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课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地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我与国家和社会”中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教材分析 “增强生命的韧性”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六年级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2课时。第一目“生活难免有挫折”引导学生认识如何正确对待挫折,需要达成三个共识:1.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反应;2.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3.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第二目“发掘生命的力量”重在引导学生认识“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一方面要善于发掘蕴含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激发斗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另一方面,要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善于向他人寻求帮助。 三、学情分析? ? 升入初中后的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生活,开始了多梦的人生花季。然而,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同学觉得烦恼很多,(全班34位同学有20位选择很多)总有些挫折伴随着他们,困扰着他们。不少青少年遇到成长中的挫折,大部分同学想积极面对,却不知该怎么面对(全班34位同学19位选择),选择逃避或绕开,有时甚至用损害自己生命的方式来应付,意志薄弱、承受能力不强。基于以上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节课的内容。怎样使学生认识并应对挫折,在挫折来临时不被击倒,及时调整自己,发现生命的力量,是摆在我们思想品德课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本节课的教学价值所在。?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挫折的不可避免性,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看待和应对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自强不息,直面挫折,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为社会作贡献,争做国家栋梁之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挫折的能力,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及时调整自己,学会怎样战胜挫折。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掌握正确对待挫折的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 难点:正确认识和看待挫折 六、教学方法 情境法、讨论法、活动法、体验教学法、探究学习法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感受挫折 自我介绍,因为要在这么多专家同行面前展示,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几个月前就开始压力山大,晚上还睡不着,到今天呈现给大家的已经是第5稿了,前面4稿不是被自己否决了,就是被专家否决了,改了又改,今天终于开课了……这也是老师最近面临的挫折 提问:同学们有与老师类似的挫折吗? 为什么是挫折? 小结:原来,在我们为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失利、失败,就是挫折。不过人生难免有挫折,有人说:生活就像心电图,如果一帆风顺,是平的,那就挂了。所以,我们要增强生命的韧性。 交流分享 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新课。 直面挫折 体验新知 过渡:刚刚老师和几位同学说了我们遇到的挫折,那么你遇到过哪些挫折呢? 吐槽吧:写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挫折及当时的真实感受。(不用写名字,你可以尽情书写,2分钟) (2个要求:简要地书写,1个挫折;写完之后请小组长收齐,相邻小组交换并发到个人) 过渡:大家都拿到了吗? 2、思考: (1)现场调查:同学心里的“挫折”,对你来说也是挫折吗?(1分钟看同学的挫折故事)(太好了/太糟了) (2)如果是你遇到了这样的“挫折”,你会怎么面对? (3)为什么会有差异? 教师归纳: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关键是“挫折认知”变了。这也是心理学中应用最广的“认知疗法”:“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早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关键看你的认识和态度。 1、回忆并写下自己的挫折。 2、倾听其他同学的挫折,交流感受 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参与并体会对待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面对挫折,要及时调整自己,能够正确对待挫折。这一活动是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 战胜挫折 能力提升 过渡:说了怎样面对挫折,那么到底该怎样战胜挫折呢?老师遇到一个学生的求助,他最近很烦,我给他取名叫小凡,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小凡的烦恼: 小凡小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经常受老师家长表扬,考进了最好的初中。进入初中后,功课多,压力大,成绩一直中等。这次期中考试又考砸了,数学成绩居然落到了班级中等偏下。数学课代表的职务也被老师撤了。老师联系了家长,妈妈很生气,觉得小凡学习不用心不努力,把小凡的手机没收了。 小凡也很委屈,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连自己最感兴趣的围棋也不考级了,吉他也不弹了。每天都是作业做不完,觉睡不够,感觉自己很笨,不是学习的料,很烦恼。 (1)小凡遇到了什么挫折?他的感受是什么? (2)如果小凡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会怎样? 3.结合自己实际生活,帮小凡出谋划策,怎样战胜挫折?(小组讨论) (找到病因,造成挫折的原因: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对症下药:“韧性”处方) 总结:同学们都很棒,老师觉得大家开的处方都特别有用,那么我把这些处方告诉小凡,他就能战胜挫折了吗?(小凡求助了老师,老师又求助了大家,借助了外力,但关键要考小凡自己,发掘自身生命的力量,落实到行动中) 过渡:说完小凡的烦恼,老师还想带大家走近几位韧性达人。 苏明娟,希望工程标志上的大眼睛。来自山区一农家,家境清贫,面临失学困境。 2005年,考入安徽大学,毕业后,她进入银行系统工作。她一直致力于帮扶贫困生;参加工作后,她每年都会花1000元资助贫困生,从未间断。”2017年,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 孙梦怡,小学五年级时患上尿毒症,两年间一直靠每周三次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她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学习,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她依然考出全年级第一的好成绩,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 孙梦怡获2017年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 尼克胡哲,没有手,也没有脚,不仅学会了生活自理,骑马、游泳、打鼓、足球、冲浪……样样皆能。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两个机构的负责人,投资房地产和股票。他还到世界各国去做演讲,出版了两本畅销书,成立了自己的家庭…… 思考:1. 类似面对挫折而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你还知道谁? 2.对比自己的挫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总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要增强生命的韧性,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讨论交流 体验战胜挫折的快乐,面对失败的从容。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挫折,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愿意勇敢地面对挫折,学会发现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这一活动使本课能力情感目标得以落实,有效突破教学重点。 挫折升级,让学生与自己今天面临的的挫折形成对比,感受四肢健全、身体健康、家境富裕的自己,面对的挫折根本不算什么,从而提升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堂小结 情感升华 1、结合板书,教师总结; 2、升华情感。(如果我们把生命比作一粒种子,风雨喻为挫折。如果我们消极对待挫折,生命会枯萎、灭亡;如果我们积极对待挫折,生命会茁壮成长,积极向上。在坐的同学朝气蓬勃,是祖国的未来。教师寄语:(齐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少年要增强生命的韧性,经受住风雨的考验,努力战胜挫折,完成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画上一道美丽的彩虹。) 边听老师总结,边思考感悟,产生情感共鸣。 总结本课教学内容,强化本节课主题。此活动是情感的升华,使本节课能在师生情感的共鸣中结束。? 课后作业 课后拓展: 1、创建“韧性”银行 存钱:阅读书籍,整理记录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自身面对挫折,选择坚强的经历。 取钱:遭受挫折时,从“存折”里取“钱”,激励自己。 2、当你再次与“挫折”相遇,你会如何面对和应对?P108探究与分享 推荐书目:《尼克·胡哲:像雕塑一样活着》 《人性的弱点》 课后查阅资料,阅读书籍,整理完成 创建银行,提升自己的挫折应对能力。 八、本课总结 本节课用学生写的挫折实例贯穿始终,分三个部分讲解:感受挫折、直面挫折、战胜挫折。通过老师的挫折、结合自身写挫折,深深感受挫折;通过交换挫折故事,体会面对挫折时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懂得该怎样对待挫折,突破本课教学难点;通过讨论小凡的烦恼,掌握如何发掘自己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从而突破教学重点。最后上升到国家层面,与中国梦联系起来,进行爱国教育。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少年要增强生命的韧性,经受住风雨的考验,努力战胜挫折,完成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画上一道美丽的彩虹。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