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正确区分新事物与旧事物;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关键能力: 1.明确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阐明发展的实质,支持、促进新事物成长,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结合有关实例,阐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懂得这一关系对我们生活与实践的意义。 3.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阐释社会生活实例,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方向与道路。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培养接力奋斗的精神。 2.科学精神:用事物发展状态和途径的道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生的发展道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的普遍性 教学难点:发展的实质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形态不断涌现,种类繁多的新职业应运而生。最近人社部等三部门又发布了18个新职业,包括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易货师、二手车经纪人、汽车救援员、调饮师、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碳排放管理员、智能硬件装调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等。加上此前的数字化运营师、卡路里规划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新职业可谓层出不穷,有些虽无法准确叫出名字,可已经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些新职业在促进就业创业、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稳定性不足、缺少职业规划等困境。专家表示,职业结构的变迁,映射着社会发展变化。有关部门、企业、求职者等社会主体须多方合力,保障新职业从业者的各项权益,让新职业更好地为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 新课讲授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探究一:◆地球经历了天文演化和地质演化阶段,形成了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条件。生命的进化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过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并最终产生了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大体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 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地发明和改进计算工具,从古老的“结绳记事”,到算盘、计算尺,再到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计算工具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手动到自动的发展过程,而且还在不断发展。 生命的进化过程和计算工具的变化历程表明,物质世界处于怎样的状态? 点拨:生命的进化程和计算工具的变化历程表阴,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程中。 发展的普遍性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探究二: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来自对历史的深刻总结。 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 7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探索史,这些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恩考,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从民族历史文化中汲取发展的力量。历史发展有其规律,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探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 7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探索史,是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发展的实质 (1)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的事物 (3)判定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因为:第一,从新事物自身看,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新事物克服了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二从旧事物看,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第三,从社会历史领域看,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探究三: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中谈到两个有趣的论证,一个是“谷堆论证”,另一个是“秃头论证”。他说:“一粒谷子能否造成一堆?或者是: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不能。——再来一粒或一根怎样?——还是不行。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总是问加一粒谷子或减根头发如何。等到最后,人们说可以造成一堆或一个秃头了,这时那最后加的一粒谷子或最后减的一根头发便造成一堆或一个秃头了。” “谷堆”和“秃头”的生成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量的进展看起来并不改变什么,而只是增加或减少;但是最后却过渡到了反面去。”黑格尔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点拨:“谷堆论证”和“秃头论证”是黑格尔关于量变和质变关亲的典型论证。 “谷堆”和“秃头”的生成过程说明,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黑格尔的这句诂说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的进展看起来并不改变什么,而只是增加或减少”说明量变是事物教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着的变化。“但是最后却过渡到了反面去”说明,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 ①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事物在量变和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 ①人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在量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 ②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 探究四:我国古代哲人留下了许多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你还能说出哪些类似的名言警句? ◎请分析这些名言鳘句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点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骐骐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 千里之堤,渍于蚁穴。 为山兀仞,功亏一箦。 一趾之疾,丧上尺之躯。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防微杜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些名言警句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4)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一种是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生物学中的“激变论”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另一种是否认质变,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庸俗进化论”就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 (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 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探究五: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这些古诗蕴含了怎样的哲学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点拨:这些古诗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启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这是因为:第一从新事物自身看,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第二,从旧事物对新事物的态度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第三,从社会历史领域看,新事物的优越性不是立即展现的,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探究六:在最初研制时期,火车饱受世人的嘲讽。1814年,世界上最早在铁路上行驶的蒸汽机车被研制出来,但是它丑陋笨重,走得很吃力,像个病魔缠身的怪物。面对这个构造简单、速度缓慢的怪物,有人驾着一辆漂亮的马车与它赛跑,并讥笑说:“火车怎么还没有马车快呀?”有人责怪火车声响又尖又大,把附近的牛都吓跑了。各种抗议和打击纷至沓来。 200多年后,马车仍按原速转动着它的轮子,火车却在飞速前进着……今天,时速达350千米、安全快捷、平稳舒适的高速列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火车速度一日千里的变化令人惊叹。 火车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给你什么启示? 点拨:火车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面对挫折和考验。 (3)方法论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3.结束新课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我们要科学运用事物发展的趋势、状态的理论指导学习和生活,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能够科学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认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更加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七、板书设计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1)内容 (2)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 (3)判定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2)事物在量变和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4)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3)方法论 八、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同步课时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