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 少年的歌 教学内容: 编创旋律 欣赏《牧羊姑娘》 教学目标: 1.熟练演唱歌曲《小小少年》,能用自然、自信的歌声表现歌曲主人公阳光、勇敢的少年形象。 2.能按“编创与活动”中指定的节奏和编创方法进行旋律,既是复习和运用所学的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也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体验音乐的创作方法。 3.通过欣赏《牧羊姑娘》,感受乐曲所塑造的旧时一个穷苦的牧羊女的形象。了解双簧管的音色特点,更好地感受音乐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独立即兴编创旋律。 体会双簧管在表达音乐情感上的独特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 师生问好,稳定情绪。 复习歌曲 1.师:同学们,在第二课我们学习了德国影片《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小小少年》,让我们再次用歌声来表现歌曲主人公阳光、勇敢的少年形象吧。 2.学生随音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师:同学们演唱得很好,很有感情。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这首歌曲第一乐段的创作方法。 (1)指名学生回答“同头换尾”的创作方法。 (2)点击课件,学生跟唱第一、二两句。 三.创作练习 师:同学们学习了“同头换尾”的创作方法,今天我们来做个练习,请大家看大屏幕“编创与活动”第3题。 学生齐读题。 讲解第1小题。 指名学生视唱“1 1 2 3 1 |22 5|”第1、2两小节的旋律。 指名学生读第3小节的节奏 “××× ×× | ” 。 3.讲解第2小题。(这小题重点抓住附点音符) 教师示范读节奏。 学生读节奏。 师:请同学们拿出家庭作业本,开始创作吧。(可以任选一题,也可以两题都写。)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创作展示,教师弹奏,学生视唱。 师生点评。 四.欣赏 师:同学们表现得很棒!让一位牧羊姑娘好羡慕。请同学们观看课本插图。说说这位牧羊姑娘的生活是怎样的?(穷苦、衣衫褴褛、赤脚、抱着一只瘦弱的小羊)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接下来,让我们来听听由双簧管与乐队演奏的《牧羊姑娘》。 初听全曲。听后回答: 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双簧管的音色特点是什么? 学生听后回答。 师:这首乐曲为什么会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呢? 再听乐曲第一部分。(师用手势提示旋律进行的方向) 学生畅所欲言。 小结:这段旋律都是由高到低的(下行),再加上双簧管忧郁的音色,所以音乐才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个穷苦、凄凉的牧羊姑娘的形象。 表现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演奏?(想)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模仿双簧管演奏,另一组模仿乐队(大提琴、小提琴)演奏。 教师指挥,学生随音乐演奏。 课堂小结 同学们演奏得非常投入。这节课通过欣赏让我们记住了双簧管的音色,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今天的生活是幸福的。希望同学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创作出更多、更动听的旋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