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暑期培优】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生版+教师版)-广东省2021年九年级化学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培训机构暑期培优】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生版+教师版)-广东省2021年九年级化学讲义

资源简介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常见的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胆矾的研碎、汽油挥发、电灯发光等。
2.化学变化
(1)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2)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化学变化中还有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
3.闻气体气味的操作方法
闻气体的气味时要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煽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4.物质的用途
水和二氧化碳能灭火,乙醇(俗称酒精)可作燃料,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物质的这些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对比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举例
水结冰(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铁生锈(物质的成分发生了变化)
区别
没有生成新物质
生成了新物质
微观实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微粒的运动速度或微粒间的间隔
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旧分子被破坏,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
常伴有的现象
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
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爆炸、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但是有些现象的发生也并不是就意味着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这些现象的发生,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铵溶于水吸热;水的沸腾;氧气变为液态后变为淡蓝色;银白色的铁块,粉碎后变成黑色的铁粉;饱和石灰水升温后有氢氧化钙析出;车胎、锅炉、气球等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的常见形式
(1)状态的改变,即物质固、液、气三态的变化。
(2)形状的改变,如矿石粉碎,铁铸成锅,玻璃破碎等。
(3)位置的改变,如物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冰糖、食盐的溶解,酒精的挥发。
(4)能量的改变,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等。
典例1(21年增城一模卷)2020

11

24

4

30
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历经
23
天,
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下列有关嫦娥五号探测器的
“旅途”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A.
用机械臂自动钻取月壤
B.
上升器在月面点火使燃料燃烧
C.
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月面展开国旗
D.
在月球轨道上将采集到的月壤从上升器转移到返回器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可燃性、不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典例2(21年
荔湾一模)中国人民用勤劳与智慧谱写华夏新篇章,下列行为中与铁生锈可以归为一类的是(
A
)
A.酿酒造醋
B.制作桌椅
C.雕刻花板
D.刺绣制衣
三、区分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有结果,是性质的具体体现;而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般是不受外界影响。性质在变化的基础上带有结论性的描述,往往有“可以不可以”、“能或不能”、“容易或不容易”、“是┄”、“会或不会”等字眼。
木材能够燃烧,描述的是性质;木材正在燃烧,描述的是变化
典例3(21年越秀一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下列我国古代的发明或技术,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A.二十四节气
B.活字印刷
C.矿石炼铁
D.琢玉
四、性质、变化、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但这不是唯一的。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典例4(21年白云二模)铝锂合金是航空飞行器较理想的结构材料之一。铝锂合金具有的以下性质中,与该应用无关的是(
D

A.硬度大
B、耐腐蚀
C.密度小
D.易导电
1.下列现象中,能用于判断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C
)
A.火星四射
B.放热
C.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减少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C
)
A.用石墨作电极
B.用金刚石作玻璃刀的刀头
C.粮食酿酒
D.用铁锅炒菜
3.
“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玻璃破裂
B.轮胎变瘪
C.燃油燃烧
D.座椅摇晃
4.下列能量的转化中,
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
A.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
B.水力发电
C.燃烧天然气做饭
D.电取暖器取暖
5.关于银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B
)
A.银白色固体
B.不易与氧气反应
C.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D.良好的延展性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D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石墨作铅笔芯
C.用铜丝作导线
D.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7.下列有关单质硫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
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B.难溶于水
C.淡黄色固体
D.熔沸点低
1.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B
)
A.氧气能助燃
B.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C.氢气用作燃料
D.用二氧化碳灭火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C
)
A.干冰易升华
B.浓盐酸易挥发
C.甲烷能燃烧
D.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3.下列变化一定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A.用和田玉雕刻玉件
B.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了一层白膜
C.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
D.爆炸
4.(21年广附二模卷)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B

A.氧气供给呼吸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铁粉用作包装食品“除氧剂”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5.(21年广附一模卷)下列生活生产实践中,主要原理为化学变化的是(
C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B.云中撒播干冰人工降雨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6.(21年海珠一模卷)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D

A.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B.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变成干冰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来生产氮肥
1.(2020年广州卷T2.)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

A.炭黑制墨
B.粮食酿酒
C.胆矾炼铜
D.
燃放烟火
2.(2019年广州卷T4.)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B

A.干冰变成CO2气体
B.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
C.海水晒盐
D.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
3.(2018年广州卷T2.)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A.铁锅生锈
B.蜡烛燃烧
C.粮食酿酒
D.水结成冰
4.(2017年广州卷T1.)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B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5.(2016年广州卷T1.)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B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刚石硬度大
D.
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6.(2015年广州卷T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A.
把湿的衣服晒干
B.
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
C.
把石蜡加热熔化
D.
把棉线织成布
7.(2014年广州卷T7.)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C

A.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中提炼金属铝
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
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
D.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8.(2013年广州卷T6.)为了确定某化肥的种类,下列探究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D

A.观察其外观,为白色晶体
B.闻其气味,无明显气味
C.测其溶解性,可溶于水
D.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
9.(2012年广州卷T2).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A.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B.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D.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10.(2011年广州卷T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A.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
B.冰升华,形成白雾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自烟
D.水加热到沸腾.产生蒸汽
11.(2010年广州卷T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C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铅笔在纸上写字
C.用醋酸清洗热水瓶的水垢
D.用水将浓盐酸稀释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化学:化学是在

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____________的自然科学。
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1)定义:
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常见的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胆矾的研碎、汽油挥发、电灯发光等。
2.化学变化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_______________。
(2)基本特征是
,常表现为


等。化学变化中还有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


等。
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闻气体气味的操作方法
闻气体的气味时要小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4.物质的用途
水和二氧化碳能灭火,乙醇(俗称_________)可作燃料,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物质的这些用途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对比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举例
水结冰(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铁生锈(物质的成分发生了变化)
区别
没有生成新物质
生成了新物质
微观实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微粒的运动速度或微粒间的间隔
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旧分子被破坏,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
常伴有的现象
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
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爆炸、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但是有些现象的发生也并不是就意味着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这些现象的发生,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铵溶于水吸热;水的沸腾;氧气变为液态后变为淡蓝色;银白色的铁块,粉碎后变成黑色的铁粉;饱和石灰水升温后有氢氧化钙析出;车胎、锅炉、气球等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的常见形式
(1)状态的改变,即物质固、液、气三态的变化。
(2)形状的改变,如矿石粉碎,铁铸成锅,玻璃破碎等。
(3)位置的改变,如物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冰糖、食盐的溶解,酒精的挥发。
(4)能量的改变,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等。
典例1(21年增城一模卷)2020

11

24

4

30
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历经
23
天,
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下列有关嫦娥五号探测器的
“旅途”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用机械臂自动钻取月壤
B.
上升器在月面点火使燃料燃烧
C.
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月面展开国旗
D.
在月球轨道上将采集到的月壤从上升器转移到返回器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可燃性、不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典例2(21年
荔湾一模)中国人民用勤劳与智慧谱写华夏新篇章,下列行为中与铁生锈可以归为一类的是(
A
)
A.酿酒造醋
B.制作桌椅
C.雕刻花板
D.刺绣制衣
三、区分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有结果,是性质的具体体现;而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般是不受外界影响。性质在变化的基础上带有结论性的描述,往往有“可以不可以”、“能或不能”、“容易或不容易”、“是┄”、“会或不会”等字眼。
木材能够燃烧,描述的是性质;木材正在燃烧,描述的是变化
典例3(21年越秀一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下列我国古代的发明或技术,主
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二十四节气
B.活字印刷
C.矿石炼铁
D.琢玉
四、性质、变化、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但这不是唯一的。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典例4(21年白云二模)铝锂合金是航空飞行器较理想的结构材料之一。铝锂合金具有的以下性质中,与该应用无关的是(

A.硬度大
B、耐腐蚀
C.密度小
D.易导电
1.下列现象中,能用于判断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火星四射
B.放热
C.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减少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石墨作电极
B.用金刚石作玻璃刀的刀头
C.粮食酿酒
D.用铁锅炒菜
3.
“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裂
B.轮胎变瘪
C.燃油燃烧
D.座椅摇晃
4.下列能量的转化中,
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
B.水力发电
C.燃烧天然气做饭
D.电取暖器取暖
5.关于银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固体
B.不易与氧气反应
C.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D.良好的延展性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石墨作铅笔芯
C.用铜丝作导线
D.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7.下列有关单质硫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B.难溶于水
C.淡黄色固体
D.熔沸点低
1.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氧气能助燃
B.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C.氢气用作燃料
D.用二氧化碳灭火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易升华
B.浓盐酸易挥发
C.甲烷能燃烧
D.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3.下列变化一定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和田玉雕刻玉件
B.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了一层白膜
C.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
D.爆炸
4.(21年广附二模卷)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铁粉用作包装食品“除氧剂”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5.(21年广附一模卷)下列生活生产实践中,主要原理为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B.云中撒播干冰人工降雨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6.(21年海珠一模卷)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潮解
B.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变成干冰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来生产氮肥
1.(2020年广州卷T2.)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炭黑制墨
B.粮食酿酒
C.胆矾炼铜
D.
燃放烟火
2.(2019年广州卷T4.)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变成CO2气体
B.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
C.海水晒盐
D.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
3.(2018年广州卷T2.)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蜡烛燃烧
C.粮食酿酒
D.水结成冰
4.(2017年广州卷T1.)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5.(2016年广州卷T1.)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刚石硬度大
D.
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6.(2015年广州卷T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把湿的衣服晒干
B.
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
C.
把石蜡加热熔化
D.
把棉线织成布
7.(2014年广州卷T7.)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中提炼金属铝
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
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
D.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8.(2013年广州卷T6.)为了确定某化肥的种类,下列探究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观察其外观,为白色晶体
B.闻其气味,无明显气味
C.测其溶解性,可溶于水
D.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
9.(2012年广州卷T2).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B.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D.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10.(2011年广州卷T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
B.冰升华,形成白雾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自烟
D.水加热到沸腾.产生蒸汽
11.(2010年广州卷T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铅笔在纸上写字
C.用醋酸清洗热水瓶的水垢
D.用水将浓盐酸稀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