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教材分析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是《多变的天气》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四节是《世界的气候》,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编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气候是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较难的内容之一。学习好“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认识“世界的气候”的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本教学设计就是针对第一部分“降水的变化”。本节教材文字内容很少,而需要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绘制降水柱状图、分析柱状图的内容比较多。 降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研究降水是因为其对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降水的定义及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观察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进一步学习将数字信息加工成图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逐月降水量柱状图,并描述降水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降水资料,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说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绘图法、归纳总结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出示不同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两幅景观主要区别在哪?原因是什么? 两地的降水差异非常大,一起探究降水。 思考交流:两图的景观差异在水的多少? 对比两幅较为明显的降水多少的图片,引入新内容的探究 活动一:互动交流谈降水变化 1.降水的形式 出示动态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降水的含义: 点拨: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追问:雾、霜、露是降水吗? 2.材料引入:2020年中国南方洪涝灾害指的是2020年入汛以来,中国南方地区发生多轮强降雨过程,造成的多地发生较重洪涝灾害。 提问:降雨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3.互动交流:24小时降水量(mm) 4.温故而知新:你还认识这些天气符号吗? 5.提问:这些等级的雨是怎样测量的呢?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它的外部是一个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盛水器、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配有与盛水器口径成比例的量筒。 降雨时,雨水通过漏斗流入储水瓶。测量降水量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筒内。从量筒上读出的刻度数(毫米)就是降水量。 降雪时,要把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盛雪口和储水筒容纳降雪。测量降水量时,把储水筒取出,带到室内,待筒内的雪融化后,倒在量筒里,再读取数字就可得知降水量的多少。 现在常使用具有自动记录降水量功能的测量仪器,使得降水的测量更加方便、快捷、准确。 6.怎样来表示降雨的多少? 展示降水量柱状图 : 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地的降水季节上有什么不同? 7.怎样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出示某地降水资料,提示绘制步骤: 8. 如何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归纳总结: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 9.技巧点拨: (1)看“总量”,说“多少” 观察、估算年降水总量,对该地年降水量进行定性描述为多、较多、较少或少。 (2)看“差值”,说“变化” 看“极值”,对“月份”看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月份。算“差值”,说“变化”,即计算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描述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小。 10. 你能区分这些降水量柱状图反映的降水季节变化类型吗? 1.互动交流:降水: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思考交流:雾、霜、露不是降水。 2.阅读材料,思考降水强度的大小比较: 3.画一画,说一说:降雨的等级有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4.结合雨的分级认识学到的天气符号: 5.认识测量工具,了解降水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6.互动交流: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分析归纳: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很大 7.读一读,画一画: 8.读图分析: (1)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2)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3)年降水量大约多少毫米? (4)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9.读规律,思考交流: 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称为多雨; 月降水量在50—100毫米,称为湿润; 月降水量低于50毫米,则称少雨。 10.分析归纳: 全年多雨型;全年湿润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少雨型 由图引入,调动学生的生活见识,轻松自然 采用刻度轴的方式展示雨量的等级,清晰易记 温故而知新既能复习巩固前面的知识,也能进一步加深雨的等级的认知 采用对比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读图,归纳表达 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问题引领,锻炼学生学会读图,分析 技巧点拨帮助学生把识图规律化,建立更清晰的概念 图文结合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 活动二:析图归纳探究降水分布 1.认识等降水量线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2.读图分析 3.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3)中纬度地区,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世界年降水规律展示: (1)规律一探讨:读出赤道附近和两极地区年降水量的大致范围; 赤道附近和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何差异?影响因素? 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2)规律二:北回归线附近A、B两地降水较多的是?南回归线附近C、D两地降水较多的是?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两岸的降水量有何差异?影响因素? 展示图片: (3)规律三:A、B、C三地年降水量哪里多?哪里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与内陆的降水量有何差异?影响因素? 展示图片: (4)鼓励学生归纳降水的三多三少: 5.提问:你知道世界上降水最多、最少的在哪吗? 出示资料: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据气象记录,1861年的一年中,这里的降雨量达20 447毫米,夺得了世界“雨极”的称号。时隔99年以后,也就是1960年8月至1961年7月,乞拉朋齐再一次以26 461毫米的降雨量,超越了它自己保持的纪录。 位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干极”,该地区气候极其干燥,经常连续几年不降雨水,是世界上最为干燥少雨的地方。据气象记录,1845 ~1936年,这里没有下过--滴雨。 6.播放视频:世界雨极、世界干极材料。 7.引导学生学习世界降水规律四: 1.对比认识多种等值线。 推测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称为等降水量线。 2.读图分析:(1)左图是如何表示降水量多少的? (2)根据图例,读出A、B、C、D、E各点的年降水量范围 3.合作交流,记录评价 4.展示交流: (1)赤道附近降水2000mm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小于500mm。规律总结: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归纳总结: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归纳总结: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4)归纳总结: 5.读图定位,找到世界“雨极”“干极”。 提出疑问: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智利)的成因是什么? 6.观看视频,谈收获 7.归纳总结:山地地区,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对比学习,形成理论原理的概括 出示具体的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年降水量分布图 开展小组活动,学生展示读图和归纳解说,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及时归纳,及时总结,建立清晰的网络 播放视频,增添色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总结: 拓展应用 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降水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展示降水的利: 2.降水多或者少的弊: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化的问题,学习有用的问题 课堂达标 1.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就是降雨 B.降水是指将落到地面的液态水 C.有云必定有雨,有雨必定有云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2.气象学家测量、收集并整理出伦敦的降水资料(如图3-3-2所示),其季节分配特征是( ) A.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 B.降水集中在夏季 C.降水集中在冬季 D.各月几乎无降水 3.世界年降水量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趋势是( ) 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多 C.先增多,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山地迎风坡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 C .山地背风坡降水多 D .两极地区降水多 5.降水受纬度位置因素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 ( ) A.赤道地区的亚马孙平原 B.南回归线附近南美洲大陆西岸 C.亚欧大陆的内陆地区 D.北回归线附近亚欧大陆东岸 6.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1)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在______(纬线)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少的大洲是______洲。 (2)A地与B地都在 (纬线)附近,B地的年降水量约是______毫米以下。 (3)C、D、E三地中降水较少的是____地,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巩固基础,课堂达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