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夸张的面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面具夸张变形的造型特点,学会用团、压、印、搓、接、刻等泥工技能,塑造不同造型的面具。 过程与方法:欣赏与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泥工对形象进行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 情感与价值:感受夸张变形的艺术美,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俗的审美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夸张变形的特点。 难点:有创意的表现独特的面具。 学情分析 泥工制作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很熟悉,相信他们在幼儿园时就有了接触,更何况一年级时也有接触。二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正面的头像》,因此对人物的五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面具这一造型艺术了解不多,顶多是万圣节的舞会面具有点印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验与启示 回顾一年级时的作业《正面的头像》 出示非洲面具 出示板书:面具 引导学生观察面具与头像的区别 出示板书:眼睛 鼻子 嘴巴 补全课题:夸张的面具 欣赏一年级时的作业《正面的头像》 观察比较面具与头像的区别 交流讨论面具与头像的区别 多媒体可从听觉、视觉等多角度的展示介绍 了解半坡彩陶的艺术价值 认识与发现 引导学生欣赏民间面具 交流:看了这么了多的面具,你能说说看到面具时的感受吗? 教师小结面具的作用:你说的真好,说出古时候人们带面具的心理状态。古时候的人们遇上水灾、旱灾,以及生老病死,他们无法用科学的语言去理解,于是就戴上面具去驱魔降妖,祈求好运的到来。现在,我们科技发达,但是面具作为一种造型艺术,依然受到着人们的喜爱。 出示范作“面具” 师: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个面具,在你们的课桌板里,我们拿出来看看。 问:你们满意吗? 老师边听边改 回顾泥工的制作技术:压、搓、接、印、刻等指名合作完成范作 板书:脸颊 下巴 额头 装饰:脸颊、下巴、额头等部位 出示黑色面具(装饰也是黑色)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出示作业要求: ①以人物为原型 ②让五官夸张变形 ③适当装饰 ④色彩鲜艳 10、点击播放音乐 讨论交流自己见过的面具 交流面具的作用 分析老师出示面具的不足之处 回顾、交流泥工的制作技法 补充装饰面具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7、领会作业要求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思考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生添加,丰富图形,激发他们的思维,降低他们的心理难度 师生互动,学习有趣味 展示与交流 指导学生用面具装扮教室 颁发“收藏证书” 用面具装扮教室 领奖 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作品中的闪光点。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拓展 舞会面具 扩展思维,学有所用 演示和板书: 夸张的面具 (作品展示区) 眼睛 额头 五官 鼻子 脸颊 装饰 颜色 嘴巴 下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