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世人即识真将军——《周亚夫军细柳》课堂实录第一部分???整合角度的介绍?师:同学们,今天的课是学习王君青春语文群文课例的一个研究课。老师希望通过《周亚夫军细柳》的学习来让大家感受“群文教学”的思想,学习“群文教学”的一些技巧。“群文”思想的基础是整合。我堂课打算从这些角度进行整合,齐读。?展示:【整合】角度?????????文言之“言”的整合????????文言之“文”的整合?????????点的整合????????词的整合????????句的整合????????段的整合????????篇的整合?????????文本之内的整合????????文本内外的整合……?第二部分???文本之内的整合点的整合?展示:?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史记》?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汉书》师:读,起。生齐读师:大家注意了两段有什么不同?生:标点符号不同,《史记》里的这段,用的是分号;《汉书》只有逗号。生:《史记》停顿更多。师:“将军,军霸上”“?将军,军棘门”“?将军,军细柳”,《史记》里的这些逗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来读,通过朗读体会意义,我们班的朗读家呢?生:读。(慷慨激昂)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呢?生:有感情。师:回答问题请说完整的话,比如说:我觉他读的怎么样,读出了什么样的感情。生:我觉得他读得有气势,读出了战争前的紧张感。师:你也读读看。生急促、抑扬地读。师: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老先生怎么读古文的?生齐:把头拗过去拗过去。师:对,投入,把自己融入文字。下面大家体验这两句的情感,把自己融入战事里去。同桌对读。生纷纷对读。师:体会到符号的作用了吗?生:用逗号,句子短促些,给人急促紧张感。师:短句子形成的回环往复,气势磅礴,节奏分明,语调铿锵,这个以后我们学《安塞腰鼓》的时候再来体会。为什么要这么开头呢?生:更能体现剑拔弩张的战争气氛,为下文做铺垫。师:对,这种文学手法上叫——生齐:铺垫。展示:非常时期??词的整合?展示副词群:???????“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生齐读。师:分角色朗读,配上动作。你分别以什么语气、语调读人物语言?生读:天子先驱至,不得入。生:我觉得应该读出傲慢。生:我觉得应该读出霸道。师:我觉得应该读出趾高气扬。生:我觉得应该读出他的狐假虎威。师:彰显天子之威啊!周亚夫,你怎么敢阻拦天子?师:大家发言精彩,那么你应该怎么读出军营军士吏的话。生:尊敬将军。师:只有尊敬才恪尽职守。生:一言九鼎。师:治军向来如此。那你怎么读亚夫的话。生:诚恳。师:你要表示忠心。生:我觉得应该读的铿锵,认定的事情坚决执行。师:非常时期,理所当然应该这样。这也说明了当时君臣关系,齐读:展示:臣真君明?展示动词群:????????被甲(通假字)???????锐兵刃(名词活用成动词)???????彀弓弩???????????持满生齐读。师:哪位同学翻译一下?生:披是通假字,同“披”。生:锐兵刃就是兵刃出鞘。师:你是按照注释读的,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吗?生:使兵刃锐利,也就是经常使用吧?师:对,就要这样触摸词语,感受其背后的隐喻。生:彀弓弩,就是张开弓弩。师:通过这些动作词,你看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周亚夫?生齐:治军严谨、从不懈怠。师:下面自由读,边读边做动作,感受将士的备战状态。生纷纷体验。??展示古代礼仪词群???????揖???????拜???????按辔徐行???????改容式车师:同学们做做这些动作,感受皇帝和亚夫的形象。一生做的动作迅速。一生纠正。师:这些礼仪的背后,说明的是什么?生:亚夫不卑不亢。生:亚夫不趋炎附势。生:亚夫是真将军。生:皇帝也很开明。……【插评:通过整合《汉书》同一句段,关注标点群,词群,体会战争前紧张,而故事就在这种“非常时期”拉开序幕。】句的整合?人物语言群:?????“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且至!”???????“吾欲入劳军。”???????“皇帝敬劳将军。”???????????“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师生对读,反复读。读出先驱狐假虎威、士吏严守军纪、亚夫谦卑有礼、皇帝深明大义。师:皇帝还可以怎么称亚夫?生:细柳军。生:将军。师:从皇帝对“亚夫”的称谓,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皇帝对周亚夫越来越尊敬。师:皇帝称“将军”“细柳”,也可以表示尊敬,而为什么称“亚夫”,这是小名啊?生:表示亲近吧,越来越亲。?齐读。展示:臣??真,君???亲?段的整合师:唐代胡曾写了一首《咏史诗》。展示:文帝銮luán舆yú劳北征,条侯此地整严兵。辕门不峻将军令,今日争知细柳营。生齐读。师:结合课文,说一说这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周亚夫刚正不阿、治军严谨的故事。师: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话说完整。生:这是一个说匈奴入侵,汉文帝派遣三名将军驻守边关的时候,皇帝想要慰问军营,其他军营都能长驱直入,只有周亚夫的细柳营军纪严明、严阵以待,皇帝最后夸周亚夫是“真将军”的故事。师:她说得很具体。生齐读点睛诗:???????前代遗贤厚德存,性情耿直不媚尊。???????驱除匈奴军令威,善兵雄才定乾坤。【插评:在第一节课的字词翻译之后,这节课是第二课时,老师的提问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语用整合,“真”将军形象耀然纸上。】????第三部分??文本之外的整合?整合比异师:“真”有时候不是无代价的,统治者的剑有时候是无情的,我们学过的《富贵不能淫》里说“一怒而诸侯惧”,更多的时候是天子之怒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好,我们看几则例子。展示:《郅恽拒门》?帝尝出猎,车驾夜还,恽拒关不开。帝令从者见面于门间。恽曰:“火明辽远”。遂不受诏。帝乃回从东中门入。明日,恽上书谏曰:“昔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万人惟忧。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其于社稷宗庙何?暴虎冯河,未至之戒,诚小臣所窃忧也。”书奏,赐布百匹,贬东中门候为参封尉。???????商末纣王暴虐荒淫,橫征暴敛,比干叹日:“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师:两者有什么不同?生:恽受到奖赏了,就像周亚夫一样的结局;比干被挖心,受到了酷刑。生:同样都是真诚,结局很不一样。?师:关于君臣关系,余英时说:“士作为一个承担文化使命的特殊阶级,自始便在中国史上发挥着知识分子的功能。”司马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在君臣关系上秉笔直书,构建了真实的君臣原始风貌,实现了“不虚美,不隐恶”。读课后链接——生读。师:这一段和谐的君臣关系在非常时期,那么当社会改变了呢?当大汉王朝步入稳定时期,我们再接着读《史记》的序言,了解作者,看看他的命运与周亚夫的命运有何异同。??整合求同?展示作者生平:天汉二年李陵抗击匈奴,兵败投降,朝廷震惊。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出于一时无奈,必将寻找机会报答汉朝。于是他就直言其说。武帝大怒,以为这是替李陵游说,并借以打击贰师将军李广利。就把他打入狱,遭了酷刑,也就是宫刑。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悲痛欲绝,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果就这样“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他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只为写《史记》。?师:读过司马迁的故事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生:司马迁,你的遭遇太凄惨了。师:是很悲惨,你可以结合周亚夫的遭遇。生:我明白了,你告诉我们“真将军”的故事,其实周亚夫也就是你啊,敢说真话。生:你和周亚夫都敢说真话,但周亚夫被文帝夸赞,你却遭受了刑法。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你的伟大就是活下来了。师:是的,司马迁忍辱负重地活下来了,创造了横绝千古的史家绝唱《史记》,托体同山阿。可,周亚夫的命运,还需要我们继续读书,探究,来,我们进一步了解周亚夫的命运。勾联人生?师:话说文帝临终的时候嘱咐太子。展示: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结合前面的:嗟呼,此真将军矣!?师:齐读,思考,你读出了什么?生:我觉得文帝对周亚夫非常信任。师:你读出了信任。生:我觉得这两个“真”,都是在非常时期的时候,重用亚夫。师:你的思考很深入。?下面我们看看周亚夫接下来的命运。展示:????????吴楚之变????得罪窦太后????????太子事件????皇帝不悦????????叛降处置????皇帝不听????????辞职被捕????皇帝听凭饿死师说这些故事。师:我们分析,周亚夫之死,他死在:————,比如——;————,比如——;……??生:我觉得他死在刚正不阿,比如人家霸上和棘门军都比较知实务。师:你的意思做人要务实。生:我觉得他死在不知道变通,朝代变了,你要改变性格。师:你的意思是说,朝代不同了,就要变的圆滑些,趋炎附势了。生:我觉得他死在景帝的昏庸。师:历史上称文帝、景帝时期是“文景之治”,相对清明的呢?到底亚夫的命运为什么如此呢?展示:《说文解字》里的“君”师:仔细观摩,你发现“君”的各种符号代表的意思?生沉默。生:口在下面。师:你是从形上来说的。生:上面的,都要把口压住,也许是不让人说话。师:你是从意上来说的。生:那一笔好像手,要捂住口。师:《说文解字》里,甲骨文做君,从尹,从口,治也,像一只手,拿着一根指挥棒,管住别人的口,指挥别人做事。可周亚夫就管不住自己的“口”,屡屡惹怒景帝,我们要知道,天子之怒。生:要杀人的。师:伏尸百万——生:血流成河。师:其实这种怒,无外乎一种皇权的威严被触犯。大家知道了周亚夫军细柳的背景,是在非常时期;而此时七国之乱已经解决,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很少的时代能走出这种怪圈。展示点睛诗:时人已识真将军,哪知垂老饿丧吞。口带斜纹非论命,一朝天子一怒昏。生齐读。师:而我们的周亚夫将军以不屈服的精神,光耀千古。周亚夫的刚正不阿,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精神。而“细柳营”也成为治军的典范,他和文帝的关系成为一种君臣际会的新型关系,它表达了臣要智勇双全,君要盛名之德,才能安邦定国,这种和谐的理想关系为后代标榜。?展示:????????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笙歌却返乌衣巷,?部曲皆还细柳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生齐读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细柳营精神,你记住了哪几种学习方法。生:我知道了整合法。生:我们要学会拓展,读更多的书。生:还要思辨地看问题。师:好,同学们记住了:读一篇文章,要知道“言”的整合,“文”的整合,要去广泛阅读,深入思考探究。同学们辛苦了,下课。【插评:通过求同比异,更清楚地看出了不同时代君主对待臣子的态度,体会“真”背后的人物命运。体会“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能够进行整本书阅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