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一单元第3节《地图的阅读》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的阅读》。地图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工具,也是地理课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因此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地理素质。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地图的三要素,它是学习地图的是最基本的知识,为学习其他地理知识奠定基础,选择合适的地图为生活所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利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能够在地图上利用指向标或经纬网等确定方向,正确识别常见的图例,并根据需要选择地图。 能力目标: 通过地图三要素能够读懂地图,学会在生活中使用地图,初步形成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推动地图的发展,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及其使用。 教学难点: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和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 图表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出示谜语: 有山不见石和崖,有地不见土和沙, 江河湖海不通船,外出旅行全靠它。 四四方方一张画,端端正正墙上挂, 五颜六色在画中,坐在家里看天下。 提问:你生活中使用地图吗?你认识哪些地图? 猜谜语 地图 说一说见到或使用的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电子地图等等 以猜谜语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活动一:学会阅读地图 1. 提问:什么是地图? 怎样阅读地图中的信息? 2. 提问:地图中有哪些“语言”,它们蕴含着怎样的含义? 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什么叫比例尺?公式是什么?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1) (2)出示台湾地图,请学生读取图中的比例尺: (3)比例尺的三种表现形式: (4)技巧点拨: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图上用厘米,实地用千米:厘米换千米,去五个零;图上用厘米,实地用米:厘米换米,去两个零。 (5)提问:你发现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温馨提示:图幅:指绘制图样的图纸的大小 提示:图中包含的地图信息哪一个详细?哪一个简略呢? (6)归纳总结: 追问:请分析实地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图幅和比例尺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4. 阅读地图,要学会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1)出示三幅不同的地图:下面三幅地图判断方向有什么不同? (2)慧眼识图一: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方向。 (3)慧眼识图二:经纬网定向法:有经纬网的地图,按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确定方向。 (4)慧眼识图三:指向标法:指向标箭头方向是正北,顺着箭头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温习提示:平移指向标 (5)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判定地图中方向的方法: 5. 地图上的图例中有各种符号,它们都表示一定的地理事物。 (1)初步认识图例: 补充:图例常和注记相互配合,说明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位置、范围、高低、等级、主次等等。 (2)出示常见图例,引导学生进行辨认: (3)练一练: 1.找出地图的概念并理解: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的图像。 2.看图总结: 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3.合作交流: (1)比例尺:表示地图中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初步认识台湾图中的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3)进行三种比例尺之间的转换 (4)说一说,算一算 济南到烟台的图上距离为7厘米,根据比例尺,求济南到烟台的直线距离。 (5)观察发现:图幅相同,比例尺不同。 中国地图比例尺小,内容简略;北京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详细。 (6)在总结时注重比例尺的公式: 思考交流:实地距离相同,图幅大,比例尺大;图幅小,比例尺小; 4.观察交流: (1)说一说:一般地图、经纬网地图、有指向标的地图。 (2)识图辨方向: 图中高雄位于台北的什么方向? 西南方向 (3)识图辨方向:怀特霍斯大致在温哥华什么方向?尼皮贡大致在温哥华什么方向? 怀特霍斯大致在温哥华西北方向;尼皮贡大致在温哥华西北方向。 (4)画一画,说一说:图中A村庄位于B村庄的什么方向? 得出答案:正北方向。 (5)归纳交流:一般地图: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认知与交流: (1)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统称图例;起说明作用的各种文字数字统称注记。 (2)认一认,记一记 (3)请将图中的图例补充完整。 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得三要素,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问题设置从概念到公式,再到形式,步步引导自主完成,调动学生活跃的思维 注重技巧点拨,跟踪训练,加深对该知识的认知 对比分析,锻炼学生的思维 注意归纳总结的同时,要横向拓展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锻炼学生的看、想、说的能力 结论与练习同步,加深理解记忆 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后善于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先引导学生辨认,再出示答案,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 活动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1. 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 怎样选择合适的地图呢? (1)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 (2)根据范围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3)海量信息的电子地图。 2.情景在线: (1)我想找首都北京的位置,我应该选择……图? (2)我想找俄罗斯的位置,我应该选择……图? (3)我们班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我应该选择……图? (4)家住北京的明明周末想去北京动物园参观,他应该选择……图? 3.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地图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种形式的地图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旅游、出行、参观等活动。请看下面一些地图,你能指出它们的不同用途吗? 4.出示不同类型的选择情景,引导学生练习地图的选择: 5.展示地图家族: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地图来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考古学家发现,4700多年前,生活在亚洲西部的苏美尔人把地图刻在泥板上,标明城市、河流、山脉和方向,并且附有文字。1973年,在我国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三幅绘制在丝织品上的彩色地图,分别是地形图、城邑图和驻军图。据推测,这三幅图的成图时间距今2100 多年,制图精度高,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彩色地图。 地图种类很多,一般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两大类。其中,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水文图、气候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人口图、交通图、工业图、农业图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图家族不断壮大,地图更加多样、实用。 6.请学生说一说现代社会对地图的使用: 7.情景在线:小明暑假去云南旅游。在他旅游的整个过程中,一直有不同的地图与他相伴。 (1)出行前,小明找到一张中国交通图。这张图能为小明的出行提供哪些帮助? (2)到了云南昆明,小明想要住宿,他需要哪种地图? (3)小明除了要在昆明游览,还想去云南其他著名景区游览,他需要哪些地图? (4)小明到了某著名景区后,要确定景点的旅游线路,他需要哪种地图? 1.交流展示: 2.说一说: (1)中国政区图 (2)世界政区图 (3)某地的地形图 (4)北京城市交通图和北京动物园图 3.说一说: 4.交流展示,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5.欣赏古时地图,感受古人智慧。 说一说哪些是自然地图,哪些时社会经济地图 6.说一说: 7.思考交流: (1)可以知道去往云南的交通线路。 (2)昆明城市图 (3)云南省旅游图 (4)景点导游图 设置情景在线引导学生模拟出行选择合适的路线 尽可能多的调动学生发言,发挥他们爱动、好奇的天性 在情境中锻炼学生对地图选择的熟练性 感受古人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科学发现精神 利用虚拟模拟加深对地图的正确选择 1. 假如我们在野外迷路了,怎样才能走出困境? (1)北极星定向:在睛朗的夜空,先找到著名的“北斗七星”,然后顺着斗口外侧两颗星星的连线,向外延长约5倍的距离,便可以看到一颗亮星,它就是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北方。 (2)年轮定方向: (3)太阳与时钟定方向 2. 阅读地图“三部曲” 第一步:看清图名 第二步:熟悉图例 第三步:阅读地图主题内容 1.思考与交流: (1) (2)树木阳光充足的一面生长旺盛,每年长得多,所以年轮宽,北半球太阳都偏南,所以较宽的一面是南,南半球相反,较宽的一面是北。 (3)太阳东升西落,所以能根据它找到东西方向。北半球:将时针指向太阳所在方向,在它与12点夹角的二分之一处设想一条线,它所指的方向便是南方。南半球:将12点处对准太阳所在方向,时针与12点夹角的二分之一处即指向北方。 2.读一读 增加生活化的知识,增加趣味性、实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课堂总结: 课堂达标 1.在一幅比例尺为1:80 000的地图上有A、B两地,在图上量得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A,B两地实地距离: ( ) A.2.4千米 B.24千米 C.2400千米 D.240千米 家住北京的玲玲利用周末乘火车去菏泽看牡丹,并顺利返回。在整个过程中,玲玲使用了四幅地图:①中国地形图,②中国铁路分布图,③菏泽市交通图,④曹州牡丹园导游图。据此回答2-3题: 2.对玲玲这次出行没有明显帮助的地图是( ) ?A. ①? ? B. ②? ? C. ③ ? ? D. ④ 3.如果上述四幅地图图幅大小一样,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①? ? B. ②? ? C. ③? ? D. ④ 4.下列图例中,表示河流的是( ) A. B. C. D. 5.武汉大学为兑现承诺,从2021年开始,连续3年为援鄂医疗队员以及湖北省疫情防治一线医护人员和家人开设免预约赏樱绿色通道,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想要畅游武汉,最好查阅( ) A.中国政区图 B.湖北政区图 C.湖北地形图 D.武汉市交通旅游图 随堂练习,巩固基础,课堂达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