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甘肃省临洮县康家集初中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2016八下·泰兴期中)从世界看中国,我国位于(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2.(2016八上·龙华期中)当我国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我国纬度跨度大 B.我国地势落差大C.我国经度跨度大 D.我国地形复杂多样3.(2016八上·潍坊月考)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分别是( )A.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渤海、黄海、东海、南海C.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D.东海、渤海、黄海、南海4.(2015八上·白银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渤海、东海 B.黄海、琼州海峡C.渤海、琼州海峡 D.南海、渤海5.(2016八上·临洮期中)下列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中,具有典型的地广人稀特点的是( )A. B.C. D.6.(2016八上·临洮期中)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 )A.北寒带 B.热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7.(2016七上·端州期末)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A.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B.山区人口多,平原地区人口少C.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小D.季风区比非季风区人口少8.(2016八上·临洮期中)第四十一届世博会的举办地是在我国的( )A.京 B.沪 C.苏 D.浙9.(2016八上·潍坊月考)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朝鲜族 B.维吾尔族 C.壮族 D.哈萨克族10.(2016八上·龙华期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以下哪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景观的描述( )A.蒙古族 B.藏族 C.满族 D.苗族11.(2017八上·铁力期中)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的主要原因( )A.地势西高东低 B.地形复杂多样C.山区面积大 D.南北跨纬度广12.(2016八上·潍坊月考)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东南、西南边疆地区 B.西部、南部边疆的区C.东部、南部边疆地区 D.西南、西北、东北边疆地区13.(2016八上·临洮期中)我国某山脉为东西走向,且为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该山脉名称为( )A.大兴安岭 B.天山 C.昆仑山 D.秦岭(2)该山脉以南有一个自治区常年低温,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海拔高C.距海遥远 D.受到冬季风影响14.(2016八上·临洮期中)下列山脉与昆仑山脉走向相同的是( )A.横断山 B.长白山 C.南岭 D.太行山15.(2016八上·东安月考)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 )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阴川盆地 D.黄土高原、汉江谷地16.(2016八上·泰州期末)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C.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D.人口稀疏区与人口稠密区的分界线17.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B.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C.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以满足市场需要。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积极建设小水电站。18.(2016八上·临洮期中)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图所示的黄河河道,出现在( )A.黄河的上游 B.黄河的中游C.黄河的下游 D.黄河的中游和下游(2)形成该图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黄河上游的梯级开发 B.黄河沿岸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C.内蒙古高原的过度放牧 D.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9.(2016八上·宜兴期中)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南向北渐少B.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增加C.从东向西逐渐减少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0.(2016八上·临洮期中)下列河流中水量丰富,含沙量小,无冰期的是( )A.长江 珠江 B.黄河 海河C.长江 黄河 D.黑龙江及支流松花江21.(2016八上·临洮期中)我国各地出产不同的水果,如辽宁、山东的苹果、梨,湖南 江西的柑橘,广东、海南的芒果、香蕉等。这说明我国( )A.气候复杂多样,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B.夏季普遍高温,热量丰富C.全国降水丰富D.季风气候显著22.(2015八上·白银期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其河水补给来源和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 )A.雨水,夏季 B.冰雪融水,夏季C.雨水,冬季 D.冰雪融水,冬季23.(2015八上·白银期中)“‘黄金水道’多河港”体现了长江的( )A.水能丰富 B.灌溉价值 C.航运价值 D.养殖效益二、综合题24.(2016八上·临洮期中)读“我国地形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分布空白图”回答:(1)将剖面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表中相应处:数字 ① ② ③ ④ ⑤地理事物名称 (2)我国地势特点是 。(3)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地形区是 。(4)A是 盆地,H是 高原。(5)G是巨大的弧形山脉 。(6)E是 ,它和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一月份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5.(2017八上·钦州港月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B,C,D四部分中,汉族主要集中在 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的自治区只居住着一个民族B.B处没有汉族分布C.我国在C处设立了自治区D.D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3)如果你是一位新疆的同学,你的家乡最可能在图中 处。(4)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说明我国民族分布具有 的特点。26.(2016八上·临洮期中)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 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 地。(2)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 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是 地。(3)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不多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4)甲地的气候类型属于右图三种季风气候中的 气候。(5)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粮食作物是 。(6)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我国大多数地方呈现冬季 ,夏季 的气候特征。27.(2016八上·临洮期中)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属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界线的是 ;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 。(填字母)(2)山脉G东侧的地形区为 ,西侧的地形为 。(3)黄河发源于 高原;注入 。(4)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是 , 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 。(5)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 。(6)下列治理黄河修建的水利工程,有控制洪水、发电、拦沙等方面重要作用的是( )A.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B.三峡水利枢纽工程C.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D.龙羊峡水利枢纽工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解析】【分析】解: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故选:B.【点评】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2.【答案】C【知识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为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我国疆域辽阔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3°N);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N);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73°E);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135°E).解: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现象;我国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由此可知东西跨经度大约60度,跨5个时区;我国跨经度广,是造成东西部晨昏差异的原因.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要理解回答.3.【答案】B【知识点】中国的疆域【解析】【分析】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依据题意,结合选项。故选:B。【点评】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临太平洋,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本题考查我国的临海位置,属于基础题,结合地图牢记即可。4.【答案】C【知识点】中国的疆域【解析】【分析】解: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琼州海峡和渤海是我国的两大内海.根据题意.故选:C.【点评】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临太平洋.琼州海峡和渤海是我国的两大内海.5.【答案】C【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中国的行政区划【解析】【分析】由图中省份的轮廓可知,图中A是湖南省,B是广东省,C是青海省,D是山东省;在四个省份中,地广人稀的是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自然条件恶劣。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省区轮廓形状及人口分布,结合我国政区图记忆省区轮廓形状较好,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答题的基础。6.【答案】C【知识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解析】【分析】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大部分位于23.5°N~66.5°N之间,属于北温带,而小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纬度位置,结合我国疆域图答题较好,属于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7.【答案】C【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解析】【分析】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故选:C【点评】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8.【答案】B【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解析】【分析】第四十一届世博会的举办地是在我国的上海,上海的简称是沪或申。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熟记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答题的关键,属于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9.【答案】C【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解析】【分析】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故选:C。【点评】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10.【答案】A【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解析】【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部分属于地势坦荡的内蒙古高原,内蒙古东部边缘的大兴安岭山地,降水较多,森林茂盛,中部的多数地方水草丰茂,是广阔的草原牧场,西部气候干旱,沙漠面积较大.解: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中部水草丰茂,这里牛羊成群,毡房点点,是我国的草原牧区,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故选项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蒙古自治区的景观变化.说一说我国的四大牧区的名称和各自的优良畜种.11.【答案】A【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解析】【分析】地势特点决定河流的流向,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故选:A.【点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我国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在阶梯与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12.【答案】D【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解析】【分析】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边疆地区。故选:D。【点评】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本题考查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牢记即可。13.【答案】(1)C(2)B【知识点】我国主要山脉;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解析】【分析】(1)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故该山脉为昆仑山。(2)昆仑山是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分界线,青藏高原位于其南部,因为海拔较高,终年气温较低,故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故答案为:(1)C;(2)B。【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地形区的位置,结合我国地形图记忆较好,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经常使用地图和规范使用地图的习惯,并注重积累。14.【答案】C【知识点】我国主要山脉【解析】【分析】昆仑山脉的走向是东西走向,以上四列山脉中,南岭是东西走向,横断山是南北走向山脉,长白山和太行山是东北—西南走向。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结合我国山脉分布图记忆较好,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经常使用地图和规范使用地图的习惯,并注重积累。15.【答案】B【知识点】我国主要山脉;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解析】【分析】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山脉以东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东北平原,以西是我国最为平坦的内蒙古高原,故选B。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牢记即可。16.【答案】C【知识点】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解析】【分析】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观察我国地形分布图,明确阶梯分界线。17.【答案】C【知识点】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解析】【分析】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都叫山区。广大山区有着丰富的森林和矿产资源,为发展经济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与平原相比,山区不大适宜发展农业,易造成水土流失,但是某些水热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可以大力发展林业,牧业。还可以被开发出观光旅游区,为当地人们增加收入。由于地形崎岖,交通不宜普及,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经济基础比较落后【点评】正确认识山区在发展经济中的优势和劣势。18.【答案】(1)C(2)D【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解析】【分析】(1)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基本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狭小。(2)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图中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故答案为:(1)C;(2)D。【点评】本题考查黄河下游特点及成因,了解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需要结合地图进行分析。19.【答案】D【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20.【答案】A【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解析】【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四个方面。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的含沙量很大,冬季结冰的有黄河、海河、黑龙江及支流松花江,因此符合“水量丰富,含沙量小,无冰期的”是长江与珠江。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结合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点分析有助于理解和记忆。21.【答案】A【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解析】【分析】我国各地出产不同的水果,如辽宁、山东的苹果、梨,湖南、江西的柑橘,广东、海南的芒果、香蕉等。这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气候特征,牢记我国气候的显著特征是答题的基础,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22.【答案】B【知识点】我国内流、外流河的分界【解析】【分析】解:塔里木河全长2 176千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这条河流位于我国干旱地区,流经塔里木盆地北部.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北部天山和南部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夏季,随着冰雪融化,内流河水量增多,形成汛期;夏季过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故选:B.【点评】中国外流区面积61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内流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6%.中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外流河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95%以上,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5%.23.【答案】C【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解析】【分析】解:长江作为我国最大的内河航道,四大河港,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可以江海联运,航运价值极高;当前长江的干支流的通航里程已达到9.6万公里,可以绕地球两圈半;年货运量大约占全国河流总运输量之70%,万吨巨轮可从长江上溯至南京,5000吨级的轮船可以开到武汉,3000吨级的可直至重庆.由此可见,众多的河港是体现了长江的航运价值.故选:C.【点评】依据长江流域的航运价值来解答此题.24.【答案】(1)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海(2)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3)青藏高原(4)塔里木;云贵(5)喜马拉雅山脉(6)秦岭;0℃【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主要山脉;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①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②是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③是位于秦岭以南的四川盆地,④是位于淮河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平原,⑤是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2)由图可知,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3)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是青藏高原,横断山脉是第一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4)由图可知,图中A是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H是位于青藏高原以东的云贵高原。(5)由图可知,G是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6)由图可知,E是东西走向的秦岭,它与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故答案为:(1)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海;(2)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3)青藏高原;(4)塔里木;云贵;(5)喜马拉雅山脉;(6)秦岭;0℃。【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地形区的分布、地势特点、阶梯划分、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综合性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25.【答案】(1)C;A,B,D(2)D(3)A(4)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解析】【分析】(1)图中A、B、C、D四部分中,汉族主要集中在C处,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A、B、D处,位于西北、西北和东北地区;(2)A处的自治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维吾尔族为主,其它民族杂居分布,B处位于我国西藏地区,也有汉族分布;C处主要为汉族分布区,没在C处设立了自治区,D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3)新疆的同学家乡最可能在图中A 处,我国西北边陲;(4)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说明我国民族分布具有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故答案为:(1)C;ABD;(2)D;(3)A;(4)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民族的分布,牢记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答题的关键,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难度一般。26.【答案】(1)甲;乙(2)乙;甲(3)C(4)温带季风(5)水稻(6)寒冷干燥;炎热多雨【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解析】【分析】(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乙地。(2)甲乙两地中降水量较大的是乙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是甲地。(3)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东部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4)甲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是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十分有利。(5)甲地一月份气温低于0℃,属于温带,降水集中在夏季,属于季风气候,所以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一月份气温高于0℃,低于20℃,属于亚热带,降水属于夏季多雨型,所以乙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还是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以北旱地种植小麦,以南水田种植水稻,故甲对应的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对应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以北种植小麦,以南种植水稻。(6)受到冬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降水少,气温低,夏季降水多,气温高,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故答案为:(1)甲;乙;(2)乙;甲;(3)C;(4)温带季风;(5)水稻;(6)寒冷干燥;炎热多雨。【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气候的相关知识,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27.【答案】(1)A;B(2)华北平原;黄土高原(3)青藏;渤海(4)河口;桃花峪(5)黄海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形成地上河(6)C【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解析】【分析】(1)从图上可以看出,属于第一、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在图上A表示的是昆仑山,是第一、第二阶梯的分界线;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秦岭。(2)从图上可以看出,G是我国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太行山,太行山西侧是黄土高原,东侧是华北平原。(3)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穿过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最后注入渤海。(4)该河的上、中游的分界线是位于内蒙古的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线是位于河南的桃花峪。(5)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因为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坡度较大,易受雨水的侵蚀,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成为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同时中游所携带的泥沙在下游沉积起来,使得下游河床抬高,逐渐成了高出地面几米的“地上河”。(6)在黄河修建的水利工程,有控制洪水、发电、拦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的是小浪底枢纽工程,三峡工程是位于长江。故答案为:(1)A;B;(2)华北平原;黄土高原;(3)青藏;渤海;(4)河口;桃花峪;(5)黄海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形成地上河;(6)C。【点评】本题考查黄河的源流概况及开发治理、我国主要山脉及地形区分布、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综合性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1 / 1甘肃省临洮县康家集初中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2016八下·泰兴期中)从世界看中国,我国位于(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答案】B【知识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解析】【分析】解: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故选:B.【点评】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2.(2016八上·龙华期中)当我国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我国纬度跨度大 B.我国地势落差大C.我国经度跨度大 D.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答案】C【知识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为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我国疆域辽阔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3°N);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N);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73°E);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135°E).解: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现象;我国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由此可知东西跨经度大约60度,跨5个时区;我国跨经度广,是造成东西部晨昏差异的原因.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要理解回答.3.(2016八上·潍坊月考)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分别是( )A.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渤海、黄海、东海、南海C.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D.东海、渤海、黄海、南海【答案】B【知识点】中国的疆域【解析】【分析】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依据题意,结合选项。故选:B。【点评】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临太平洋,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本题考查我国的临海位置,属于基础题,结合地图牢记即可。4.(2015八上·白银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渤海、东海 B.黄海、琼州海峡C.渤海、琼州海峡 D.南海、渤海【答案】C【知识点】中国的疆域【解析】【分析】解: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琼州海峡和渤海是我国的两大内海.根据题意.故选:C.【点评】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临太平洋.琼州海峡和渤海是我国的两大内海.5.(2016八上·临洮期中)下列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中,具有典型的地广人稀特点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中国的行政区划【解析】【分析】由图中省份的轮廓可知,图中A是湖南省,B是广东省,C是青海省,D是山东省;在四个省份中,地广人稀的是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自然条件恶劣。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省区轮廓形状及人口分布,结合我国政区图记忆省区轮廓形状较好,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答题的基础。6.(2016八上·临洮期中)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 )A.北寒带 B.热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答案】C【知识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解析】【分析】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大部分位于23.5°N~66.5°N之间,属于北温带,而小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纬度位置,结合我国疆域图答题较好,属于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7.(2016七上·端州期末)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A.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B.山区人口多,平原地区人口少C.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小D.季风区比非季风区人口少【答案】C【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分界线【解析】【分析】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故选:C【点评】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8.(2016八上·临洮期中)第四十一届世博会的举办地是在我国的( )A.京 B.沪 C.苏 D.浙【答案】B【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解析】【分析】第四十一届世博会的举办地是在我国的上海,上海的简称是沪或申。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熟记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答题的关键,属于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9.(2016八上·潍坊月考)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朝鲜族 B.维吾尔族 C.壮族 D.哈萨克族【答案】C【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解析】【分析】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故选:C。【点评】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10.(2016八上·龙华期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以下哪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景观的描述( )A.蒙古族 B.藏族 C.满族 D.苗族【答案】A【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解析】【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部分属于地势坦荡的内蒙古高原,内蒙古东部边缘的大兴安岭山地,降水较多,森林茂盛,中部的多数地方水草丰茂,是广阔的草原牧场,西部气候干旱,沙漠面积较大.解: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中部水草丰茂,这里牛羊成群,毡房点点,是我国的草原牧区,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故选项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蒙古自治区的景观变化.说一说我国的四大牧区的名称和各自的优良畜种.11.(2017八上·铁力期中)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的主要原因( )A.地势西高东低 B.地形复杂多样C.山区面积大 D.南北跨纬度广【答案】A【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解析】【分析】地势特点决定河流的流向,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故选:A.【点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我国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在阶梯与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12.(2016八上·潍坊月考)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东南、西南边疆地区 B.西部、南部边疆的区C.东部、南部边疆地区 D.西南、西北、东北边疆地区【答案】D【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解析】【分析】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边疆地区。故选:D。【点评】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本题考查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牢记即可。13.(2016八上·临洮期中)我国某山脉为东西走向,且为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该山脉名称为( )A.大兴安岭 B.天山 C.昆仑山 D.秦岭(2)该山脉以南有一个自治区常年低温,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海拔高C.距海遥远 D.受到冬季风影响【答案】(1)C(2)B【知识点】我国主要山脉;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解析】【分析】(1)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故该山脉为昆仑山。(2)昆仑山是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分界线,青藏高原位于其南部,因为海拔较高,终年气温较低,故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故答案为:(1)C;(2)B。【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地形区的位置,结合我国地形图记忆较好,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经常使用地图和规范使用地图的习惯,并注重积累。14.(2016八上·临洮期中)下列山脉与昆仑山脉走向相同的是( )A.横断山 B.长白山 C.南岭 D.太行山【答案】C【知识点】我国主要山脉【解析】【分析】昆仑山脉的走向是东西走向,以上四列山脉中,南岭是东西走向,横断山是南北走向山脉,长白山和太行山是东北—西南走向。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结合我国山脉分布图记忆较好,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经常使用地图和规范使用地图的习惯,并注重积累。15.(2016八上·东安月考)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 )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阴川盆地 D.黄土高原、汉江谷地【答案】B【知识点】我国主要山脉;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解析】【分析】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山脉以东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东北平原,以西是我国最为平坦的内蒙古高原,故选B。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牢记即可。16.(2016八上·泰州期末)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C.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D.人口稀疏区与人口稠密区的分界线【答案】C【知识点】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解析】【分析】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观察我国地形分布图,明确阶梯分界线。17.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B.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C.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以满足市场需要。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积极建设小水电站。【答案】C【知识点】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解析】【分析】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都叫山区。广大山区有着丰富的森林和矿产资源,为发展经济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与平原相比,山区不大适宜发展农业,易造成水土流失,但是某些水热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可以大力发展林业,牧业。还可以被开发出观光旅游区,为当地人们增加收入。由于地形崎岖,交通不宜普及,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经济基础比较落后【点评】正确认识山区在发展经济中的优势和劣势。18.(2016八上·临洮期中)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图所示的黄河河道,出现在( )A.黄河的上游 B.黄河的中游C.黄河的下游 D.黄河的中游和下游(2)形成该图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黄河上游的梯级开发 B.黄河沿岸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C.内蒙古高原的过度放牧 D.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答案】(1)C(2)D【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解析】【分析】(1)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基本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狭小。(2)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图中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故答案为:(1)C;(2)D。【点评】本题考查黄河下游特点及成因,了解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需要结合地图进行分析。19.(2016八上·宜兴期中)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南向北渐少B.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增加C.从东向西逐渐减少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答案】D【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20.(2016八上·临洮期中)下列河流中水量丰富,含沙量小,无冰期的是( )A.长江 珠江 B.黄河 海河C.长江 黄河 D.黑龙江及支流松花江【答案】A【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解析】【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四个方面。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的含沙量很大,冬季结冰的有黄河、海河、黑龙江及支流松花江,因此符合“水量丰富,含沙量小,无冰期的”是长江与珠江。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结合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点分析有助于理解和记忆。21.(2016八上·临洮期中)我国各地出产不同的水果,如辽宁、山东的苹果、梨,湖南 江西的柑橘,广东、海南的芒果、香蕉等。这说明我国( )A.气候复杂多样,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B.夏季普遍高温,热量丰富C.全国降水丰富D.季风气候显著【答案】A【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解析】【分析】我国各地出产不同的水果,如辽宁、山东的苹果、梨,湖南、江西的柑橘,广东、海南的芒果、香蕉等。这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气候特征,牢记我国气候的显著特征是答题的基础,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22.(2015八上·白银期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其河水补给来源和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 )A.雨水,夏季 B.冰雪融水,夏季C.雨水,冬季 D.冰雪融水,冬季【答案】B【知识点】我国内流、外流河的分界【解析】【分析】解:塔里木河全长2 176千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这条河流位于我国干旱地区,流经塔里木盆地北部.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北部天山和南部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夏季,随着冰雪融化,内流河水量增多,形成汛期;夏季过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故选:B.【点评】中国外流区面积61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内流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6%.中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外流河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95%以上,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5%.23.(2015八上·白银期中)“‘黄金水道’多河港”体现了长江的( )A.水能丰富 B.灌溉价值 C.航运价值 D.养殖效益【答案】C【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解析】【分析】解:长江作为我国最大的内河航道,四大河港,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可以江海联运,航运价值极高;当前长江的干支流的通航里程已达到9.6万公里,可以绕地球两圈半;年货运量大约占全国河流总运输量之70%,万吨巨轮可从长江上溯至南京,5000吨级的轮船可以开到武汉,3000吨级的可直至重庆.由此可见,众多的河港是体现了长江的航运价值.故选:C.【点评】依据长江流域的航运价值来解答此题.二、综合题24.(2016八上·临洮期中)读“我国地形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分布空白图”回答:(1)将剖面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表中相应处:数字 ① ② ③ ④ ⑤地理事物名称 (2)我国地势特点是 。(3)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地形区是 。(4)A是 盆地,H是 高原。(5)G是巨大的弧形山脉 。(6)E是 ,它和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一月份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答案】(1)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海(2)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3)青藏高原(4)塔里木;云贵(5)喜马拉雅山脉(6)秦岭;0℃【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主要山脉;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①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②是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③是位于秦岭以南的四川盆地,④是位于淮河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平原,⑤是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2)由图可知,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3)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是青藏高原,横断山脉是第一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4)由图可知,图中A是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H是位于青藏高原以东的云贵高原。(5)由图可知,G是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6)由图可知,E是东西走向的秦岭,它与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故答案为:(1)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海;(2)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3)青藏高原;(4)塔里木;云贵;(5)喜马拉雅山脉;(6)秦岭;0℃。【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地形区的分布、地势特点、阶梯划分、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综合性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25.(2017八上·钦州港月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B,C,D四部分中,汉族主要集中在 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的自治区只居住着一个民族B.B处没有汉族分布C.我国在C处设立了自治区D.D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3)如果你是一位新疆的同学,你的家乡最可能在图中 处。(4)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说明我国民族分布具有 的特点。【答案】(1)C;A,B,D(2)D(3)A(4)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解析】【分析】(1)图中A、B、C、D四部分中,汉族主要集中在C处,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A、B、D处,位于西北、西北和东北地区;(2)A处的自治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维吾尔族为主,其它民族杂居分布,B处位于我国西藏地区,也有汉族分布;C处主要为汉族分布区,没在C处设立了自治区,D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3)新疆的同学家乡最可能在图中A 处,我国西北边陲;(4)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说明我国民族分布具有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故答案为:(1)C;ABD;(2)D;(3)A;(4)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民族的分布,牢记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答题的关键,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难度一般。26.(2016八上·临洮期中)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 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 地。(2)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 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是 地。(3)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不多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4)甲地的气候类型属于右图三种季风气候中的 气候。(5)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粮食作物是 。(6)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我国大多数地方呈现冬季 ,夏季 的气候特征。【答案】(1)甲;乙(2)乙;甲(3)C(4)温带季风(5)水稻(6)寒冷干燥;炎热多雨【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解析】【分析】(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乙地。(2)甲乙两地中降水量较大的是乙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是甲地。(3)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东部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4)甲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是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十分有利。(5)甲地一月份气温低于0℃,属于温带,降水集中在夏季,属于季风气候,所以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一月份气温高于0℃,低于20℃,属于亚热带,降水属于夏季多雨型,所以乙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还是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以北旱地种植小麦,以南水田种植水稻,故甲对应的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对应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以北种植小麦,以南种植水稻。(6)受到冬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降水少,气温低,夏季降水多,气温高,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故答案为:(1)甲;乙;(2)乙;甲;(3)C;(4)温带季风;(5)水稻;(6)寒冷干燥;炎热多雨。【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气候的相关知识,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27.(2016八上·临洮期中)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属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界线的是 ;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 。(填字母)(2)山脉G东侧的地形区为 ,西侧的地形为 。(3)黄河发源于 高原;注入 。(4)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是 , 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 。(5)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 。(6)下列治理黄河修建的水利工程,有控制洪水、发电、拦沙等方面重要作用的是( )A.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B.三峡水利枢纽工程C.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D.龙羊峡水利枢纽工程【答案】(1)A;B(2)华北平原;黄土高原(3)青藏;渤海(4)河口;桃花峪(5)黄海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形成地上河(6)C【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解析】【分析】(1)从图上可以看出,属于第一、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在图上A表示的是昆仑山,是第一、第二阶梯的分界线;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秦岭。(2)从图上可以看出,G是我国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太行山,太行山西侧是黄土高原,东侧是华北平原。(3)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穿过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最后注入渤海。(4)该河的上、中游的分界线是位于内蒙古的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线是位于河南的桃花峪。(5)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因为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坡度较大,易受雨水的侵蚀,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成为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同时中游所携带的泥沙在下游沉积起来,使得下游河床抬高,逐渐成了高出地面几米的“地上河”。(6)在黄河修建的水利工程,有控制洪水、发电、拦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的是小浪底枢纽工程,三峡工程是位于长江。故答案为:(1)A;B;(2)华北平原;黄土高原;(3)青藏;渤海;(4)河口;桃花峪;(5)黄海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形成地上河;(6)C。【点评】本题考查黄河的源流概况及开发治理、我国主要山脉及地形区分布、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综合性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甘肃省临洮县康家集初中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甘肃省临洮县康家集初中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