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班级 四年级 科目 音乐 课题 欣赏:生旦净丑芸荟萃 主备教师 执教教师 备课时间 月 日 上课时间 月 日 星期( )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构成我国京剧艺术的各种要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聆听对京剧艺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于京剧艺术的热爱,进而有兴趣主动了解,学习中国传统艺术。 教学重点 对于京剧各要素的正确了解。 课 前 准 备 幻灯片 教学难点 京剧唱腔“西皮”“二黄”的区分。 教学过程设计(第 单元第 课时) 环节 时间 教师行为 设计意图 个性化修改 一、 情境导入 5分钟 1.出示第一张幻灯片,提问:请同学们搜集的关于戏曲的资料,我们能互相交流一下吗? 2.学生交流自己准备的资料,教师小结。 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更多的了解中国的戏曲文化。 二、 探究新知 20分钟 一:介绍京剧的起源。(资料小结) 二:生旦净丑 1.解释什么叫“行当”:根据性别,年龄,性格,身份不同,将人物划分为四个类型,这就是“行当”。这四个“行当”就是生旦净丑。每个“行当”又分为多个角色。 2.介绍“生”角,并播放唱腔 1. 看书中22页图片,引出认识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 2.通过幻灯片播放,让学生了解“生旦净丑”等装扮和唱腔。 3.教师口头讲解“唱念做打”,引导学生理解。 4.通过视频欣赏,只管的了解京剧里“西皮”和“二黄”唱腔的区别。 5.引导学生模仿“念”时注意用序曲的口吻独白。“做”的时候可分为男女生两组,分别教授手法和身法。 和图片,让学生有个整体感知。 3. 介绍“旦”角,并播放唱腔和图片,让学生有个整体感知。 4. 介绍“净”角,并播放唱腔和图片,让学生有个整体感知。 5. 介绍“丑”角,并播放唱腔和图片,让学生有个整体感知。 6.看书中图片,正确认知生旦净丑。 三:唱念做打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教师依次讲解“唱念做打”并带领学生模仿“念”“做” 2.小结“唱念做打”在京剧表演中的重要性。 四:讲解京剧唱腔 1,介绍“西皮”:西皮起源于秦腔,唱腔明快高亢,刚劲挺拔,适于表达欢快激越奔放的情绪。 2.播放西皮唱腔经典片段《苏三起解 》 3.介绍“二黄”来源于汉剧,徽剧等剧种。二黄一般表达较为沉稳,凝重,严肃的情绪。 4.播放二黄唱腔经典片段《 西厢记 》。 三、 学习检测 5分钟 复习今天所学内容。 戏曲行当:生旦净丑。 表演手法:唱念做打。 唱腔:西皮、二黄。 主要了解生旦净丑,因为分类太多,以免混淆。 四、 课堂小结 5分钟 1.小结京剧艺术,并鼓励学生多了解我们传统的戏曲艺术。 2.播放《唱脸谱》欣赏各种精美脸谱并安排课后作业: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先预习听一听下节课学习的的《唱脸谱》。3.以戏曲“大笑”的方式结束本课学习。 给学生留出自学和探索的时间。 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