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英雄城市武汉被称为“首义之城”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第9课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年)1、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教学目标萍浏醴起义1906年12月初起义爆发,各路起义军遍布附近几县,在几天内占领麻石、文家市、上栗市等重要市镇,以同盟会的政纲为号召。起义军声势浩大,屡败清军。清政府调集湘、鄂、赣及江宁(今南京)数万军队镇压。半壁东西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孙中山赋诗深切哀悼刘道一(1884-1906年)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时间人物结果1906年同盟会刘道一、蔡绍南地位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影响一、革命志士的奋斗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时间人物结果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地点安庆徐锡麟(1873-1907年)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亲来杭州致祭,说:"光复会有徐锡麟之杀恩铭,其功表见于天下",并亲写一副挽联哀悼:"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成果刺杀安徽巡抚恩铭麟囚于枷,至市,剜其肉,剐其体肤,剖心斩首而死。——《清史稿》革命志士徐锡麟(1873-1907年)秋瑾(1875-1907年)麟囚于枷,至市,剜其肉,剐其体肤,剖心斩首而死。——《清史稿》...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宋庆龄题词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怒。”——鲁迅黄花岗起义时间人物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赵声准备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地点广州经过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失败。结果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注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一孙中山《<黃花岗烈士事略>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广州黄花岗起义黄兴喻培伦林觉民震撼人心的“绝命书”“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林觉民《与妻书》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黄兴绝命书林觉民《与妻书》百折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斗视死如归、前赴后继、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等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浙皖起义材料: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王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投身于反清斗争。————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缺乏充分的群众基础;发动的条件不够成熟等原因试分析:革命志士领导的这些起义为什么会失败?1911.041906安庆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1905同盟会成立广西起义1907夏1907冬知识链接清末新政1901—1911年清廷力图改革自救的运动1911皇族内阁1908《钦定宪法大纲》1905五大臣出洋考察改革教育编练新军倡导商业二.武昌起义1、起因——保路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为了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团借款镇压革命,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民间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清政府收回了路权,不但没有退还补偿民间资本的投入,还转而将筑路权出卖给四国银行团,因此招致了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其中,四川省尤为激烈。1911年为农历辛亥年,所以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二.武昌起义2、概况(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主力: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3)直接原因:10月9日,起义计划泄露(4)过程:起义爆发占领武昌进攻总督衙门夺取军械库成立湖北军政府武汉三镇获胜汉阳、汉口、武昌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汉口、汉阳响应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10月11日)结合下图与教材,叙述武昌起义的过程武昌首义的古城楼“起义门”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次日,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湖北军政府成立“红底和黑九角星象征铁血,就是说革命必须使用武力,以热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在黑九角星内、外角上共有十八颗金黄色的圆星,代表晚明关内汉人所在的十八个行省,黄色代表炎黄子孙”铁血十八星旗二.武昌起义3、发展(1)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在军政府办公大楼前湖北军政府旧址黎元洪铁血十八星旗二.武昌起义3、发展(2)各省宣布独立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的原因有哪些?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北京★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15个省宣布独立4.结果: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1)政治领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力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2)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经济领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实业的热情高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加速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4)社会生活:改变以往的陋习,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文明。5、辛亥革命——影响为什么说是20世纪的第一次巨变?为新纪元的到来准备了哪些条件?1、国家变了:中华帝国2、政体变了:君主专制度3、民众的地位变了:臣民4、治国理念变了:人治民主共和、责任内阁制度中华民国公民法治思考:根据所学指出辛亥革命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武昌起义可以成功?武昌起义是怎么发生的?这个时间背后是怎样的时代背景?文学社和共进会是怎样的团体?湖北新军是怎么成为主要力量的?仓促、偶然间爆发民族危机关头革命浪潮翻涌深入湖北新军宣传革命思想革命思想广为传播革命军人英勇作战武昌起义成功是必然的辛亥革命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意义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刘道一、蔡绍南安庆起义(1907年夏)徐锡麟、秋瑾广西起义(1907)孙中山、黄兴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赵声影响: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争时间:1911年10月过程: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汉口、汉阳响应------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相应意义:了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随堂演练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是()A.安庆起义 B.广州起义C.萍浏醴起义 D.黄花岗起义2.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CD3、武昌起义的主力是()A、市民????B、学生???C、工人????D、倾向于革命的新军D4.右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一块浮雕,是为了纪念辛亥年间一次重要的起义。此起义是( )A.金田起义 B.武昌起义C.黄花岗起义 D.安庆起义B5.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和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C6.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B.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D.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C7.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与妻书.mp4 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pptx 辛亥革命.wmv 黄花冈起义.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