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陕西省渭南市富平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陕西省渭南市富平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资源简介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15七上·渭南月考)地球赤道的周长约是(  )
A.4千米 B.4万千米 C.4000米 D.400米
2.(2015七上·渭南月考)有关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纬线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B.经线互相平行,指示东西方向
C.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2015七上·渭南月考)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表示A点的经纬度正确的是(  )
A.110°E,30°S B.120°W,50°S
C.110°W,30°N D.120°E,50°N
(2)图中,A位于B的什么方向(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4.(2015七上·渭南月考)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长短变化 B.时间差异
C.四季的划分 D.五带的形成
5.(2015七上·渭南月考)地球上的“五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6.(2015七上·渭南月考)地球自转的一周的时间是(  )
A.一年 B.半年 C.一月 D.一天
7.(2015七上·渭南月考)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当地球运行到D处时,日期大约在(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2)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赤道
8.(2015七上·渭南月考)图幅相同的不同比例尺地图,所表示的内容最为详细的是(  )
A.1:60000 B.1:100000 C.1:600000 D.1:1000000
9.(2015七上·渭南月考)下列图例,表示铁路的是(  )
A. B.
C. D.
10.(2015七上·渭南月考)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中,其中“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是(  )
A.山地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11.(2015七上·渭南月考)读图,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800米 B.1100米 C.2900米 D.600米
12.(2015七上·渭南月考)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陡
B.闭合等高线读数自中心向外读数减少,表示的是盆地
C.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D.闭合等高线读数自中心向外读数增加,表示的是山峰
13.(2015七上·渭南月考)从世界海陆分布的面积看,海洋与陆地面积比约为(  )
A.1:1 B.7:3 C.3:7 D.1:2
14.(2015七上·渭南月考)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  )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15.(2015七上·渭南月考)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和最小的洋的组合是(  )
A.亚洲、北冰洋 B.亚洲、印度洋
C.欧洲、印度洋 D.南美洲、印度洋
16.(2015七上·邵阳期末)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  )
A.白令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黑海
17.(2015七上·渭南月考)下列原因不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的是(  )
A.人类活动 B.刮风下雨
C.地壳的运动 D.海平面的升降
18.(2015七上·渭南月考)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共分为十一大板块
B.板块挤压处常形成高大的山脉
C.板块张裂处常形成平原
D.板块形成以后是固定不变的
19.(2016七上·淮安月考)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有(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极洲
20.(2015七上·咸阳月考)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雷雨的是(  )
A. B. C. D.
21.(2015七上·渭南月考)下列叙述,表示气候的是(  )
A.晴空万里 B.雷电交加 C.细雨绵绵 D.冬暖夏凉
22.(2015七上·渭南月考)下列天气符号,表示西风6级的是(  )
A. B. C. D.
23.(2015七上·渭南月考)下列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时刻在变
B.都变化不大
C.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D.二者不存在任何关系
24.(2015七上·渭南月考)某地7月平均气温为20℃,1月平均气温是﹣5℃,则此地气温年较差是(  )
A.15℃ B.20℃ C.25℃ D.5℃
25.(2015七上·渭南月考)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一般出现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26.(2015七上·渭南月考)在气温的日变化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
A.中午12点 B.日出前后 C.午后14点 D.晚上20点
27.(2015七上·渭南月考)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升高(  )
A.0.4℃ B.0.5℃ C.0.6℃ D.0.7℃
28.(2015七上·渭南月考)如图等温线图反映的是南北哪个半球什么季节的气温分布(  )
A.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夏季
C.南半球,冬季 D.北半球,冬季
二、综合题
29.(2015七上·渭南月考)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上比例尺为1: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千米。
(2)A地的海拔是   米,甲山顶对于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米。
(3)图中山坡B的坡度和山坡C相比,坡度较陡的是   。
(4)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丙:   ;丁:   ;EF:   ;GH:   。
(5)河流应发育在图中的   处(填EF或GF)。
30.(2015七上·渭南月考)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   ;B   ;C   ;D   
E   ;F   ;G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   ;②   ;③   ;④   
(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   洲(填名称),面积最大的是   洲(填名称)。
(4)赤道穿过的大洲的有   洲、   洲、   洲和   洲。
(5)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洋.轮廓形状像“S”的是   洋。
31.(2015七上·渭南月考)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符号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A   ,B   ,C   ,D   ,E   ,F   。
(2)在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板块。
(3)英国地震很少,原因是英国处在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   (活跃/稳定).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因为日本地处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活跃/稳定)。
(4)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地震带和   地震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纬线的长度不相等,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错误;
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B错误;
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C错误;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知识应用题,理解经线和纬线的形状和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即可容易答题。
3.【答案】(1)D
(2)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1)依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120°E,50°N。
(2)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A位于B的东北方向。
故答案为:(1)D。(2)B。
【点评】(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2)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4.【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长短变化、季节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等。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5.【答案】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上得到太阳光热最多的地方是五带中的热带,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最少的部分是寒带。
故答案为:D。
【点评】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五带中,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阳光斜射厉害,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6.【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
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7.【答案】(1)B
(2)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当地球运行到D处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2)读图可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D处,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故答案为:(1)B。(2)A。
【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理解以上知识即可答题。
(2)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理解以上知识即可答题。
8.【答案】A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较选项A、B、C、D中的比例尺,最大的比例尺是选项A。
故答案为:A。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9.【答案】B
【知识点】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
【解析】【分析】A表示首都,B表示铁路,C表示山峰,D为河流、湖泊。
故答案为:B。
【点评】阅读地图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看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不同的地图上,图例有时不同,看地图时必须先熟悉一下图例,然后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
10.【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中,“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是盆地。
故答案为:C。
【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11.【答案】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读图可知,甲地的海拔是2000米,乙地的海拔是9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0米﹣900米=1100米。
故答案为:B。
【点评】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12.【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故答案为:C。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13.【答案】B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占29%;故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的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
故答案为:B
【点评】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14.【答案】B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
故答案为:B。
【点评】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
15.【答案】A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
【解析】【分析】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洋是北冰洋。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知道大洲大洋名称、位置即可答题。
16.【答案】B
【知识点】大洲分界线
【解析】【分析】解: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故选:B.
【点评】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
17.【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但刮风下雨不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故答案为:B。
【点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18.【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共分为六个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板块挤压处常形成高大的山脉,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故答案为:B。
【点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19.【答案】A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
【解析】【分析】南北极圈之内为寒带,极圈与回归线之间为温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亚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北部北极圈穿过俄罗斯,北极圈以内为北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它的南部,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属于热带.故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各大洲的分布,认真比较得出答案.
20.【答案】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分析】根据常用的天气符号作出判断即可.A表示的意思为晴天;B中表示的是沙尘暴;C中符号表示雷雨天气;D中符号表示冰雹.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用的天气符号与天气图,此题比较简单,只要牢记这些符号就会迎刃而解.
21.【答案】D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A、C、B都是短时间的天气变化,D时间长,具有稳定性,描述的是气候。
故答案为:D。
【点评】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22.【答案】A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即在风杆上标有风尾、风旗的一端。风级的表示方法,即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为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所以 表示西风六级、 表示东风六级、 表示西风八级、 表示东风八级。
故答案为:A。
【点评】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
23.【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选项AB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24.【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7月和1月分别代表北半球陆地的最热月和最冷月,某地7月平均气温为20℃,1月平均气温是﹣5℃,则此地气温年较差是25℃。
故答案为:C。
【点评】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减去一年中最冷月平均气温。
25.【答案】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
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
26.【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故答案为:B。
【点评】气温指空气的温度,测量气温的仪器为温度计,对气温的观测一天要进行3~4次,再计算平均值。
27.【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28.【答案】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图中所示气温向北降低,该图所示的是北半球气温分布图,图中所示海洋气温向高纬度方向凸出,说明同纬度地区的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气温分布图。
故答案为:D。
【点评】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
29.【答案】(1)200000;2
(2)400;220
(3)C
(4)鞍部;陡崖;山谷;山脊
(5)EF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上比例尺为1:200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2)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的海拔是400米;甲山顶海拔是1250米,乙山顶海拔是1030米,甲乙山顶相对高度是1250﹣1030=220米。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由此可知,图中山坡B的坡度和山坡C相比,坡度较陡的是C。
(4)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丙鞍部,丁陡崖,EF山谷,GH山脊。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谷处易形成河流;因此河流应发育在图中的EF处。
故答案为:(1)200000;2;(2)400;220;(3)C;(4)鞍部;陡崖;山谷;山脊;(5)EF。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30.【答案】(1)欧洲;亚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极洲
(2)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南极;亚
(4)非;亚;大洋;南美
(5)太平;大西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1)全球共有七大洲,依据位置、轮廓,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为:A欧洲,B亚洲,C北美洲,D非洲,E大洋洲,F南美洲,G南极洲。
(2)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依据位置,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为:①北冰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太平洋。
(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南极洲,其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亚洲面积约4400万千米2,是世界第一大洲。
(4)赤道穿过的大洲的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其中穿过非洲、南美洲的大陆部分。
(5)四大洋按面积排列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轮廓形状像“S”的是大西洋。
故答案为:(1)欧洲;亚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极洲;(2)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2)南极;亚;(4)非;亚;大洋;南美;(5)太平;大西。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1.【答案】(1)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太平洋
(3)稳定;活跃
(4)环太平洋火山;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
(1)图中字母A是亚欧板块,B是太平洋板块,C是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E印度洋板块,F南极洲板块。
(2)在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3)英国处在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地震很少。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4)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这两大火山地震带地处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故答案为:(1)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2)太平洋;(3)稳定;活跃;(4)环太平洋火山;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
【点评】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1 / 1陕西省渭南市富平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2015七上·渭南月考)地球赤道的周长约是(  )
A.4千米 B.4万千米 C.4000米 D.400米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2015七上·渭南月考)有关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纬线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B.经线互相平行,指示东西方向
C.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纬线的长度不相等,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错误;
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B错误;
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C错误;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知识应用题,理解经线和纬线的形状和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即可容易答题。
3.(2015七上·渭南月考)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表示A点的经纬度正确的是(  )
A.110°E,30°S B.120°W,50°S
C.110°W,30°N D.120°E,50°N
(2)图中,A位于B的什么方向(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答案】(1)D
(2)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1)依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120°E,50°N。
(2)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A位于B的东北方向。
故答案为:(1)D。(2)B。
【点评】(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2)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4.(2015七上·渭南月考)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长短变化 B.时间差异
C.四季的划分 D.五带的形成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长短变化、季节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等。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5.(2015七上·渭南月考)地球上的“五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答案】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上得到太阳光热最多的地方是五带中的热带,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最少的部分是寒带。
故答案为:D。
【点评】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五带中,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阳光斜射厉害,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6.(2015七上·渭南月考)地球自转的一周的时间是(  )
A.一年 B.半年 C.一月 D.一天
【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
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7.(2015七上·渭南月考)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当地球运行到D处时,日期大约在(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2)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赤道
【答案】(1)B
(2)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当地球运行到D处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2)读图可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D处,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故答案为:(1)B。(2)A。
【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理解以上知识即可答题。
(2)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理解以上知识即可答题。
8.(2015七上·渭南月考)图幅相同的不同比例尺地图,所表示的内容最为详细的是(  )
A.1:60000 B.1:100000 C.1:600000 D.1:1000000
【答案】A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较选项A、B、C、D中的比例尺,最大的比例尺是选项A。
故答案为:A。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9.(2015七上·渭南月考)下列图例,表示铁路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根据图例提取地图信息
【解析】【分析】A表示首都,B表示铁路,C表示山峰,D为河流、湖泊。
故答案为:B。
【点评】阅读地图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看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不同的地图上,图例有时不同,看地图时必须先熟悉一下图例,然后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
10.(2015七上·渭南月考)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中,其中“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是(  )
A.山地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中,“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是盆地。
故答案为:C。
【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11.(2015七上·渭南月考)读图,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800米 B.1100米 C.2900米 D.600米
【答案】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读图可知,甲地的海拔是2000米,乙地的海拔是9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0米﹣900米=1100米。
故答案为:B。
【点评】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12.(2015七上·渭南月考)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陡
B.闭合等高线读数自中心向外读数减少,表示的是盆地
C.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D.闭合等高线读数自中心向外读数增加,表示的是山峰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故答案为:C。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13.(2015七上·渭南月考)从世界海陆分布的面积看,海洋与陆地面积比约为(  )
A.1:1 B.7:3 C.3:7 D.1:2
【答案】B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占29%;故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的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
故答案为:B
【点评】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14.(2015七上·渭南月考)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  )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答案】B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
故答案为:B。
【点评】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
15.(2015七上·渭南月考)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和最小的洋的组合是(  )
A.亚洲、北冰洋 B.亚洲、印度洋
C.欧洲、印度洋 D.南美洲、印度洋
【答案】A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
【解析】【分析】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洋是北冰洋。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知道大洲大洋名称、位置即可答题。
16.(2015七上·邵阳期末)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  )
A.白令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黑海
【答案】B
【知识点】大洲分界线
【解析】【分析】解: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故选:B.
【点评】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
17.(2015七上·渭南月考)下列原因不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的是(  )
A.人类活动 B.刮风下雨
C.地壳的运动 D.海平面的升降
【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但刮风下雨不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故答案为:B。
【点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18.(2015七上·渭南月考)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共分为十一大板块
B.板块挤压处常形成高大的山脉
C.板块张裂处常形成平原
D.板块形成以后是固定不变的
【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共分为六个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板块挤压处常形成高大的山脉,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故答案为:B。
【点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19.(2016七上·淮安月考)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有(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极洲
【答案】A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
【解析】【分析】南北极圈之内为寒带,极圈与回归线之间为温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亚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北部北极圈穿过俄罗斯,北极圈以内为北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它的南部,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属于热带.故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各大洲的分布,认真比较得出答案.
20.(2015七上·咸阳月考)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雷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分析】根据常用的天气符号作出判断即可.A表示的意思为晴天;B中表示的是沙尘暴;C中符号表示雷雨天气;D中符号表示冰雹.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用的天气符号与天气图,此题比较简单,只要牢记这些符号就会迎刃而解.
21.(2015七上·渭南月考)下列叙述,表示气候的是(  )
A.晴空万里 B.雷电交加 C.细雨绵绵 D.冬暖夏凉
【答案】D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A、C、B都是短时间的天气变化,D时间长,具有稳定性,描述的是气候。
故答案为:D。
【点评】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22.(2015七上·渭南月考)下列天气符号,表示西风6级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即在风杆上标有风尾、风旗的一端。风级的表示方法,即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为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所以 表示西风六级、 表示东风六级、 表示西风八级、 表示东风八级。
故答案为:A。
【点评】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
23.(2015七上·渭南月考)下列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时刻在变
B.都变化不大
C.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D.二者不存在任何关系
【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选项AB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24.(2015七上·渭南月考)某地7月平均气温为20℃,1月平均气温是﹣5℃,则此地气温年较差是(  )
A.15℃ B.20℃ C.25℃ D.5℃
【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7月和1月分别代表北半球陆地的最热月和最冷月,某地7月平均气温为20℃,1月平均气温是﹣5℃,则此地气温年较差是25℃。
故答案为:C。
【点评】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减去一年中最冷月平均气温。
25.(2015七上·渭南月考)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一般出现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答案】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
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
26.(2015七上·渭南月考)在气温的日变化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
A.中午12点 B.日出前后 C.午后14点 D.晚上20点
【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故答案为:B。
【点评】气温指空气的温度,测量气温的仪器为温度计,对气温的观测一天要进行3~4次,再计算平均值。
27.(2015七上·渭南月考)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升高(  )
A.0.4℃ B.0.5℃ C.0.6℃ D.0.7℃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28.(2015七上·渭南月考)如图等温线图反映的是南北哪个半球什么季节的气温分布(  )
A.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夏季
C.南半球,冬季 D.北半球,冬季
【答案】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图中所示气温向北降低,该图所示的是北半球气温分布图,图中所示海洋气温向高纬度方向凸出,说明同纬度地区的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气温分布图。
故答案为:D。
【点评】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
二、综合题
29.(2015七上·渭南月考)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上比例尺为1: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千米。
(2)A地的海拔是   米,甲山顶对于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米。
(3)图中山坡B的坡度和山坡C相比,坡度较陡的是   。
(4)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丙:   ;丁:   ;EF:   ;GH:   。
(5)河流应发育在图中的   处(填EF或GF)。
【答案】(1)200000;2
(2)400;220
(3)C
(4)鞍部;陡崖;山谷;山脊
(5)EF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上比例尺为1:200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2)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的海拔是400米;甲山顶海拔是1250米,乙山顶海拔是1030米,甲乙山顶相对高度是1250﹣1030=220米。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由此可知,图中山坡B的坡度和山坡C相比,坡度较陡的是C。
(4)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丙鞍部,丁陡崖,EF山谷,GH山脊。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谷处易形成河流;因此河流应发育在图中的EF处。
故答案为:(1)200000;2;(2)400;220;(3)C;(4)鞍部;陡崖;山谷;山脊;(5)EF。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30.(2015七上·渭南月考)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   ;B   ;C   ;D   
E   ;F   ;G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   ;②   ;③   ;④   
(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   洲(填名称),面积最大的是   洲(填名称)。
(4)赤道穿过的大洲的有   洲、   洲、   洲和   洲。
(5)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洋.轮廓形状像“S”的是   洋。
【答案】(1)欧洲;亚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极洲
(2)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南极;亚
(4)非;亚;大洋;南美
(5)太平;大西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1)全球共有七大洲,依据位置、轮廓,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为:A欧洲,B亚洲,C北美洲,D非洲,E大洋洲,F南美洲,G南极洲。
(2)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依据位置,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为:①北冰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太平洋。
(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南极洲,其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亚洲面积约4400万千米2,是世界第一大洲。
(4)赤道穿过的大洲的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其中穿过非洲、南美洲的大陆部分。
(5)四大洋按面积排列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轮廓形状像“S”的是大西洋。
故答案为:(1)欧洲;亚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极洲;(2)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2)南极;亚;(4)非;亚;大洋;南美;(5)太平;大西。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1.(2015七上·渭南月考)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符号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A   ,B   ,C   ,D   ,E   ,F   。
(2)在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板块。
(3)英国地震很少,原因是英国处在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   (活跃/稳定).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因为日本地处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活跃/稳定)。
(4)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地震带和   地震带。
【答案】(1)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太平洋
(3)稳定;活跃
(4)环太平洋火山;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
(1)图中字母A是亚欧板块,B是太平洋板块,C是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E印度洋板块,F南极洲板块。
(2)在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3)英国处在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地震很少。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4)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这两大火山地震带地处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故答案为:(1)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2)太平洋;(3)稳定;活跃;(4)环太平洋火山;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
【点评】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