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民族的一首民歌。这是一首五声宫调式歌曲,音域为一个八度,由四个方整乐句构成一段体,每句又可分为两个乐节。歌曲旋律明朗稳健,简单的节奏中蕴含着骑马的动感。歌词朴实简洁,表现了鄂伦春人巡逻守护山林时雄健彪悍的气质、不惧严寒的勇气以及无比自豪地感情。设计理念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丰富情感体验。”结合本首歌曲的特点,本节课我设计了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跟随老师的带领下,用多种方法、多层次、多角度的让学生感受音乐,学习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最终使学生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风俗习惯,有爱护森林、保护树木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方式模唱与感受《勇敢的鄂伦春》的旋律后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勇敢的鄂伦春》的音准和节奏,从而能更好的演唱这首歌曲。1、知识与技能:认识打击乐器双响筒,知道双响筒演奏的方法,能为歌曲简单的伴奏,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有感情演唱《勇敢的鄂伦春》。教学重点:能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表现歌曲。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双响筒、响板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用鄂伦春语演唱的歌曲《勇敢的鄂伦春》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播放用鄂伦春语演唱的歌曲《勇敢的鄂伦春》)。师:好不好听,它都唱了些什么?你们听懂了吗?生:没有。师:鄂伦春族小朋友用自己的语言,鄂伦春语演唱的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我们今天要和鄂伦春族的小朋友交朋友。(设计意图:运用不同的语言的歌声来创设情境,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做铺垫)。二、体验熟悉音乐,为歌曲加鄂伦春语及打击乐伴奏,认识双响筒这个乐器。学习鄂伦春语“xinnaye”1、师:那你们想不想学习鄂伦春语?生:想。那好,你们听好了,很简单的都能学会!师读“xinnaye”,生跟读两次后再齐读一次。师:“xinnaye”是鄂伦春小朋友表达快乐高兴的心情,那你们能不能像鄂伦春小朋友一样表达快乐高兴的心情?(再高兴点),能不能把你们现在快乐的心情传递给你身边的小朋友呢?一起“xinnaye”,注意用高兴的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师:老师要把“xinaye”这种快乐心情加入鄂伦春小朋友的歌声中,仔细听老师加哪了。播放鄂伦春语版歌曲,师在每乐句最后一小节加入xinaye学生加入演唱。(播放带中文版的)师:很好。你们听到鄂伦春小朋友用我们的语言演唱这首歌曲了吗?他们会我们的语言,我们也学会了鄂伦春语“xinaye”,我们就可以做好朋友了。2、聆听音乐寻找马蹄的声音,认识双响筒。(1)鄂伦春人经常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种交通工具,请你在音乐声中找一找?下面听音乐从音乐声找一下鄂伦春人的交通工具。(播放带双响筒声音的伴奏)师:鄂伦春人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马。(出示课件马)从音乐中听到什么声音了?生:马蹄声。(2)师:提问我们怎样可以模仿马蹄声?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生①跑步等…….生②联想生③弹舌头等【设计意图:让学生探索发现身体的不同器官都能用作表现音乐的小乐器,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3)师:在音乐声中到底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马蹄声呢?大家请看实物双响筒,播放如何使用双响筒,如何分辨高低音的微视频。学生观看,教师再用实物双响筒讲解。(4)用身体乐器弹舌头模仿双响筒的声音。方法:左手六,右手一,弹舌头模仿双向筒的声音,注意:一个低音,一个高音,先发出低音,在发出高音,双向筒的低音在左边,双响筒的高音在右边。(5)学生拿实物双响筒乐器有韵律的演奏。(6)随音乐加入歌声“xinnaye”和双响筒合作伴奏。【设计意图:加入鄂伦春语“xinnaye”和乐器的伴奏,是为了让学生在反复聆听熟悉音乐体验音乐内涵的同时,调动激发学生多种感官感受来表现音乐,不仅启发学生动脑、动口,还要动手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同时,通过演奏打击乐器,让他们发现、探究、掌握了简单的音乐知识和简单的双响筒的演奏技能,使学生感受到了节奏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创作所带来的欢乐情绪,让孩子用多种方式、方法感受音乐,以此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三、了解鄂伦春人的服饰生活,学习演唱歌曲。1.师:知道了鄂伦春人的交通工具,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鄂伦春人的服饰生活。(课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习俗视频)【设计意图:教师介绍鄂伦春族的风土人情,仿佛将学生引领到了美丽的大森林,让他们对鄂伦春族有了深入的了解,使他们对鄂伦春人护林爱林的举动产生敬佩热爱之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2、学习歌词内容。师: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这里都做什么呢?听,从歌词中寻找答案。(课件出示歌词师打响板提示)生:……师:按节奏读出来。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山林。师打响板。生:读一读歌词上相对应的节奏图谱。师:出示完整的节奏图谱内容,请学生尝试有节奏的朗诵。生:用双向筒与朗诵相结合的形式体验完整内容。【设计意图:连续的八分音符是节奏难点,学生容易唱不连贯或咬字不清,在这里先提出来可很好的解决这一难点,同时复习过去学过的节奏图形谱,逐步提升学生自主结合节奏图形谱和词结合在一起的节奏感和韵律感。】3、学习歌曲旋律。这么好听的歌,老师也想唱一唱,你们想不想听?(随伴奏有表情加动作唱)请你们也来演唱吧。跟着老师的琴声,放慢速度用“噜”来模唱。注意:声音的音准,与声音的统一。接龙手势音高游戏。①请学生先认音符,尝试认一认每一句的最后一个音的唱名,和柯达伊手势音高。②复习学过的1(do)2(re)3(mi)5(sol)6(la)高音1(d0)的柯达伊手势音高。③尝试感受不同的手势音高碰触在一起的音响效果。两组训练:1音和3音,1音和5音。4.出示音符幻灯片,老师演唱前面的音符,学生用手势音高来接唱后面最后一个音,做音高手势,进行接唱游戏。设计意图:(因为一年级学生比较小,应该逐步培养学生的音高感,和音高训练,本环节主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以及柯达伊的手势音高,帮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找准音高,建立正确的音高和音准感。)5.带歌词,画旋律线进一步感受歌曲。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容易让词曲结合完美的融合在一起)。6.演唱歌曲。师:跟着老师的琴,加入歌词完整的演唱。注意听自己的声音要和琴的声音一样高。7、歌曲处理(1)师:我们到了这么美的地方,第一句歌词也这么美“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我们应该唱轻点还是重点?生:轻点。师:对,轻一点,要流畅、连贯,才能把大草原的广阔和美丽表现出来。师以美美的声音范唱第一句。师:好,那第三句。拿枪骑马巡逻了,特别神气,我们应该唱轻点还是稍微重一点?师:稍重点。有些力度,声音要坚实,饱满,这样才能表现出挎枪骑马巡逻的神气。完整清唱,带情绪。(2)师:跟着老师的琴再来一次,小后背挺起来,唱歌的时候声音要立起来,嘴巴张开,用上气。注意美和神气。(3)我们跟着伴奏再唱唱试试吧。师指挥着唱,让学生都能达到最好的演唱状态。四、歌舞表演歌曲。师:鄂伦春的小朋友邀请我们载歌载舞。(视频播放鄂伦春小朋友舞蹈画面,背景音乐为《勇敢的鄂伦春》)来让我们一块加入他们,尽情的舞蹈吧,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注意:我们的演唱声音和动作都要表现出来。第一、二遍,生随教师舞蹈。第三遍,师生边唱边跳,欢乐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的用舞蹈动作自己表现音乐,通过对歌曲的表演进一步体会音乐的节拍、速度、欢快情绪等。】今天,我们和鄂伦春人渡过了愉快的一天,高兴吗?我们和他们成了好朋友,以后我们也要像勇敢的鄂伦春人一样,同他们一起保护我们的大森林,好不好!【设计意图:让学生的情感在音乐中得到升华,培养他们热爱少数民族,爱护森林、保护树木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