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 18.根据要求写作文。 ??题A:毕业前夕,班委会决定去牵手共建班级——某小学三年级2班开展联谊活动。你的任务是从邓稼先、袁隆平、钟南山、郎平四位英雄中选一位,把他(她)的故事讲给小学生们听。为了讲好故事,你写了一篇讲稿。?????? 【分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题干要求从邓稼先、袁隆平、钟南山、郎平四位英雄中选一位,把他(她)的故事讲给小学生们听,写成故事讲稿的形式,其实就是一篇演讲稿。应把写作的重点放在“英雄”的事迹上,表现自己对这位“英雄”的赞美之情。 以演讲稿的形式来写这篇文章,注意演讲稿的格式。开篇直接点明要讲述的英雄是谁,总领全文,奠定感情的基调。文中则写人记事,围绕能体现这位英雄优秀品质的一件或几件小事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写作指导 钟南山故事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英雄钟南山的故事。 ?在2003年SARS刚出现时,当时谁没有在意,以为只是普通的“流感“,不必紧张,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患者接二连三的被传染,疫情得不到控制。 这时,一位古稀老人带着他的医疗团队,冲上前线,这位院士就是钟南山老先生。钟院士为了尽快把疫情控制住,他连续工作38个小时没有合眼,疫情才有些变化。经过长久的观察和研究之后,关于非典出现两种声音:一种是北京专家表示:已经找到治疗非典的关键。“病原基本可以确定衣原体”,并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但钟南山院士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非典的根本原因不是衣元体,而是一种病毒。少数质疑多数,与官方意见大相径庭,试问几个人有这样的胆量和勇气呢?只有钟南山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非典,期间,钟南山院士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是患者。”因为他明白,一旦病原出错,不仅会耽误时间,延误治疗,甚至成千上百的人可能会因此“消失”。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钟南山院士,对病人的病情很是了解,是对病人的负责,把病人的生命放在了首位。他用生命、热血换来的防治非典的宝贵经验,不仅为广东、为中国,同时也是为全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 17年后--铁人又归 时隔17年的今天,这位84岁的老人钟南山院士在武汉疫情出现时,他呼吁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是他却再次出征武汉抗击疫情。这场疫情比2003年还要严重。 这一次,他依然不顾个人的安危,义无反顾来到了武汉,投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且他还多次呼吁解决疫情最快的成本,全国人民在家隔离两周,是对生命健康最有利的。 这个春节,听他的警戒,全国人民都在家过春节,不走亲不访友。待春暖花开时,走上街头,不用戴口罩,繁华共生。 钟南山院士真实、普通,是千千万万中国医生中的一员。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周坚持出诊看病人,还说这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在疫情中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智慧而刚毅;面对同事和病人,他博爱和仁厚;他,就是我心中最最仰慕的男神! 我的故事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以演讲稿的形式讲述了钟南山院士的英雄事迹以及他实事求是、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人物事迹突出,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是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 题B:商量给三年级2班的小学生们送什么礼物时,同学之间发生了分歧:有些同学认为要送自己喜欢的东西(正方),还有同学认为要送小学生们喜欢的东西(反方),双方各执己见。班长说,我们来个小辩论吧。你作为其中一方的一辩,撰写了辩词。 要求:①从上述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选题A的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题号A涂黑,“题目”处填写“(所选人物)故事讲稿”; 选题B的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题号B涂黑“题目”处填写“(‘正’或‘反’)方一辩辩词”。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作者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以辩论为情境的材料作文题目。 双方围绕“送礼物”是送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是送对方喜欢的东西进行辩论。要求考生作为正方或反方一辩写一篇辩词。考生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是正方还是反方,要明确正方观点是“送自己喜欢的东西”,反方观点是“送小学生们喜欢的东西”。写作过程中要始终围绕己方观点进行阐述,也可以批驳对方的观点。辩论词的特点是观点明确,语言犀利,逻辑性强,不要让对方抓住漏洞。还要注意辩论词的格式,比如称呼对方为“对方辩友”,开头的格式一般是“我方观点是……,陈述理由如下……”,结尾要重申观点,以“我方发言结束”收束全文。 “正方”或“反方”可任意选择,要选择你更认同的一方观点。如作为正方一辩,可从如下方面分析,送礼物其实是分享快乐,不仅是愉悦对方,也是愉悦自己;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朋友,这才是对对方最大的尊重;如果仅仅考虑对方喜欢什么,那不是送礼物,那是赤裸裸地“取悦”,违背了送礼物的初衷等。如作为反方一辩,可从如下方面分析:送礼物的根本目的是沟通情感,送对方喜欢的礼物才会达到效果;自己喜欢的不一定是对方喜欢或需要的;送礼物要讲究恰当、得体等。辩论词就是一篇小小的议论文,考生要有明确的论点,论据可以是事实论据,也可以是道理论据,比如可以举名人送礼物的典型事件,可以写关于送礼物的名言,可以通过比喻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等。总之,按照一篇议论文来选材即可。 范文展示 送礼物要得体 各位老师、对方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XXX,我方的观点是:送人礼物,当然要送对方喜欢的东西。我方理由陈述如下: ??首先,我们要想一想,送礼物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要沟通感情,因此所送的礼物应当起到愉悦对方的目的。因此,送礼之前应当了解对方的喜好、忌讳等等,避免出现送礼送出问题的尴尬状况发生。比如穆斯林禁酒、禁食猪肉及制品,甚至禁止谈论同猪有关的话题,因而就不能把上述物品送给他们。在印度、尼泊尔等国信仰印度教的人士,视牛为神圣,与牛有关的食品、制品,包括牛皮包、牛皮带、牛皮鞋等,都在禁食、禁用之列。如果不知道对方喜欢什么,盲目送礼的话,也许不但起不到沟通感情的作用,反而会伤害感情。 ??其次,如果像对方辩友说的,送自己喜欢的东西,那我们想一想,我们初中生和三年级小学生喜欢的东西能一样吗?我们喜欢机械传动原理的拼装玩具,他们根本不会拼装;我们喜欢读《老人与海》,他们正在看十万个为什么;我们喜欢《流浪地球》,他们还在看《熊出没》……我请问对方辩友,这样“阴差阳错”的礼物你会喜欢吗? ??最后,我想说,送礼物其实是一门艺术,不是你想送什么就送什么。送礼物,不在于贵重,更重要的是从受礼者角度思考,懂得智慧地送礼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往往能带来出人意料的惊喜。胡适题诗送礼成为其君子交往的习惯,国学家季羡林经典的“金蛋蛋糕”礼献外邦教授,直至如今依然被人拍手称道。这些大师身上在送礼时依然延续了“君子五德”的美德,将送礼物送出一门艺术。 ??总之,我方认为,送礼物要得体,送礼物应当从对方角度考虑,送对方喜欢的东西。我方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以反方观点——要送小学生们喜欢的东西——为中心论点,层次清晰地陈述了理由。文章从送礼物的目的是沟通感悟、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有较强的说服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