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小红在纸叠的小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锅安然无恙。纸锅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A.纸不是可燃物B.没有与氧气接触C.没有达到着火点D.水能灭火2、安全问题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B.在有明火的区域内可以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C.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素,煮熟仍可食用D.夜间发现家庭内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检查3、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4、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A.导电性B.腐蚀性C.不助燃D.沸点高5、下列各组中的气体混合后,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H?和COB.CO和CO?C.CH?和O?D.CO?和O?6、缺乏必要的化学知识往往会产生错误的认识。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的失火B.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用加洗涤剂的水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一种常见的乳化现象D.血液中血红蛋白在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过程中起着载体的作用7、酒精运输车合适位置应张贴的标志是()A.B.C.D.8、下列有关灭火方法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C.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D.图书资料着火,用压缩二氧化碳灭火9、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会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10、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11、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B.油库着火用水扑灭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12、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D.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13、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14、可乐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近日,一段“可乐灭火”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消防员手持一瓶可乐,拧开瓶盖,捂住瓶口使劲摇晃后将喷溅而出的可乐泡沫对准火焰进行喷射,很快火就被扑灭。下列对可乐及“可乐灭火”分析错误的是()A.“可乐泡沫”使可燃物隔绝了氧气B.可乐能“喷溅而出”是由于压强改变所致C.可乐瓶中如果装水也能产生“可乐灭火”的效果D.消防员“使劲摇晃”的目的是为了加快二氧化碳逸出15、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二、解答题:16、用下图装置做硫燃烧的实验。(1)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的原因是。(2)观察到实验现象后,为尽量减少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气中,要使燃烧的硫立即熄灭,应采取的措施是,依据的灭火原理是、。17、2020年全球大面积爆发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预防新冠状病毒及疫情的扩散,消毒、杀菌很关键。酒精(C2H5OH)可用作消毒剂,也是一种常用的燃料。(1)酒精是一种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2)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某同学配制了一瓶酒精消毒剂,经测定此消毒剂中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个数比为1:1,此消毒剂中酒精的质量分数为。18、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制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