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欢乐颂》教学课例实录 【教学内容】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欢乐颂》 【教学对象】 小学六年级 【教学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理解多元文化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感受与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上的表现,让学生参与音乐、表演音乐。 【教材分析】 《欢乐颂》是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中的人声合唱主题乐段,在全世界流传甚广。歌曲的结构为有再现的二段式,第二段重复一次,包含了多种演唱形式,虽然篇幅不长,但气势辉煌,是人生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也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巅峰之作。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五年的课堂音乐欣赏训练,他们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可以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表现情感等要素进行较准确的分析。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欢乐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贝多芬在逆境中积极乐观,追求理想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主要采用了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练习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用心感受音乐、并通过欣赏、学唱、分析、表现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音乐的美,从而净化心灵,以利于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知识与技能:准确演唱歌曲,领会演唱形式、节奏、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并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分析、理解乐曲。 【教学重点】 重点 1.复习辨别人声类别及演唱形式。 2.演唱并分析欢乐颂。 难点 了解贝多芬生平及《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教学难点】 1.歌曲中跨小节切分音的正确演唱。 2.分辨重唱部分各声部依次进入的顺序。 【教学策略】 游戏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欣赏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课前音乐:师演唱歌曲。 2.复习人声分类。 3.复习演唱形式的种类。 【设计意图】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提前复习与巩固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新歌教学 1.初听音乐:聆听合唱作品《欢乐颂》,在聆听感受音乐时,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演唱形式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 2.复听音乐,检验答案。 3.出示主题《欢乐颂》及作者。 【设计意图】 初次感受合唱作品《欢乐颂》的旋律,通过记图谱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欢乐颂》的兴趣。 三、学习歌曲,层层深入 1.用La模唱歌曲旋律。 2.演唱歌词。 3.歌曲处理。 4.体验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歌曲的过程,体验各种演唱形式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 四、观赏《欢乐颂》 1.听辨《欢乐颂》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 2.分辨重唱各声部进入的顺序。 【设计意图】 检验学生对主题掌握的熟练程度,分辨重唱各声部的层次及顺序。 五、延伸拓展部分 (一)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 1.播放《贝多芬传》电影片段。 2.简介《第九交响曲》创作背景。 3.拓展《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管弦乐主题演奏片段并分析。 4.齐唱欢乐颂。 【设计意图】 通过了解贝多芬坎坷的一生与创作《第九交响曲》的背景,使学生更深一层地体会贝多芬在音乐中追寻“欢乐”的过程与“欢乐”的升华。 六、小结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