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爱中华》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分析】 教材编写编写者创作的《我爱中华》,气势豪迈,积极向上,令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结合学生音乐实践能力而编写的二声部,易唱易学。同时在歌曲中重温“X.X”节奏型,学习乐理知识“主歌”与“副歌”。欣赏、听唱《中国人》,进一步加深身为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学情分析】 刚刚开学,孩子们对老师,知识都很期待,大部分同学都很喜欢上音乐课,所以我们从最开始就要教孩子正确的唱歌方法和唱歌姿势。同时通过歌曲对孩子进行爱国教育。【学习目标】 1学唱《我爱中华》,激发学生热爱中华的感情,能用歌声表达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2 .熟练掌握“X.X”节奏型,了解“主歌”与“副歌”,并能分辨带“主歌”与“副歌”结构的歌曲。【学习重点】1.学唱《我爱中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了解“主歌”与“副歌”。 【学习难点】1.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了解“主歌”与“副歌”。【教法学法】教法:演示法,教授法。学法:听唱模仿。【教学准备及媒体说明】资源类型内容作用音频多媒体课件音乐学生欣赏、模仿文字曲谱分析乐句钢琴演奏乐曲【课型】新授课【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童谣 小小 附点 圆又 圆,它的 作用 不简 单,音符 后面 加上 它,时值马上 加一 半,四分 音符 唱一 拍,附点 四分音符 要唱 一拍 半。 边读边拍: 1=C 4/4 X X X. X|X. X X X ‖ta ta ta a ti ta a ti ta ta ∨ ∨ ∨ ∨ ∨ ∨ ∨ ∨(2)拍读节奏,边读边划拍(见课本第9页):4/4 X. X XX X|XX XX X –‖X. X XX XX|XX XXX X –‖(3)播放《我爱中华》,学生边听边找出歌曲中的“X. X”节奏,并边划拍边读歌词。二、歌曲学唱1.听听、说说学生讨论: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要用什么样的速度和情绪演唱?2.听听、读读、划划播放范唱或者教师范唱,学生边看谱边找出歌曲中的“X. X”节奏。拍读节奏:4/4 X. X XX X|XX XX X –‖X. X XX XX|XX XXX X –‖从节奏入手,解决难点,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3.听听、唱唱师生用聆听、模唱、击拍、对比等方法,解决歌曲中的难点。(1)学习附点四分音符“X. X”的准确演唱。眼看:4/4 X. X XX X|XX XX X –‖口读: ta a ti ti ti ta ti ti ti ti ta 手划: ∨ ∨ ∨ ∨ ∨ ∨ ∨ ∨(2)教师范唱,学生聆听、模唱附点节奏的乐句。如果有其他唱不准确的地方应及时纠正。如第4小节的“XXX”节奏和第6小节的切分节奏,或者音准的问题。(3)采用对比哼唱的方法,理解附点节奏对歌曲的推动作用。如下:无附点旋律:1=C 4/4 5 6 3 2 1 | 5 5 6 1 1 –|有附点旋律:1=C 4/4 5. 6 3 2 1 | 5 5 6 1 1 –|练习中教师应提示学生仔细聆听,找出节奏演唱中的重音和长短。(4)学生用自豪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运用不同的强弱力度表现歌曲的重音、附点节奏和休止符等,抒发心中的爱国情感。4.二声部学习(1)聆听与模仿。教师播放副歌部分的范唱,引导学生聆听并用心感受二声部合唱的和声之美,让学生尝试模仿哼唱,哼唱一声部或二声部的旋律都可以。(2)分声部视唱。(3)师生合作二声部合唱。(4)学生合作二声部合唱(三)主歌与副歌1.讲述与理解(1)教师讲述什么是主歌,什么是副歌。歌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有两段以上的歌词,各段歌词从不同侧面表现歌曲的内容,叫“主歌”;第二部分只有一段歌词,每段“主歌”唱完后都要唱它,称为“副歌”。“副歌”的内容是歌曲主题思想的集中表现。(2)感知与反应。教师播放《我爱中华》,引导学生说说歌曲分为几部分。当听到“副歌”出现时,引导学生对感知到的音乐作出相应的反应。若:听到“副歌”时站起来或者挥动手臂等。(3)总结与表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理解“主歌”与“副歌”。(4)听一听,辨一辨。 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不是主歌、副歌的结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