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社会法治(A卷)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社会法治(A卷)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青田二中期中阶段测试卷 A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
2020 年 11 月 4 日,第三届中国国际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 )
A. 北京 B.上海 C.广州 D. 深圳
2. 2020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周年纪念日( )
A. 75 B.80 C.85 D.100
3. 见右图,以前我国民生建设主要着力解决“饱不饱”、“暖不暖”、“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开始关注“好不好”的问题。这一转变告诉我们( )
A.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化
B.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C.我国基本国情与以前不同
D.我国人民生活已实现全面小康
4.VR导航、“聪明厕所”、“无人餐厅”、“ 智能机器人”......时下最流行的科技元素在中国铁路亮相。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生活科技化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B.我国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C.我国已满足人民的各种美好生活需要 D.我们的生活因科技创新变得更加美好
某导演筹拍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中华民国的新气象。以下能入选的场景( )
A.一男子因为剪掉辫子遭到抓捕 B.百姓到东交民巷县令处伸冤
C.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读《新青年》 D.人们相见大多行握手鞠躬礼
6. 右图是一份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杂志,下列对该杂志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陈独秀最早在该杂志发表白话文 ②它的出版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③该杂志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④使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相同点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反封建性质 B.都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
C.都经过长期的准备 D.都是工人阶级担任领导
8. 下面历史事件中,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先后成为事件中心的是( )
①戊戌变法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一二·九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他的母校是“思想的试验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新知识的探索者”,能够为他的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史实有( )
①辛亥革命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北伐战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中国国民党的成立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D.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11.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后来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A.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 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12. 1905年,某人在加入某革命组织时郑重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 兴中会 B.同盟会 C.中国共产党 D.中国国民党
13. 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这里”指的是( )
A.遵义 B.南昌 C.会宁 D.瑞金
14. 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A.秋收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
C.井冈山会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5. 某班拟开展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下表是学生们搜集整理的资料,请判断这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A.国共两党合作 B.北伐胜利进军 C.工农武装割据 D.工农红军长征
16.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尽管局势发展中还有跌宕起伏,但国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国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务是( )
A.结束帝制 B.打倒军阀 C.团结抗日 D.和平建国
17. 《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一·二八”事变
18. 歌曲具有时代特征。以下歌词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②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
③“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轰,前进!
A.②③④①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③②④
19. 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民族统一战线、9月3日、收回台湾”,它的谜底应是( )
A.召开中共一大 B.抗日战争胜利 C. 解放战争胜利 D. 成立新中国
20. 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简单年代尺。年代尺上①②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 星火燎原;1931年 B. 停止内战;1931年
C. 星火燎原;1937年 D. 停止内战;1937年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10 分,共 5 小题,满分 50 分)
21. (10 分)材料一:10 月 1 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 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 70 华诞。游行分“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10 万群众、70 组彩车组成 36 个方阵和3 个情境式行进,抒发对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由衷赞美和真情热爱。
(1)群众游行的三个篇章展现中华民族迎来怎样的伟大飞跃?(3 分)
(2)盛大的阅兵式和大规模的群众游行彰显中国实力,而中国实力的增强离不开 40 多年的改革开放,谈谈改革开放的重要性。(4 分)
(3)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创新。请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角度谈谈创新的重要性。(3 分)
22.(10 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之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众如果欲睹战场之真相,以振奋发之精神,就请速来观看这部影片。
电影《武汉战争》(中国第一部新闻纪录片)广告,《民立报》1911年11月30 日
(1)阅读材料.电影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结合历史知识阐述孙中山为“振奋发之精神”作了哪些准备。(4 分)
材料二:“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 ----孙中山《建国纲领》
(2)材料二体现了“三民主义”的哪一思想? (2 分)
材料三:见下图
图一:“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图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饥民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 分)
23.(10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思想成长。
材料一:建党前的青年毛泽东
●1919年7月,创办《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指明民众的大联合就是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所有被压迫者的联合。
●1919年12月,在北京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接触,收集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书籍。
●1920年11月,在长沙创建共产党主义小组。
(1) 从毛泽东的活动中,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已具备了哪些成熟条件?(3分)
材料二: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观点
时间 著作或观点
1927年2月 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的中坚
1927年8月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
1929年4月 在《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30年1月 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
(2) 通过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1分)结合上述著作或观点,归纳出中国革命道路的特色所在。(4 分)
材料三:“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1939年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3)列举史实,论证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法宝”。(2分)
24. (10 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开拓创新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 李达、 董必武等人和共产国际派来的马林、尼克尔斯基,以“北大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召开会会议。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最年长的45岁,最年轻的19岁,平均年龄28岁。
(1)这一群年轻人参加的是哪次会议?简析这次会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2分)
材料二:
材料三: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2)与①图数字标识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是什么?写出②图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重要成果。③图中“中华民国二十七年”相对应的公元纪年是 ▲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军名称从②图到③图变化的直接原因。(6分)
(3)分析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
25.(10分)抗日战争,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材料一:“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蒋介石《告全国民众书》(1931年9月)
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一一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材料一中的“此案”是指什么事件?(1分)蒋介石对“此案”持什么态度?(1分)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1分)
(2) 材料二是蒋介石针对哪一事件发表的谈话?(1分)
材料三:抗日战争,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为更好的学习抗日战争,以下是某校九年级学生们收集和整理的资料。
(3)资料一新闻报道的消息属于什么事件?(1分)
资料二反映的是哪两场重要战役?(2分)
(4)综合所有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3分)
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期中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漏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D D D A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D C C C A B A
21.(1)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分)
(2)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2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分)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3分)
22. (1)武昌起义(1分)创办兴中会、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提出三民主义等(3分)
(2)民生主义(2分)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2分)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生社会性质,没有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依然困苦不堪。(2分)
23.(1)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3分)
(2)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1分)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可以发现特色是要依靠农民,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枪杆子里出政权”要进行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土地法》中可以得出特色是要进行土地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结合材料,两点即可,4分)
(3)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进行北伐战争,基本实现全国统一。(2分)
24.(1)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分)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分)
最重要成果:找到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2分)
1938年(1分) 直接原因:中国共产党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1分)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2分)
25.(1)九一八事变,希望国联解决(不抵抗),日军占领东北三省。(3分)
(2)七七事变;(1分)
(3)南京大屠杀(1分)。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2分)
(4)中国战略得当,实行全民族抗战,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作用,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帮助,日本失道寡助等。(三点即可,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