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小制作不仅使我们的地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能让我们在玩乐中学会地理知识。下面是玲玲同学用橘子皮拼出的“橘子大洲”,据此回答1~2题。1.在“橘子大洲”图中,未能显示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非洲D.南极洲2.在“橘子大洲”中有两个大洲的大陆部分紧密相连,合成了一块大陆,这两个大洲是()A.亚洲和欧洲B.北美洲和南美洲C.欧洲和非洲D.亚洲和大洋洲換个角度看问题,常会让我们有不同的发现。我们分别从南极和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会得到下面两幅不同的视觉图。据图回答3~4题。3.以下是小明根据视觉图对海陆分布概况做出的判断,其中错误的是()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的陆地面积B.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C.北极附近是海洋D.南极附近是陆地4.以下是芳芳对图中数码代表的大洲进行的判断,其中错误的是()A.①是亚洲B.②是北美洲C.③是非洲D.④是南极洲我国有一支探险队,准备沿图中所示航线进行环球航行。读图,回答5~6题。5.本次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大西洋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6.船只由①→②经过了A、B两大洲的分界线,它是()A.巴拿马运河B.乌拉尔河C.苏伊士运河D.马六甲海峡7读四个大洲轮廓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大洲有“热带大陆”之称B.②大洲面积最大C.③大洲位于南半球D.④大洲有极昼、极夜现象8.以下是某位同学在认识大洲的时候绘制的部分大洲简图,根据简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B.都是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C.都是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D.都是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9.下图中,①②③④地均是位于大西洋两岸不同大洲的陆地,则②所在的大洲是()A.欧洲B.南美洲C.非洲D.北美洲10.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峡是()A.直布罗陀海峡B.白令海峡C.马六甲海峡D.英吉利海峡11.读图,关于大洲和大洋的叙述,错误的是()A.A大洲与B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土运河B.A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的大洲C.C大洲被三大洋包围D.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D大洋,最小的大洋是E大洋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12~13题。12.下列有关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B.陆地相互连接成一块大陆C.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D.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13.下列地理现象或事实,能够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是()①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②昼夜的更替③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④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还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明明发现了下面这样一幅漫画。据此,回答14~15题。14.该漫画反映的主题是()A.盖天说B大陆漂移说C.浑天说D.日心说15.该学说的提出者是()16.下图为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能为大陆漂移说提供证据的是()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②荷兰约有20%的国土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③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④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模拟实验是地理探究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同学们在探究板块构造学说时所做的模拟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根据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在海绵纸上临摹六大板块;②将海绵纸剪成”六大板块”,放在半盆水上,拼成一个整体的板块构成图;③盆中的水代表板块底下的软流层,两个学生将吸管放入海纸底下的水中,轻轻吹气。据此回答17~19题。17.关于该实验,有同学做出了以下解说,其中正确的是()A.海绵纸相当于我们的大陆B.盆中的水相当于我们的海洋C.吸管吹出的气泡相当于地底下产生的能量D.用吸管吹气是为了让海绵纸朝同一个方向运动18.以下是同学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其中不可信的是()A.海绵纸与海绵纸之间会有气泡冒出B.海绵纸会运动C.海绵纸有的相互碰撞,有的相互分离D.海绵纸会有秩序地运动19.通过该实验,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猜想,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A.地球表面的岩石圈也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多块组成B.地球内部存在一种能量,会促使地球表面巨大的板块运动C.地球表面的板块有的相互碰撞,有的相互分离D.由于地球表面的板块巨大,没有能量能够促使它们运动20.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②板块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③板块是不断运动的④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集中分布在板块的内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读世界局部板块分布示き图,回答21~23题。21.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考察时,发现其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A.这里曾经是海洋B这些生物曾生活在陆地上C.生物在不断进化D这里将来会变成海洋2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这两大板块是()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B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23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海的面积会缩小B.地中海的面积会缩小C.阿尔卑斯山脉会消失D.喜马拉雅山脉会消失2016年2月6日台湾省高雄市发生里氏6.7级地震,造成严重损失。据统计,2015年里氏5级以上地震我国共发生了29次。据此回答24~25题24.同学们在查阅了有关资料后,对台湾省发生地震的原因做出了以下解释,其中不合理的是()A.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台湾省处于板块交界地带C.台湾省处于地壳活跃地带D.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25.地震发生时,下列逃生方法正确的是()A.住平房的居民迅速跑到室外空旷的地带B.住高楼的居民使用电梯或楼梯快速逃生C.正在教室上课的师生快速冲出教室躲避D.在山区时,快速冲向山谷地带躲藏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①表示的是_______(填“东”或“西”)半球,B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大洋—_______洋。(2)A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一_______洲。(3)大洲A和大洲C的分界线是_______。(4)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_______半球。27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代表南半球的是图_______.(2)在图甲中的相应位置填注出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在图乙中的们应位置填注出北美洲、亚洲、欧洲。(3)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大洋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28.某中学生社团在期进行了网上模拟环球旅游。下图是他们确定的旅游线路,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1)写出图中字母A、B、C所在的区域名称。A_____________海峽,B_____________洋,C_____________洲。(2)他们的旅游线路大致方向是_____________.(3)在模拟旅游过程中,同学们遇到的C、E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它沟通的是______洋和_______洋。(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字母D所示的海域面积将会逐渐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2)根据图中板块特点,完成下表。地理现象红海面积在扩大地中海面积在缩小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英国地震很少印度尼西亚地震频繁用板块理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①②③三地中,火山、地震活动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M位于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上;N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5)我国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参考答案D2.A解析:本题组通过七大測、四大洋的分布考を地理实践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有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图案,唯独缺少南极洲。第2题,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连在一起的,合称亚欧大陆。3.B4.C解析:本题组通过换个角度看海陆分布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第3题,据图,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北极附近是海洋:南附近是陆地;但是,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是大于陆地面积。第4题,读图可知,③是南关洲5.D6.C解析:本题组通过创设情境,在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进行考查的同时,培养学地里、用地理的意识,第5题,根据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以及轮麻特征,可以判断①②分别代表大平洋和大西洋,我国东临太平洋,所以,船只从我国出发依次经过大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第6题,根据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以及轮特征,可以判断,A是亚洲,B是非洲,亚、非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7.C解析:本题通过对大洲的识别,考查综合思堆能力。结合轮麻图可知,①是非洲,②是亚洲,③是北关洲,①是向极洲。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热带大陆”之称;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向极图以内,有极极夜现象8.A解析:本题通过对大洲位置的识别,考查空间思维能力。20°W经线向东至160E经线是东半球,20°VV经线向西至160E经线是西半球:0纬线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图中三个大洲有的主要位于北半球,有的主要位于南半球,有的地跨南北半球,但是图中三个大洲主要在20"WV经线以东、160°E经线以西的东半球9.B解析:本题通过对七大洲半球位置的判断,考查空间思维能力。图中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0°纬线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根据各大洲的半球位置可以判断,①所在的为北美洲,②所在的为南美洲,③所在的为欧洲,④所在的为非洲。10.C解析:本题通过对海陆分布的认识,考查空间思能力。海帙往往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同时也是海上航运的径。如印度洋通往大平洋的径是马六甲海峡,太平洋通往大西洋的径是巴拿马运河。11.B解析:本题通过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的认识,考查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读图可知,A是亚洲,B是非洲,C是南极洲,D是太平洋,E是北冰洋。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国;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12.A13.C解析:本题组过对海陆分布以及板块构学说的认识,考查用地理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能力。第12题,根据计算,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地说,地球上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地球れ面陆地被分割成几大块和若干小块,海洋相互连接成一片;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第13题,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是由板块控挤压成的;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而成为现在的山脉,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昼夜的更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在北京周ロ店的山河里发现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是原始人类活动的迹,与海陆变迁无关。14.B15.D解析:本题组通过大陆移说考查了地理科学史。第14题,该漫画包含的意思是两块大陆曾经是一体的,后来移分离,故可知该没画反映的是大陆移说。第15题,该学说的提出者是地格。16.A解析:本题通过对海陆变迁的认识考查利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煤主要是远古时期的树木等因地売变动被理入地下来不及腐烂,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形成的。而森林主要生长在热带或温带,这说明南极洲在很早以前位于热带或温带,后来才移动到现在的位置。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说明过去这两块大陆是连在一起的。“荷兰约有20%的国土是人エ填海造出来的”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不能为大陆移说提供证据。17.C18.D19.D解析:本题组以模拟实脸的形式,考查科学探究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第17题,本实验中的海绵纸相当于我们地球表面巨大的板块,每个板块是陆壳和洋壳的集合,而不仅仅是大陆;盆中的水相当于岩石图下的软流层(岩的主要发源地);吸管吹出的气泡相当于地底高温岩浆产生的能量;用吸管吹气是模拟了岩浆传上来的能量,而不是为了让海绵纸朝同一个方向运动。第18题,根据生活经验,海绵纸与海绵纸之间会有气泡冒出;在气流的推动下海绵纸会运动;由于受力是不均匀的,所以,海绵纸有的会相互碰拉,有的会相互分离,而不会有秩序地运动。第19题,对探究实验进行类比和联想,地球表面的岩石因也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多块组成:在地下熔融岩浆的作用下,地球表面的板块有的相互碰撞,有的相互分离。20.D解析:本题考查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与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千小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21.A22.B23.B解析:本题组通过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考查和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第21题,在喜马拉雅山脉考察时,发现其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后来经过地壳变动抬升为陆地。第22题,由图可知,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一一喜马拉雅山脉。第23题,根据图中所示板块运动方向可以看出,由于板块张裂运动,红海的面积将会不断扩大,成为新的大洋:由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中海的面积将会不断缩,阿尔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将会不斯升高。24.D25.A解析:本题组通过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考查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以及地理实践能力。第24题,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属于地売活跃地带,所以易发地震。第25题,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较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高开教室,跑到空旷地带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在卫生间等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的墙角等安全三角区;在山区时,快速冲向山地带躲藏。二、综合题26.(1)西太平(2)亚(3)苏伊士运河(4)东解析:本题通过对陆分布的认识,考查空间思维能力。第(1)题,根据各大洲轮特征以及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可以判断出图①表示的是西半球,图②表示的是东半球,B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大洋一太平洋。第(2)题,A是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第(3)题,由图可知,A是亚洲,C是非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第(4)题,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本初子午线位于20W经线以东,故本初子午线位于东半球,即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东半球。27.(1)甲(2)填图略。(3)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解析:本题主要通过从南、北两极观察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第(1)题,因为南极洲位于图甲正中,所以,图甲代表南半球。第(2)题,仔细观察图甲、图乙,在图中的相应位置填注出大洲名称即可。第(3)题,分折图甲、图乙,数吗①一③代表的大洋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28.(1)马六甲印度北美(2)向西(3)巴拿马运河太平大西(4)扩大处于两大板块张裂地带解析:本题主要通过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以及板块运动产生的现象,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由图可知,A是马六甲海峡,B是印度洋,C是北美洲。第(2)题,本图没有经纬网,没有指向标,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方向,所以旅游线路大致方向是向西。第(3)题,E是南美洲,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它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第(4)题,由图可知,D是红海。红海位于两大板块张裂地带,其面积将会逐渐扩大。29.(1)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2)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处于板块内部处于板块交界处(3)①①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売比较活跃(4)环太平洋(5)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解析:本题通过板块构学说考查对基本理论的应用能力。第(1)题,根据板块的轮麻可以判断出,A是印度洋板块,B是太平洋板块。第(2)题,由图可知,红海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向外张裂,所以面积不断扩大;地中海处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向内挤压,所以面积在缩小;阿尔卑斯山脉是由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英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即度尼西亚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売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第(3)题,①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②③处于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第(4)题,M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N处于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第(5)题,据图,我国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