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古代时期的欧洲 【知识梳理】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封君封臣制度 内容 含义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权力 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占有土地并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义务 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影响 王权软弱,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庄园与农奴制度 地位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庄园耕地 领主自营地 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农民份地 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 农奴制 农奴 非自由人,需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役、缴纳租税 自由农民 身份自由,要为领主服役、缴纳租税 领主 用庄园法庭审理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典型例题】 1.5世纪后期,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①封君封臣制度 ②庄园与农奴制度 ③王权高于教权 ④主要封建国家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 ( ) A.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 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知识梳理】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王权集中 (1)表现:15世纪晚期,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国王基本完成了统一;15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形成西班牙和葡萄牙。 (2)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城市自治 (1)背景:10-11世纪起,西欧封建主对待新兴城市的主要居民——工商业者如农奴,不利于其生产和经营活动。 (2)方式: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3)影响: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兴办大学;城市支持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教会专权 (1)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2)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3)几乎人人都是基督教徒,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发展。 【典型例题】 3.1245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宣布:在国王领地内禁止封建主之间的私人战争;在尚未并入国王领地的地方,实行“国王四十日”和平制度,规定发生争端后冲突双方在四十日内不准开战,受到挑战的一方可向国王申诉裁决。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增强国王权威 B.彰显了民众意愿 C.有利于维护欧洲和平 D.消除了内部分裂 4.中古时期西欧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是市民阶层的合法身份,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身份,领主无权强迫他们变回农奴。这反映出( ) A.农奴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 B.城市中人人都有自由的身份 C.自治城市与封建势力的对峙 D.封建领主势力遭到空前削弱 5.“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该材料体现的基督教会在欧洲的作用是( ) A.控制人们思想 B.大肆进行宗教迫害 C.宣传人文思想 D.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知识梳理】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 强盛 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因连年征战、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导致6世纪中期后,帝国陷入混乱。7世纪中后期,帝国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查士丁尼统治 ①对外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②法律编纂: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衰落 因连年征战、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导致6世纪中期后,帝国陷入混乱,7世纪中后期,帝国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 灭亡 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2.俄罗斯的兴起 (1)基辅罗斯:9世纪建立,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13世纪上半期,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2)从公国到帝国: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典型例题】 6.“拜占庭帝国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存在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新力。”这段话说明了拜占庭帝国( ) A.是当时欧洲最强的国家 B.具有固步自封的特点 C.是沟通东西方间的桥梁 D.帝国内部没有创新力 7.《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一条规定,“除威士塔修女外,妇女受终身的监护”;《罗马民法大全》里规定,“禁止剥夺妇女的自由。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禁止其自由受到限制”。这一变化表明( ) A.罗马法律体现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 B.罗马法超越了种族与性别的界限 C.罗马法兼顾了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 D.罗马女性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提高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社会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典型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①②正确,A符合题意;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是教权高于王权,③错误;当时的主要封建国家在5世纪尚未形成,④错误,因此BCD排除。故选A。 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说明庄园是西欧社会管理生产活动与精神生活的基本单位,C项正确;教堂与法庭的设置不能说明庄园实行封君、封臣体制,也不能说明庄园经济生活的自给自足,AB两项错误;领主通过国家和封建等级制度而不是庄园统治农奴,D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材料突出了国王的作用,即国王在其领地内是规则的制定者,在其领地外是仲裁者,这彰显了王权的强大,故选择A项,排除B项;材料内容局限于法国,并非整个欧洲,故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化,排除。 4.答案:C 5.答案:D 解析:修道院创办学校、修建图书馆、抄书,以这些形式保存了古代文化遗产,同时其对周边居民进行教育,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说明基督教会在欧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基督教对民众思想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基督教的宗教迫害,排除B项;基督教会宣传的至要是教义,而非人文思想,排除C项。 6.答案:B 解析:从“拜占庭帝国是绝对保守的”“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可知B项正确。A、C两项材料不能体现;D项说法太绝对。 7.答案:D 解析:由“妇女受终身的监护”到“禁止剥夺妇女的自由”,体现了罗马女性从法律上获得了自由权,表明其法律地位的提高,故选D项。材料并未提及罗马法对生命和财产的相关规定,无法体现其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女性在法律上获得自由,并未提及男性的权利,也未提及对不同种族的规定,无法说明其超越了种族与性别的界限,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罗马法对社会其他群体利益的规定,无法体现兼顾了各个群体的利益,排除C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