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讲化学计量 考点三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溶解度曲线(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讲化学计量 考点三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溶解度曲线(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讲 化学计量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能准确使用“=n===c(B)·V(aq)”进行一定量某物质与所含指定微粒的数目换算。
3.正确使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解答气体的体积、压强与物质的量、微粒数目相关问题。
4.掌握气体(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考点四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容量瓶的构造及使用
(1)容量瓶上标有温度、规格和刻度线。常用规格有100mL、250mL、500mL、1000mL等。
(2)
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其操作顺序为装水盖塞→倒立→正立→玻璃塞旋转180°→倒立。
2.配制过程
以配制500mL1.0mol·L-1NaCl溶液为例:
特别提醒:(回顾对比)
质量百分比浓度、体积比浓度溶液的配制
(1)配制100g10%的NaCl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10.0g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再用100mL量筒量取90.0mL的水注入烧杯中,然后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
(2)用浓硫酸配制1∶4的稀硫酸50mL。用50mL的量筒量取40.0mL的水注入100mL的烧杯中,再用10mL的量筒量取10.0mL浓硫酸,然后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
(1)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2)用固体NaCl配制0.5mol·L-1的溶液,所用的仪器只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错因:必须用托盘天平。
(3)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引流用的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4)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 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 mL,配制成0.100 0 mol·L-1H2SO4溶液(×)
错因:所得混合液的体积小于100mL。
(5)NaOH在烧杯里刚完全溶解时,立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
错因:应恢复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6)配制480mL1mol·L-1的NaOH溶液,应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19.2g,选用500mL容量瓶(×)
错因:应称量NaOH固体20.0g。
(1)选用容量瓶的原则——“大而近”,如需90mL溶液,则选用100mL容量瓶。
(2)选用容量瓶时,应指明其规格。
(3)往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末端应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
题组一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规范操作
1.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答案 B
2.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6g·cm-3)配制成1mol·L-1的稀盐酸。现实验室需这种盐酸220mL,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盐酸时,应选用 mL的容量瓶。
(2)经计算需要 mL浓盐酸,在量取时宜选用 (填字母)量筒。
A.5mLB.10mLC.25mLD.50mL
(3)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等稀释的盐酸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液面与瓶颈的刻度线相切。
③在盛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 。
答案 (1)250 (2)21.6 C (3)③①④②
解析 (2)c(HCl)=

=11.6mol·L-1。
加水稀释前后HCl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11.6mol·L-1×V(HCl)=250mL×1mol·L-1,解得V(HCl)≈21.6mL,应该选择25mL的量筒量取。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注意事项
(1)做需要补充仪器的实验题时,要学会“有序思考”——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步骤,思考每一步所需仪器,然后与已知仪器对比,就一定不会漏写某种仪器。
(2)容量瓶的规格,常见的有100mL、250mL、500mL、1000mL。
(3)所用定量仪器量筒、托盘天平的精确度。
题组二 学会从2个角度分析误差的原因
3.从溶质改变角度分析产生的误差(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空)。
(1)配制450mL0.1mol·L-1的NaOH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1.8g:。
(2)配制500mL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胆矾8.0g:。
(3)配制NaOH溶液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时,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其他操作均正确:。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需称量溶质4.4g,称量时物码放置颠倒:。
(5)配制稀H2SO4溶液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6)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
(7)未经洗涤烧杯及玻璃棒:。
答案 (1)偏小 (2)偏小 (3)偏小 (4)偏小(5)偏大 (6)偏小 (7)偏小
解析 (2)胆矾的摩尔质量为250 g·mol-1,所需质量为0.5 L×0.1 mol·L-1×250 g·mol-1=12.5 g。
(3)NaOH易吸水潮解。
(4)实际称量质量为4g-0.4g=3.6g。
4.从溶液改变角度分析产生的误差(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空)。
(1)配制NaOH溶液时,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
(2)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
(3)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4)定容摇匀后少量溶液外流:。
(5)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答案 (1)偏大 (2)偏小 (3)偏小 (4)无影响(5)无影响
解析 (1)NaOH溶于水放热,溶液的体积比室温时大,应恢复至室温后再移液、定容。
误差判断分析技巧
(1)误差分析的思维流程
(2)视线引起误差的分析方法
①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图(a)],导致溶液体积偏大,结果偏低。
②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图(b)],导致溶液体积偏小,结果偏高。
考点五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
固体物质溶解度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其单位为“g/100g溶剂”
公式:S固体=×100g
影响因素:①溶剂的影响,如NaCl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汽油。
②温度的影响:升温,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减小,如Ca(OH)2
气体物质溶解度 概念:通常指该气体(其压强为101kPa)在一定温度时溶解于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常记为1∶x。如NH3、HCl、SO2、CO2等气体常温时的溶解度分别为1∶700、1∶500、1∶40、1∶1
影响因素: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2.溶解度曲线
(1)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①不同物质在各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
②两曲线交点的含义:表示两物质在某温度时有相同的溶解度。
③快速比较两种物质在某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④能反映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3.利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选择不同的物质分离方法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若NaCl溶液中含有KNO3,应采取蒸发结晶、趁热过滤的方法。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或带有结晶水)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若KNO3溶液中含有NaCl,应采取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
题组练习
1.工业上常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钠(将氨和二氧化碳分别先后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析出小苏打,再经过滤、焙烧得纯碱),却不能用氨碱法制碳酸钾,这是因为在溶液中(  )
A.KHCO3溶解度较大 B.KHCO3溶解度较小 C.K2CO3溶解度较大 D.K2CO3溶解度较小
答案 A
2.已知四种盐的溶解度(S)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NaCl溶液蒸干可得NaCl固体
B.将MgCl2溶液蒸干可得MgCl2固体
C.Mg(ClO3)2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重结晶法提纯
D.可用MgCl2和NaClO3制备Mg(ClO3)2
答案 B
3.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铬铁矿制备,铬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O·Cr2O3,还含有硅、铝等杂质。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①的主要反应为:
FeO·Cr2O3+Na2CO3+NaNO3Na2CrO4+Fe2O3+CO2+NaNO2
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向“滤液3”中加入适量KCl,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K2Cr2O7固体。冷却到(填字母)得到的K2Cr2O7固体产品最多。
a.80℃   b.60℃   c.40℃   d.10℃
步骤⑤的反应类型是。
答案 d 复分解反应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