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自治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200米。据此完成1~3题。 1. 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为( ) A. 由东南流向西北 B. 由东流向西 C. 由东北流向西南 D. 由南流向北 2. 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为( ) A. 1650米 B. 1770米 C. 1980米 D. 2200米 3. 甲、乙、丙、丁四地中植被覆盖率最高的可能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读下图,完成4~5题。 4.在图中,两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 ) A.铁矿资源 B.石油资源 C.渔业资源 D.淡水资源 5.有关图中四条河流及其流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四条河流的航运都很发达 B.四条河流流经地区光热丰富、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C.四条河流中,a、b是内流河,c、d是外流河 D.四条河流的中下游地区都存在土地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 读“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完成6~7题。 6.关于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多洪涝灾害 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地为季风气候 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7.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 A.棉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电子工业 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国均为世界某种矿产资源重要出口国,读图完成8~9题。 8.该矿产资源是( ) A.铜矿 B.石油 C.煤炭 D.铁矿 9.矿石运输船从丙国沿较短航线驶往意大利,沿途依次经过的海域为( ) A.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B.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地中海 C.红海、亚丁湾、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 D.亚丁湾、霍尔木兹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 下图是局部地区略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 图示沿海平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 A. 棉花 B. 水稻 C. 玉米 D. 油菜 11. 图中所示区域农业生产特点是( ) A. 商品率高 B. 科技水平高 C. 机械化水平高 D. 单位面积产量高 12. 中国与印度耕地面积、人口相差不大,中国需大量进口农产品,而印度却大量出口的原因是( )不同导致的。 A. 亩产 B. 热量 C. 技术 D. 生活水平 读右图,回答13~14题。 13.有关图中A海域沿岸的地貌,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 B.轮廓破碎,不利于发展渔业生产 C.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 D.多港湾,主要由古冰川侵蚀形成 14.图中B山脉东、西两侧的水系特征不同的是( ) A.流域面积西大东小 B.流量季节变化西大东小 C.河床坡度西陡东缓 D.西侧为外流河,东侧为内流河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日本的对外经济结构已经从“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换,进入由“贸易立国”转向“投资立国”的新阶段。读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回答15~16题。 15.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主要原因是 ( ) A.太平洋沿岸与其他大洲的距离较近 B.日本工业原料和工业产品依赖于国际市场 C.太平洋沿岸航线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D.各大河注入太平洋,可实现河海联运 16.日本许多汽车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到美国投资建厂,是因为美国( ) A.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B.经济发达,汽车市场广阔 C.生产成本低,规模效益大 D.汽车生产技术落后于日本 螺蛳粉是广西柳州的特色小吃,目前已经享誉全国。柳州每天销售80万包螺蛳粉,日消耗4万千克酸竹笋、40吨螺蛳等原料。2020年11月,柳州螺蛳粉(东南亚口味)预装新品发布会在螺蛳粉产业园举行,这是首款面向东南亚市场研发的东南亚口味螺蛳粉。据此完成17~18题。 17.柳州螺蛳粉享誉全国的关键在于( ) A.风味独特 B.产量较大 C.历史悠久 D.品质卓越 18.柳州螺蛳粉出口首选东南亚,主要原因是( ) ①两地位置相邻 ②东南亚原料充足 ③东南亚生产经验丰富 ④饮食习惯相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海峡是连接两大海域的狭窄通道,地理位置特别重要,不仅是交通要道、航运枢纽,还是“兵家”必争之地。据此回答19~20题。 19.关于abcd海峡作为两大洲洲界的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只有a是两大洲的洲界线 B.只有ab是两大洲的洲界线 C.只有abc是两大洲的洲界线 D.abcd都是两大洲的洲界线 20.关于abcd海峡所在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位于东半球 B.b位于南寒带 C.c位于中纬度地区 D.d位于上海所在的时区 驯鹿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等环北极地区。图 4 是北美野生驯鹿群的迁徙景象,驯鹿集聚停歇处雪地平坦。 21.图中驯鹿聚集处没有森林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该处 ( ) A.岩石裸露 B.光热不足 C.有永久冻土 D.有湖泊分布 22.驯鹿在迁徙途中选择在此处歇息的主要原因是 ( ) A.便于发现天敌并集群逃避 B.光照较强,气温较高 C.食物较多 D.水源充足 2018 年8月,荷兰建造了世界首个“漂浮农场”,它漂浮在鹿特丹港海面上,吃水深度约1.5米,有走廊与陆地连接(如图)。“ 漂浮农场” 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顶部装有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其他四面为透明玻璃墙。上层为奶牛放养区,下层有牧草区(通过无土栽培及 LED 照明控温种植)、牛奶生产区、牛排泄物处理区等。据此回答23~25题。 23. 建造“ 漂浮农场” 的最基本条件是当地拥有( ) A. 宽阔的较深水域 B. 先进的技术水平 C. 充足的光照条件 D. 便捷的交通运输 24. 荷兰政府鼓励发展“ 漂浮农场” 首要目的是( ) A. 节省劳动力 B. 促进生态循环 C. 缓解土地紧缺 D. 应对全球变暖 25. 与荷兰的天然牧场相比,“漂浮农场” 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 A. 投入成本更低 B. 受季节变化较小 C. 产品质量更优 D. 对环境没有污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 被称为“白风暴”。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2分)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分)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2分)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会产生 的影响。(2分) (2)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6分) (3)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6分) 27. 图A、图B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区略图,图C、图D分别为图A、图B中M、N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0分) (1)比较M、N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10分)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6分) (3)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28.2020年4月,本该是一个全球各地狂欢盛会轮番上演的季节。然而,泰国的泼水节不泼水,“伦敦眼”摩天轮停止了转动,巴塞罗那伫立着的圣家堂没有了往日的人山人海。相反,意大利人家的阳台上又开始流淌起音符;高速公路上,孔雀到处开屏,梅花鹿在街上悠闲地溜达;斯里兰卡的海滩上只有浪花掀起的声音······ 分析2020年全球疫情对旅游活动及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10分) 地理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B D A A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C B B A B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A C B 26.(20分)(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 气温(温度) 风(风力) 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导致土地沙漠化(8分) (2)土壤盐碱化(2分) 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表层时,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在地表不断积累。(4分) (3)“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6分) 27.(20分)答案:(1)差异:降水量M地小于N地,M地分干、湿两季(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N地降水年内分配均匀(或M地年降水量大于1 500毫米,分干、湿两季;N地年降水量大于2 000毫米,降水年内分配均匀)。(6分 )原因:M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N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4分) (2)径流量变率增大(或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6分) (3)四周地形崎岖(或盆地周围多山地),陆路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或木材需求量小)。(4分) 28.【答案】不利影响:(受疫情影响)旅游景区关闭,导致旅游业经济损失巨大;交通、食宿、购物等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衰落,影响旅游业正常运行;社会失业率上升,人们收入减少,游客减少;旅游资源闲置损耗,资源浪费严重。(6分)(任答三点即可得分) 有利影响:人为干扰减少,旅游景点自然生态得以恢复;名胜古迹受到的人为破坏减少,利于历史文物的保护;景区周边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外来干扰减少,生活秩序回归正常。(4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