鲜背后的辛酸,引发各行业网友讨论。短短时间内,各种不同版本的仿写层出不穷,高晓松体于网络迅速走红。请同学们仿照示例另选一种职业进行再创作。要求内容符合职业特点,句式基本一致,表达得体、富有文采。(6分)
示例:“高晓松体”之大学老师版
我们这个行业,卖声卖文卖嘴皮,用声音与PPT,说理论与实务。从未巧取豪夺,鱼肉乡里,干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讲好了,谢天谢地谢学生,讲砸了,诚惶诚恐难成眠。顶三五载虚浮名,挣七八吊养老钱。终归零落成泥,随风散去。学生终归要毕业,不复念旧师。看在曾教大家少许知识,能否值回些人间温暖?谢谢。
“高晓松体”之 版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老鹰冲向蓝天。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答案:C(“互为前提”错,二者是紧密联系的,但从原文第3、4段表述的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的运行来看,只能是先感受后理解,即感受是理解的前提。)
4.答案:C(当:抵挡)
5.答案:D(①是写邓禹追随刘秀 ③是写邓禹对刘秀的认识)
6.答案:D(“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错误)
7.翻译句子(10分)
(1)我只希望明公的威望和恩德广施天下,我能够为您尽一点力,在史书上流传功名罢了。(但、加、效、垂1分,句子通顺1分)
(2)(光武帝)当时委任、派遣各位将领,大都向邓禹咨询,邓禹每次举荐的人,官职和才能都相当,光武帝认为(邓禹)能够了解人。(访、举、当、知各1分,句子通顺1分)
8.“倚”,“依偎之意”,湛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一般明净高远与红楼相依相偎,(2分)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红楼高耸入云的雄姿,流露出诗人对秋日红楼景色的喜爱之情。(3分)
9.细节:觅户钩(2分)。妙处:诗人访友不遇,并不返回,而是反客为主,寻找开门的工具,看似唐突无理,实则无理而妙,可见诗人对竹子的喜爱,(2分)以及诗人对这里的熟悉、和主人相知之深。(2分)
10.略
答对一条2分。三条6分。所以,学生只能得0、2、4、6分,请老师不要打1、3、5分。
⑶答案:①年轻有为,有精力挑起研究所的千斤重担。“是个年轻人,30多岁,原是外省一所高校的教授。”②对宋史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比如和老岳关于风波亭公案的争论。③思维敏捷,有智慧。如和老岳初见时的交谈,如与老岳争论后老岳留吃饭时的交谈。④有交往能力与合作意思。如与老岳的交往。
答对一条2分。三条6分。所以,学生只能得0、2、4、6分,请老师不要打1、3、5分。
⑷答:站老岳一方,历史定案的事,我们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能随便翻案。3分。秦桧是主和派岳飞是主战派,二人政见不和,秦桧赐毒酒毒死了岳飞。秦家后人都说“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5分
站秦一方:历史虽然已经定案,但是我们可以重读历史,可以给出新的合理的解释。3分。秦所长说的有道理,1、岳帅时任高官,又是抗金主帅,没有赵构指使,秦桧能杀得了岳飞?2、岳帅死前夜,赵构亲往监牢探望。3、赵构的皇位因为徽、钦二宗被擒而来,如若岳帅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宗,赵构还有什么理由再坐龙椅?所以说,是一曲《满江红》杀了岳飞,是岳飞自己杀了自己。4、岳飞不好酒,不好色,不贪钱,不要官,人过于完美,容易被赵构误解。所以,岳帅之死应该是高宗所为,秦桧不过是当了一回替罪羊而已。5分
12 (1)答案:选E给3分,选B给2分,选A给1分,选CD不给分(A项,原因不止这一个,还因为儿时的梦想是她后来走上学医这条路的关键;还有从小的中医素养为她日后中西医结合进行研究打下了基础。B项,不只是“知识准备”。C项,是青蒿素类药物,不是双氢青蒿素。D项,三项工作先后顺序不当。)
(2)①幼时受父亲的影响,对中草药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对一些中药进行生物学研究。②大学学习西医的生药学专业,参加了针对西医进行的中医学习班,对中西医结合有了更多的专业研究。③后来的研究中,收集相关中药文献配方从中挖掘抗虐药点子,她中医理论知识就派上了用处,后来对青蒿素的实验研究就要运用她的西医知识、技术。(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第一阶段:搜寻和整理历代医籍,筛选出中草药传统配方,编辑《抗疟验方集》。然后以鼠虐原虫为模型,检测药方的实际疗效。②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虐原虫的抑制率高达百分之六十八,发现高温会破坏青蒿的有效成分,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醇进行实验,终于得到抗疟效果达百分之百的提取物。③成功研制出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青蒿素。(6分,答出1点给2分。意思对,先后顺序正确即可。)
13.答案:C (A.“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不合语境。B.不合语境。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C.心如止水:心里平静得像不动的水一样,形容固守正道,不为世俗利害所D.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的学说,自己并不创作。)
14.答案:A(B.项主语残缺。C“基于这些真实文字基础上”句式杂糅,应为“基于……”或“在……基础上”。D.项是主客颠倒。)
15. 答案:B(3分)(原文前面讲的是网络声音和现实世界。⑤句“虚拟世界”照应前句,应作为首句,排除AC,④句“反之……”照应①句,应在①句后,排除D。)
16.(1)孔子话的大意是,我编写的这部书,后人一定会毁誉不一、褒贬不一的,只有《春秋》这部著作来佐证了。“那些理解我的苦心孤诣的人,大概只有《春秋》了吧?那些指责我的人,大概也只有《春秋》了吧?”(意思对即可)(2分)
(2)温总理的话:我做的这些事,别人(后人)会有不同的评价。但我只要认为这是对的,是有价值的,不论别人如何评说,我都会坚持做下去!我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意思对即可)(3分)
【参考资料】
①《史记·孔子世家》: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无论人们对“知我”、“罪我”的含义有着怎样的不同解释,有一点应该是确定无疑的。孔子作《春秋》,一方面力图借历史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愿望,确认自我在历史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希望后世能通过历史叙事来认识自己,确认自我在历史中的价值。——郭英德《论先秦儒家的叙事观念》
②明朝名相张居正当年孤身一人誓把改革推行到底的时候曾经说过:“知我罪我,在所不计!”张居正的儿子张懋修在穷尽余生编订了《张太岳集》之后也说:“留此一段精诚在天壤间,古人所谓知我罪我,先公意在是乎。”
17.参考答案:
“高晓松体”之作家版:我们这个行业,卖身卖文卖青春。以吊丝北漂,说民主自由。从未巧取豪夺,鱼肉乡里,干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写好了,谢天谢地谢编辑,写砸了,诚惶诚恐不欲生。盼一二载虚浮名,挣两三吊泡饭钱。终归零落成泥,随风散去。总编总会有新宠,不复念旧人。看在曾带给大家些微真相,能否值回些人间温暖?谢谢。
“高晓松体”之演员版:我们这个行业,卖身卖艺卖青春,用欢笑泪水,献爱与自由。从未巧取豪夺,鱼肉乡里,干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演好了,鞠躬拜票谢观众,演砸了,诚惶诚恐不成眠。顶三五载虚浮名,挣七八吊养老钱。终归零落成泥,随风散去。观众总会有新宠,不复念旧人。看在曾带给大家片刻欢娱,能否值回些人间温暖?谢谢。
(内容符合职业特点2分,句式基本一致2分,表达得体、富有文采2分。)
六、写作(60分)
材料主旨:梦想可以创造奇迹,成就人生。
  立意角度:一般说来,故事性的作文材料,情节大多比较简单,内容比较集中,审题时应从材料整体出发,领会材料主旨,并据之立意。不应忽视材料的整体内涵,肢解割裂,根据只言片语立意,从而导致偏题甚至离题。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这则材料情节相对复杂,内涵比较丰富,既可以统观材料整体,依据主旨立意,也可以围绕梦想,截取局部,提炼观点。比如:
  1、“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不甘平凡,不怕嘲笑,心怀梦想,就能创造奇迹。
  2、“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实现梦想,需要长期努力,默默积蓄。
  3、“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实现梦想是最大的幸福。
  石头的“梦想”是材料的核心,离开这个核心,就会偏离题意。
[参考译文]
邓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人。十三岁时,能背诵《诗经》,到长安跟人学习,当时光武帝也在京师求学,邓禹虽然年纪小,但他见到光武帝,就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几年后返回家乡。
等到王郎起兵,光武帝从蓟县到达信都,派邓禹募集奔命兵,共得到几千人,命令邓禹亲自率领这支队伍,另行攻取乐阳。当时委任各位将领,多和邓禹商议,邓禹每次举荐什么人,官职和才能都相当,光武帝认为邓禹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派他另外率领部队,和盖延等人在清阳攻打铜马军。连连大捷,北州大致平定。等赤眉军向西进入函谷关,刘玄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以及各路将领,分别据守河东、弘农以抵挡赤眉军。赤眉军备部大举会集,王匡等人不能抵挡。光武帝算计赤眉军一定会攻破长安,想乘这个机会兼并关中,但他自己正进攻山东,不知该把这个任务托给谁,因为邓禹沉稳有度量,所以把西讨的计划交给他。
显宗登位,因为邓禹是先帝的大功臣,拜他为太傅,上朝见驾可以面向东方,很受皇帝的尊重和宠爱。过了一年多,卧病在家,显宗好几次亲自登门慰问,把他的两个儿子提拔做郎官。永平元年(58),邓禹年五十七岁去世。谥号元侯。
1.答案:C(“互为前提”错,二者是紧密联系的,但从原文第3、4段表述的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的运行来看,只能是先感受后理解,即感受是理解的前提。)
2.答案:A(B.“只能获取与动物一样……的愉悦”,将人还没有上升到审美的感受等同于“动物天然的生理反应”错,因为人的刺激反应还会进一步升华;C.答非所问,没有涉及“感受与感官刺激的关系”;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最能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的原因是我们自己“都曾经是天涯沦落之人”,与白居易、琵琶女的沟通交流无必然因果关系。)
3.答案:B(A.“完成整个艺术审美过程”说法有误,“理解”只是审美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说不上“完成整个……过程”; C.“都需要借助抽象思维深入理解”说法绝对化,理解文学作品并不都要借助抽象思维,文中说的是“有时候”需要借助;D.“没有任何艺术审美的意义和价值”文中无依据,且绝对化。)
4.答案:C(当:抵挡)
5.答案:D(①是写邓禹追随刘秀 ③是写邓禹对刘秀的认识)
6.答案:D(“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错误)
7.翻译句子(10分)
(1)我只希望明公的威望和恩德广施天下,我能够为您尽一点力,在史书上流传功名罢了。(但、加、效、垂1分,句子通顺1分)
(2)(光武帝)当时委任、派遣各位将领,大都向邓禹咨询,邓禹每次举荐的人,官职和才能都相当,光武帝认为(邓禹)能够了解人。(访、举、当、知各1分,句子通顺1分)
8.“倚”,“依偎之意”,湛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一般明净高远与红楼相依相偎,(2分)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红楼高耸入云的雄姿,流露出诗人对秋日红楼景色的喜爱之情。(3分)
9.细节:觅户钩(2分)。妙处:诗人访友不遇,并不返回,而是反客为主,寻找开门的工具,看似唐突无理,实则无理而妙,可见诗人对竹子的喜爱,(2分)以及诗人对这里的熟悉、和主人相知之深。(2分)
10.略
11.参考答案:
⑴答案:选D3分,选E2分,选B1分。(A.详细叙述了职务交接过程错。详细叙述的是二人的争论。B、有道理,但是终得岳所长的认可不准确。C.说岳所长过目不忘,诵罢即烧,一切都在脑子里不准确。这是秦问的话。)
⑵答案:①书房没有书是在写老岳肚子里有货,历史都在脑子里装着,是说老岳很自信也很自负。②要书是老岳与秦争论后,自己认识到自己学问的不足,想再读读宋史。③这两处描写前后照应,使小说结构完整,更能充分展现二人的人物形象。
答对一条2分。三条6分。所以,学生只能得0、2、4、6分,请老师不要打1、3、5分。
⑶答案:①年轻有为,有精力挑起研究所的千斤重担。“是个年轻人,30多岁,原是外省一所高校的教授。”②对宋史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比如和老岳关于风波亭公案的争论。③思维敏捷,有智慧。如和老岳初见时的交谈,如与老岳争论后老岳留吃饭时的交谈。④有交往能力与合作意思。如与老岳的交往。
答对一条2分。三条6分。所以,学生只能得0、2、4、6分,请老师不要打1、3、5分。
⑷答:站老岳一方,历史定案的事,我们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能随便翻案。3分。秦桧是主和派岳飞是主战派,二人政见不和,秦桧赐毒酒毒死了岳飞。秦家后人都说“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5分
站秦一方:历史虽然已经定案,但是我们可以重读历史,可以给出新的合理的解释。3分。秦所长说的有道理,1、岳帅时任高官,又是抗金主帅,没有赵构指使,秦桧能杀得了岳飞?2、岳帅死前夜,赵构亲往监牢探望。3、赵构的皇位因为徽、钦二宗被擒而来,如若岳帅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宗,赵构还有什么理由再坐龙椅?所以说,是一曲《满江红》杀了岳飞,是岳飞自己杀了自己。4、岳飞不好酒,不好色,不贪钱,不要官,人过于完美,容易被赵构误解。所以,岳帅之死应该是高宗所为,秦桧不过是当了一回替罪羊而已。5分
12 (1)答案:选E给3分,选B给2分,选A给1分,选CD不给分(A项,原因不止这一个,还因为儿时的梦想是她后来走上学医这条路的关键;还有从小的中医素养为她日后中西医结合进行研究打下了基础。B项,不只是“知识准备”。C项,是青蒿素类药物,不是双氢青蒿素。D项,三项工作先后顺序不当。)
(2)①幼时受父亲的影响,对中草药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对一些中药进行生物学研究。②大学学习西医的生药学专业,参加了针对西医进行的中医学习班,对中西医结合有了更多的专业研究。③后来的研究中,收集相关中药文献配方从中挖掘抗虐药点子,她中医理论知识就派上了用处,后来对青蒿素的实验研究就要运用她的西医知识、技术。(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第一阶段:搜寻和整理历代医籍,筛选出中草药传统配方,编辑《抗疟验方集》。然后以鼠虐原虫为模型,检测药方的实际疗效。②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虐原虫的抑制率高达百分之六十八,发现高温会破坏青蒿的有效成分,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醇进行实验,终于得到抗疟效果达百分之百的提取物。③成功研制出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青蒿素。(6分,答出1点给2分。意思对,先后顺序正确即可。)
(4)观点一:屠呦呦应该维权。原因分析①屠呦呦取得这些成绩靠的是她和团队长期辛苦工作,甚至还因为研究影响了她的健康,这是她理应获得的荣誉。②青蒿素及其相关药物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更应让世人知道它真正的发明者。③在科学研究面前,真理真相都应该得到尊重。④当今科研学术造价问题严重,我们更有必要还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应得的承认,鼓励更多的人才进行真正的学术研究。⑤屠呦呦的维权行为还可以震慑那些妄图剽窃别人科研成果的人,也可以提醒所有科学工作者要有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让自己的辛勤工作得到应有的承认,让自己的科研成果真正发挥作用,所以支持屠呦呦维权行动。
观点二:屠呦呦不一定要维权。原因分析①科学家的更多精力应该用在科学研究工作上,而不是用在这些无谓的名利之争上。②真正的科研工作者是不会把自己的精力浪费在名利之争上,或是让自己科研发明成为别人的工具,而是关注自己的研究的科学性,实用性。③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公道自在人心。④大家都是科学同行,更应该合作研究更多的项目,而不是相互倾轧猜忌。(8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13.答案:C (A.“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不合语境。B.不合语境。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C.心如止水:心里平静得像不动的水一样,形容固守正道,不为世俗利害所D.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的学说,自己并不创作。)
14.答案:A(B.项主语残缺。C“基于这些真实文字基础上”句式杂糅,应为“基于……”或“在……基础上”。D.项是主客颠倒。)
15. 答案:B(3分)(原文前面讲的是网络声音和现实世界。⑤句“虚拟世界”照应前句,应作为首句,排除AC,④句“反之……”照应①句,应在①句后,排除D。)
16.(1)孔子话的大意是,我编写的这部书,后人一定会毁誉不一、褒贬不一的,只有《春秋》这部著作来佐证了。“那些理解我的苦心孤诣的人,大概只有《春秋》了吧?那些指责我的人,大概也只有《春秋》了吧?”(意思对即可)(2分)
(2)温总理的话:我做的这些事,别人(后人)会有不同的评价。但我只要认为这是对的,是有价值的,不论别人如何评说,我都会坚持做下去!我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意思对即可)(3分)
【参考资料】
①《史记·孔子世家》: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无论人们对“知我”、“罪我”的含义有着怎样的不同解释,有一点应该是确定无疑的。孔子作《春秋》,一方面力图借历史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愿望,确认自我在历史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希望后世能通过历史叙事来认识自己,确认自我在历史中的价值。——郭英德《论先秦儒家的叙事观念》
②明朝名相张居正当年孤身一人誓把改革推行到底的时候曾经说过:“知我罪我,在所不计!”张居正的儿子张懋修在穷尽余生编订了《张太岳集》之后也说:“留此一段精诚在天壤间,古人所谓知我罪我,先公意在是乎。”
17.参考答案:
“高晓松体”之作家版:我们这个行业,卖身卖文卖青春。以吊丝北漂,说民主自由。从未巧取豪夺,鱼肉乡里,干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写好了,谢天谢地谢编辑,写砸了,诚惶诚恐不欲生。盼一二载虚浮名,挣两三吊泡饭钱。终归零落成泥,随风散去。总编总会有新宠,不复念旧人。看在曾带给大家些微真相,能否值回些人间温暖?谢谢。
“高晓松体”之演员版:我们这个行业,卖身卖艺卖青春,用欢笑泪水,献爱与自由。从未巧取豪夺,鱼肉乡里,干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演好了,鞠躬拜票谢观众,演砸了,诚惶诚恐不成眠。顶三五载虚浮名,挣七八吊养老钱。终归零落成泥,随风散去。观众总会有新宠,不复念旧人。看在曾带给大家片刻欢娱,能否值回些人间温暖?谢谢。
(内容符合职业特点2分,句式基本一致2分,表达得体、富有文采2分。)
六、写作(60分)
材料主旨:梦想可以创造奇迹,成就人生。
  立意角度:一般说来,故事性的作文材料,情节大多比较简单,内容比较集中,审题时应从材料整体出发,领会材料主旨,并据之立意。不应忽视材料的整体内涵,肢解割裂,根据只言片语立意,从而导致偏题甚至离题。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这则材料情节相对复杂,内涵比较丰富,既可以统观材料整体,依据主旨立意,也可以围绕梦想,截取局部,提炼观点。比如:
  1、“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不甘平凡,不怕嘲笑,心怀梦想,就能创造奇迹。
  2、“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实现梦想,需要长期努力,默默积蓄。
  3、“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实现梦想是最大的幸福。
  石头的“梦想”是材料的核心,离开这个核心,就会偏离题意。
[参考译文]
邓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人。十三岁时,能背诵《诗经》,到长安跟人学习,当时光武帝也在京师求学,邓禹虽然年纪小,但他见到光武帝,就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几年后返回家乡。
等到汉兵兴起,刘玄登位,许多有见识的人都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不肯跟随刘玄。等听说光武帝镇守河北,立即驱马向北渡过黄河,在邺县追上光武帝。光武帝见到他非常高兴,对他说:“我可以独立任免官员,你从远方赶来,难道是想做官吗?”邓禹说:“不想。”光武帝说: “假如是这样,你想做什么呢?”邓禹说:“我只希望明公的威望和恩德广施天下,我邓禹可以为您效一点力,在史书上流传功名。”光武帝笑了,于是留他同住,私下交谈。邓禹提议说:“刘玄虽然建都关西,但现在山东没有安定,赤眉军、青犊军之类,动辄有上万人,三辅也自立名号,常常聚集兵力。刘玄既没有能打击谁,而又不能亲自听取情况作出决定,各位将领都是从平庸无能的人中选拔的,他们心思在钱财上,争相使用威势与权力,天天自己贪图快乐罢了,没有人是忠良明智,深谋远虑,想要尊崇君主、安抚百姓的。天下山崩瓦解,形势可以预见。明公虽然有建藩镇,辅助刘玄的功劳,但我还是怕您没有什么更大成就。当今之计,不如招纳英雄,努力取悦民心,建立高祖的功业,挽救百姓的性命。像您这样的人来谋划天下大事,不会费多少时间费多大力气便可平定天下。”光武帝非常高兴,于是让身边的人称邓禹为邓将军。邓禹常住在光武帝住处,一起商定计策。
等到王郎起兵,光武帝从蓟县到达信都,派邓禹募集奔命兵,共得到几千人,命令邓禹亲自率领这支队伍,另行攻取乐阳。当时委任各位将领,多和邓禹商议,邓禹每次举荐什么人,官职和才能都相当,光武帝认为邓禹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派他另外率领部队,和盖延等人在清阳攻打铜马军。连连大捷,北州大致平定。等赤眉军向西进入函谷关,刘玄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以及各路将领,分别据守河东、弘农以抵挡赤眉军。赤眉军备部大举会集,王匡等人不能抵挡。光武帝算计赤眉军一定会攻破长安,想乘这个机会兼并关中,但他自己正进攻山东,不知该把这个任务托给谁,因为邓禹沉稳有度量,所以把西讨的计划交给他。
显宗登位,因为邓禹是先帝的大功臣,拜他为太傅,上朝见驾可以面向东方,很受皇帝的尊重和宠爱。过了一年多,卧病在家,显宗好几次亲自登门慰问,把他的两个儿子提拔做郎官。永平元年(58),邓禹年五十七岁去世。谥号元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