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四上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感知声音需要通过物质传播,并举例说明 2、逐步认知声音传播时,发声物体振动引起了周围物质的振动,并尝试描述声音传播的过程 3、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4、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拓展目标 1、声音是通过不同物质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教学重难点】 逐步认知声音传播时,发声物体振动引起了周围物质的振动,并尝试描述声音传播的过程 【教学设计】 主要 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 生成预设 教师应答引导 意图 一、声音传播需要物质 1、回顾 T: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振动 2、情境导入 【提问】 如果我们现在是在月球上上课,你觉得会有什么不同呢? S1无法呼吸、飘起来 【引导】: 关于声音会有什么不同? 【调取经验】学生已知:声音传播需要空气 S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必须有空气才可以 【追问】 真的是这样吗? 3、真空不能传声实验 【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S声音变了。 【追问】 这是怎么回事啊?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在影响这个声音? 【真实感受】空气影响声音传播 S空气 【留疑】 那空气是怎么影响声音变大变小的呢?带着思考,再来看一看。 【留疑思考】无法马上解决,带着思考,有目的地开展探究 二、声音传播的本质过程:发声物体振动→引起周围物质振动 1、敲大鼓→小鼓振动 (1)实验 T敲大鼓 【实验要求】 ①小鼓:平放桌面 ②食盐颗粒:撒在鼓面中间 ③盯住鼓面,观察 S观察小鼓鼓面变化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S小鼓在振动 【追问】 为什么会这样呢? S思考......有困难:(小组讨论) (2)反馈 【思维汇报】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需要空气 预设2:不需要空气 【引导思辨(第1次)】 其他人的观点?你也来说说看。你的理由? 【思辩1】生生互助纠正“声音传播不需要空气”的个别不科学思维 (不需要空气) 【在↑学生思辨中解决】 (需要空气) S空气就把声音传过去了 【追问】 那空气是怎么把声音传过去的呢? 预设1:空气振动 预设2:空气流动(气流) 【引导思辨(第2次)】 你的观点?你的理由? 还有不同的观点吗?你的理由? 【思辨2】引出学生真实原认知:空气流动/空气振动。 预设1: S空气振动 【引导情境:黑板挡】 拉黑板,接预设2↓ 【引发认知冲突】 推翻气流的原认知 预设2: S流动(气流) 【追问】 如果(是气流引起的),用黑板挡住气流,我在后面敲,你觉得,这次小鼓会不会振动了呢? S1小鼓不会振动了 S2会振动 【追问】 你的理由是? S1空气被挡住了 S2空气从边上流过来了 【应答】 出现了不同的想法。那我们来亲眼看一看,到底会怎样呢? 2、黑板挡:大鼓→小鼓 【验证实验1:黑板挡】 黑板后敲大鼓(演示) 【提问】 看到了什么? S小鼓振动了 【追问】 为什么?挡住了还能振动? S1空气从边上流过来了。 S2嗯,可能确实是空气流过去了。 【追问】 哦,好的,那如果用王老师这个密封的盒子把小鼓罩起来,这次小鼓又会不会振动了呢? S1这回不会了吧 S2还会振动 【追问】 你的理由是? S1空气全被挡住了 S2盒子也被振动了 【应答】 到底会怎样呢? 我们也试试看吧。 3、盒子罩:大鼓→小鼓 【验证实验2:盒子罩】 罩住小鼓,敲大鼓(小组各一个盒子罩住,组内观察) 【提问】 怎么啦?看到了什么? S振动了 (不是气流的原因) 【追问】 哎呀,这样也振动了,那到底怎么回事啊? 预设 S盒子也被振动了。 【追问】 哦?真的是这样吗? 4、罩上加盐,观察盒子振动 【验证试验3:罩上加盐】 食盐撒在透明盒子的上面(敲大鼓) S振动啦 透明盒子确实也在振动。 渗透固体传播声音过程中会发声振动,固体可以传声 5、回头思考:大鼓→小鼓 【提问】 你再来想一想整个过程。 预设S 大鼓振动引起空气振动,空气振动引起盒子振动,再空气振动,小鼓振动。 尝试描述声音传播的过程 【视频辅助(蜡烛)】 【提问】 科学家们发现了什么? S1用蜡烛看到空气在振动。 S2传出去的是声波。 【板书】 声音传播的过程中,空气确实是在振动的。 【视频辅助(波)】 【小结】 原来空气是可以传播声音的。 预设: S还是对固体传声不理解 【应答】 那我们再来看看。 二、举例说明不同物质传声 1、土电话 (1)游戏【提问】 你听到了吗,王老师说了什么? S听到了 【提问】 我的声音怎么传到他们那里的? 预设S空气流出去沿着棉线传过去的。 【追问】 那为什么其他同学没有听到,只有他们2个听到了呢? S1通过棉线也把声音传播到耳朵这里的。 S2声带→空气→杯子→棉线→杯子→空气→耳朵 [板书] 【小结】 原来棉线也可以传播声音 (2)阻止声音传播 【提问】有没有办法让他们听不到我的声音? S1不拉直,弄弯 S2捏住棉线 【追问2】 你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样声音就传不过去了 S不让棉线振动,声音就传不过去了。 【检验】 真的吗?一起试试看。 【解决落实】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2、水可以传播声音 【情境视频:鱼被声音吓跑】 王老师生活中发现了这样的现象。你看。(视频) 我的鱼怎么了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 S拍手→空气→鱼缸→水→鱼 【小结】 水也可以传播声音。 三、总结 【总结】 好啦,我们来看一看吧。 我的音箱、大鼓、声带、手(圈),它们振动发出声音,这些都是...... S发声东西 【板书】 发声物体 旁边还有空气,玻璃罩,盒子、小鼓、杯子、棉线、鱼缸等等,这些都是...... (发声物体周围的物质) S可以传播声音的东西 【板书】 周围的物质 这样的过程,就是声音的传播。 【板书】 声音 传播 【提问】 那你现在知道,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板书】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S自己【总结】 【板书】 发声物体(振动)→引起→周围物质(振动) 四、传播方向 【追问】 这就是声音的传播。 哎?那你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 S四面八方(互相辩论) 【追问】 你的理由是? 你是怎么想的?你的理由是? 【板书】 ↑ ←发声物体→ ↓ 五、延伸思考 【延伸提问】 哇!关于声音传播你们收获满满。那声音传来后,我们又是怎么听到的呢?思考一下,下节课我们进一步探究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