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1年初中社会·法治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2021年初中社会·法治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一)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2021年初中社会·法治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2021·温州模拟)小李学校实行分层教学,他曾在初中有段难忘的学习经历,从 B 班进入A
班,再从 A 班回到 B班。据此回答下题。
1.进入A班后,小李发现学习节奏快,作业难,到深夜12点都不能完成。他为之精神沮丧,还导致鼻炎复发,成绩迅速下滑。这说明(  )
A.情绪波动就会产生负面情绪
B.情绪是复杂的,也是不可调节的
C.要想成功,必须要付出代价
D.负面情绪会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2.回到B班后,他又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同学说∶你应留在A班,你代表我们班级呀!
小李说∶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一例子启示我们(  )
A.发掘自身生命力量,获得同学的支持
B.关注个人利益需忽视集体利益
C.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
D.坚强的意志能够应对学习挫折
3.(2021·温州模拟)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6 月1日起施行。该法在"四大保护"的基础上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两大内容。可见,(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执行机关
B.该法是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唯一法律
C.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D.该法能解决未成年人所有的侵害问题
(2021·温州模拟)温州某村村民通过网络发布了《温州最"脏"村书记诞生!满口脏话∶打证明 先给2000块》的贴子,引发热议,并得到相关部
门查证。据此回答下题。
4.村支书王某说∶ "任何事情都要向村里打证明,你倒是看看我给不给你打(证明),你XX的要打(证明)可以,2000块…我儿子是环保局的,我XX的不整死你,不罚死你…….对此,以下网友认识正确的是(  )
A.油菜花∶ "这说明我国法律制度不完善,导致腐败严重"
B.小鱼儿∶ "这说明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C.楠溪江∶ "可见,司法部门要加快立法,防止腐败现象"
D.山茶花∶"可见,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力,守护社会正义"
5.近日,"脏话书记"王某,因存在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强迫交易罪三项犯罪事实,被判处有期徒刑 8 年,另追缴其违法所得人民币 132 万元。王某的行为(  )
①受到刑罚处罚 ②是一般违法行为 ③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④违反行政法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1·温州模拟)小李喜欢在朋友圈晒各种图片及生活经历,他说∶"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小李的言行(  )
A.正确,这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B.正确,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C.错误,公民的隐私一律不能公开
D.错误,公民要依法行使各种权利
7.(2021·温州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布第七十三号主席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1年3 月 11 日通过,现予公布,自 2021年 3 月 12 日起施行。这表明(  )
①中国国家主席拥有任免权 ②全国人大是最高的立法机关
③依法治国首先要公正司法 ④依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21·温州模拟) 2021 年2 月 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据此回答下题。
8.【数据说成果】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些数据说明了(  )
①我国正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③城乡已经实现一体化发展 ④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带来经济发展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楷模说当担】苍南某医院针灸推拿科彭医生是温州脱贫楷模。他主动请缨前往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藏医院参加东西部扶贫协作医疗援建工作,攻克疑难杂症,打破以藏医传统疗法为主的局面,给藏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此做法(  )
A.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B.说明公民有承担援川的义务
C.有利于东西部共同繁荣 D.表明西部只有医疗比较落后
10.(2021·温州模拟)数字政府改革浪潮下,浙里办、浙政钉、浙里督等应运而生。浙里督就 2020年度省政府民生实事、民生项目的完成情况向全省公开征集问题线索,积极做到解民忧、增民利、惠民生。这生动诠释了(  )
①科技创新增进民生福祉 ②民主监督推进了科学行政
③民主决策保障人民利益 ④新型民主要求民主集中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1·温州模拟)读图,完成下列下题∶
11.小天鹅迁徙路线①的途中能欣赏到的有(  )
A.椰林风光 B.牦牛成群 C.竹楼村寨 D.草原辽阔
12.迁徙路线②在我国境内经过的地区有(  )
①东北平原②塔里木盆地③云贵高原④长江中下游平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甲地是小天鹅在我国越冬的最北处,这里适合越冬的优势条件是(  )
A.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B.年降水量在 400mm 左右,较湿润
C.冬季风被山脉阻挡,气候温暖
D.地处高原,地势较平坦、开阔
(2021·温州模拟)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也是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读图,回答下题∶
14.山海关位于(  )
A.南海沿岸 B.东海沿岸 C.黄海沿岸 D.渤海沿岸
15.长城以西、以北的古代游牧民族善骑射、耕作水平较低,其原因有(  )
①居民以游牧为主,人口密度小
②平原面积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③地形以高原为主,草场面积广
④干旱多风沙,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1·温州模拟)战争与革命在历史上经常互相衔接。回答下题。
16.有学者认为∶独立战争不是一场革命,而只是一种维护自治权利的运动。假如英国政府不推行侵犯民主自治权利的政策,独立战争是不会爆发的。这一观点 (  )
A.歪曲了战争的性质
B.反映了英国人对自治权利的追求
C.指明了战争的根源
D.肯定了殖民地与英国的和谐关系
17.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最终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  )
A.推翻了沙皇封建专制统治
B.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C.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形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峙局面
18.(2021·温州模拟)1872年英国人在日本修建首条铁路,明治天皇亲自参加通车庆典,国人纷纷观瞻。1881年,清朝官员却禁止使用机车,改用骡马拖车,原因是担心新修建的唐胥铁路惊扰皇陵。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
A. 技术变革未能撼动顽固的封建势力
B.君主立宪制不适宜社会形势的发展
C.未能成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未能得到英国政府的支持
19.(2021·温州模拟)《申报》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20.(2021·温州模拟)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毛泽东说这"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这场"决战"(  )
①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巩固了人民政权
③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 5 小题,共 60 分)
21.(2021·温州模拟)尼罗河是埃及人民的母亲河。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深刻影响着埃及的发展。
材料一∶古埃及人早就掌握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创造了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耕作方式,他们不断筑坝、修渠引尼罗河水发展农业。当泛滥季结束后,埃及人在黑色淤泥上种植小麦、棉花、水稻、椰枣等作物; 等来年尼罗河汛期到来之时,这些作物已收获完毕。
材料二∶ 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得北上变得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偏北风又使返航显得毫不费力。
(1)根据材料,概括尼罗河为埃及种植业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2)尼罗河河谷的古埃及人选择在 11月到次年2月进行农业种植。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原因。
(3)公元前约
3100年,古埃及实现了初步统一。结合材料,分析尼罗河对古埃及统一的价
值。
22.(2021·温州模拟)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分合变换】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胡汉交融】
材料二∶ 南方的汉人"自晋、宋以来。号洛阳(北魏都城)为荒土",到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北魏辖地),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统一大势】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原因。此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结束长期分裂、实现国家大一统的朝代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方汉人对北魏的态度变化,并结合史实分析原因。
(3)综合材料,简述中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原因。
23.(2021·温州模拟)民族危亡关头,中华儿女奋不顾身,投身抗战浪潮之中。
材料一∶1929 年 7 月到 1930年 6月之间,(日本)约有 66 万人丢掉了工作,世界性大萧条急剧削减了日本对外贸易,许多扩张主义分子利用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鼓吹征服东北可使国家摆脱困境….·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材料三∶
30 年代日本侵华事件一览表(部分)
1932 年 进攻上海,制造"一 二八事变"
1933 年 进占山海关,随后占领热河,威胁平津
1935 年 策动河北、山东等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制造华北事变
材料四∶1936年12月,毛泽东、朱德等 18 名领导人致书蒋介石,指出"当前大计,只须先生一言而决,今日停止内战,明日红军与先生之西北剿共大军,皆可立即从自相残杀之内战战场,开赴抗日阵线",敦促蒋介石"当机立断,化敌为友"。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件选辑·第 11册》
材料五∶九一八事变后,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群众自发组织抗日救国的群体集会活动。一二九运动后,各大城市各界救国联合会纷纷成立。1936 年,民主人士沈钧儒、陶行知等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提出"实行全面总动员,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选择在"1931年"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张学良对日态度的转变。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转变对中国抗日的
影响。
(3)全民族抗战是中华民族在最危急时刻的必然抉择。综合五则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逻辑清晰,表述简洁)
24.(2021·温州模拟)某校九(1)班开展"文明城市建设,我在行动"为主题的社会问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问题发现】同学们对"温州城市交通秩序"进行社会问卷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A.你是否有过闯红灯过马路 有(38.4%)
B.上公交时你是否有挤兑过他人 有(29.5%)
C. 你是否有车窗抛物的行为 有(25.6%)
D.在公交车上是否有被手机声音"外放"侵扰的经历 有(78.5%)
【问题热议】针对调查问题 A,同学们有不同的观点。
【问题建议】文明城市建设,需要人人出力。
(1)根据调查结果,说说存在哪些社会问题
(2)请运用法律相关知识,评析两位同学的观点。
(3)请你任选一个调查问题(除 A 以外),给出合理性建议,并说明理由。
25.(2021·温州模拟)在新发展阶段,浙江省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但短板仍然存在。当前要保持战略定力,奋发有为,于变局中开新局。
材料一∶ 2019-202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情况(部分)
  生产总值(亿元)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常住居民 可支配收入(元)
2019 62462 49899 60182 29876
2020 64613 52397 62699 31930
材料二∶浙江是数字化改革大省,在数字化转型中做到了"先人一步"。
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浙江专题报道(节选)
①"浙冷链"二维码严守进口食品安全关 ③有263.9万家市场主体申领企业码
②率先发布平台经济数字化监管系统 ④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一网智治"
备注∶报道中加"着重号"的事物都是用了"互联网+"的创新技术。
材料三∶ 浙江省确定"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浙江省生产总值突破8.5 亿元、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到 1.9倍……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省政府举措有∶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企政策,深入推进企业降减负;加快乡村有机更新,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打造一批新时代美丽乡村;深化"最美"品牌培育,擦亮"最美浙江人"名片……
(1)材料一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阐述数字化改革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浙江省为什么能开好新局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
【解析】【点评】本题通过具体情境考查情绪和认识自己的有关内容,属于容易题,采用排除即可。
1.根据题意“精神沮丧导致鼻炎复发和成绩的下滑”,说明负面情绪影响身心健康。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合。
故答案为:D
2.小李从A班回到B班,很快进入良好的状态,并且认识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说明他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A发掘生命的力量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B说法错误,排除;C符合题意;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3.【答案】C
【知识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和题意可知: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故说法错误;B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很多,还有比如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故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D法律有助于保护未成年的合法权益,但不能解决所有未成年人受侵害的问题,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未成年保护的有关知识,以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为背景材料,难度不大,采用排除法即可。
【答案】4.D
5.B
【知识点】犯罪的特征及危害;权利和义务
【解析】【点评】本题以网络中 的热帖为背景,考查公民行使权利和犯罪的有关内容,属于容易题,采用排除法即可。
4.A腐败严重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而不是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故A说法有误;B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司法部门是负责司法工作,立法是立法机关的职责,故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根据题意中“犯罪”、“判处有期徒刑”等内容可知,王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被判处有期徒刑”说明受到了刑罚处罚,他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故而①和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小李“没有不能晒”的说法有误,公民有权利晒朋友圈,但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即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故D说法符合题意。A、B判断错误,公民的隐私必须不危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故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有关内容,属于容易题,采用排除法即可。
7.【答案】B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国家主席发布主席令,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说明国家主席行使公布法律的职权,故①说法不符合题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1年3 月 11 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决定》 说明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故②符合题意;③说法与题意无关;④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国家机构的有关内容,以时政为背景,难度适中,需要注意题干信息和选项的关系。
【答案】8.C
9.C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点评】本题以脱贫攻坚为背景,考查对我国国情的有关内容,难度不大,采用排除法即可。
8.①说法错误,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③说法错误,我国城乡未实现一体化发展。②和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9.根据题意,彭医生的行为是加强东西部交流的表现,有利于促进东西部的共同繁荣,与非公有制经济无关,故A说法排除;B公民有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但没有承担援川的义务,故说法有误;C说法符合题意;D该材料只能说明某一区域医疗落后,不能表明整个西部医疗的落后,故D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A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数字政府为民解忧说明科技创新增进民生福祉;浙里督向全省公开征集问题线索有利于推进科学行政。故①和②说法正确。民主决策和民主集中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③和④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民主政治有关内容,难度适中,需要把握材料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得出结论。
【答案】11.D
12.B
13.C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需要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有关知识。
11.根据所学可知,A是海南地区,B是青藏地区,C是云南地区,D是内蒙古地区。①是内蒙古地区。
故答案为:D
12.根据所学可知,塔里木盆地是在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③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②路线从长江流域出发,所以经过④;到达我国的东北地区,所以经过①。故①和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地是秦岭以南地区,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A说法有误;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故B说法有误;C说法符合题意;D甲区域位于山地,地势陡峭,故D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4.D
15.C
【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2)小题采用排除法即可。
14.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区域是我国的渤海沿岸地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城以西、以北地区是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故②说法有误。其余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16.A
17.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与十月革命的有关内容,难度略大。(1)小题考查史料的分析,略有难度;(2)考查十月革命的影响,注意与二月革命的影响的比较。
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该学者的挂点没有认识到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说法符合题意,B、C、D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A
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是二月革命,故A说法有误;B说法正确;C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C说法有误;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局面形成标志是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故答案为;B
18.【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日两国的差异产生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故A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故B和C说法有误。D说法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采用排除法即可。
19.【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申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皖直交斗,滇蜀不靖 ”可知当时的中国四分五裂,军阀割据,这是我国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统治时的中国局面,通过分析史料判断,难度适中,需要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分裂。
20.【答案】B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巩固了新生政权,农民获得了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故③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 意义,属于容易题,需要准确识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21.【答案】(1)塑造了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尼罗河三角洲;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尼罗河定期泛滥,形成肥沃的土壤等
(2)尼罗河上游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隆水集中在7 月~10 月。导致尼罗河下游洪水泛滥,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 11月~次年 2 月,洪水消退后,肥沃的土壤出露,利于农耕。尼罗河河谷全年高温,即便是11月到次年 2月,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热量要求。
(3)尼罗河具备很高的航运价值,成为加强埃及南北交流的纽带,从而促进了整个流域的统一。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往往围绕地形、水文、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展开。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尼罗河上游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5-10月是泛滥季,难以从事农业生产;11月-来年2月,泛滥季结束,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促进了该流域的航运。
故答案为(1) 塑造了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尼罗河三角洲;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尼罗河定期泛滥,形成肥沃的土壤等
(2) 尼罗河上游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隆水集中在7 月~10 月。导致尼罗河下游洪水泛滥,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 11月~次年 2 月,洪水消退后,肥沃的土壤出露,利于农耕。尼罗河河谷全年高温,即便是11月到次年 2月,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热量要求。
(3) 尼罗河具备很高的航运价值,成为加强埃及南北交流的纽带,从而促进了整个流域的统一。
【点评】本题考查埃及的自然环境和古代埃及文明,难度适中。需要正确理解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明的重要影响。
22.【答案】(1)秦、隋、元
(2)从轻视到尊重;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北魏汉文化的发展。
(3)思想文化方面∶各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共同认同感;政治制度∶ 自秦以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结束长期分裂,实现国家大一统”的朝代:秦朝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实现统一;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实现统一;元朝结束辽宋夏金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2)根据材料“荒土”等信息说明南方人对北方的轻视;后来“ 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北魏辖地),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表明了对北方的尊重。这与北魏后期孝文帝改革密切相关,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可知,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与思想文化和几千年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从思想文化角度看,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从政治制度角度看,从秦朝开始建立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度。
故答案为(1) 秦、隋、元
(2) 从轻视到尊重;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北魏汉文化的发展。
(3) 思想文化方面∶各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共同认同感;政治制度∶ 自秦以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史的有关内容,难度略大,尤其是(3)问。(1)问需要紧扣“ 结束长期分裂、实现国家大一统 ”的关键信息;(2)需要理解材料信息,原因略有难度,需要抓住“北魏后期”这一信息判断;(3)问根据材料中“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两个因素考虑。
23.【答案】(1)1929 年经济危机引发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政治动荡,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2)转变∶ 由主张对日妥协避让到坚决抗战。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或者发动兵谏,逼蒋抗日),促进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内战到合作抗日。
(3)示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加紧对中国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面对日本侵略,中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联合抗日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心声。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坚持抗战救国,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国民党内部抗战呼声也日益高涨,张学良等发动西安事变,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而国共合作则为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全民族抗战是中华民族在最危机时刻的必然抉择。
【知识点】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经济大萧条”可知经济危机导致日本经济停滞,“ (日本)约有 66 万人丢掉了工作 ”社会矛盾激化。
(2)根据1931年电文“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可知对日妥协;1936年电文“家仇国难”可知坚决抗日的决心。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一和三可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一系列的侵华事件,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面对日本的侵略,从材料二中可知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西安事变,积极促成国共合作;从材料四可知,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救国,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从材料五可知中国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
故答案为(1) 1929 年经济危机引发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政治动荡,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2) 转变∶ 由主张对日妥协避让到坚决抗战。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或者发动兵谏,逼蒋抗日),促进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内战到合作抗日。
(3) 示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加紧对中国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面对日本侵略,中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联合抗日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心声。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坚持抗战救国,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国民党内部抗战呼声也日益高涨,张学良等发动西安事变,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而国共合作则为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全民族抗战是中华民族在最危机时刻的必然抉择。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有关内容,难度略大,需要通过分析史料运用有关史实得出结论,重视史论结合。
24.【答案】(1)社会上还存在过马路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违法行为;还存在从车窗抛物,上公交挤兑人、公交车上手机外放等不文明行为等现象。
(2)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公民的义务,是法律要求我们去做的,每个公民必须要履行,只要全民守法,温州才能成为真正的文明城市。小刚的观点是错误的。骑车是公民的权利,但是骑车闯红灯就是违法行为,交通规则对每位公民都是公平的,不能因个人原因随意违法,因对这种行为说"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
(3)开放题,学生能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并能说明相应的理由即可。示例∶公交车上手机声音"外放",建议,交通管理部门可以作出针对公交车上不能手机外放的明确规定。并进行社会宣传。因为公交车上手机外放侵犯他人权利,还影响公共秩序。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A、B、C、D反映的问题存在较大的比例。
(2)根据材料可知,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他正确认识到了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小刚 的观点是错误的。虽然他认识到了骑车是公民的自由,但是他没有认识到公民的自由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
(3)本题为开放题,根据自己选择的调查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即可。
故答案为:(1) 社会上还存在过马路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违法行为;还存在从车窗抛物,上公交挤兑人、公交车上手机外放等不文明行为等现象。
(2) 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公民的义务,是法律要求我们去做的,每个公民必须要履行,只要全民守法,温州才能成为真正的文明城市。小刚的观点是错误的。骑车是公民的权利,但是骑车闯红灯就是违法行为,交通规则对每位公民都是公平的,不能因个人原因随意违法,因对这种行为说"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
(3) 开放题,学生能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并能说明相应的理由即可。示例∶公交车上手机声音"外放",建议,交通管理部门可以作出针对公交车上不能手机外放的明确规定。并进行社会宣传。因为公交车上手机外放侵犯他人权利,还影响公共秩序。
【点评】本题考查新情景的综合分析和运用的能力。(1)小题属于容易题,根据表格反映的信息直接回答即可。(2)小题是辨析题,意在让学生认识到正确处理自由与义务的关系,知晓自由是有限制的;(3)属于开放题,需要注意的是建议必须是符合选择的调查问题。
25.【答案】(1)①浙江省的 2020 年生产总值比 2019 年略高一些。说明浙江省的经济是持续发展。②城乡居民收入收入差距还很大,说明浙江经济发展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挑战。
(2)"数字化改革是一种管理制度的改革。浙江省的数字化改革利用了"互联网+"的创新技术,说明技术创新促进了制度改革,制度改革依靠了技术创新,提升社会管理品质。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共同促进了了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3)政府通过落实国家各种惠企政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通过对历史文化古村的保护和创造性发展,促进农村的振兴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政府通过"最美"品牌培育,擦亮"最美浙江人"名片,发扬传统美德,凝聚浙江精神,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1)从数据“生产总值”可以看出,2020比2019年要,说明浙江经济的发展;从居民人均收入中可以看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从城乡人均收入比较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
(2)从图中信息可知,浙江省的数字化改革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由此可知创新促进改革。通过数字化改革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等,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3)根据材料三可知,浙江“ 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企政策 ”,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 加快乡村有机更新,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打造一批新时代美丽乡村 ”促进农村发展;“ 深化"最美"品牌培育,擦亮"最美浙江人"名片 ”从精神文明角度分析。
故答案为(1) ①浙江省的 2020 年生产总值比 2019 年略高一些。说明浙江省的经济是持续发展。②城乡居民收入收入差距还很大,说明浙江经济发展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挑战。
(2) "数字化改革是一种管理制度的改革。浙江省的数字化改革利用了"互联网+"的创新技术,说明技术创新促进了制度改革,制度改革依靠了技术创新,提升社会管理品质。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共同促进了了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3) 政府通过落实国家各种惠企政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通过对历史文化古村的保护和创造性发展,促进农村的振兴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政府通过"最美"品牌培育,擦亮"最美浙江人"名片,发扬传统美德,凝聚浙江精神,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材料的分析,难度偏大。(1)需要纵向和横向比较,(2)以浙江数字化改革为依托,考查改革与创新的关系,难度适中;(3)依据材料分析,从市场经济、振兴乡村经济、精神文明角度分析。
1 / 1浙江省温州市2021年初中社会·法治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2021·温州模拟)小李学校实行分层教学,他曾在初中有段难忘的学习经历,从 B 班进入A
班,再从 A 班回到 B班。据此回答下题。
1.进入A班后,小李发现学习节奏快,作业难,到深夜12点都不能完成。他为之精神沮丧,还导致鼻炎复发,成绩迅速下滑。这说明(  )
A.情绪波动就会产生负面情绪
B.情绪是复杂的,也是不可调节的
C.要想成功,必须要付出代价
D.负面情绪会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2.回到B班后,他又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同学说∶你应留在A班,你代表我们班级呀!
小李说∶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一例子启示我们(  )
A.发掘自身生命力量,获得同学的支持
B.关注个人利益需忽视集体利益
C.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
D.坚强的意志能够应对学习挫折
【答案】1.D
2.C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
【解析】【点评】本题通过具体情境考查情绪和认识自己的有关内容,属于容易题,采用排除即可。
1.根据题意“精神沮丧导致鼻炎复发和成绩的下滑”,说明负面情绪影响身心健康。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合。
故答案为:D
2.小李从A班回到B班,很快进入良好的状态,并且认识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说明他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A发掘生命的力量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B说法错误,排除;C符合题意;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3.(2021·温州模拟)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6 月1日起施行。该法在"四大保护"的基础上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两大内容。可见,(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执行机关
B.该法是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唯一法律
C.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D.该法能解决未成年人所有的侵害问题
【答案】C
【知识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和题意可知: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故说法错误;B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很多,还有比如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故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D法律有助于保护未成年的合法权益,但不能解决所有未成年人受侵害的问题,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未成年保护的有关知识,以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为背景材料,难度不大,采用排除法即可。
(2021·温州模拟)温州某村村民通过网络发布了《温州最"脏"村书记诞生!满口脏话∶打证明 先给2000块》的贴子,引发热议,并得到相关部
门查证。据此回答下题。
4.村支书王某说∶ "任何事情都要向村里打证明,你倒是看看我给不给你打(证明),你XX的要打(证明)可以,2000块…我儿子是环保局的,我XX的不整死你,不罚死你…….对此,以下网友认识正确的是(  )
A.油菜花∶ "这说明我国法律制度不完善,导致腐败严重"
B.小鱼儿∶ "这说明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C.楠溪江∶ "可见,司法部门要加快立法,防止腐败现象"
D.山茶花∶"可见,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力,守护社会正义"
5.近日,"脏话书记"王某,因存在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强迫交易罪三项犯罪事实,被判处有期徒刑 8 年,另追缴其违法所得人民币 132 万元。王某的行为(  )
①受到刑罚处罚 ②是一般违法行为 ③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④违反行政法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4.D
5.B
【知识点】犯罪的特征及危害;权利和义务
【解析】【点评】本题以网络中 的热帖为背景,考查公民行使权利和犯罪的有关内容,属于容易题,采用排除法即可。
4.A腐败严重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而不是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故A说法有误;B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司法部门是负责司法工作,立法是立法机关的职责,故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根据题意中“犯罪”、“判处有期徒刑”等内容可知,王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被判处有期徒刑”说明受到了刑罚处罚,他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故而①和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2021·温州模拟)小李喜欢在朋友圈晒各种图片及生活经历,他说∶"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小李的言行(  )
A.正确,这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B.正确,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C.错误,公民的隐私一律不能公开
D.错误,公民要依法行使各种权利
【答案】D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小李“没有不能晒”的说法有误,公民有权利晒朋友圈,但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即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故D说法符合题意。A、B判断错误,公民的隐私必须不危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故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有关内容,属于容易题,采用排除法即可。
7.(2021·温州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布第七十三号主席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1年3 月 11 日通过,现予公布,自 2021年 3 月 12 日起施行。这表明(  )
①中国国家主席拥有任免权 ②全国人大是最高的立法机关
③依法治国首先要公正司法 ④依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国家主席发布主席令,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说明国家主席行使公布法律的职权,故①说法不符合题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1年3 月 11 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决定》 说明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故②符合题意;③说法与题意无关;④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国家机构的有关内容,以时政为背景,难度适中,需要注意题干信息和选项的关系。
(2021·温州模拟) 2021 年2 月 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据此回答下题。
8.【数据说成果】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些数据说明了(  )
①我国正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③城乡已经实现一体化发展 ④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带来经济发展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楷模说当担】苍南某医院针灸推拿科彭医生是温州脱贫楷模。他主动请缨前往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藏医院参加东西部扶贫协作医疗援建工作,攻克疑难杂症,打破以藏医传统疗法为主的局面,给藏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此做法(  )
A.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B.说明公民有承担援川的义务
C.有利于东西部共同繁荣 D.表明西部只有医疗比较落后
【答案】8.C
9.C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点评】本题以脱贫攻坚为背景,考查对我国国情的有关内容,难度不大,采用排除法即可。
8.①说法错误,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③说法错误,我国城乡未实现一体化发展。②和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9.根据题意,彭医生的行为是加强东西部交流的表现,有利于促进东西部的共同繁荣,与非公有制经济无关,故A说法排除;B公民有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但没有承担援川的义务,故说法有误;C说法符合题意;D该材料只能说明某一区域医疗落后,不能表明整个西部医疗的落后,故D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C
10.(2021·温州模拟)数字政府改革浪潮下,浙里办、浙政钉、浙里督等应运而生。浙里督就 2020年度省政府民生实事、民生项目的完成情况向全省公开征集问题线索,积极做到解民忧、增民利、惠民生。这生动诠释了(  )
①科技创新增进民生福祉 ②民主监督推进了科学行政
③民主决策保障人民利益 ④新型民主要求民主集中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数字政府为民解忧说明科技创新增进民生福祉;浙里督向全省公开征集问题线索有利于推进科学行政。故①和②说法正确。民主决策和民主集中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③和④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民主政治有关内容,难度适中,需要把握材料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得出结论。
(2021·温州模拟)读图,完成下列下题∶
11.小天鹅迁徙路线①的途中能欣赏到的有(  )
A.椰林风光 B.牦牛成群 C.竹楼村寨 D.草原辽阔
12.迁徙路线②在我国境内经过的地区有(  )
①东北平原②塔里木盆地③云贵高原④长江中下游平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甲地是小天鹅在我国越冬的最北处,这里适合越冬的优势条件是(  )
A.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B.年降水量在 400mm 左右,较湿润
C.冬季风被山脉阻挡,气候温暖
D.地处高原,地势较平坦、开阔
【答案】11.D
12.B
13.C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需要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有关知识。
11.根据所学可知,A是海南地区,B是青藏地区,C是云南地区,D是内蒙古地区。①是内蒙古地区。
故答案为:D
12.根据所学可知,塔里木盆地是在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③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②路线从长江流域出发,所以经过④;到达我国的东北地区,所以经过①。故①和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地是秦岭以南地区,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A说法有误;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故B说法有误;C说法符合题意;D甲区域位于山地,地势陡峭,故D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C
(2021·温州模拟)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也是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读图,回答下题∶
14.山海关位于(  )
A.南海沿岸 B.东海沿岸 C.黄海沿岸 D.渤海沿岸
15.长城以西、以北的古代游牧民族善骑射、耕作水平较低,其原因有(  )
①居民以游牧为主,人口密度小
②平原面积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③地形以高原为主,草场面积广
④干旱多风沙,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4.D
15.C
【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2)小题采用排除法即可。
14.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区域是我国的渤海沿岸地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城以西、以北地区是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故②说法有误。其余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2021·温州模拟)战争与革命在历史上经常互相衔接。回答下题。
16.有学者认为∶独立战争不是一场革命,而只是一种维护自治权利的运动。假如英国政府不推行侵犯民主自治权利的政策,独立战争是不会爆发的。这一观点 (  )
A.歪曲了战争的性质
B.反映了英国人对自治权利的追求
C.指明了战争的根源
D.肯定了殖民地与英国的和谐关系
17.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最终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  )
A.推翻了沙皇封建专制统治
B.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C.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形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峙局面
【答案】16.A
17.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与十月革命的有关内容,难度略大。(1)小题考查史料的分析,略有难度;(2)考查十月革命的影响,注意与二月革命的影响的比较。
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该学者的挂点没有认识到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说法符合题意,B、C、D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A
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是二月革命,故A说法有误;B说法正确;C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C说法有误;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局面形成标志是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故答案为;B
18.(2021·温州模拟)1872年英国人在日本修建首条铁路,明治天皇亲自参加通车庆典,国人纷纷观瞻。1881年,清朝官员却禁止使用机车,改用骡马拖车,原因是担心新修建的唐胥铁路惊扰皇陵。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
A. 技术变革未能撼动顽固的封建势力
B.君主立宪制不适宜社会形势的发展
C.未能成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未能得到英国政府的支持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日两国的差异产生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故A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故B和C说法有误。D说法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采用排除法即可。
19.(2021·温州模拟)《申报》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申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皖直交斗,滇蜀不靖 ”可知当时的中国四分五裂,军阀割据,这是我国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统治时的中国局面,通过分析史料判断,难度适中,需要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分裂。
20.(2021·温州模拟)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毛泽东说这"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这场"决战"(  )
①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巩固了人民政权
③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巩固了新生政权,农民获得了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故③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 意义,属于容易题,需要准确识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 5 小题,共 60 分)
21.(2021·温州模拟)尼罗河是埃及人民的母亲河。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深刻影响着埃及的发展。
材料一∶古埃及人早就掌握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创造了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耕作方式,他们不断筑坝、修渠引尼罗河水发展农业。当泛滥季结束后,埃及人在黑色淤泥上种植小麦、棉花、水稻、椰枣等作物; 等来年尼罗河汛期到来之时,这些作物已收获完毕。
材料二∶ 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得北上变得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偏北风又使返航显得毫不费力。
(1)根据材料,概括尼罗河为埃及种植业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2)尼罗河河谷的古埃及人选择在 11月到次年2月进行农业种植。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原因。
(3)公元前约
3100年,古埃及实现了初步统一。结合材料,分析尼罗河对古埃及统一的价
值。
【答案】(1)塑造了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尼罗河三角洲;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尼罗河定期泛滥,形成肥沃的土壤等
(2)尼罗河上游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隆水集中在7 月~10 月。导致尼罗河下游洪水泛滥,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 11月~次年 2 月,洪水消退后,肥沃的土壤出露,利于农耕。尼罗河河谷全年高温,即便是11月到次年 2月,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热量要求。
(3)尼罗河具备很高的航运价值,成为加强埃及南北交流的纽带,从而促进了整个流域的统一。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往往围绕地形、水文、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展开。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尼罗河上游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5-10月是泛滥季,难以从事农业生产;11月-来年2月,泛滥季结束,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促进了该流域的航运。
故答案为(1) 塑造了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尼罗河三角洲;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尼罗河定期泛滥,形成肥沃的土壤等
(2) 尼罗河上游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隆水集中在7 月~10 月。导致尼罗河下游洪水泛滥,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 11月~次年 2 月,洪水消退后,肥沃的土壤出露,利于农耕。尼罗河河谷全年高温,即便是11月到次年 2月,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热量要求。
(3) 尼罗河具备很高的航运价值,成为加强埃及南北交流的纽带,从而促进了整个流域的统一。
【点评】本题考查埃及的自然环境和古代埃及文明,难度适中。需要正确理解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明的重要影响。
22.(2021·温州模拟)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分合变换】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胡汉交融】
材料二∶ 南方的汉人"自晋、宋以来。号洛阳(北魏都城)为荒土",到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北魏辖地),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统一大势】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原因。此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结束长期分裂、实现国家大一统的朝代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方汉人对北魏的态度变化,并结合史实分析原因。
(3)综合材料,简述中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原因。
【答案】(1)秦、隋、元
(2)从轻视到尊重;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北魏汉文化的发展。
(3)思想文化方面∶各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共同认同感;政治制度∶ 自秦以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结束长期分裂,实现国家大一统”的朝代:秦朝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实现统一;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实现统一;元朝结束辽宋夏金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2)根据材料“荒土”等信息说明南方人对北方的轻视;后来“ 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北魏辖地),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表明了对北方的尊重。这与北魏后期孝文帝改革密切相关,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可知,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与思想文化和几千年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从思想文化角度看,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从政治制度角度看,从秦朝开始建立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度。
故答案为(1) 秦、隋、元
(2) 从轻视到尊重;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北魏汉文化的发展。
(3) 思想文化方面∶各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共同认同感;政治制度∶ 自秦以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史的有关内容,难度略大,尤其是(3)问。(1)问需要紧扣“ 结束长期分裂、实现国家大一统 ”的关键信息;(2)需要理解材料信息,原因略有难度,需要抓住“北魏后期”这一信息判断;(3)问根据材料中“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两个因素考虑。
23.(2021·温州模拟)民族危亡关头,中华儿女奋不顾身,投身抗战浪潮之中。
材料一∶1929 年 7 月到 1930年 6月之间,(日本)约有 66 万人丢掉了工作,世界性大萧条急剧削减了日本对外贸易,许多扩张主义分子利用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鼓吹征服东北可使国家摆脱困境….·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材料三∶
30 年代日本侵华事件一览表(部分)
1932 年 进攻上海,制造"一 二八事变"
1933 年 进占山海关,随后占领热河,威胁平津
1935 年 策动河北、山东等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制造华北事变
材料四∶1936年12月,毛泽东、朱德等 18 名领导人致书蒋介石,指出"当前大计,只须先生一言而决,今日停止内战,明日红军与先生之西北剿共大军,皆可立即从自相残杀之内战战场,开赴抗日阵线",敦促蒋介石"当机立断,化敌为友"。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件选辑·第 11册》
材料五∶九一八事变后,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群众自发组织抗日救国的群体集会活动。一二九运动后,各大城市各界救国联合会纷纷成立。1936 年,民主人士沈钧儒、陶行知等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提出"实行全面总动员,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选择在"1931年"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张学良对日态度的转变。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转变对中国抗日的
影响。
(3)全民族抗战是中华民族在最危急时刻的必然抉择。综合五则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逻辑清晰,表述简洁)
【答案】(1)1929 年经济危机引发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政治动荡,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2)转变∶ 由主张对日妥协避让到坚决抗战。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或者发动兵谏,逼蒋抗日),促进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内战到合作抗日。
(3)示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加紧对中国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面对日本侵略,中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联合抗日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心声。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坚持抗战救国,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国民党内部抗战呼声也日益高涨,张学良等发动西安事变,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而国共合作则为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全民族抗战是中华民族在最危机时刻的必然抉择。
【知识点】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经济大萧条”可知经济危机导致日本经济停滞,“ (日本)约有 66 万人丢掉了工作 ”社会矛盾激化。
(2)根据1931年电文“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可知对日妥协;1936年电文“家仇国难”可知坚决抗日的决心。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一和三可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一系列的侵华事件,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面对日本的侵略,从材料二中可知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西安事变,积极促成国共合作;从材料四可知,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救国,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从材料五可知中国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
故答案为(1) 1929 年经济危机引发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政治动荡,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2) 转变∶ 由主张对日妥协避让到坚决抗战。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或者发动兵谏,逼蒋抗日),促进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内战到合作抗日。
(3) 示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加紧对中国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面对日本侵略,中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联合抗日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心声。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坚持抗战救国,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国民党内部抗战呼声也日益高涨,张学良等发动西安事变,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而国共合作则为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全民族抗战是中华民族在最危机时刻的必然抉择。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有关内容,难度略大,需要通过分析史料运用有关史实得出结论,重视史论结合。
24.(2021·温州模拟)某校九(1)班开展"文明城市建设,我在行动"为主题的社会问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问题发现】同学们对"温州城市交通秩序"进行社会问卷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A.你是否有过闯红灯过马路 有(38.4%)
B.上公交时你是否有挤兑过他人 有(29.5%)
C. 你是否有车窗抛物的行为 有(25.6%)
D.在公交车上是否有被手机声音"外放"侵扰的经历 有(78.5%)
【问题热议】针对调查问题 A,同学们有不同的观点。
【问题建议】文明城市建设,需要人人出力。
(1)根据调查结果,说说存在哪些社会问题
(2)请运用法律相关知识,评析两位同学的观点。
(3)请你任选一个调查问题(除 A 以外),给出合理性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1)社会上还存在过马路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违法行为;还存在从车窗抛物,上公交挤兑人、公交车上手机外放等不文明行为等现象。
(2)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公民的义务,是法律要求我们去做的,每个公民必须要履行,只要全民守法,温州才能成为真正的文明城市。小刚的观点是错误的。骑车是公民的权利,但是骑车闯红灯就是违法行为,交通规则对每位公民都是公平的,不能因个人原因随意违法,因对这种行为说"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
(3)开放题,学生能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并能说明相应的理由即可。示例∶公交车上手机声音"外放",建议,交通管理部门可以作出针对公交车上不能手机外放的明确规定。并进行社会宣传。因为公交车上手机外放侵犯他人权利,还影响公共秩序。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A、B、C、D反映的问题存在较大的比例。
(2)根据材料可知,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他正确认识到了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小刚 的观点是错误的。虽然他认识到了骑车是公民的自由,但是他没有认识到公民的自由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
(3)本题为开放题,根据自己选择的调查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即可。
故答案为:(1) 社会上还存在过马路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违法行为;还存在从车窗抛物,上公交挤兑人、公交车上手机外放等不文明行为等现象。
(2) 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公民的义务,是法律要求我们去做的,每个公民必须要履行,只要全民守法,温州才能成为真正的文明城市。小刚的观点是错误的。骑车是公民的权利,但是骑车闯红灯就是违法行为,交通规则对每位公民都是公平的,不能因个人原因随意违法,因对这种行为说"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
(3) 开放题,学生能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并能说明相应的理由即可。示例∶公交车上手机声音"外放",建议,交通管理部门可以作出针对公交车上不能手机外放的明确规定。并进行社会宣传。因为公交车上手机外放侵犯他人权利,还影响公共秩序。
【点评】本题考查新情景的综合分析和运用的能力。(1)小题属于容易题,根据表格反映的信息直接回答即可。(2)小题是辨析题,意在让学生认识到正确处理自由与义务的关系,知晓自由是有限制的;(3)属于开放题,需要注意的是建议必须是符合选择的调查问题。
25.(2021·温州模拟)在新发展阶段,浙江省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但短板仍然存在。当前要保持战略定力,奋发有为,于变局中开新局。
材料一∶ 2019-202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情况(部分)
  生产总值(亿元)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常住居民 可支配收入(元)
2019 62462 49899 60182 29876
2020 64613 52397 62699 31930
材料二∶浙江是数字化改革大省,在数字化转型中做到了"先人一步"。
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浙江专题报道(节选)
①"浙冷链"二维码严守进口食品安全关 ③有263.9万家市场主体申领企业码
②率先发布平台经济数字化监管系统 ④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一网智治"
备注∶报道中加"着重号"的事物都是用了"互联网+"的创新技术。
材料三∶ 浙江省确定"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浙江省生产总值突破8.5 亿元、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到 1.9倍……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省政府举措有∶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企政策,深入推进企业降减负;加快乡村有机更新,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打造一批新时代美丽乡村;深化"最美"品牌培育,擦亮"最美浙江人"名片……
(1)材料一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
(2)运用所学知识,阐述数字化改革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浙江省为什么能开好新局
【答案】(1)①浙江省的 2020 年生产总值比 2019 年略高一些。说明浙江省的经济是持续发展。②城乡居民收入收入差距还很大,说明浙江经济发展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挑战。
(2)"数字化改革是一种管理制度的改革。浙江省的数字化改革利用了"互联网+"的创新技术,说明技术创新促进了制度改革,制度改革依靠了技术创新,提升社会管理品质。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共同促进了了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3)政府通过落实国家各种惠企政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通过对历史文化古村的保护和创造性发展,促进农村的振兴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政府通过"最美"品牌培育,擦亮"最美浙江人"名片,发扬传统美德,凝聚浙江精神,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1)从数据“生产总值”可以看出,2020比2019年要,说明浙江经济的发展;从居民人均收入中可以看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从城乡人均收入比较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
(2)从图中信息可知,浙江省的数字化改革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由此可知创新促进改革。通过数字化改革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等,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3)根据材料三可知,浙江“ 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企政策 ”,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 加快乡村有机更新,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打造一批新时代美丽乡村 ”促进农村发展;“ 深化"最美"品牌培育,擦亮"最美浙江人"名片 ”从精神文明角度分析。
故答案为(1) ①浙江省的 2020 年生产总值比 2019 年略高一些。说明浙江省的经济是持续发展。②城乡居民收入收入差距还很大,说明浙江经济发展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挑战。
(2) "数字化改革是一种管理制度的改革。浙江省的数字化改革利用了"互联网+"的创新技术,说明技术创新促进了制度改革,制度改革依靠了技术创新,提升社会管理品质。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共同促进了了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3) 政府通过落实国家各种惠企政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通过对历史文化古村的保护和创造性发展,促进农村的振兴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政府通过"最美"品牌培育,擦亮"最美浙江人"名片,发扬传统美德,凝聚浙江精神,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材料的分析,难度偏大。(1)需要纵向和横向比较,(2)以浙江数字化改革为依托,考查改革与创新的关系,难度适中;(3)依据材料分析,从市场经济、振兴乡村经济、精神文明角度分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