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物体的密度》教学说课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本堂课为2011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它是建立在质量一节的基础上的,同时又是对物体质量和物质属性内容的一次更深层次的学习。而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内容时也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方法,比如“铁比木头重”的经验和质量比较与控制变量法等,只是在本堂学习中会缺乏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教师进行“因果”引导,形成逻辑思维。二、说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和本课时的内容设定,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意义。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是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2、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合作精神。重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难点: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和换算。三、说教学资源准备准备实验探究用的天平、立方体组(含铜、铝)和圆柱体(含铜、铝),准备知道学习的学案和多媒体课件四、说教学设计本堂课分为“认识密度”与“密度应用”和“知识小结”三大板块进行教学与导学。(一)认识密度认识密度这一环节又分为探究活动与概念教学两个板块。首先,以生活经验“铁比木头重”引出话题与思考,从而引出“1cm3物体质量的含义”探究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思想,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数据分析能力。并且遵循教学目标,得出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然后,在探究活动的基础上下定义,对密度的定义、公式、表示及,还有单位、单位表示及其读法与换算进行规范、引导学习,使学生经历概念形成,并加入练习巩固概念。(二)密度的应用有所学必有所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密度的应用,通过例题、练习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三)知识小结放慢教学速度,规范教学内容,养成学生学习反思的习惯。五、说板书板书内容主要为探究活动的指导和密度概念等基础知识。PAGE1(共16张PPT)在生活中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种说法对吗?比较两个物体质量的大小,不能只看是什么材料,还要考虑它们体积的大小。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认识密度比较相同体积物体的质量。(比如单位体积物体的质量)怎样研究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呢?认识密度探究:1cm3物体的质量【思考】1.要测出1cm3物体的质量,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实验中需要准备哪些实验器材?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测质量—天平,测体积呢?认识密度V圆柱=πr2hV正=a3规则的几何体----刻度尺认识密度rha认识密度石块的体积: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石块和水的总体积1L=1dm31mL=1cm3液体与不规则的小物体----量筒进行试验收集数据物质的组别质量m/g体积V/cm31cm3物体的质量(m/V)g/cm3铝立方体 圆柱体 物质的组别质量m/g体积V/cm31cm3物体的质量(m/V)g/cm3铜立方体 圆柱体 认识密度1、1cm3大小铝块的质量是的2、1cm3大小铜块的质量是的3、1cm3铝块和铜块质量是的分析与论证:相同相同不同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可以看出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认识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认识密度(也可以称“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的密度”)单位:常用单位:质量密度=————体积密度-ρ质量-m体积-Vmρ=——V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公式:(根据定义)注意:ρ不与质量成正比,也不与体积成反比,他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千克/米3认识密度克/厘米3记作g/cm3记作kg/m3想一想:1g/cm3与1kg/m3表示的密度的大小是否一样?【换算】1g/cm3=1g1cm3=103kg/m3=10-3kg10-6m3认识密度练习:纯水的密度是多大?它的意义是什么?1立方米纯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1.0×103千克/m32.可以根据密度的不同来选择所需的材料。1.密度是物质的特有属性,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密度应用有一枚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请判断这枚纪念币是不是金制成的。解:16.1g1.8cm3=8.9g/cm3=8.9×103kg/m3=m=16.1gV=1.8cm3【例题】查表可知:金的密度为19.3×103kg/m3,此纪念币不是金做的,是铜。密度应用1、根据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B.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同时与体积成反比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D基础过关2、一个铅球用了多年,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质量 B.体积C.密度 D.三者都没改变C密度的“物质特性”,大小只与物质状态、组成有关有关ρ=m/V只用于计算。3、有甲、乙、两个实心铝球,其体积之比是1:2,下面说法正确的????(??)A.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2,质量之比是1:2B.它们的密度之比为2:1,质量之比是2:1C.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1,质量之比是1:2D.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1质量之比无法确定4、冰的密度是ρ冰=0.9×103kg/m3。它表示的意义是。我们平时说的“铁比棉花重”是指铁的比棉花大。5、电影中,房屋倒塌场景中的道具“房屋”是用密度较___的材料制成的。C一立方米冰的质量是0.9×103千克密度小基础过关代特殊值表示m、ρ、V再见!知识小结《物质的密度》导学一、学习目标1.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知道密度的单位、读法及其换算。3.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与数学意义的关系。4.知道密度公式,会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密度的定义与计算公式。学习难点:对密度物理意义“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理解,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与换算。三、学习指导(一)认识密度1.思考:铁重还是木头重?2.实验探究:1cm3物体质量的含义。(1)器材准备。(2)设计实验步骤:..V圆柱=V立方=(3)数据分析a、数据记录物质组别物体名称质量m/g体积V/cm?1cm?的质量(m/V)g/cm?物质组别物体名称质量m/g体积V/cm?1cm?的质量(m/V)g/cm?铜铜丝26.73铝铝丝8.13铜立方铝立方铜柱铝柱b、数据分析1、1cm3大小铝块的质量是的(“相同”或“不同”)2、1cm3大小铜块的质量是的(“相同”或“不同”)3、1cm3铝块和铜块质量是的(“相同”或“不同”)c、实验结论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看出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3、认识密度(1)定义:(2)公式:(3)单位:,;分别读作,(4)密度特点:练习:1、1g/cm3与1kg/m3表示的密度的大小是否一样?请计算。2、查密度表可知纯水的密度是多少?它的意义是什么?(二)密度应用:密度是物质的,可以根据密度来,还可以根据材料的密度特性来选择所需要的材料。【例题】有一枚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请判断这枚纪念币是不是金制成的。练习:1、根据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B.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同时与体积成反比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2、一个铅球用了多年,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质量 B.体积C.密度 D.三者都没改变3、有甲、乙两个实心铝球,其体积之比是1:2,下面说法正确的(??)A.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2,质量之比是1:2B.它们的密度之比为2:1,质量之比是2:1C.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1,质量之比是1:2D.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1质量之比无法确定4、冰的密度是ρ冰=0.9×103kg/m3,物理意义是。arhPAGE6.2《物体的密度》课堂教学设计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总第课时课题名称6.2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密度的意义。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是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2、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和换算。资源准备立方体组(含铜、铝),圆柱体(含铜、铝),学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认识密度1、出示课题2、出示问题“铁重还是木头重”引导回答与分析“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3、实验“1cm?物体质量的含义——认识密度”(1)提出问题(2)提出实验内容,提问要测量的量和工具。质量——天平体积——刻度尺、量筒1cm3物体的质量(3)组织进行实验(引导“分工完成不同物体探究”,引导“测量质量与体积,相除得到到1cm?的质量”)(4)数据分析与论证(添加一组数据,并进行分析)4、认识密度(1)认识密度定义。(2)引导从定义理解密度的公式与单位(3)规范密度相关知识(4)密度的单位换算(5)观察密度表,引导发现规律。(6)练习“铁比木头重”的纠正水的密度及其物理意义练习“密度的物质属性”练习二、密度的应用密度可以用来干什么呢?(1)例题讲解(2)基础过关练习三、小结学生进行回答思考回答团队合作,完成探究,得出结论。得出、更正并记录结论聆听、回答,理解尝试计算,经历密度单位换算观察密度表,发现规律。思考回答。完成例题,展示,纠正完成练习,展示,纠正引发比较质量的思考,进入新课探究学习通过实验探究的提出指导、学生完成和点评学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引出密度的概念学习。通过规范知识学习,标准化和学习密度相关知识。练习巩固规范知识。板书设计6.2物质的密度1、1cm?物体质量质量测定——m物=m砝+m油体积的测定——立方体V立方=a3圆柱体V圆柱=πr2不规则固体体积(体积差法):V=V末-V初1cm?物体的质量:质量÷体积物体与质量的比组成物体的物质的密度2、公式1g/cm?=1×103Kg/m?1Kg/m?=1×10-3g/cm?其中:1)密度(ρ)是物质的特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体积(V)无关;2)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m)与体积(V)成正比。教学反思m——质量——Kg,gV——体积——m?,cm?ρ——密度——Kg/m?,g/c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2 物体的密度》教学学案(初).doc 《6.2 物体的密度》教学说课(初) .doc 《6.2 物体的密度》教学课件(初).ppt 《6.2 物的密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