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6——历史专题(五)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2】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6——历史专题(五)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考2022】浙江省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分层评价专练六
——历史专题(5)
1.(2016·温州)“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当代中国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材料一:他率领的船队,在二十八年中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普遍的欢迎。在榜葛剌,国王派大臣率几千人马到港口迎接,并陪到王宫。双方互赠礼物后,国王设宴招待。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中外交往的哪一史实?(2分)
材料二: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2)“在炮口的逼迫下”,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4分)
材料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它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的理
由。(4分)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在寻求复兴之路上开启了新的征程。
(4)“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结合材料一至材料四,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6分)(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2.(2018·金华)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断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坂级之间服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已经经历几大回合,……使党不能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央党史研究宣《中国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指施的实质。
材料二:
(2)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结合材料二分析推动这一成就取得的一系列政策性因素。(本小题采用分层赋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3.(2021·湖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百年党史,风雷激荡。某校学生以展板形式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展板一
展板二
展板三
(1)在①②③处填写合适的内容,将展板一、二补充完整。
(2)选择展板一.或展板二中的一则史实对展板三中的观点加以分析。(本小题采用分层评分,须紧扣观点,分析全面,逻辑严密。)
4.(2021·温州模拟)近代化进程,
是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三
?
材料四
?从
19
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
20
世纪
20
年代对西方的崇拜,
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
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
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
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概括
1870
年到
1913
年美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并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
四,
联系相关史实佐证“中国近代化进程是被动的、
由表及里的递进”
这一观点。(要求:
逻辑严密,
表述简洁)
5.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图释史]
镜头一:这船不大,但前途远大
镜头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镜头三: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
镜头四:伟大的历史转折
[以文析史]
材料一: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以尺绘史]
中国近现代史中部分历史阶段或节点
材料二: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越过百年的急流险滩和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9000
万人的大党胸怀千秋伟业,将带领14亿人昂首阔步再出发。
——摘自习近平2021新年贺词:
(1)镜头一中的这艘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2)“
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件事情?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3)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任务。请分别写出年代尺中A、B时期的主要任务。
(4)“中国共产党越过百年的急流险滩和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请结合以上相关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要求:逻辑严密,有理有据。)
6.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和国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
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
材料三:1949年以来,新中国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行,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请指出秦朝政治制度创新举措一项。并概括材料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
(2)李鸿章在哪一救亡图存运动期间“练兵、建海军”?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综合上述信息,谈谈当前我国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7.(12分)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盐铁为私人经营,国家仅设官收税而已,特别是文帝时,对盐铁经营采取放任政策,于是富商大贾、豪强地主往往占有山海,或采矿冶铁,或煮海制盐。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他(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他(还)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就是利用道家的天道观,为封建政权服务……董仲舒把儒法两家糅合为一体,既主张“以教化为大务”,又主张“正法度之宜”……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一系列的伟大成就使汉武帝踌躇满志,忘乎所以,接连不断地发动了十几次战争,有些是必要的,有些是不必要的。大规模的战争,先后动员了二百万兵力,造成人民无法忍受的苦难。……战争使国库空虚,民力衰竭。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初政府对盐铁业采取的政策。(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历史作用。(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你对汉武帝发动的战争作出评价。(6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8.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罗亦农、任弼时等先后发言,尖锐地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https:?/??/?baike.?/?item?/?%E5%8F%B3%E5%80%BE%E6%8A%95%E9%99%8D%E4%B8%BB%E4%B9%89"
\t
"_blank?)。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https:?/??/?baike.?/?item?/?%E7%A7%8B%E6%94%B6%E8%B5%B7%E4%B9%89"
\t
"_blank?)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材料二:为了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会通过了一条总路线……但它有很大的片面性,过于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了客观规律的作用。
材料三:在这次会议的引领下,我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创造
(?https:?/??/?baike.?/?item?/?%E4%B8%AD%E5%9B%BD%E5%88%9B%E9%80%A0"
\t
"_blank?)了并继续创造着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崭新面貌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1)请写出材料一、二会议的名称及分别发生于哪一历史时期?(4分)
(2)根据材料的相关史实论证,方针、路线、决策会影响革命或社会建设的发展进步。(6分)
(温馨提示:本小题分层给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9.回眸百年风雨路,展望未来再起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时毛泽东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1928年起,毛泽东先后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并没有讲到中国湖南、湖北,它讲的只是基本原理”“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
(1)“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体现了毛泽东的哪一著名论断?(1分)
材料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农村中相当普遍地存在“增产不增收,多劳不多得,分配不兑现的现象”,1978年开始,中国农业生产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此后,中央连续五年以“一号文件”形式予以明确肯定……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国农业生产出现了很大的变化”?(4分)
材料三: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项事业全面推进。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温馨提示:本小题分层给分,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5分)
10.又逢庚子年,决胜全面小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庚子多事之秋,1840年庚子年,西方列强敲开了古老封闭满清王朝的大门┉┉;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进犯北京,导致中国陷入空前灾难┉┉。
(1)庚子,曾是国难年。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程,分析这两庚子事件之间的联系。
(2分)
材料二:
(2)庚子,曾是纠正年。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请说说两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怎样的共同影响?当时是怎样纠正的?(3分)
材料三: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020年,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人均GDP首次突破一万美元大关,占世界经济比重超过16%,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左右。
▲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污染防治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下降,生态环境总体改善;金融运行总体平衡。▲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成就,“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首款类脑芯片、北京大兴国际机场、5G┉┉新兴产业持续壮大。▲2020注定不寻常!在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疫情虽尚未结束,但凝聚决战决胜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抓牢发展新机遇,就能披荆斩棘、无往不胜!
(3)庚子,也是希望年。综合材料二、三,联系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5分)
参考答案
1.【答案】
(1)郑和下西洋。(2分)
(2)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反帝反封建(或反封建反侵略)。(2分)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分)
(4)本题采用分层评价,评分量表如下:
等级
等级描述
得分
水平5抽象拓展层次
在水平4的基础上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概括。材料运用充分,论证严密,表达清晰。
6
水平4关联结构层次
使用多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建立起联系,从历史、现实两个角度,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如“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符合当今世界时代主题”,并做出一定解释。材料运用较充分,论证较严密,表达较清晰。
4-5
水平3多点结构层次
使用多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得出结论,但未建构其逻辑关系或逻辑关系不严密。
3
水平2单点结构层次
使用一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就直接得出结论,如从“郑和下西洋、抗日战争胜利”中得出结论;或对材料解读单一,史实与结论没有联系。
1-2
水平1无结构层次
没有应答;应答与中国和平发展无关,如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等;同义反复。
0
示例:
中国有着热爱和平的传统,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见证了中外友好往来。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里,中国遭受列强的长期侵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段苦难的历史让中国深知和平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综上所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
2.
【答案】
(1)措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2)本小题采用分层评价,略。
3.【答案】
(1)①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②遵义会议;③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2)
示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大革命失败,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因敌人力量过强,起义军损失较大。毛泽东率部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支持下,开展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逐渐形成。
4.【答案】
(1)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原因:①美国较早建立了专利制度,鼓励发明创造,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领先地位:②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答案示例: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被卷入世界工业文明大潮,被动开始了近代化进程的艰辛探索。洋务运动虽然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但却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却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但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在中国响起思想启蒙的声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的探索过程,体现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是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
5.【答案】
(1)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B:巩固新生政权。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使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必须创建人民军队,领导武装斗争。党相继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并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特色革命道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使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开展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看条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66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迅速提高,2020
实现了全面脱贫,人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带领中国人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答案】
(1)首创皇帝制度(郡县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亦可)。
条件: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
(2)洋务运动;(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中国古代长期坚持和完善中央集权制,有效地巩固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954
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奠基基础;1978
年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战“疫”胜利提高制度保障;
(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国情、符合人民需要的制度,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洋务运动由于没有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注定其必然失败;改革开放前,由于对国情的认识有偏差,发生了一些失误与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给经济、政治
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影响了国家社会的发展。(不符合历史潮流,不适应国情的制度,会阻碍国家社会发展;)综上所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7.【答案】(1)采取了放任私人经营的政策。(2分)
(2)特点:董仲舒思想揉和了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作用:有利于当时思想上实行“大一统”,保证皇帝的权威和朝廷政令的推行,巩固中央集权。(4分)
(3)采用分层评价。
水平
1:视角模糊,简单罗列。(0-1分)
水平
2:至少一个视角,提炼部分信息,史实清楚,论述清晰。(2-3分)
水平
3:至少二个视角,充分提炼信息,史实清楚,论述清晰,逻辑严密。(4-5分)
水平
4:在水平
3
的基础上能够提炼观点。(6分)
示例: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为了避免匈奴的侵扰,对匈奴采取攻势,取得了大片的领土,既开拓了汉朝的疆土又维护了汉朝的统一,这是必要的。但是,连续的大规模的战争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国库空虚,民力衰竭,这是不必要的,这也成为西汉自武帝之后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在分析汉武帝发动的战争时,要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运用全面的眼光,辨证地去评价。
8.【答案】
(1)材料一:八七会议;材料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材料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十年内战时期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分)。材料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1分)。
(2)论证:
1927年,八七会议上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这条总方针的指导下,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或到1930年上半年,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或
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总方针的内容+一个成果)
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经济建设,是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原因之一。(总路线内容+带来的运动及影响)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或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决策内容+影响)
综上所述,正确的方针、路线、决策能推动革命或社会建设的发展进步,片面的方针、路线、决策会阻碍革命或社会建设的发展进步或要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综上所述类,没有写总体扣1分)
9【答案】
(1)枪杆子里出政权(1分)
(1)从农村人民公社化转变为推行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4分)
(3)观点符合材料即可,如: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革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要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1分)。论证4分
水平1
无应答或胡乱罗列史实
0分
水平2
只有观点罗列或从单一角度论述。
1分
水平3
从多角度论述,并能合理呈现角度之间的逻辑关系
2~3分
水平4
较为全面的论述并且构建起合理顺畅的逻辑联系
4分
示例:
观点:要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1分)秋收起义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城市中心道路是行不通的,所以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中央从中国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当今中国,面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积极践行“两山”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面对复杂国际形势,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面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治理问题,倡导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3点即可,3分)综上所述,要坚定党的领导,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分)
10.【答案】
⑴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⑵“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开始调整国民经济。(3分)
⑶答案示例:主题:如1: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定实现;
中国共产党勇于纠正错误,调整国民经济,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物质保障;三大攻坚战使脱贫工作取得巨大进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了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大增强,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技术保障;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政治保证;凝聚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弘扬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精神动力;
综上所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伟大民族精神鼓舞下,充分发挥科技作用,凝聚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能实现。
如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1分)
由于对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发起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重大失误,中国共产党能从实际出发及时纠正“左倾”错误,调整国民经济,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从我国国情出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脱贫工作取得巨大进展,科技创新能力大大增强。面对非冠疫情的肆虐,中国共产党又一次带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取得了抗疫的重大胜利,决胜全面小康。综上所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4分)

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中国政府“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了众多亚非国家的响应。

1978年至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率为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三倍多,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教育网

201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由1978年的2.3%上升到近30%。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彼此互惠互利,共享发展成果。

2015年,中国向联合国赠送“和平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感谢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所作的贡献。
21教育网
·晴天,抬头难见蓝色的天空;雨天,溪水呈酱油色,村路泥泞难行……曾经矿山、水泥厂遍地的安吉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指导之下成为远眺有竹海、青山,近观有田野与农舍的“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
·面对复杂多变的叙利亚局势,我国的立场,总起来说是反对外来干预,更反对武力干预,通过政治途径来解决,尊重叙利亚人民自己的选择。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今天,中国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倡议加强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以“中国智慧和方案”展现“中国担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