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讲化学实验基础 考点二 化学基本操作安全(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讲化学实验基础 考点二 化学基本操作安全(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讲 化学实验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3.能识别化学品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考点二 化学基本操作安全
1.药品的取用
(1)根据药品的性状和用量选择取用方法
取用药品 固体药品 液体药品
粉末 块状 一定量 少量 多量 一定量
使用仪器 药匙(或纸槽) 镊子 用托盘天平称量 胶头
滴管 用试剂瓶倾倒 用量筒、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
(2)向仪器中加入药品的操作方法
①向容器内加固体药品
②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
2.试纸的使用
(1)类型及作用
——定性检验酸碱性
——定量检测(粗测)酸碱性强弱
——检验SO2等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检验Cl2等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
(2)使用方法
①检验溶液:取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液体,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等pH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②检验气体: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再用镊子夹取或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然后放在集气瓶口或导管口处,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3.物质的溶解
(1)固体物质的溶解
一般在烧杯或试管里进行,为了加速溶解,常用玻璃棒搅拌、粉碎、振荡或加热等措施,但FeCl3、AlCl3等易水解的固体溶解时不能加热。
(2)气体物质的溶解或吸收
①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3)液体物质的溶解(稀释):一般把密度较大的液体加入密度较小的液体中,如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
4.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
(1)试剂瓶及瓶塞的选择
根据药品状态
根据见光是否分解
根据酸碱性
(2)试剂的保存方法
化学试剂都应注意妥善密封保存于试剂瓶中。对于易变质、易挥发或有危险性的化学试剂,还应根据性质采取特殊的保存方法。
常见试剂的保存方法总结
保存依据 保存方法 典型实例
防氧化 ①密封或用后立即盖好
②加入还原剂
③隔绝空气 ①Na2SO3、Na2S、KI溶液等用后立即盖好
②FeSO4溶液中加少量铁屑
③K、Na保存在煤油里,Li保存在石蜡里
防与CO2反应 密封保存,减少暴露时间 NaOH、Na2CO3溶液、石灰水、Na2O2固体等密封保存
防挥发 ①密封,置于阴凉处
②液封 ①浓盐酸、浓氨水等置于阴凉处
②液溴用水封
防燃烧 置于冷暗处,不与氧化剂混合贮存,严禁火种 苯、汽油、酒精等
防分解 保存在棕色瓶中,并置于阴暗处 浓HNO3、KMnO4溶液、AgNO3溶液、氯水等
防水解 加入酸(碱)抑制水解 FeCl3溶液中加稀盐酸;
Na2S溶液中加NaOH溶液
防腐蚀 ①腐蚀橡胶的物质用玻璃塞或塑料盖
②腐蚀玻璃的物质用塑料容器 ①浓HNO3、酸性KMnO4溶液、氯水、溴水等腐蚀橡胶
②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防黏结 碱性溶液用橡胶塞 NaOH、Na2CO3、Na2SiO3溶液等
5.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集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2)常见残留物的洗涤
残留物 洗涤剂
容器里附有的油污 NaOH溶液或热的纯碱溶液
容器壁上附着的硫 CS2或热的NaOH溶液
试管壁上附着的银镜 稀HNO3
AgCl 氨水
容器内残留的MnO2 热的浓盐酸
6.常用危险化学药品的标志
7.常见实验事故的处理
实验事故 处理方法
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 用湿抹布、石棉或沙子盖灭,不能用水灭火
浓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5%的稀硼酸
苯酚沾到皮肤上 用酒精擦洗
误食重金属盐 服用大量牛奶或蛋清,并及时送往医院
水银洒到桌面或地面上 撒上硫粉并进行处理
判断:
(1)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错因:氢氟酸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应放在塑料瓶中。
(2)少量液溴通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并在液溴上加少量水液封(×)
错因:液溴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液封。
(3)在保存FeSO4溶液时,加入少量盐酸,并加入少量铁粉(×)
错因:应加少量硫酸。
(4)点燃氢气前,必须用排空气法收集H2并检验氢气的纯度(×)
错因:应用排水法收集H2,因为排空气法收集H2的纯度不高。
(5)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NaOH溶液冲洗(×)
错因: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6)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
错因:为了防止倒吸,应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7)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性质时,试纸必须润湿(×)
错因:应选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8)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的烧杯应先加入适量的稀H2SO4进行洗涤(×)
错因:应选用稀盐酸,因CaSO4微溶。
(9)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错因:pH试纸不能测定氯水的pH,因为HClO具有强氧化性。
注意:
pH试纸使用的注意事项
(1)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否则会导致溶液受到污染。
(2)测溶液的酸碱度时,不能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向试纸上滴加待测液。如果湿润,可能会带来误差,如果是测定气体的酸碱性,则需要把pH试纸先润湿,再测定。
(3)广范pH试纸只能读出整数,比较粗略。
(4)不能用pH试纸测漂白性、强氧化性试剂的pH。
题组练习
题组一 直叙型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判断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废弃物不得随地乱丢,应丢入水槽
B.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C.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D.电器设备所引起的火灾,能用四氯化碳灭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
答案 D
解析 实验中的废弃物不得随地乱丢,应丢入指定回收容器中,故A错误;试管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故B错误;金属钠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不能保存在四氯化碳中,故C错误;普通泡沫灭火器不可用于扑灭带电设备的火灾,可能会漏电威胁人身安全。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适用于扑灭电器引起的火灾。
2.下列各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硫酸溶液的pH
B.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可用硫酸鉴别碳酸钠、硅酸钠和硫酸钠
D.蒸发操作中,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垫上石棉网加热
答案 C
解析 用pH试纸测定硫酸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润湿,否则会对溶液起稀释作用,A错误;金属钠着火燃烧产物是Na2O2,Na2O2与水及CO2会发生反应产生O2,导致燃烧更加剧烈,所以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要用沙子或土灭火,B错误;加入硫酸,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硅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硫酸钠与硫酸不反应,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C正确;蒸发时,蒸发皿可以放在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耐高温,不用垫石棉网,D错误。
题组二 装置型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判断
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从碘水中萃取碘 B.用装置乙验证SO2的漂白性
C.用装置丙检验溶液中是否有K+ D.用装置丁将FeCl3溶液蒸干制备FeCl3
答案 A
解析 苯与水不互溶,与碘不反应,且I2在苯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此可用苯作萃取剂,萃取碘水中的I2,可以达到实验目的,A项正确;SO2与酸性高锰酸钾之间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不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错误;用焰色反应检验K+时,观察火焰的颜色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错误;将FeCl3溶液蒸干的过程中,Fe3+水解生成Fe(OH)3,加热后生成Fe2O3,因此将FeCl3溶液蒸干不能制备纯净的FeCl3,且蒸发应用蒸发皿,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错误。
4.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D
解析 I2易溶于CCl4,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获取少量SO2气体,可采用铜粉与浓硫酸加热的方法制得,但图示没有加热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亚硫酸,可电离生成HSO和H+,而饱和NaHSO3溶液中HSO已经饱和,则不能溶解SO2,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应选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C错误;采用蒸发结晶法可从NaCl溶液中获得NaCl晶体,图示操作无误,故D正确。
装置气密性检查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思路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
(1)微热法:如图a。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试管,导管口____________,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管内________________,证明装置不漏气。
(2)液差法:如图b、c。连接好仪器,b中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水,使b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________锥形瓶中的液面,静置,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装置不漏气。c中,从乙管加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________甲管液面,静置,若液面___________,证明装置不漏气。
(3)滴液法:如图d。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水在下端形成一段水柱,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抽气(吹气)法:如图e、f。e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________________,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f中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__________,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____________,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液差法的拓展)
答案 (1)产生气泡 形成一段水柱(2)高于 液面位置保持不变 高于 位置保持不变
(3)一段时间后,水柱的水位不会下降(4)能回到原来的位置 上升 保持稳定
总结: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与答题规范
装置气密性检查必须在放入药品之前进行。
(1)气密性检查的基本思路
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
(2)气密性检查的答题规范
简答题应注意答题规范,对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可按如下文字进行答题:
①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②微热法检查的关键词是封闭、微热、气泡、水柱。
③液差(封)法的关键词是封闭、液差。
④答题时易忽略的几句关键性的文字叙述:
a.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
b.关闭或者开启某些气体通道的活塞或弹簧夹;
c.加水至“将长颈漏斗下口浸没”。
练习:
1.下列是一些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B
解析 A、C、D中都未形成封闭体系。
2.(2020·太原高三模拟)下列装置中,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  )
答案 A
解析 B项利用液差法: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后,通过液柱是否变化即可检查;C项利用加热(手捂)法: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试管,通过观察烧杯中导管口有无气泡以及导管中水柱是否变化即可检查;D项利用抽气法: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通过观察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即可检查。
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去)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
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关闭活塞K,将导管末端插入试管A的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硬质玻璃管,若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撤去酒精灯冷却一段时间,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并且一段时间不回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