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过关检测(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2021~2022学年八年级化学同步练习(人教五四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③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化学知识,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是( )A.火的发现和利用B.青铜器的冶炼和应用C.铁器的冶炼和应用D.黑火药的发明和应用3.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陶瓷烧制B.火药使用C.粮食酿酒D.甲骨刻字4.下列仪器中,不能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是( )A.试管B.烧杯C.量筒D.燃烧匙5.有关酒精灯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另一只酒精灯B.应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C.酒精灯的酒精量应超过容积的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6.人类生活中的下列用品不是由化学提供的是( )A.塑料制品B.钢铁制品C.木制品D.玻璃制品7.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B.玉石”变“印章C.水果”变“果汁D.葡萄”变“美酒8.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电灯发光、冰雪融化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C.蜡烛燃烧、蜡烛熔化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9.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作导线B.氢气作高能燃料C.新材料制成隔水透气鸟笼D.生铁制成铁锅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煤作燃料B.用金刚石裁玻璃C.用铁制铁锅D.用铜作电线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取决于化学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B.用石墨作电极C.用活性炭吸附色素D.用氮气作保护气12.下列在实验室中取用药品的做法错误的是( )A.做完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B.块状固体药品取用时可以用镊子,取用粉末状药品可用药匙或纸槽C.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说明用量,一般取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即可D.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里,常用倾倒法取用13.下列图示仪器名称正确的是( )A.椎形瓶B.蒸发皿C.分液漏斗D.酒精灯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铜可制作导线B.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C.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D.氢气可作火箭的燃料15.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带出实验室B.放回原试剂瓶C.放回指定的容器D.投到下水道二.填空题(共5小题)16.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 的科学。它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17.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食物腐烂;⑥木柴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18.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如图所示.(1)图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 mL.(2)若该同学要量取44mL的该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 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3)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的实际体积 (选填“大于”或“小于”)44mL.19.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实验室的哪些仪器 A、玻璃棒B、烧杯C、滴管D、 .20.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填空。①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器的仪器是 ;②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③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④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⑤用于收集气体的仪器是 ;⑥量取液体体积的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21.化学兴趣小组的芳芳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 、 、 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四.解答题(共1小题)22.目前,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室内的环境状况抽查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沸点是80.1℃,熔点是5.5℃.苯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分别与氢气、溴、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苯的物理性质.(2)苯的化学性质.单元过关检测(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2021~2022学年八年级化学同步练习(人教五四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③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判断,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解答】解: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符合定义指明的内容,所以正确。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符合定义指明的内容,所以正确。③物质的运动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所以错误。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是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所以错误。故选:A。【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或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化学知识,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是( )A.火的发现和利用B.青铜器的冶炼和应用C.铁器的冶炼和应用D.黑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分析】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反应之一,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在夜间不再处于黑暗之中,吃熟食使人体摄入的营养更丰富,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故选:A。【点评】本题很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陶瓷烧制B.火药使用C.粮食酿酒D.甲骨刻字【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下列仪器中,不能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是( )A.试管B.烧杯C.量筒D.燃烧匙【分析】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A、试管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选项错误。B、烧杯能进行加热,但必需垫上石棉网,故选项错误。C、量筒不能进行加热,故选项正确。D、燃烧匙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可用于加热的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有关酒精灯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另一只酒精灯B.应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C.酒精灯的酒精量应超过容积的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给药品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可能会引起失火,造成安全事故;故正确;B、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给试管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故正确;C、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能少于,故错误;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酒精灯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是解答此试题的关键.6.人类生活中的下列用品不是由化学提供的是( )A.塑料制品B.钢铁制品C.木制品D.玻璃制品【分析】根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塑料制品的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钢铁制品的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木制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玻璃制品的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7.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B.玉石”变“印章C.水果”变“果汁D.葡萄”变“美酒【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树根“变”根雕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玉石“变”印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水果“变”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葡萄“变”美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8.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电灯发光、冰雪融化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C.蜡烛燃烧、蜡烛熔化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电灯发光、冰雪融化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C、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汽油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9.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作导线B.氢气作高能燃料C.新材料制成隔水透气鸟笼D.生铁制成铁锅【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氢气作高能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新材料制成隔水透气鸟笼,是利用了新材料能隔水、透气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生铁制成铁锅,是利用生铁的延展性、导热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煤作燃料B.用金刚石裁玻璃C.用铁制铁锅D.用铜作电线【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煤作燃料,是利用了煤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用金刚石裁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用铁铸造铁锅,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铜制作电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取决于化学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B.用石墨作电极C.用活性炭吸附色素D.用氮气作保护气【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解答】解: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属于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石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用活性炭吸附色素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稀有气体、石墨、活性炭、氮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下列在实验室中取用药品的做法错误的是( )A.做完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B.块状固体药品取用时可以用镊子,取用粉末状药品可用药匙或纸槽C.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说明用量,一般取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即可D.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里,常用倾倒法取用【分析】A、根据实验后剩余药品的给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液体药品的用量原则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液体药品的存放和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做完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防污染试剂。故做法正确;B、块状固体药品取用时可以用镊子,取用粉末状药品可用药匙或纸槽,故做法正确;C、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故说法错误;D、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里,常用倾倒法取用,故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3.下列图示仪器名称正确的是( )A.椎形瓶B.蒸发皿C.分液漏斗D.酒精灯【分析】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图中仪器的名称为锥形瓶,故选项说法错误。B、图中仪器的名称为研钵,故选项说法错误。C、图中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选项说法正确。D、图中仪器的名称为酒精喷灯,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常见仪器的名称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铜可制作导线B.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C.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D.氢气可作火箭的燃料【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A、铜可制作导线是用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C、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是利用石墨软,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氢气可作火箭的燃料是利用氢气燃烧放热多,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15.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带出实验室B.放回原试剂瓶C.放回指定的容器D.投到下水道【分析】对化学实验剩余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以防止污染环境,造成安全事故。【解答】解: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因此交给实验员集中处理。倒入下水道中,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取用方法和原则:对化学实验剩余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二.填空题(共5小题)16.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 变化规律 的科学。它是一门以 实验 为基础的科学。【分析】根据化学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故答案为:变化规律;实验。【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食物腐烂;⑥木柴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⑦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③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④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②⑤⑥ 。【分析】此题稍微综合的一类题型,不仅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还要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性质和变化之间的异同。【解答】解:对于同种类型性质和性质、变化和变化间的区别好判断,但是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如“⑥木柴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木柴能燃烧”表述的是木柴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故答案为:(1)⑦;③(2)①④;②⑤⑥。【点评】解答此类题型时,正确把握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18.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如图所示.(1)图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 42 mL.(2)若该同学要量取44mL的该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 胶头滴管 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3)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的实际体积 大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44mL.【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当液体的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而根据量筒读数时的要求,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仰视则读数比实际值小.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解:(1)根据图中所示可以知道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42mL;(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当液体的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3)仰视读数偏小,所以量取的实际体积大于44mL.故答案为:(1)42mL;(2)胶头滴管;(3)大于.【点评】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19.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实验室的哪些仪器 A、玻璃棒B、烧杯C、滴管D、 量筒 .【分析】根据医用注射器有刻度、可控制液体的量分析.【解答】解:由于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所以可用来代替胶头滴管;由于注射器上面有刻度,可以准确得知取出液体的量,所以可代替量筒,不能代替玻璃棒和烧杯.故选C;补充:量筒.【点评】取用液体药品时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如果量比较少用胶头滴管,量比较多用量筒.用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这两种仪器来取用药品.20.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填空。①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器的仪器是 I ;②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D ;③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G ;④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⑤用于收集气体的仪器是 C ;⑥量取液体体积的是 BH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要熟记它们的名称.【解答】解:①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器的仪器是试管;故填:I;②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烧杯;故填:D;③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药匙;故填:G;④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填:B;⑤用于收集气体的仪器是集气瓶;故填:C;⑥用量筒和胶头滴管量取液体体积;故填:BH。【点评】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实验考查的基本内容,也是考查热点之一,历年中考,不论分值多少,总有题目出现,所以要引起重视。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21.化学兴趣小组的芳芳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 外焰 、 内焰 、 焰心 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a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外焰 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水雾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水和二氧化碳 .【分析】(1)根据蜡烛能浮在水面上,比较蜡烛和水的密度;(2)根据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分析并得出结论;(3)石蜡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与水,要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可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是否有水珠生成;证明生成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于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2)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由于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所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点燃蜡烛,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证明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再将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1)小;(2)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3)水雾;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点评】本题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石蜡的性质的了解,如果学生了解石蜡的成分,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就能正确解答.四.解答题(共1小题)22.目前,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室内的环境状况抽查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沸点是80.1℃,熔点是5.5℃.苯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分别与氢气、溴、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苯的物理性质.(2)苯的化学性质.【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解答】解:(1)苯是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沸点是80.1℃,熔点是5.5℃,这些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2)苯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分别与氢气、溴、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些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第2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