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守护生命 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守护生命 说课稿

资源简介

《守护生命》说课稿
一、说设计理念;本课以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
二、说教学背景;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守护生命》是2016年人教版教材的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的内容。本单元内容依据《新课标》中“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内容编排,重点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探索和思考,自发的关爱、珍爱生命。本课内容是第八课和第十课的一个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宝贵的,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爱护身体还需要我们养护精神。本课旨在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生命情感,提升生命的品质。
2.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对生命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一方面: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另一方面:他们又比较缺乏对生命领域的探索与思考。所以,围绕生命话题开展活动,能有效的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心理体验从而达到师生参与、感知、互动的教学效果,同时,能进一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明确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懂得爱护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懂得关注精神生活,学会养护精神;了解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增强自救自护的意识和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创设合理的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小组活动中能够寻找并归纳出基本的自救自护常识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珍爱生命,享受生活。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爱护身体
教学难点: 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教学方法及措施: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运用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引导探究领悟方法、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2、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景再现、归纳分析、探究发现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一副交通安全图片和安全小视频为插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二)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
1.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2.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4.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需要发扬(民族精神)。
2.探究一:守护生命
(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你认为它们都是生命的基础吗?
(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提示:(1)涉及生命的安全、生命的健康,理想信念等,我认为它们都是生命的基础,安全、健康属于身体方面,是物质基础,理想信念属于精神方面,是精神基础。
(2)要注意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掌握一些基本自救自护方法,不做出过激行为,丰富精神生活。
探究二:
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1)你如何看待小伟的行为?
(2)有些事情是你喜欢的,但是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你会怎么做?
答案提示:(1)是不守护健康的行为,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损害。
(2)专时专用,限定时间,劳逸结合。
探究三:
(1)结合已有的学习和生命经验,收集相关资料,探讨应对以下灾害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
火灾:________,交通事故:________,地震:________……
(2)结合上面的方法,进行一次灾害或灾难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模拟演练。
探究四:
(1)图片分享:入团宣誓,远离黄赌毒,健康上网。
(2)你能再收集一些类似的图片吗?
(3)这些图片共同的主题什么?
答案提示:(1)(2)略;(3)这些图片共同反映了我们要养护我们的精神,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
探究五:
(1)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2)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答案提示:(1)让他们养护自己的精神,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感受真、善、美。
(2)因为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这些画代表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仍能守住自己善良的心灵,同时,也从另一侧面反衬出对战争的控诉。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五、说教学感悟:
(一)本课特点:.通过学案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教学有“效起来”。
(二)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容量大,时间紧,有点头重脚轻, 要熟练应用教学手段,教学语言力求简洁。
2.时间把握不合理,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自主学习部分应该放到课前,上课只负责订正就好。
3.关注学生的范围过窄,对于后面学生关注度不够。
4.课后小结应该由学生去完成而不是由我去代劳。
5.只运用了课件没有使用多媒体,应该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