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常见的溶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水和常见的溶液

资源简介

2012届九年级化学总复习
第六单元 水和溶液
【考试要求】见《中考复习指导丛书》p.28
【知识回顾】阅读《中考复习指导丛书》p.29-30“复习要点”,回答下列问题
一、水
1、水的组成:水是由 组成的。
2、水的物理性质:
3、水的主要化学性质:
(1)在通直流电时,水发生分解,化学方程式:
(2)与一些氧化物反应,如二氧化碳、氧化钙(生石灰)等,化学方程式:
4、水的用途:
5、常用的净水方法: 、 、 、 、 等。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能降低硬水的硬度的是 。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
6、保护水资源。
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 、 。
二、溶液
1、溶液的形成
(1)物质的溶解: 。
溶液是 。
溶液的特征是 。
(2)溶解过程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 、 等溶于水时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等溶于水时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
大量实验又表明,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点 ,沸点 。
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可以导电的原因是: 。
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有: 、 、 。
(3)溶液是由 和 组成的。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 ,溶解溶质的物质叫 。
常用的溶剂有: 等。
溶液质量= + 。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在一定 , ,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 ;还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 。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对于大多数物质来说,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 、②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 、② 、③ 。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 和 。
3、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1)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在 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
(2)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
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硝酸钾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如 ;只有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
(3)溶解度曲线:
利用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 影响变化的情况。
4、结晶 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 。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可用 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出来;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可用 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5、溶质质量分数(ω)
(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是指 之比。
有关计算公式: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
(2)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
(3)溶液的稀释的有关计算
在实验室里常将浓溶液加水稀释成稀溶液,在稀释前后 质量不变,
稀释后的稀溶液质量= 质量+ 质量。
有关计算公式: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
①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配制。
所需的仪器:(固体溶质时需: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达标训练】: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
C.只要条件不变,糖水中的糖不会分离出来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2.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3.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是( )
A.相同的 B.不同的
C.溶液下面的溶质多于上面的溶质 D.无法判断
4.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生石灰 B、烧碱 C、食盐 D、硝酸铵
5.写出下表中溶质的化学式
编号 溶 液 溶质化学式 溶剂
①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俗称生理盐水)
② 医疗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俗称紫药水)
③ 碘酒
④ 稀盐酸
⑤ 生石灰溶于水过滤后得到澄清溶液
⑥ 铁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⑦ 氢氧化钠溶液
⑧ 硫酸铜溶液
6、溶液中下列数值关系正确的是 ( )
A.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B.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D.溶剂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7、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 g,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有 ( )
A.加人固体氢氧化钠10 g B.将溶液中溶剂水蒸发一半
C.加入100 g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蒸发掉50 g水
8、汽车、电机车一般要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现用1 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该稀硫酸。问:
(1)1 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 ,其中溶质的质量为 ;
(2)将1 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28%的稀硫酸,需要蒸馏水(密度为lg/cm3) L,配得稀硫酸的质量为 g。
9.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解溶质的量一定达到了最大值
10.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11.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1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完成《中考复习指导丛书》p.31-33“目标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