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敬畏生命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敬畏生命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处于一个世界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对自己和他人关系认识比较模糊,对生命的理解更是含糊不清。在第一框的学习基础上,本节课先从问题引入,带出“敬畏生命”的话题,引起学生的遐想与共鸣,再以叙利亚小男孩的一则新闻引入,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敬畏”和“生命”。活动与知识的相互转化、相互影响,从而达到知识与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第二框题“敬畏生命”,通过多样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懂得生命至上的内在含义,理解为什么要敬畏生命。通过“我是一个生命”的“阅读感悟”和“善的力量”等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理解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休戚与共的关系,进而深化对怎样敬畏生命的认识:敬畏生命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目标:学生通过《礼让救护车》视频,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政治认同感。
法治意识目标:通过探讨生活中一些漠视生命的行为,让学生明白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为人做事要有底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增强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
科学精神目标:培养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4.公共参与目标:理解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人类的关系,明确自己生命的使命: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将对他人生命关怀落在日常生活实际中。
【教学目标】
目标1:敬畏生命的原因
目标2:关怀和善待身边他人的生命
目标3:敬畏生命的具体做法
【教学重点】敬畏生命的原因,敬畏生命的具体做法

【教学难点】敬畏生命的具体做法,关怀和善待身边他人的生命
【教学方法】(教法) 1、讨论法?? 2、讲授法?? 3、小组合作探究
(学法)自主体验:观看视频、提前预习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研学案的编写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研学环节
研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点拨
学生研学
环节一
导入
新闻播报:《礼让救护车》
教师设疑: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司机们为什么要礼让救护车?
学生观看视频并举手回答
?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明白生命至上,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要用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
环节二
理解
“敬畏”
教师设疑:什么是“敬畏”,你如何理解这个词?
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
从“敬畏”一词入手,让学生体会敬畏生命的情感。 敬畏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环节三
知识点一:敬畏生命的原因(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观看视频:《汶川地震十周年》
小组讨论:
1、生命是脆弱的还是坚强的?为什么?
2、党和政府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
教师展示:最美逆行的图片
教师设疑:消防人员义无反顾地选择逆火而行,向死而生。不顾自身危险去救助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学生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并回答
学生回答
通过视频,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知道生命是神圣的,要敬畏生命,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通过最美逆行的图片,让学生明白“仁者爱人”“推己及人”
环节四
知识点二:关怀和善待他人生命
教师展示:重庆两个女生相约跳楼的新闻。
教师设疑:如果你是她们的同学,看到他们的朋友圈,你会怎么做?
学生分享答案
创设情境,让学生懂得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环节五
知识点三:敬畏生命的具体做法
分享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用行动去关爱、善待他人生命?
图片展示:身边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
学生分享
让学生感受周围的人的贡献和价值,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要关爱他人
环节六
课堂延伸
微拓展:生活中一些漠视生命的行为
学生感悟
通过微拓展的活动,让学生明白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意味着为人做事要有底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环节七
总结深华
教师寄语:
愿你在面对每一个生命时
都能主动的选择敬畏
因为每一个简单的善举
都会产生无尽的涟漪!
学生感悟
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板书设计】(如下图所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