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注:Z—章 J—节)Z—1 J—1生物:活生生、有生命的物体必须满足以下基本特征应激性: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生长:由小到大繁殖:能产生下一代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生(基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陆地、海洋和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的高空,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即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J—2生物与环境会相互影响。环境中能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湿度等生物因素:(1)同种:竞争和互助](2)不同种:吃与被吃 ,构成食物关系这说明生物要生存,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改变)着环境。有利影响:例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等。不利影响:例如,蝗灾,鼠害。Z—2 J—11.科学活动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2.生物学最早由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提出。3.生物分类学由瑞典科学家林奈提出(双名法)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指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为生物进化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哈维了现了血液循环,较早运用了实验方法,使生物科学进入了实证科学的行列。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J—21.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2.初中最常用的实验法是控制变量法。最关键的是只能有一个变量,且要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基本步骤:提出问题 (5)进行实验操作收集相关资料 (6)实验结果(眼睛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假设 (7)实验结论设计实验方案Z—3 J—11.显微镜的正确使用①倍数计算=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②物、像特点:上、下、左、右 全颠倒③污点判别:可能在物镜、目镜、玻片上 操作方法(略)④使用规则:先低后高,先粗后细⑤步骤:取镜安放 识图P34 图3-2对光:视野呈雪白色为止。放置玻片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观察:眼睛两次不同位置,先粗后细。 E. 收放⑥注意事例低倍镜看完换高倍镜只需调整细准焦螺旋甲同学看完换乙同学换玻片,重新操作2.临时装片的制作一擦 二滴 三取 四浸 五盖 六染 七吸★五盖:一侧先接触液滴,另一侧再缓缓盖在液滴上,要防止出现气泡。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①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②不同点:植物细胞 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识图:P42 图3—11 P43 图3—134.液泡判别细胞:液泡小而多:刚形成的植物细胞;液泡大而少:成熟的植物细胞。J—21.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细胞的生命活动:①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由细胞膜控制,它属于选择透过性膜,起保护作用②需要能量,由线粒体(动力工厂)提供,将有机物氧化分解。③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J—31.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相对越大,与外界充分进行物质交换,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细胞要分裂,使体积较小。2.细胞分裂过程(动物和植物相比)①相同点: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②不同点:动物细胞向中间凹陷,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不向中间凹陷,而在中间直接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3.细胞分裂的意义:使细胞数量增加Z—4 J—11.分裂:数量的改变,由少变多 (生命开始于受精卵)分化:功能的改变。2.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3. 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分布在体表,器脏的门外表面,起保护作用(个别还有分泌作用)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能收缩和舒张结缔组织: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接收刺激,产生、传导兴奋。植物的四大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起保护作用,分布于植物体表面,例,叶的上下表皮。营养组织:果肉、叶肉、幼嫩的茎等。导管:木质部里,输送水和无机盐输导组织:筛管:韧皮部里,输送有机物分生组织:分裂增生,根尖、叶芽、茎的形成层。植物体的六大器官,分两类,即营养器官:有 根、 茎、 叶 三种生殖器官: 有 花、果实、种子 三种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体的构成)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和动物体Z—5 J—11.实验:P71 活动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P72 演示“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P73 活动“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P74 演示“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2.叶的结构:P78图5—8P79 文字部分(略)3.光合作用A、实质: 物质转变: 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能量转化: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过程:光二氧化碳+水 淀粉+氧气叶绿体C、意义:①提供食物②提供能量③调节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4.应用:立体种植J—2呼吸作用1.实验:P83 演示 P84 演示 P85演示2.呼吸作用A.过程: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线粒体B.意义:用于生命活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转化成热量散失3.对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条件 有光 有光或无光物质转变 无机物 有机物 有机物 无机物能量转化 光能 化学能 化学能 其它形式的能量场所 叶绿体,叶 线粒体,所有细胞应用:A蔬菜储存充入较多的二氧化碳B农民松土、土壤板结C水涝地J—3 吸收作用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反之,“烧苗”吸水的部分:根尖 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增生;伸长区:使根伸长,根生长最大快的部位;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吸水和无机盐最主要的部位。无机盐: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无土栽培J—4 蒸腾作用1.过程: 水 水蒸气2.意义:A散热、降温B促进植物体内水、无机盐的运输Z—6 J—11.种子的结构种皮—保护胚芽—发育成茎、叶双子叶植物 胚 胚轴—发育成根和茎连接的部分胚根—发育成根子叶—两片,储存养料种皮—保护胚芽—发育成茎、叶单子叶植物 胚 胚轴—发育成根和茎连接的部分胚根—发育成子叶—一片 ,转运养料胚乳—储存养料2.对比都有种皮和胚不同:(1)子叶数目不同是否有胚乳3.种子萌发的条件发育成熟而完整的胚A.内在条件足够的供胚发育的营养储备(水、无机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适量的水分B.外在条件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J—2 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1.种子萌发和形成幼苗,标志着植物体进入营养器官的生长阶段。2. 直根系:由主根和侧根组成 (双子叶植物的根系)根系须根系:由不定根组成 (单子叶植物的根系)3. 生长点叶原基—发育为幼叶—成叶叶芽 芽原基—发育为侧芽—发育为侧枝芽轴—节间4.茎的生长是顶芽生长点细胞分裂和伸长的结果J—3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1.花的结构: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其中主要的结构是雄蕊和雌蕊2.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作用发生在胚珠里面。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 胚被—发育成种皮 果实胚珠 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Z—7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绿色植物是生产者2.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与光合作用有关3.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主要与蒸腾作用有关4.我国的植被主要有: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等类型5.银杉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